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機構:普益標准•诠資管研究中心
一、投資者教育的背景
在我國金融市場逐漸成熟的過程中,監管當局不斷強調投資者教育的重要性,金融市場中的各類金融機構對投資者教育的重視程度也有所提升。
對于資管行業的參與機構而言,在資管新規出台後,投資者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顯。但資管機構也面臨持續變化的金融環境,需要對投資者教育策略持續進行調整、優化,以更好地服務投資者,真真正正爲投資者提升投資水平、規避投資風險發揮作用,提升客戶滿意度。
(一)爲什麽需要投資者教育?
1、家庭資産配置趨勢有所變化
中國人民銀行在2020年5月發布的《2019年城鎮居民家庭資産負債情況調查》報告中,披露了我國居民的家庭資産情況,在金融資産方面,報告顯示:
住房是家庭實物資産的重要構成,居民家庭住房擁有率相對均衡。我國城鎮居民家庭的實物資産中,74.2%爲住房資産,戶均住房資産187.8萬元。居民住房資産占家庭總資産的比重爲59.1%。和美國相比,我國居民家庭住房資産比重偏高,高于美國居民家庭28.5個百分點。
中國城鎮居民家庭金融資産方面,調查數據顯示,99.7%的家庭擁有金融資産,戶均金融資産64.9萬元,占家庭總資産的20.4%,占比較低。這其中,中國城鎮居民家庭金融資産的分化程度更明顯——居民投資偏穩健,家庭無風險金融資産持有率高;而高資産、高學曆家庭參與風險金融市場的意願更強,金融資産表現形式更加多元化。
資料來源:《2019年城鎮居民家庭資産負債情況調查》
從金融資産的細分種類來看,2019年我國城鎮家庭的金融資産中,九成以上爲低風險固定收益類資産,股票和基金占比僅爲10%。
圖1 2019年末城鎮居民家庭金融資産配置情況
資料來源:《2019年城鎮居民家庭資産負債情況調查》
整體來看,住房占比高,與過去數十年我國經濟發展模式密切相關,不動産的穩定增值爲居民帶來較高水平的財富,也形成了“有閑錢就投資房地産”、“房價永遠不會跌”的固有印象。但隨著中央高層對“房住不炒”定位的明確,未來房産類資産的價格增速將較過去明顯下滑。居民的資産配置有較大概率發生結構性變化。
而從近幾年我國居民家庭金融資産配置的變化趨勢來看,金融資産在居民家庭中的資産占比是逐年提升的。正是在這一變化下,各類金融機構才需要更加重視對于普通投資者的教育工作,提升居民家庭對金融資産的認可程度。
另一方面,從金融行業的視角來看,在利率中樞將在長端呈現下行趨勢,固定收益類資産的收益率會逐步下降,甚至很難追上通脹的步伐,提升股票資産配置的比例、發揮資本市場財富效應,一定程度上也會刺激更多家庭配置金融類資産,特別是股票、基金類資産。
因此,不論是房地産資産的配置態度,還是金融資産的配置趨勢,亦或是金融資産中的結構性變化,都需要金融機構在未來的投資者教育工作中投入更多。
2、金融危機後各國對投教工作的重視程度進一步提升
不論是美國、歐洲,還是亞洲經濟發達區域,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投資者教育工作在各類金融機構的重要性都有所提高,各類機構也形成了統一的認知——只有成功的投資者教育工作才能確保其金融業務順利、長遠地開展下去。
以美國爲例,金融危機後,2009年6月17日,美國政府公布《金融監管改革新基礎:重建金融監管》,拉開了美國金融消費者保護體系改革的序幕。2009年10月22日、12月11日,美國衆議院先後表決通過《金融消費者保護機構法案》和《華爾街改革與消費者保護法案》,標志著美國金融消費者保護改革邁出重要步伐。2010年3月15日,美國參議院又推出一項金融消費者保護改革方案,作爲一項重要監管改革內容,引起各方廣泛關注。2010年9月17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美國國會監督委員會主席沃倫爲即將成立的美國消費者金融保護署(CFPB)顧問,負責領導該署籌備工作。這也體現出美國對于金融消費者保護工作的重視。
保護署下設研究部門,負責研究、分析並報告金融市場上有關金融産品和服務的現狀和發展趨勢;設立金融教育辦公室,爲消費者提供金融産品和服務知識;設立社區事務部門,指導購買金融産品和服務;建立消費者投訴部門,收集和跟蹤消費者的有關投訴信息,設立免費投訴電話,方便消費者反映意見和建議;設立公平貸款和平等機會辦公室,確保消費者獲得公平、公正的信貸。
