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松柏
常言道:“無事不登三寶殿”。佛門“三寶”即佛像(佛寶)、經書(法寶)和僧人(僧寶)。
《古今中外三百大事》記載: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距今2500多年。其教主釋迦牟尼原是古印度釋迦族淨飯王的太子,姓喬答摩,名悉達多,誕生于公元前565年,與中國的文聖孔夫子異國同代。相傳佛祖降生落地,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向世界宣告:“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因此,佛教徒稱他爲釋迦世尊,又尊他“大雄”,以此贊美他至德無上(大無大畏)。所以,供奉世尊的大殿號稱“大雄寶殿”。
開元寺寶殿建于公元686年,初名“紫雲大殿”。現存建築爲明代重建,由收複台灣的民族英雄鄭成功之父鄭芝龍董其事。寶殿正中香案前供置的千斤鐵香爐鑄有“都督鄭芝龍”镌刻字樣,堪爲物證。
中國的佛殿難以數計。但開元寺寶殿卻以罕見的土、木、石三大特點名揚海內外——泥塑“五方佛”、木刻“飛天”二十四尊及石頭柱子近百根。
殿分前後。前殿供奉的丈八金身五智如來佛,有別于常見的“三世佛”(代表時間上的過去佛、現在佛和未來佛或釋尊、藥師、彌陀三佛)。五尊大佛並排而坐“聯合辦公”卻又各司其職,分管東、西、南、北、中,故號“五方佛”。東方香積世界阿閦佛、南方歡喜世界寶生佛、北方蓮花世界成就佛、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中間那尊是禦賜佛像毗盧遮那佛,全稱“摩河毗盧遮那佛”,漢譯“大日如來佛”。意思是光明普照一切處(代表方位),這是佛教密宗奉敬的最高之佛(法身佛)。“五方佛”身後的護光屏,木刻的花邊如同火焰,象征佛光普照天下。五方佛身旁的塑像都是佛教知名度很高的菩薩。即:文殊(騎獅)普賢(騎象)、觀音、大勢至菩薩。還有對佛教傳播立下功勳的迦葉、阿難。佛經記載:年老的迦葉是教主釋迦牟尼的大門徒,以“記憶第一”著稱。年輕的阿難是教主的堂弟,稱“多聞第一”。相傳兩人是釋尊最早的“徒弟”。
大殿左側的紅臉大漢塑像就是中國古典巨著《三國演義》中大名鼎鼎的關雲長(關羽),民間俗稱“關公”。關公在中國封建社會裏名震儒、道、釋三界。道教將關羽從人格晉升到神格,封號“關聖大帝”。咱們的老百姓,以每年的農曆五月十三爲他的誕辰紀念日,香果供奉。以禮、仁、義爲宗旨的儒家把關羽作爲忠君忠義的楷模,視爲與“文聖”孔子並列的“武聖”,稱“關聖夫子”。
時至今日,人們不難在遍布全國各地的武廟中看到中國古代帝王爲他加官晉位的封號。如:曹操表封的“漢壽亭侯”;北宋哲宗皇帝冊封的“顯烈王”等等。釋教呢?據《佛祖統記智者傳》記載:隋開皇十二年(公元592年),中國佛教天台宗創始人智者大師(俗姓陳,湖南荊州人,生平造寺36所,世壽60歲)到湖北當陽山籌建道場。有天晚上,夢見一位黑髯大漢自稱關羽,要求定居當陽山供護佛法。第二天,智者(名智颚)上書奏請皇帝封關羽爲當陽山玉泉寺護法神鎮守山門。從此,這位曆史上過五關斬六將的戰地英雄,在宣揚戒殺的佛門中也擁有了一席之地。元末明初,山西太原人羅貫中著《三國演義》,書中對關羽“皈依佛門”另有一說……開元寺獨樹一幟,特邀武聖關公和韋馱護法神(佛經稱之“三洲感應”)立足寶殿,猶如一對親密的戰友,做了五方佛的“一級警衛”,既威武又莊嚴。據宗教學家考證,關羽是佛教界第一位中國籍的護法神。
