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書籍銷量較一般紀實文學高
讀者對決策者想法感興趣
陳慶文說:“在李光耀出版回憶錄之前,可以理解爲什麽其他政治人物不願公開發表自己的想法。但李光耀撰寫回憶錄的目的,是讓後代對新加坡更加了解並進行反思,這樣的作品對他們有益。”
哥比納也真誠希望,這些故事能讓讀者了解新加坡的曆史和經濟發展、某些印度僑民如何在新加坡開枝散葉,以及商業和外交如何爲機遇和友誼開辟新的道路。
建國一代年紀漸長 資深媒體人:是出書好時機
這包括由陸浩揚編撰的《讓人民擁有他》,這本書述說1984年當選波東巴西區議員的詹時中早年的故事,是少數有關非執政黨政治人物的傳記。
王順德(66歲,股票經紀)則認爲,比起公職人員的傳記,他更喜歡閱讀他們親筆撰寫的自傳。“他們都是有智慧的思想家,我就是想要知道他們的想法和世界觀,並從他的視角看看他們如何解讀某些事件。”
究竟是什麽原因促使這些書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作者和出版商怎麽說?最新出版的這類作品又有哪些?
無論是前代議士撰寫的自傳、其他作者根據史料編著的公職人員回憶錄或傳記,還是概括公職人員治理理念與觀點等的書,都從不同人的視角,豐富了仍在發展中的新加坡故事。
2008年至2021年,哥比納擔任外交部巡回大使,也曾經是新加坡非常駐伊朗大使和駐巴基斯坦最高專員,他在書中也談到他對這兩個國家的觀察。
哥比納的家人在回憶錄發行前說,哥比納經常通過講述童年在喀拉拉邦的故事和成人後的各種興趣愛好,讓家人獲得歡樂。“經過一番勸說,他決定爲家人和友人,尤其是兩個孫子,撰寫豐富多彩的回憶錄。”
有關公職人員的書受到本地讀者歡迎,銷量比其他紀實文學書籍高出兩成,也經常登上年度好書排行榜。
白勝晖受訪時說:“2015年,(建國總理)李光耀逝世、新加坡慶祝建國50周年,以及過後紀念開埠200年,這都引發人們對我們的‘根’和我們作爲一個民族更深刻的反思。新加坡人對于了解自己和我們的先驅及領導人越來越感興趣,這或許是懷舊和自豪感的相結合……我國如今快要60歲了,反思、回憶和銘記是有益的。”
從一名中學教師到經濟研究員和記者,再成爲長袖善舞的商人、外交官和社群領袖,自稱“門門精通、樣樣稀松”的我國前巡回大使哥比納·比萊,在星期六(8月27日)推介的回憶錄中總結了自己80多年來的努力與成就。
此外,過去五年大衆書局“讀者票選好書獎”入圍名單中,至少會有一本是與公職人員相關的作品。
市面上一些有關公職人員的書推出雙語版,包括《從膠園到國會》和《吳作棟傳》。世界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楊榮文:凝思》,華文版由焦點出版社出版,暫定年底推出。
哥比納的回憶錄由世界科技出版社出版,星期一(29日)起在各大書局出售。
其實,早在《白衣人》問世的10年前,本地學者藍平兒和陳有利就已聯合編撰《李光耀的左右手》(Lee’s Lieutenants)一書,此書2018年推出修訂本。陳有利認爲,更多公職人員出書並不是近年來的新現象,讀者對這類書籍的興趣也一直存在。他說:“一旦我們打破撰寫不同版本或從不同角度切入講述新加坡故事的‘魔咒’,這些公職人員就可以自由地分享他們的故事……這個政治寫作的熱潮能爲讀者提供更廣泛的視角,而不是由單一聲音主導的對話。”
同樣在今年5月出版的《最後的傻瓜》也受到歡迎,編者白勝晖說,書在面世兩個月後已賣出5000多本,也在各暢銷書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目前正印刷第三批。