可以看到,不論是政策文件的重要性,還是政府高層的重視程度,對于投資者教育,美國都給予了最大程度的重視。
3、普通投資者金融基礎弱、風險管理能力較差
雖然我國金融市場起步較晚,但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金融行業也經曆了較爲迅猛的發展階段,業內機構數量、管理資産規模、從業人員數量等,均有較大幅度的增長。
在金融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作爲金融行業重要參與者的“投資者”,他們在金融方面的專業素養缺並沒有明顯提升,金融基礎、投資能力、風險意識等與過去並沒有太大差別。
因此,各類金融機構才更需要重視投資者教育工作,提升客戶在金融領域的素養,避免出現因爲投資者教育不到位而産生重大損失的狀況。
(二)現在與過去有何變化?
1、宏觀環境變化明顯,導致投資難度上升、投資風險加大
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全球流動性寬裕的貨幣環境,造就了連續多年“閉著眼賺錢”的寬松投資氛圍;而我國較快的經濟增速,也掩蓋了不少發展過程中的風險。在這個過程中,不論是金融機構還是投資者,在投資活動中對風險的重視度遠低于對回報的重視度。
但隨著經濟增速下行、宏觀環境的變化,投資風險逐漸凸顯,最典型的就是P2P産品在2016年以後開始掀起暴雷潮。如何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獲取投資收益,成爲投資者最關注的點,而不再像過去一味地追求高收益。
2、資管市場在近幾年發生了較大變化
在2018年以前,金融行業,特別是與金融投資者密切相關的資管行業中,存在著一些不合規的業務現象,例如投資剛性兌付、期限錯配、資金處運作等,這讓金融投資者享受了較爲豐厚的投資理財收益,卻沒有承擔與收益相對應的風險。多年以來,投資者也習慣了這樣的理財環境。
2018年以來,隨著資管新規落地,打破剛性兌付、禁止資金池運作、禁止期限錯配等要求,讓理財産品加速向淨值型轉化,資管市場發生金融糾紛的風險上升,不少投資者更是無法適應新的理財環境。這就需要各類金融機構的從業人員加強綜合業務能力,做好投資者教育工作,讓投資者能夠快速適應新的理財模式——加強投資者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日益凸顯。
二、我國不同類別的機構在投資者教育的成果
如前文所述,綜合來看,中國資産管理行業的投資者教育工作尚處在初級階段,進一步強化投資者教育,是當前金融行業發展的重點課題。
(一)監管當局在投資者教育方面的成果
1、證券投資市場
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曆史相對較長,證券市場投資者教育經過多年努力,已經有了較爲成熟的模式,成果也相對顯著。在A股市場發展的初期,類似“客戶炒股虧損,要求投資公司賠償”的金融糾紛事件同樣屢見不鮮,但經過近30年的發展,這一情況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觀。尤其是2005年修訂的《證券法》對投資者保護有了原則性的規定;2020年3月正式實施的新修訂《證券法》增加了證券糾紛調解制度和投資者保護機構支持起訴制度;在這期間也有一系列的投資者保護政策出台。經過多年的努力,“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以及“股市自負盈虧”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是股市長期健康發展的重要前提之一。對于證券投資市場投資者保護的重點事件如下:
2、中國信托業協會
作爲金融行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信托行業管理的客戶資産規模(2020年Q3爲20.86萬億元)僅次于銀行理財(2020年Q2爲24.59萬億元)。爲了保證行業的穩妥運行,同時更好地服務投資者、保護投資者權益,信托行業的官方協會——中國信托業協會在近幾年大力配合監管部門,持續地推進投資者教育工作。
2020年9月開始,信托業協會聯合中央廣播電台,在黃金時段通過電台播出針對信托消費者的“投資者百問百答”節目。讓投資者每天聽1分鍾的播音,就可以了解信托。
“百問百答”節目從以下多個維度對信托行業的基礎知識進行了介紹:
1.什麽是信托?
