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垃圾分類方面,新加坡以“零垃圾國家”爲目標,從源頭開始控制垃圾的産生,並努力實現垃圾的重複利用和回收,給予垃圾第二次生命。據統計,新加坡約有 561 萬人口,每人每天産生約 0.86 千克垃圾,這些垃圾的56%被回收以循環利用。
新加坡通過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完備的法規和嚴格執法、精細化的管理與服務、源頭減量與回收利用並舉、有效的經濟手段、持久的宣傳教育等措施推進垃圾分類,顯著減少了垃圾量同時提高了回收利用率。
01、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
1972年,新加坡成立了環境部,主要功能是控制、監測新加坡境內的空氣汙染與水汙染;規劃、開發、運作一切汙水處理設備及項目;固體垃圾處理的設施及項目;向新加坡公民提供一切有關環境、公共衛生設施建設的資訊及服務。
1990年,新加坡環境部在其下面專門設立了新加坡城市垃圾微量化管理署。
1992年這個署升級爲新加坡垃圾微量化部(部級單位)。垃圾微量化部負責整個新加坡的回收與利用,它與其他國營與私營部門一起研究垃圾微量化的可行性項目。垃圾微量化部主要負責以下工作。
①在企業、商業、事業單位及居民住宅區鼓勵、推動垃圾微量化運動及垃圾回收項目。在全新加坡已經建立起1300多個垃圾回收中心。
②指導企業、事業、商業單位及社區的環保教育計劃。
③成立廢舊物資交換中心,方便不同需要者。開辟可回收垃圾的需求市場。
④引進國外垃圾微量化管理的先進立法,鼓勵公衆參與及支持垃圾微量化計劃。
02、完備的法規和嚴格的執法
早在20世紀60年代初新加坡政府便先後制定了一系列環境保護條例和相關標准,最主要的是《環境公共健康法》(1968年通過)和《環境保護和管理法》,其中直接涉及廢棄物管理的主要有《環境公共健康(公共清潔)管理條例》《環境公共健康(有毒工業廢棄物)管理條例》《環境公共健康(一般廢棄物收集)管理條例》《環境公共健康(強制糾正工作)管理條例》等。其中《一般廢棄物收集條例》對固體廢棄物的收集發牌、轉運和處置進行了詳細的規定,條例第三條規定廢棄物回收商必須擁有許可拍照;第十四和十五條規定運送廢棄物的車輛必須保證無廢液的滲漏,車輛每天輪班過後必須進行清潔和保養,以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
2014年,修訂的《公共環境健康法案》強制性要求所有廠房的所有人、使用者或承租者,提供垃圾統計信息、廢物削減計劃、最新目標與進展。從2018年8月1日起,實行一般廢棄物處理設施證照制度,凡用來接收、儲存、加工、處理及回收垃圾的設施均必須有證照。
新加坡政府法規的條文內容詳盡,權責規定清晰,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新加坡按照“有法必依、執法必嚴、嚴刑峻法”的原則管理社會,在各項環境立法中都有對違法者處以 刑事制裁的有關規定。刑事制裁包括罰款、監禁、沒收、垃圾蟲勞改令及鞭刑。
穿著寫著“我是垃圾蟲”字樣的人在街道邊或特定地點強制執行清潔勞改,這些人被稱爲“垃圾蟲”
初次亂抛垃圾會被判處300新元(相當于1500元人民幣)的罰款,並可能遭受垃圾蟲勞改。有一次案底者可被罰款最高2000新加坡元,第3次或多次被控的死硬派垃圾蟲,可被罰款最高5000新加坡元,約合25000人民幣。《環境公共健康法》第二十條規定在公共場所從汽車上抛擲或傾倒垃圾都構成犯罪,警察或行政長官有權沒收所涉車輛。嚴厲的處罰對破壞環境者有著極強的震懾作用。