陳慶文同樣認爲,人們也能通過有關反對黨政治人物的傳記,獲得不同甚至是另類的視角。
讀書時期曾上華文課三年
他認爲,政治作品的湧現始于2009年出版的《白衣人》。李光耀與這本書的出版密切相關,這本書的前言也由李光耀執筆,傳達的信息就是希望新加坡故事能夠通過不同視角講述。
資深媒體人默樂(Bertha Henson)受委托撰寫有關已故前公務員首長喬治·博卡斯(George Bogaars)的傳記,這本書今年1月出版。
世界科技出版社近10年來出版了10多本政治自傳或傳記。發言人受詢時指出,這類書受到高度關注,是因爲執筆者和書的主題,都與新加坡的發展息息相關。發言人也說,讀者對這些決策者的想法感興趣,既希望更好地了解他們對事務的觀察,也希望從他們的經驗和見解中學習,或了解這些人物不爲人知的一面。
榮譽國務資政吳作棟在回憶錄的序言中說:“哥比納的人生曆程,與新加坡從一個羽翼未豐的脆弱國家成長爲一個繁榮發達國家的數十年曆程類似。”
玲子傳媒執行董事兼總編輯林得楠受訪時則說:“近年出現了相當數量的自傳、自述傳記、傳略或回憶錄,並不表示讀者越來越感興趣,而是因爲越來越多具有豐富人生記憶和經驗的人士,願意把自己的經曆書寫出來,出版成書,供後人借鑒和流傳,爲自己的人生留下看得見、讀得到、可流傳、可分享的圖文記錄。”
《海峽時報》前采訪主任、內容營銷機構The Nutgraf合夥人白勝晖就曾編撰多本有關公職人員的書籍,包括榮譽國務資政吳作棟的傳記《高難任務》和續集《登高望遠》,以及講述我國經濟發展局前主席楊烈國公務員生涯的《非官非仆:楊烈國傳記》。
近年來,多部記錄這些公職人員心路曆程、心得或觀點的中英文書陸續面世。這些新書上市後十分暢銷,還頻頻登上年度好書排行榜。
楊榮文:爲現實提供更多層面見解
榮譽國務資政吳作棟(右三)27日爲哥比納(左二)的新書主持推介儀式,哥比納的家人和新書的聯合作者約翰·瓦特(左一)也出席了推介禮。(新加坡國立大學南亞研究所提供)
焦點出版總編輯何雪芬說,今年5月出版的《從膠園到國會——李美花的故事》,中英文版總印量1萬2500本,在上市前就已售出超過8500本。這本書也入選今年大衆書局“讀者票選好書獎”。
配合新書“Musings”(暫譯《楊榮文:凝思》)出版,楊榮文接受《聯合早報》專訪時說,越來越多公職人員願意出書分享他們的生平和經曆,是自然且健康的現象,也對構建民衆的集體記憶至關重要。
哥比納回憶錄 折射本地社會發展曆程
林唯信(27歲,自由業者)對政治和曆史就十分感興趣,有關公職人員的書籍,他幾乎都讀過。新書上市後,他不是立刻到書店購買,就是到國家圖書館借閱,家中書架上的好幾本公職人員書籍也是親戚朋友送他的禮物。
關于撰寫這本傳記的動機,陸浩揚通過電郵受訪時透露:“在2011年大選期間,詹時中雖然中風了卻還是堅持參選的故事激勵了我們許多人,但當我試著找一本關于他的書籍來了解他的生平時卻找不到。因此,我決定自己執筆填補這個空白。”
哥比納的家族來自印度南部喀拉拉邦,但他在新加坡出生,二戰期間他被送回祖籍地,在那裏住了七年。他回到新加坡求學時,在父親的堅持下,轉到有開設華文課的俊源長老會學校就讀,總共上了三年的華文課。
玲子傳媒在今年5月出版《歐進福回憶錄》前,在2015年出版另一本自傳《蓦然回首~陳志成的奮鬥故事》。林得楠說,陳志成和歐進福都是早期與華社關系密切的前政治人物。他們撰寫的兩本書都是華文原創,不是翻譯自英文。這也是玲子傳媒有興趣出版的原因之一。
他認爲,由前記者執筆的傳記更客觀也更具批判性,是他較喜歡閱讀的類別。其中,由《海峽時報》前采訪主任白勝晖編撰的榮譽國務資政吳作棟兩本傳記,就是他最喜歡的傳記。
近年來,年事已高的哥比納健康大不如前,除了視力退化,他2021年也兩度摔倒中風。書稿由新加坡國立大學南亞研究所前研究助理約翰·瓦特(John Vater)聯合完成。