2.什麽是信托公司?
3.信托業務與産品有哪些?
4.信托産品不同于其他理財産品的獨特之處是什麽?
5.哪些人可以買信托産品?
6.哪裏可以買到信托産品?
7.買信托産品需要注意什麽?
8.買信托産品有沒有猶豫期?
9.哪裏能看到信托公司和信托産品的相關信息?
10.出了問題消費者有哪些投訴方式?
11.信托法律與實操
12.信托行業監管與自律
通過簡潔、精煉的問答內容,信托業協會希望向廣大信托消費者傳播信托行業的基礎知識,讓更多的投資者了解信托,提升信托消費者的專業度。
(二)金融機構在投資者教育方面的成果
目前國內金融機構的投資者教育主要分爲線上與線下兩種方式。
1、銀行
由于銀行的網點衆多,是我國金融機構中,可觸及的客戶是最多的,也正因爲此,銀行在投資者教育方面的工作效率也是最好的。過去我國銀行開展投資者教育主要通過線下的方式進行,通過網店活動、專題課程、主題沙龍等方式,將投資者聚集起來,對專業內容或主題知識進行分享,提升投資者的金融知識。2020年新冠疫情出現後,大部分銀行將投資者教育轉爲線上的方式,通過線上短課程,向投資者傳遞碎片化的專題知識。
2、證券公司
我國證券公司主要沿用了證監會體系內的投資者教育策略,雖然各家證券公司投教內容和方式有所差異,但核心依舊是爲了能夠讓投資者了解證券投資市場中的風險,提升投資者的權益保護意識、風險識別意識,爲證券投資市場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證券公司的投教工作同樣包括線上和線下兩種。線上的投教課程多以簡單的知識分享爲主;而線下的投教內容則更加多樣化,通過主題沙龍、課程分享等方式提升投資者的專業水平。
3、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
對于財富管理機構,由于業務模式的關系,通常需要理財師在機構與投資者之間進行銜接,因此,投資者教育工作的成效與理財師密切相關。另一方面,由于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通常面對的是高淨值客戶,針對這類客戶的活動形式就會與銀行、證券公司等有一定差異,例如紅酒品鑒會、高爾夫球會、旅行度假等,開展專題分享提升投資者專業水平同時,也進一步提升投資者對公司的信賴度。
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對于投資者教育的內容,與其他金融機構類似,多是傳遞最新的監管動態、金融行業實事變化、熱點事件解讀等。
此外,由于財富管理機構都是采取一對一的模式爲客戶服務,因此,爲了保證服務質量,每一位理財師能夠對接的客戶數量也相對有限,通常在20-30人左右。
三、發達金融市場投資者教育工作的經驗及啓示
在發達金融市場,無論是國家政策層面,還是金融機構層面,都非常重視投資者教育工作。推廣和普及金融素養教育成爲提高投資者金融知識和素養水平的一致做法。美國、英國、日本等多國都將金融素養教育作爲國家戰略納入基礎教育體系,香港也同樣將投資者教育提到很高的高度。
(一)美國:曆史最悠久,模式最成熟[1]
除了前文提及的金融危機後更加突出的投資者教育工作外,美國在上個世紀就已經有了較爲成熟的投資者教育體系——通過實施全方位的金融教育,投資者教育體系已相對成熟。美國的投資者教育機構包括金融監管機構、協會等自律組織、交易所和其他金融機構,四類機構都承擔著投資者教育的職能。其中,金融監管機構主要包括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和美國金融業監管局等,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于1994年設立了“投資者教育及援助辦公室”,協調並直接進行全國的投資者教育活動;協會等自律組織包括美國證券業及金融市場協會和美國投資公司協會,美國投資公司協會專門設立了投資者教育基金會,在投資者教育方面非常注重爲投資者提供充分的信息和資料;交易所和其他金融機構也積極參與到全民投資者教育的工作中。以上四類機構投資者教育職能交叉互補,通過多層次的投資者教育,實現教育人群的廣覆蓋。