但是,新加坡國家環境局在2018年還是發出約3.9萬張亂丟垃圾地罰單,創9年來新高。因此,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視此問題,于2019年采取人力和科技相結合的方式加強監管。在人力方面,國家環境局執法人員會到隨意亂丟垃圾的熱點地區巡邏執法;政府還采取了更多手段,在科技應用方面,增設了高空電子眼,采用攝像機和視頻分析等高科技手段,加強執法能力與效率。
2013年以來,環境局已經在組屋區內安裝了近3000個攝像頭,揪出了大量高空抛物的垃圾蟲 現在,新加坡已經開始全面邁入智能時代了,連垃圾箱也不例外。這個智能垃圾箱,別看樣子不大,卻是充滿了科技感。它具有智能傳感器,可以檢測垃圾的充滿程度,裝滿垃圾後會向清潔工發送郵件或短信提示,垃圾箱內部還裝了壓實機可以壓碎垃圾,它的容量是普通垃圾箱的8倍。
新加坡光伏智能垃圾箱,還提供Wi-Fi熱點(來源:互聯網)
03、源頭減量與回收利用並舉
新加坡的不可回收垃圾,首先會送往林厝港和Lorong Halus的兩間焚化廠。經過焚燒後,垃圾體積已經減少了90%。
之後剩余的垃圾會再用專門的機器進行分揀,將其中的金屬分離,送廠售賣,剩余的部分再進行二次分揀,將適用的灰渣制作磚頭或用于鋪路。
據統計,新加坡不能回收的垃圾中,有41%會被運去焚化,焚化後的灰燼和不能焚化的垃圾,才會運去遠離本島的新加坡“垃圾島”填埋,達到廢物利用的最大化收益。(據說焚化過程的能量轉換能滿足全島3%的電力需求)
(1)源頭減量
新加坡綜合固體垃圾管理系統主要從兩方面著力:減少垃圾的産生和廢物回收。新加坡國家環境局的網站顯示,新加坡以“零垃圾國家”爲目標,從源頭上控制垃圾,並努力實現垃圾的重複利用和回收,給予垃圾第二次生命。從源頭控制垃圾方面,最有名的就是一項由新加坡政府、工業企業和非政府組織聯合發起簽署的“自願包裝協議”,包裝垃圾大約占到了新加坡生活垃圾重點的1/3,協議的目的是通過重新設計包裝和再循環,減少産品包裝垃圾。根據協議,簽署協議的公司,包括産品制造商、零售商、批發商等,要自發制定減少包裝數量的標准。第一份協議于2007年簽署,5年有效期過後,多方機構又在2012年簽署了第二份協議。截至2017年,受益于協議的簽署,全國共減少了39000t包裝垃圾,節約了9300萬新加坡元(約合3.7億元)的支出。
(2)最大限度地進行垃圾循環處理
新加坡國家環境局不斷推廣社區和工業廢物循環利用,在生活區域內置放分類垃圾桶,把可以回收再利用地廢品進行分類。對那些明顯可以分類地廢舊品(如報紙、飲料罐等),每個居民樓下都設置有專門的分類垃圾桶,用戶可以把這些東西按照類別投放到不同的桶內,然後專業公司回收處理。私人翻撿垃圾桶屬于違法行爲。
後置裝載垃圾車停在路上(來源:NEA)
側裝載垃圾回收車(來源:NEA)
新加坡的垃圾分類是由專業收集公司和回收公司來完成的。2001年,新加坡的垃圾收集開始全面私有化。現在全國共有近400家生活垃圾收集商和大型工業垃圾收集商。他們都需要領到政府發放的許可證才有經營資格。企業可以自由選擇垃圾收集商。每天,垃圾收集商到商業區和居民區將垃圾收走,運到建在郊區或工業區的工廠,將垃圾分類。不能回收的垃圾,就運到垃圾焚燒廠焚化。從1999年開始,垃圾處理公司開始盡可能回收一切回收的物品,例如玻璃、塑料、電器、易拉罐甚至混凝土等,那些回收不了的垃圾將被焚燒處理。新加坡政府提出的垃圾回收目標,是希望到2030年實現70%的垃圾回收。當然,最重要的是要減少垃圾的産生,新加坡有關部門還與制造商和零售商探討如何減少制造産品所需要的材料和包裝,以及設計更好的環保産品,從而源頭上抑制垃圾數量的增長。
04、有效的經濟手段
新加坡自1965年建國以來就實行垃圾收費制度。所有的垃圾收運公司都委托新加坡能源有限公司向居民和商鋪收取垃圾收運費,並將垃圾處理費納入水、電費中並一繳納,不交不供電,然後再支付給垃圾收集商。垃圾處理的收費標准按居民用戶住宅面積的不同,對商家則按照每日垃圾量大小的不同,確定收集標准。垃圾收集商分類回收後,將不能再回收的垃圾運去垃圾焚化廠,然後以每噸80新加坡元左右的價格繳納垃圾分化處理費。這種運營模式,有效地保證了垃圾處理費的收繳,同時也保證了垃圾焚化廠的正常運營和投資回收。
