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馮嘉(鄭大科技園發展規劃部助理研究員)
美東時間2月9日,鄭州大學傑出校友,原微軟中國研發集團CTO,金山CEO,現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理事長、源碼資本投資合夥人張宏江,因“在多媒體計算領域有傑出技術貢獻與領導力”而被列入美國國家工程院2021年度增補院士名單。
這份名單延續了美國工程院長期以來注重實踐的選人標准,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入選的133人中,出身于企業的新增院士的比例已經占到了將近45%,其中包括SpaceX、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微軟董事長兼CEO納德拉。
這充分體現了科技創業者或者說企業核心研發人員,在過去的幾十年間對美國乃至人類社會科技發展所做出的巨大貢獻,也明示了這一群體正在成爲全球科技創新的中堅力量。
美國工程院公布2021年度新晉院士名單
張宏江1960年出生于湖北省武漢市,1977年考入鄭州大學無線電系,成爲中國恢複高考後的第一批大學生。公開的報道顯示,張宏江是當時班上最小的學生,在鄭州大學的四年學習生活中,最喜歡的是體育活動,特別是打籃球和長跑。此外,他最主要的業余活動就是上圖書館找一些文史類的書籍看。面對浩瀚的書海,他盡情地汲取著專業以外的知識。張宏江認爲,大學時代廣泛的涉獵,無論文史、還是數理,都爲他以後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和快捷的反應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而他在圖書館查找圖書時,就對書目分類萌發出特別的興趣,這也許對他日後確定自己的科學研究方向産生了不小的影響。
80年代—90年代,張宏江被推薦至丹麥留學,在外期間“建立了現代視頻檢索和內容查詢的一個基本框架,成爲計算機視頻檢索研究領域的‘開山鼻祖’”,並進入位于美國硅谷的惠普實驗室,之後歸國與張亞勤、李開複一同建立起後來被稱爲IT界“黃埔軍校”的微軟中國研究院(現已升級爲微軟亞洲研究院,MSRA)。2011年,張宏江在中國互聯網從PC到移動端的轉型期內離開微軟,加入北京金山辦公軟件股份有限公司,並著手建立金山雲。
從2018年起,張宏江在Guide2Research發布的世界頂尖計算機科學家排名中,4度蟬聯中國大陸科學家榜首。在我們看來,張宏江的每個抉擇幾乎都切中了國內互聯網發展的轉折節點,親曆了計算機技術帶給中國的巨大改變和互聯網裏激動人心的商業變革,並從研發人員轉型爲一位商業領袖,是中國互聯網不斷發展的大潮中一個成功的科學家和企業家樣本。
1、計算機視頻檢索研究領域的“開山鼻祖”
在既往的采訪中,張宏江曾描述過母親因擔心他被下放到農村而偷偷落淚的場景。參加高考被他視作人生中第一個有了選擇權的時刻。
從鄭州大學無線電系畢業後,張宏江進入了石家莊電子工業部第54研究所(新中國成立的第一個電信技術研究所)並被推薦至丹麥科技大學。在那裏,他選擇了學習圖像處理和檢索,並于1992年開始研究現代視頻檢索和內容查詢。
劉炯天向張宏江致賀信、張宏江向劉炯天致回信
從時代背景來看,他選擇這個方向有著極爲濃重的現實色彩。1987年前後,Multimedia(多媒體)的正式面世給計算機的發展帶來了方向性的變革。
根據張宏江的定義,“多媒體計算是指能夠對音頻、視頻以及文本等通信信號進行獲取、生成、存儲、分析、管理和運輸等綜合數字化處理的計算機系統”。這種系統能夠對原本單一的媒體信息,如文字、圖片、聲音和影片等進行整合從而形成更爲全面的網絡信息世界。
其中,相較于信息的其他形式,視頻信息的傳播速度更快、影響力更大。但由于視頻擁有“數據量大、信息非結構化、信息長度不固定、具有時態特性”等特征[1],因此存在解釋多義性、可查詢信息繁雜、用戶描述多樣化等多種問題,從而使得視頻檢索的精准度相對低下。