默樂說:“我們逐漸開始意識到,建國一代年紀漸大或已離世了,因此目前的環境似乎很適合出版關于他們的書。”
哥比納(Gopinath Pillai,84歲)也是2022年國慶獎章最高榮譽“殊功勳章”(Distinguished Service Order)的三位受勳人之一。他在名爲“More Than The Eye Can See”(意爲“比能看到的更多”)的回憶錄中,講述了二戰後多元種族一同生活的成長過程、如何在馬來西亞和泰國成就事業,以及親曆新加坡的工業轉型。
長期觀察我國政治發展的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陳慶文認爲,目前大環境有利于出版這類作品,而李光耀撰寫回憶錄,以及爾後推出一系列有關他治國理念的書,打破了公職人員對政治和公共服務生涯的沉默,是推動這個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默樂受訪時說,前高級公務員霍斯達(Herman Hochstadt)和一些曾是博卡斯手下的公務員找上她時,她進行初步調查後發現博卡斯是位有趣的人物,但人們對他卻很陌生。這才讓她決定接下撰寫這本傳記的工作。
事實上,2007年7月17日,李光耀就親自致函《海峽時報》交流版,鼓勵國會議員撰寫回憶錄。他當時寫道:“國會議員在決定新加坡曆史進程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我鼓勵所有議員,包括反對人民行動黨者,陳述他們的過去。他們將爲過去的事迹提供多面視角,豐富這段故事並增進它的質感。”
大衆書局受詢時指出,有關本地政治人物及高級公務員的書,銷量雖沒有逐年增加,但一直相當穩定。相較于其他紀實文學書籍(Non-Fiction),這類自傳和傳記的銷量平均會高出約20%,受衆群體一般都是本地讀者。
他指出,雖然這些公職人員已經退休,但他們以一種特殊的方式看待世界。“他們有些爲家人、朋友和更廣泛的讀者執筆,表達他們的想法;有些如學者,點出不同的觀點,再指出這些觀點都在描述同一個現實,讓我們對那個現實能有更多層面的見解,進而更接近事實。”
陸浩揚說:“新加坡文學在這段時間蓬勃發展,也包括政治傳記。新加坡的故事現在被這麽多不同的聲音和書籍豐富了,這只能是一件好事。”
從外交部前部長、引退國會議員和官委議員,到前公務員首長、外交官,以及我國第一任三軍總長……
過去10年裏,有關公職人員的書不少過25本,而近幾年,這類書籍更是頻頻付梓,單在今年至今就已經有八本面世。其中,前巡回大使哥比納·比萊(Gopinath Pillai)的自傳星期六(8月27日)舉行推介,類似回憶錄但又不是以回憶錄形式呈現的前外交部長楊榮文新書,也剛面世。
他在回憶錄自序中說:“我的故事反映了自己在多方面的經曆,以及曾走過的一些不尋常道路。雖然可能有外交官和政治家在他們的回憶錄中反思自己的公職生涯,但很少會有人講述一個印度男孩融入華族文化的故事。”
發言人說,一般上銷量較好的作品會在讀者票選的過程中脫穎而出,例如《吳作棟傳》兩輯合集和《高難任務:吳作棟傳(第一輯)》分別是2021年和2019年的好書獎英文成人書類別的榜首。《楊烈國傳記》則在2017年排名第三。
今年5月上市的The Nutgraf新作“The Last Fools – The Eight Immortals of Lee Kuan Yew”(意爲“最後的傻瓜——李光耀的八仙”),則講述前內閣部長韓瑞生和侯永昌等“八仙”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