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新加坡出台高糖飲料廣告禁令,我國是否應該效仿?
文/吳其倫
爲了遏制糖尿病的發病率增長趨勢,新加坡衛生部于8月11日公布了一條法案:從2023年底起,新加坡境內禁止對高糖、高反式脂肪的飲料進行廣告宣傳,被限制的飲料包括奶茶、調制果汁以及泡泡茶等。
具有帶頭作用的保護法案,是基于新加坡不得不解決的社會健康問題。
新加坡頒發此法案並非一時的頭昏腦熱,而是對整個國家社會健康情況的嚴格考量——新加坡是一個用糖量極大的國家,高糖飲食是一件極其普遍的現象。如今的新加坡每年有千余人因爲嚴重的糖尿病並發症而截肢,而因爲糖尿病而引發的或大或小的伴隨性疾病患者更是不計其數。並發症與免疫下降是糖尿病的最可怕之處,新冠疫情爆發後,據研究表明,身患糖尿病的患者比他人更容易感染病毒、更容易成爲重症、更容易死亡。
在這樣的現實下,新加坡衛生部估計:未來每三個新加坡國民中就會有一人患糖尿病,糖尿病是不容忽視的健康殺手,也是不容忽視的社會健康問題。
于是,新加坡即將禁止奶茶果汁等廣告宣傳的法案應運而生。
我們要明確的一點是:新加坡此舉不是禁止飲料,而是禁止對飲料進行宣傳。
高糖攝入所帶來的危害已經被全世界重視,很多國家已經設置了“含糖稅”。抗糖,將爲社會抵抗未知傳染病增加一道防線。
但隨著廣告媒體的各路營銷,高攝糖的危害被人逐漸忽視,這一點在我國體現得尤爲明顯:我國可以說是一個奶茶大國,走在街市上,許多男男女女都手捧一杯奶茶,這在年輕人群體中格外多見。商家推出了各種包裝與口味來蠱惑人們購買,如迷你杯的、大桶裝的、雙人喝的……不勝枚舉。
此外,商家還搞出了“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一說,這無疑是增加了沒有必要的儀式感,這些被營銷過後的飲料很容易受到人們尤其是年輕人的追捧。隨著網絡的蓬勃發展,尤其是小視頻的大行其道,信息已經爆炸,新事物傳播的速度超乎人想象,那些迷惑性、誘導性極強的飲料營銷廣告早就充斥著人們的眼球。于是,人們開始閉上眼、堵住耳,專心地隨大流攝糖。而飲料所帶來的後果統統被忘記,等到病發時已經爲時已晚。
患糖尿病不僅折磨著患者的身心健康,還增大了國家的財政壓力(因爲糖尿病是納入醫保的)。不能說糖尿病都是飲料營銷惹的禍,但那些誘導性強的廣告難辭其咎。
所以,新加坡此舉是利國利民的好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國也應該盡早出台相關政策遏制此類産品的宣傳。
不可否認,新加坡爲我們開了一個好頭,而我國如今恰好缺少相關立法。我國是時候作出行動了——截止到2022,我國糖尿病發病率已達到9.7%以上,去年我國糖尿病報告患者人數達140.9百萬人,較前年增加了537百萬人,占全球報告患者總人數的26.2%,據估計,我國我國糖尿病患者在2030年和2045年將持續增長至164.1百萬人和174.4百萬人。
從中可以看出,我國國民的總糖尿病患病情況與新加坡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一是因爲我國人口多,二是因爲國民重視度低,三是誘導性強的營銷手段已經大行其道。所以,開啓限制措施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
不止是高糖飲料,其他健康領域也應該出台廣告禁令。
影響我國國民健康的不僅僅是高糖飲料,還有煙草、酒類。
先說酒類。常年飲酒會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陡增,而各式酒類尤其是白酒卻被各種營銷,手段可謂五花八門,有壯陽說、滋陰說、駐顔說、美容說、健體說……種種欺騙性話術可謂層出不窮。有多少人信以爲真?有多少青少年被引入歧途?無法估計。
再說煙草。煙草的危害便不必多說了,隨便百度一張“吸煙者的肺”便可以得到答案。其他國家的煙盒上都印有焦黃的牙齒、漆黑的肺部,但我國的煙盒卻一個比一個精美和精致,這在某種程度上無疑起到了誘導作用。況且近些年來,電子煙的營銷可謂甚囂塵上。
所以,這些非健康領域都應該盡快出台廣告禁令。人們可以喝酒,可以吸煙,可以高攝糖,這是個人選擇。但是,具有誘導性的廣告卻不可以有,它會麻痹人的耳目,讓人陷入其中甚至無法自拔。
從煙草廣告,到白酒廣告,再到多糖食品廣告,每一次禁絕的一小步,都是民衆健康提升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