上世紀90年代初期,Content-Based Video Retrieval(簡稱CBVR,基于內容的視頻檢索)是多媒體技術領域最熱門的研究方向之一。
社會學家陳昕認爲,恢複高考的那個年代“培養了一批理想主義的青年,並且有很強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對參與現實的渴望構成了張宏江人生的底色,這成爲他選擇能夠直接與現實發生作用的CBVR以及之後的研發領域的一個強烈動因。
1993年6月,《多媒體系統雜志》的創刊號上登出了張宏江在CBVR領域的第一篇論文。他放棄了當時通過分析視頻內容來檢索視頻的傳統方式,轉而進行視頻結構分析、關鍵幀檢索,“提出視頻結構的自動分析、內容表征和摘要、壓縮域視頻分析的框架和算法”,“建立了現代視頻檢索和內容查詢的一個基本框架”。隨後,以這套算法爲基礎,他所開發的視頻分類系統被新加坡國際科學研究所、新加坡電視公司、柯達和英特爾等公司和機構購買了專利許可並進行應用。
互聯網的創造性在這一時期顯露無疑,多媒體技術進入了迅猛發展期。根據公開資料,“1994年,美國有700萬家庭購買了帶CD-ROM的驅動器的多媒體計算機”,網絡視頻也正是在這一時期開始進入中國,並在短短數年內就成長爲互聯網最大的應用服務。對科學家來說,選擇進入一個朝陽行業則意味著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在美國,張宏江先後完善了視頻圖像分析和編目新技術、提出了機器學習的方法,並利用“相關反饋”的原理,進一步提升了基于內容的圖像檢索率。
1998年底,他成爲“ACM 1999年多媒體世界大會”的技術委員會主席,也是擔任此職的第一位華人。
這是一條近乎一帆風順的事業線,尤其是對一個遠離故土的人來說。但張宏江可能也並沒有想到,1998年年底,張亞勤的來訪喚醒了他對于回國的期望,並最終推動了他從研發領域進入到了産業領域。
2、從研發進入産業的中國第一代互聯網人
1998年,微軟決定在中國設立微軟中國研究院(以下簡稱MSRA),這是張宏江、李開複、沈向洋等人回國的重要契機。
站在現在的視角回看,張宏江等一批IT精英在一個相對微妙的時間點上介入到了中國正式迎來互聯網時代的前夜。1999年前後,距離中國正式接入因特網僅僅過去四年,阿裏巴巴、騰訊、當當網、攜程、盛大和天涯社區等中國初代互聯網公司近乎在同一時間出現,並直接支撐和構建了此後近20年的中國互聯網生態。
不過,緊隨其後的2000年,互聯網泡沫的破裂讓中國市場風起雲湧,多家滿懷信心的企業消失于寒冬,留存下來的企業則開始對核心創新技術與人才更加重視。2004年,MSRA有了150位全職研究員以及200名來自高校的實習生,其中相當數量的一批人在離開這裏之後進入到互聯網企業。
這也顯示了計算機技術與其他科創領域的明顯不同:中國互聯網的誕生與市場經濟始終保持著密切的聯系,這使得計算機的研發領域與企業乃至産業有著非常近的距離,這是其核心研發人員進入企業運營的優勢之一。
選擇進入計算機研發體系的人,大多都希望能與現實産生直接的聯系,而這一點,在初代互聯網人身上體現得更爲明顯。
2000年至2012年間,世界互聯網格局發生了新的改變:本土互聯網企業上演了一個又一個精彩的傳說,如騰訊即時通信服務活躍帳戶數達到7.982億,與此同時,“2012年上半年,手機網民規模達3.88億,首次超越台式電腦成爲第一大上網終端”。移動端徹底動搖了PC端在計算機界的絕對地位,也動搖了微軟頭上的王冠。如同當年對中國市場的期許一樣,一個新世界在張宏江等人面前徐徐展開。
MSRA的第一代研發人員後來都在中國互聯網企業裏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與新的創新力量:李開複創辦了創新工場、張亞勤成爲百度總裁、李世鵬爲科大訊飛副總裁、沈向洋擔任小冰公司董事長。而張宏江,則進入了金山,並以企業業務管理層的身份轉向了在接下來的數年裏將持續影響中國的雲計算。
2011年,中國網民規模突破5億,伴隨而來的是大數據(又稱爲“巨量資料”)的爆發:“據IDC和EMC聯合出版的數字世界研究報告顯示,2013年人類産生、複制和消費的數據量達到4.4ZB。”
