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局已采取果斷措施減輕這對消費者的沖擊。自今年1月起,數碼資産業者不能在公共場所宣傳加密貨幣服務。盡管如此,調查顯示消費者進行加密貨幣交易的次數不斷增加。這似乎是一種全球現象,不只是新加坡。
一些觀察者感到困惑和擔憂,認爲金管局“過于謹慎,我國失去了作爲全球加密貨幣中心的吸引力”。不過,還是有人認爲金管局采取平衡的立場,“加密貨幣進入寒冬證明金管局的政策是正確的”。
要保護消費者,須多管齊下,而不僅是靠金管局的監管。首先,全球合作對減少監管套利(regulatory arbitrage)至關重要。第二,業界在共同制定保護消費者利益的措施方面扮演重要角色。第三,消費者須負責任及謹慎行事。如果消費者持有的加密貨幣貶值,再多的監管、全球合作或業界采取的保護措施都無法讓消費者免受損失。
金管局強烈反對加密貨幣的投機行爲,並采取措施抑制。
金管局在數碼資産領域有五個監管重點:
金管局不能爲了讓加密資産業者容易申請到執照而降低盡職調查的要求。由于申請執照的業者數量多,我們一直都優先考慮那些風險管理能力強,以及能爲新加坡金融科技和數碼資産生態環境的增長做出貢獻的業者。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對加密和數碼資産持什麽態度?釋放的信號是否不明確?
我們要通過協同與全面的方式,將新加坡發展爲創新和負責任的全球數碼資産中心。
因此金管局正考慮進一步加強對加密貨幣行業的監管,以減少對散戶的沖擊。禁止散戶進行加密貨幣交易的舉措不太可能奏效,因爲這個領域是無邊際的。金管局可能采取的措施,包括要求投資者通過合適測試,以及在交易時限制使用杠杆和信貸設施。
我們目前通過四管齊下來建立數碼資産生態環境。
黃琇惠 譯
我國的願景是建立一個創新和負責任的數碼資産生態環境。加密技術在改善金融服務方面潛力巨大。不過只有通過實驗和探索——“邊做邊學”才能找出有效方法,這跟我們在金融科技領域所做的一樣。
四、確保穩定幣的價值穩定
促進數碼資産生態環境
一般上,分布式賬本(distributed ledgers)記錄了數碼資産的所有權和所有權轉移交易。
加密貨幣市場也面對市場操縱風險,如挾倉(cornering)和洗售交易(wash trades),通過價格或交易量誤導市場參與者。全球監管機構如今有更大的動力來加強對這個領域的監管。金管局也會這麽做。
金管局是最早對數碼資産業者和其他金融機構實施網絡衛生標准(hygiene standards)和科技風險管理原則的監管機構之一。不過科技和網絡風險不斷加劇,如智能合約的編碼有漏洞,以及數碼代幣錢包或加密密碼泄露。金管局在檢討應對這些問題以及其他新生的科技和網絡風險的措施。
加密貨幣呢?
隨著數碼資産領域迅速增長,變得越來越複雜,其他風險也隨之出現。因此全球監管機構,包括金管局在加強應對這些新的風險。
金管局認爲這個數碼資産生態環境具備強大潛能,積極推廣這個領域。
二、管理科技和網絡風險
數碼資産生態環境需要一種交易媒介來進行交易。自2016年,金管局一直積極嘗試推進數碼貨幣的銜接。在國際層面,金管局與國際清算銀行新加坡創新中心(BIS Innovation Hub Singapore Centre)一同參與鄧巴項目(Project Dunbar)。這個項目在探索設立一個多元央行數碼貨幣平台,實現更迅速、安全和低成本的跨境支付交易。在本地,金管局與業界合作展開胡姬花項目(Project Orchid),以建立發行數碼新元的基礎設施和技術能力,爲未來做准備。
加密貨幣通常被稱爲分布式賬本的本幣(native currency),用于交易媒介(medium of exchange)和價值存儲(store of value)用途,如用來支付交易費用或鼓勵用戶確保網絡安全。
五、降低潛在金融穩定風險
加密貨幣用戶通過錢包地址和假名開戶,所以更容易進行非法的加密貨幣交易。金管局對數碼資産服務供應商和其他金融機構實施一樣的防範洗黑錢條例。
金管局五重點監管數碼資産
一、防範洗黑錢和恐怖主義融資風險
金管局的發展策略使我國成爲數碼資産環境發展最有利的司法管轄區之一。同時,金管局不斷演進的監管方式,使我國成爲管理數碼資産風險最全面,以及在限制散戶進行加密貨幣投資方面最嚴格的國家之一。
公衆和媒體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加密貨幣上。然而加密貨幣只是整個數碼資産生態環境的一部分。爲了更准確了解問題所在,以及當中的好處與風險,我們須了解這個生態環境由哪些不同元素組成。
