原標題:科技辦奧亮點多 服務保障暖人心 ——多國媒體記者高度評價北京冬奧會
北京冬奧會各項賽事如火如荼進行之時,多國媒體記者積極采訪報道冬奧會,紛紛對科技創新、防疫政策、服務保障、文化體驗等給予高度評價,稱贊北京冬奧會是一場融入科技創新且服務保障周到的精彩盛會,展示出中國強大的自主創新和組織辦賽能力,爲國際奧林匹克運動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高新科技融入冬奧
韓國紐斯頻通訊社駐華記者崔憲圭曾在2008年參與報道北京奧運會,此次報道北京冬奧會,他深感這些年來中國發展變化之大。“北京新聞中心組織了許多采訪,讓我們感受到‘雙奧之城’的新面貌。中國許多高新技術的發展及其商業應用速度真是太快了,令人印象深刻!”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體育頻道記者克裏斯滕·康蒂在報道中著重介紹了北京冬奧會的先進環保技術,指出被稱爲“冰絲帶”的國家速滑館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理念。康蒂還在報道中表示,中國通過舉辦北京2022年冬奧會,展示其創新實力。運動員們乘坐的高鐵列車,達到217英裏/小時(349公裏/小時)。這條高鐵不僅是中國現代化科技的縮影,還幫助冬奧會參與者在3個賽區之間高效安全地通勤。
“水立方”變身爲“冰立方”,令《俄羅斯報》記者安娜贊歎不已。她認爲,本屆冬奧會很好地運用了人工智能、視覺技術、5G和大數據等高科技手段。科技在體育賽事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
阿聯酋中阿衛視記者歐陽麗麗則驚歎于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的科技元素和文化意蘊:“本屆冬奧會開幕式科技感十足,二十四節氣倒計時創意新穎,令人印象深刻。我們做了大量相關的視頻和圖片報道。”
新加坡《聯合早報》的記者注意到,本屆冬奧會開幕式融入人工智能、實時運動捕捉等大量科技元素,同時遵循了“簡約、安全、精彩”的辦賽原則。
防疫政策科學周密
土耳其廣播電視公司三台攝影記者阿塔·卡拉庫魯表示,北京冬奧會在疫情防控方面做得非常成功,進行了嚴格周密的部署安排,努力確保運動員和工作人員的健康安全。“每天早上,人們離開酒店時,都要進行核酸檢測,在工作區嚴禁摘下口罩,所有場館都定期進行消毒。”
英國廣播公司參與北京冬奧會前方報道的制片人普拉提克莎·吉爾迪亞說,北京冬奧會應對新冠病毒的措施嚴格,維修人員進入賓客房間時,也會身穿防護服。中國通過打造閉環,努力避免疫情傳播,效果不錯。英國廣播公司多次參加奧運會報道的記者卡普斯蒂克表示,北京冬奧會的防疫措施科學嚴格,他很快適應了環境,閉環之內“每個人都很友好”。
土耳其阿納多盧通訊社駐京記者埃米爾·艾泰金表示,北京新聞中心采取了嚴格的防疫措施。在媒體工作間和餐廳,每個座位都設立了透明擋板,防止交叉傳染,最大限度保障人員安全。記者需要出示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才能參加各種活動。主媒體中心設立了集中的核酸檢測點,爲人員檢測提供極大便利。
法國電視台記者克裏斯蒂安表示,中國的防疫政策嚴格務實,入境相關手續辦理順利便捷。“這裏執行核酸檢測很嚴格,但我們知道這是爲了大家的安全著想,也是對我們的一種尊重。”
長期從事冬季運動報道的荷蘭記者米羅高度評價北京冬奧會的閉環管理機制,認爲在閉環內工作生活很踏實,“在這個‘泡泡’裏,組織周密、防疫嚴格。”
服務保障細致周到
在北京新聞中心,艾泰金正忙著編輯拍攝的視頻。他說,新聞中心爲閉環外的在華外國記者提供了很多采訪便利,組織了許多采訪活動,讓我們親身感受了“雙奧之城”的暖心服務。“新聞中心的志願者都樂于助人,讓人覺得很溫暖。”
“他們的工作態度太棒了!”《今日美國報》記者若瑞是第一次參加奧運會采訪報道。她說,自己享受北京冬奧會的一切,並且特別感謝新聞中心的工作人員。在新聞中心,記者可以通過個人電腦直接聯網打印,但是由于驅動程序始終安裝不上,她搗鼓好一陣也沒能成功。在幾位工作人員的耐心幫助下,問題迎刃而解,若瑞高興地送上了自己帶來的小禮物。“謝謝你們。”她用剛學會的中文說道。
日本電視台記者辻崗義堂第一次來中國,他描述自己感受到了中國人的樂觀、開朗和友善。“坐高鐵去張家口,窗外風景一望無垠,還能看到長城。中國在一個如此美好的環境中舉辦賽事,十分有意義。”
英國體育網站“深入賽場”記者傑夫·貝克利正在媒體工作間撰寫報道。“這裏的一切都很好!”貝克利說,主媒體中心的設施齊全、空間開闊,工作人員都能用英語爲外國記者答疑解惑。貝克利對主媒體中心媒體餐廳內的“機器人大廚”大加贊賞:“太酷了!”
北京冬奧組委在主媒體中心舉辦了“冬奧·體育·文化”主題新聞發布會,以春節的辭舊迎新、阖家團圓、開門迎客等習俗結合北京冬奧會的舉辦,著重介紹了冬奧會涉及的多個場所的年味,比如宮燈、春聯、福字、窗花、剪紙等。美國電視台的記者阿琳·普拉威尼克說,恰逢中國春節期間參與冬奧會采訪報道,外國記者能夠有機會在工作之余近距離領略中國傳統節日文化,這很有意義。
來源:千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