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養生的理論和方法也越來越多,普通人對怎樣健康生活似乎也都有了自己的理解。但中國兩千年前最早的醫經《黃帝內經》曾說過:上古時候的人們,年齡都超過了百歲,但行動卻沒有衰老的迹象;現在的人,年齡怎麽才到了五十歲動作就衰老了呢?
這根我們現在的一些情況何其相似,健康且長壽的活著成爲很多人追求的目標,我們的鄰國日本厚生勞動省發布的報告稱,顯示2018年日本人均預期壽命創新高,女性爲87.32歲,男性爲81.25歲,不僅如此,日本社會因爲老齡化問題嚴重,很多退休之後的老年人還在從事各種各樣的工作,也可以側面反映出日本老人的身體健康程度。
話說,咱們古人的智慧非常強大,兩千年前的《黃帝內經》是第一部中醫理論經典。中醫學作爲一個學術體系的形成,是從《黃帝內經》開始的,所以《黃帝內經》被公認爲中醫學的奠基之作。
而且《黃帝內經》又是第一部養生寶典。《黃帝內經》中講到了怎樣治病,但更重要的講的是怎樣不得病,怎樣使在不吃藥的情況下就能夠健康、能夠長壽。《黃帝內經》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思想:"治未病"。《黃帝內經》中說:"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
這種觀念即使放在現在來講,也是非常先進的生命科學理論,所以說這本老祖宗的醫學寶典值得我們好好去研究和學習。
《黃帝內經》 的《上古天真論篇第一》作爲整本書的開篇,自然意義重大,其中有一段話特別講到,爲什麽上古之人能夠長命百歲且動作不衰老?原文是這樣的!
內經曰:夫上古聖人之教也①,下皆爲之。虛邪賊風②,避之有時,恬惔虛無③,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自樸④。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于物⑤,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故也。
【注釋】
① 聖人:古代指道德修養極高的人。各個學派有不同的理解,儒家
認爲聖人是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是與天合德的人;而道家關于道德修養成就的說法比儒家多,有真人、至人、聖人、賢人等不同說法,而且聖人也不是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內經》在這方面繼承了道家的說法,真>至>聖>賢。
② 虛邪賊風:四時不正之氣。虛邪,中醫把一切致病因素稱爲"邪"。四時不正之氣乘人體氣虛而侵入致病,故稱虛邪。賊風,中醫認爲風爲百病之長,因邪風傷人,故稱"賊風"。《靈樞》有《賊風》篇。
③ 恬惔(dan)虛無:清靜安閑,無欲無求。語源《莊子.刻意》。
④ "美其食''五句:語源《老子•八十章》:"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⑤ 不懼于物:即"不攫于物",不追求酒色等外物。
【譯文】
上古時期,對通曉養生之道的聖人的教誨人們都能遵守。對于四時不正之氣,能夠及時回避,思想上清靜安閑,無欲無求,真氣深藏順從,精神持守于內而不耗散,這樣,疾病怎麽會發生呢?
所以他們心志閑淑,私欲很少,心情安甯,沒有恐懼,形體雖然勞動,但不過分疲倦。真氣從容和順,每個人的希望和要求,都能滿足。無論吃什麽都覺得甜美,穿什麽都覺得漂亮,喜歡社會習俗,互相之間也不羨慕地位的高低,人們日漸變得自然樸實。
所以過度的嗜好,不會幹擾他的視聽,淫亂邪說也不會惑亂他的心志。無論愚笨聰明有能力無能力的,都不追求酒色等身外之物,所以合于養生之道。
因而他們都能夠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老,這是因爲他們的養生之道完備而無偏頗的緣故。
原來如此,恍然間觸動了內心的某種共鳴,正所謂大道至簡,寥寥數語,直指本心!現在我們所追尋的難道是我們真正需要的一切嗎?還是被人爲創造出來的需要呢?
所以養生的方法再多,用的再好,也不及我們內心的片刻平靜與回歸!
但願世間無疾病,何妨架上藥生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