我國想成爲創新和負責任的數碼資産中心,提高效率和創造經濟價值。爲了實現這個目標,數碼資産的發展策略和監管須齊頭並進。
數碼資産活動目前對金融穩定構成的風險還低,但仍須密切監督。隨著數碼資産生態環境發展,傳統銀行系統與數碼資産之間的聯系自然會更緊密。金管局在跟其他監管機構緊密合作,爲銀行對數碼資産的曝險設計一個框架。這會降低數碼資産對傳統銀行體系的風險。
就是這個代幣化和分布式賬本的創新組合帶來變革性的經濟潛力。它讓任何有數碼價值的資産儲存在賬本上,這個賬本記錄了所有不可被竄改的交易。這個數碼資産生態環境支持的用例,有望推動更有效的交易、增強金融包容性及釋放經濟價值。
二、推動金融和實體經濟資産代幣化
在金融服務業,數碼資産最有潛能的用例是在跨境支付與結算、貿易融資以及交易前後的資本市場活動。幾個有望開發的用例包括跨境支付和結算領域,像星展銀行、摩根大通和淡馬錫合資成立的Partior推出使用DLT的批發結算平台,把結算時間從幾天縮短到幾分鍾。
金管局已展開一項守護者計劃(Project Guardian),探索實體經濟和金融資産代幣化的潛力。星展銀行、摩根大通、SBI集團和Marketnode牽頭進行首個行業試點計劃,試驗代幣化債券和存款的機構交易,提高批發融資市場的效率和流動性。
不過,加密貨幣在分布式賬本以外的環境已失去控制——這就是加密世界的問題根源。加密貨幣交易活躍,面對嚴重的投機問題,它的價格與在分布式賬本上的使用所帶來的基本經濟價值毫無關系。
金管局在《付款服務法令》(Payment Services Act)下頒發執照給數碼資産業者的速度令有些人感到受挫。由于數碼資産是新領域,頒發執照的過程並不容易。許多業者不熟悉如何管理洗錢和恐怖主義融資風險。金管局須耗費大量時間來審查申請者的商業模式,評估它們對我國條例的理解和符合標准的能力。
穩定幣有能力確保價值穩定,才能發揮潛力。許多穩定幣缺乏這種能力。監管機構可能會規定穩定幣用安全的資産作爲儲備以及准時按面值贖回穩定幣等。金管局將在10月就穩定幣的監管方式展開公衆咨詢。
四、支持價值主張和風險管理能力強的業者
一、探索DLT用例的潛能
數碼資産活動跟所有創新一樣,會帶來風險和好處。五年多前,當數碼資産活動興起時,洗黑錢和恐怖主義融資是全球監管機構,包括金管局主要關注的風險。
金管局尋求支持具備強大風險管理能力,以及能爲我國數碼資産生態環境增值的加密貨幣業者。
金管局自2017年起不斷重申加密貨幣交易的風險。在區塊鏈網絡以外的環境,加密貨幣通常被視爲投機工具。投資情緒改變時,這些加密貨幣的感知估值(perceived valuation)可能會迅速下跌。
財經專稿
創新與監管齊頭並進
我國已有金融和實體資産代幣化的有趣案例。大華銀行通過Marketnode的服務平台發行6億元的數碼債券。華僑銀行與MetaVerse Green Exchange合作,使用代幣化碳信用開發綠色融資産品,協助企業抵消碳排放。
三、推進數碼貨幣的銜接
三、保護散戶投資者
先了解什麽是數碼資産。數碼資産代表任何有價值的東西,它的所有權以數碼或電腦計算的形式驗證。一個資産的所有權可通過代幣化(Tokenisation)轉換爲數碼代幣。很多資産可被代幣化,如現金和債券等金融資産、藝術品和房地産等實體資産,甚至是碳信用(carbon credits)和計算資源等無形資産也能被代幣化。
近來,加密貨幣成爲公衆與媒體關注的課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在打造我國成爲金融科技中心,一方面與業界合作探討和支持分布式賬本技術和數碼資産使用案例的創新;另一方面,金管局對那些加密貨幣相關服務業者展開嚴格和漫長的申請執照程序。
那麽,金管局真正想要什麽?
一方面,金管局在打造我國成爲金融科技中心,與業界合作探討和支持分布式賬本技術(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簡稱DLT)和數碼資産使用案例的創新。另一方面,金管局對那些加密貨幣相關服務業者展開嚴格和漫長的申請執照程序。金管局也一直向散戶投資者發出強烈警告,采取措施限制散戶投資加密貨幣。
(作者是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局長本文是他上月底在金管局《綠芽》研討會演講的精簡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