新加坡非公共領域(主要是工業企業和大型的商業機構,如大型商場、購物中心等)的垃圾收運和處置一直處于接受市場專業服務並支付有關費用。
公共領域的收運和處置在1996年前主要是政府的公用事業局負責收費並處置。1996年後,新加坡實行垃圾收運市場化改革,國家環境局將下屬的專業隊伍改組爲企業。根據規定。企業沒有資格直接對垃圾産生者收費,而是由政府負責收費再向該企業轉移支付。
新加坡的廢棄物回收産業自建國初期的政企合作、公私合營轉變爲爲現在的全面市場化,以“誰汙染誰付費”爲基本原則,通過市場的力量激勵廢棄物回收産業的健康發展。
新加坡政府還針對從事廢棄物回收及再循環的組織機構設置了一系列的基金和獎勵計劃,其中包括“3R”基金、可持續發展創新基金、清潔發展機制資助、節能設備與技術激勵方案和節能技術津貼等,以此來推動廢棄物的回收和再利用。以“3R”基金爲例,“3R”基金是一個金額800萬新加坡元的配套資金計劃,旨在鼓勵各組織開展減少廢物和回收利用項目。新加坡的任何組織,包括公司、非營利組織、市議會、學校、機關、業主和行業協會都可以申請。申請成功的項目可以得到總成本的80%的基金援助。
05、持久的教育宣傳
重視垃圾分類宣傳教育,注重從娃娃抓起。新加坡教育部規定從小學就要設置垃圾分類相關課程,學習並遵從“3R”原則,減少垃圾的産生,一些學校還將垃圾分類作爲新生入學的第一堂課。垃圾回收企業也會按照政府要求,在垃圾分類的宣傳教育中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例如通過印制發放環保宣傳單和一些環保用品的方式向民衆宣傳垃圾分類,爲所在社區、學校開展環保教育、學生上門回收舊報紙等活動提供經費。他們還會積極參加大型的社區活動,現場直接收購居民送來的報紙、易拉罐等可回收物品,並支付現金或禮品。爲了提高社區和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垃圾回收企業還會在所在轄區開展評選活動,對可回收率達前15名的社區進行獎勵,減免其1個月的垃圾回收費。此外,留學生來新加地第一堂課也是“垃圾的分類”。
新加坡國家環境局和公用事業局都下設有3P網絡署,專門負責整合和加強)民群衆、私人企業和公共機構之間的廣泛合作,進行環保計劃的教育和推廣,提公衆的環境意識。新加坡環境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針對學齡前兒童組織編著了名爲《同格林船長唱歌》的系列環保漫畫和兒童歌曲:推廣環保童裝;組織幼兒環程舞蹈比賽和工藝美術品比賽等。寓教于樂,從小培養孩子的環保意識。
小學生會每周做環保活動,學校會教導學生如何垃圾分類(來源互聯網)
環保教育是學校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鼓勵每所學校至少成立一個環境保護俱樂部。新加坡的環境教育做到了全民教育和長期教育。新加坡政府先後出台了一系列環保政和公衆環境教育活動。如“再循環計劃”提出“3R”方針,號召居民減少垃圾的聲生,注意廢物的循環和再利用;“無垃圾行動”則推出無垃圾標志,告誡公民有責任保持環境清潔,培養大家的環保意識;“爲什麽浪費?塑料袋?選擇環保袋!”活動則推動超市塑料袋的減量化,引起強烈反響,最終每月的第一個周三被定爲“自備購物袋日”。2010年9月4日,新加坡舉行了2010“回收周運動”,宣傳和推進廢棄物回收和再生利用,並首次對支持和促進回收事業的組織和個人頒發了國家級獎勵–“3R”年度成就獎。
轉載自垃圾分類行業俱樂部,文中觀點僅供分享交流,不代表本號立場,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您告知,我們將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