寶殿第二大特點是:屋架上邊廿四尊木雕的鬥拱飛天,象征中國每年二十四個節氣,專有名詞“迦陵頻伽”。從藝術角度觀賞,她們淩空展翅,姿態飄逸,形如西方天使“安琪兒”,但掌中物體現的卻有點“洋爲中用”。比如石柱上邊有一尊,手執中國獨有的毛筆;另有一尊雙手捧的是白色的紙張。世所公認,古文明中國對人類四大貢獻,其中之一就是東漢的蔡倫造紙。屋梁上廿四尊飛天造型分爲大、小兩種。石柱上邊十二尊大飛天,木刻翅膀仿如日行萬裏的大鵬鳥,手執文房四寶,青素瓜果。象征白天佛祖講經傳教需要筆、墨、紙、硯,飛天招之即來。佛祖肚子餓了,口渴了,飛天即速獻上桃李瓜果;到了晚上,佛祖休息時間想要輕松一下,聽聽音樂,飛天即刻吹箫彈琴……
上邊十二尊小飛天雕刻的是雅稱“夜燕”的蝙蝠翅膀,象征黑夜。在我們中國,蝙蝠是吉祥的象征。如:民間老百姓喜歡門牆倒貼“福”字,四邊四只蝙蝠,寓意“五福臨門”。在這裏,蝙蝠飛天手持泉州古老的南音樂器——橫抱琵琶(不同于唐詩人白居易形容的那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琵琶)、尺八洞箫、二弦和三弦。閩南話俗稱:“南音四管全”。
另有“下四管”小擊樂,如:雙鈴、小鼓等。特別值得一看的是有一尊小飛天手中的拍板(古稱檀板)與中國古代名畫《韓熙載夜宴圖》中一位官員手執的拍板形制相同。
另外,開元寺南宋建造的東塔下有一方石刻浮雕“天人贊鶴”,畫面中一位衣結飄帶的仙女手執類似的拍板。由此可見,南音在泉州具有相當悠久的曆史。據考證,泉州南音起源于古代宮廷雅樂。清代康熙皇帝賜名爲:“禦前清曲”。如今,海外僑親視爲鄉音。“老外們”則稱之爲:“中國古老音樂的活化石”。南音、南戲(梨園戲)和南少林拳是泉州曆史名城古老的“三南”文化藝術,飲譽中外。
我們不妨共同作一番藝術的遐想:二十四尊飛天如同二十四位仙女,每年二十四個節氣,日日夜夜,全心全意爲五方佛服務。此外,石柱上邊的鬥拱飛天,配對成雙,隔梁相望,頭頂花冠,負重橫梁,不但縮短了橫梁的跨度,而且對整個厚層的建築支架起到了支撐減力作用。實用價值妙不可言。真可謂是宗教、建築、藝術合而爲一了。
從建築上講,大雄寶殿爲重檐歇山式。通高20米,面積1387平方米。面寬九間,進深六間。全殿橫、豎仰仗10根石柱支撐,故號“百柱殿”。[10×10=100]實際上,寶殿各式石頭柱子只有86根。爲什麽呢?因爲明代建築大師匠心獨具,大膽創新,將通俗的“偷梁換柱”改爲奇妙的“偷柱換梁”。殿中兩排按設計應立的石柱給“偷”掉了,換成木頭橫梁架在上邊。這樣,既給衆菩薩騰出立身之地,又爲佛教徒讓出了朝拜的最佳位置,使寶殿顯得更加莊嚴寬闊,真是一舉兩得。
早在1959年,中國老一輩革命家朱德委員長曾莅臨泉州開元寺考察,同時拜會了時任開元寺住持的妙蓮法師;1972年,葉劍英元帥來寺視察;1983年,李先念主席來到開元寺;
同年6月,新加坡佛教協會總會會長宏船法師(著名僑僧)入殿拜佛;同年12月,柬埔寨國王西哈努克不遠萬裏到此朝拜。海內外知名人士、國際友人也紛至沓來,在千年古刹開元寺留下了寶貴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