爆炸式增加的數據則需要存儲空間的擴大與計算能力的提升,從而對硬件提出更高的要求。可以說,互聯網所留存的數據構成人類在這個時代的記憶,但其存儲的成本遠比史書更高。張宏江說,4.4ZB“如果全部存到配有128G存儲容量的iPad Air裏,那麽這些iPad摞在一起的高度將達到地球和月球之間距離的2/3”。
科技研發、金融支付和社交媒體等諸多領域都會産生海量的數據,從而導致多數企業無法承載日漸增多的硬件存儲成本和物理空間成本。因此,能夠通過虛擬化技術租借計算資源、降低企業運營成本的雲計算成爲學術界與産業界的關注焦點。
從理論上分析,雲計算“是分布式計算、並行處理和網格計算的進一步發展,它是基于互聯網的計算,能夠向各種互聯網應用提供硬件服務、基礎架構服務、平台服務、軟件服務、存儲服務的系統。”[2]
據Gartner咨詢公司預測,“未來幾年雲計算市場平均增長率在18%左右,到2023年雲計算市場規模將超過3500億美元。”
但這種系統背後的使用邏輯並不複雜:有計算資源與能力的企業來部署計算設備,通過資源集中來降低成本,有需要的企業或政府通過付費購買雲空間來避免使用昂貴的實體設備。實際上是對互聯網資源的管理和重新分配。張宏江判定,“雲和大數據就是下一個風口”。
2011年,張宏江接受了雷軍的邀請,擔任金山軟件CEO,開始研發金山雲。
“用戶數據産生後,雲計算可以提供高速存儲介質、圖型數據庫、高密度存儲機櫃、冷熱數據分級技術以及強大的數據分析和彈性計算能力,最終通過CDN分發爲數據使用者提供各類數據應用,如人臉識別等。在成本方面,以小米圖片數據量計算,500億張照片的規模下,使用雲計算模式,成本不到傳統IT模式的一半。”張宏江說。
直至今日,無論是從産業角度還是從科研角度,雲計算都仍然是一塊還未被完全發掘的寶藏之地。根據新浪財經發布的數據,“去年中國新增8.6萬余家雲計算相關企業,企業服務領域獲得融資1700余次,總額超5000億元。”而隨著“我國互聯網、金融、醫療、新能源以及衆多傳統行業對算力的需求不斷增長,數字化轉型進程加速,雲計算市場規模到2025年將達到萬億級別。”
但我國雲計算目前的成績並不算亮眼。這主要是由于:第一,我國的雲計算領域尚未形成統一的定義和管理標准,市場並未發育成熟。第二,企業數據與信息的安全性、隱私性無法受到絕對保障,特別是牽涉到敏感部門的數據。第三,突破雲計算的相關技術,如分布式塊存儲、高吞吐和低時延、穩定性以及故障遷移等仍然存在困難。
但從企業運營角度來看,張宏江和他的團隊可謂是交上了一份漂亮的答卷。金山任職期間,在他的帶領下,“金山雲持續獲得C輪及C+輪融資,該輪系列融資總金額超過1億美元,公司估值則超過11億美元。”
2021年,據金山雲發布的Q3財報數據顯示,“截至9月30日,金山Q3營收24.13億元,同比增長39.6%。”
現在,張宏江又進入了一個具有顛覆性的科技和經濟領域:人工智能。
2016年,張宏江從金山退休後,再次選擇了新的征途:擔任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理事長並投身于AI的發展。其背景之一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人工智能一直被稱爲世界三大尖端技術之一。2016年AlphaGo與李世石的對弈之後,人工智能已經成爲優秀企業乃至國家經濟體競爭的關鍵賽道。
“在做到峰值時離開,然後去做另外的事情。”張宏江曾如此評價自己。
而在一次采訪中,他還說,“我們還想做事,還想做很多事”。
參考文獻:
[1]陳慧瓊,陳慧君,劉宗田.基于內容的視頻/多媒體數據庫檢索技術[J].計算機科學,2002(02):111-114.
[2]張建勳,古志民,鄭超.雲計算研究進展綜述[J].計算機應用研究,2010,27(02):429-433.
(注:本篇文章中涉及到張宏江院士的既往經曆的描寫,均源自公開報道。)
往期推薦:
鄭大生科院教授王愛萍:讓團隊研制的新冠肺炎疫苗服務于疫情防控
鄭州大學化學學院副院長付永柱:電池的發展空間還有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