具體來看,美國投資者教育手段更加多元。1994年,美國在其聯邦中小學教育法案修正案中,將個人金融知識教育納入課程安排。從1998年開始,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與其他機構合作在中小學校中開展投資知識普及活動,通過印發書籍、舉辦投資者見面會等方式進行投資者教育活動。美國證券業及金融市場協會進行投資者教育的特色是開發“金融遊戲”,增加投資者教育的趣味性。紐交所通過與大學開展合作、進行互聯網講座、舉辦許多針對教師、新聞工作者、大學生的教育活動,以及向投資者發放投資宣傳手冊等多種方式向大衆介紹投資基本知識。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通過舉辦投資模擬遊戲以及編制針對中小學教師的投資教材進行投資知識的普及。金融中介機構一般是開展一對一咨詢或面向社會大衆的投資者教育活動,通過免費寄送投資宣傳冊、舉辦各種免費的學習班、開設專門網站等方式進行投資者教育。
從法律制度保障層面上來看,美國已形成完善的法律體系和糾紛解決機制。美國金融業監管局于2003年成立“投資者教育基金”,並在官網設立“老年人證券熱線”和“糾紛解決”專欄。美國金融業監管局承擔了全國99%以上與證券相關的糾紛處理,根據美國金融業監管局官網數據顯示,2019年通過仲裁和調解等方式解決金融糾紛共計4011件。同時,美國金融業監管局聯合佩斯大學法學院出版了《證券業爭議投資指南》,爲解決金融糾紛問題提供明確指引。
數據來源:美國金融業監管局官網
(二)新興市場
新興經濟體也在持續加強投資者教育力度。主要方式包括:
新加坡通過各機構間加強合作,開設投資者教育課程。例如新加坡交易所與新躍大學合作,一起開發和財務與投資相關的持續教育和培訓課程的內容。課程的主要對象是公衆,也開放給修讀非金融學科的新躍大學學生,其中一些課程和新躍大學的學術要求一致。新加坡交易所和新躍大學通過舉辦講座和其他活動來提高公衆的財務素養。另外,新加坡交易所與證券投資者協會攜手開展社區教育計劃,以投資講座等形式,普及基本的財經知識。
韓國依托信息網絡,構建多元化投資者教育體系。金融危機發生後,韓國加強了對金融投資者的保護力度,韓國的投資者教育機構包括金融監督院、韓國銀行、韓國消費者院、全國投資者教育協會、韓國金融投資者保護財團等,運用多元化方式加強投資者教育。主要包括依托信息網絡技術和大衆傳媒開展投資者教育、線上申請與線下教育活動相結合的教育方式,例如通過網上提交參加申請,定期出席線下課程講座等活動,不斷提高投資者教育的靈活性,擴大投資者教育人群的覆蓋面。
(三)可借鑒的投資者教育工作
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國內金融監管部門高度重視金融投資者教育工作,多年以來也一直在采取相應舉措,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投資者教育起步較晚,基礎較爲薄弱,仍有衆多亟待改進之處——因此,成熟市場的一些先進經驗,我們可以借鑒和學習,並根據國內金融市場的實際情況加以改進,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1、采用多種渠道和形式,生動形象地傳播金融知識
不同的傳播渠道與傳播形式在傳播效果方面各有其優劣,通過大衆傳媒進行宣傳教育有較好的覆蓋面但往往難以兼顧某些個體的個性化問題,而開展線下活動可以現場解決某些個體的個性化問題但覆蓋面又有限。只有綜合采用多種渠道和形式進行金融知識的宣傳,才能取長補短,實現金融教育效果的最大化。這也是爲何當下大部分金融機構都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來推進投資者教育工作。
一方面,可以通過廣播、電視、報刊、雜志、講座、展覽等渠道,以及廣播、電視、視頻短片等形式推進投資者教育工作,渠道多樣,形式豐富。另一方面,在內容上,通常可以抛開金融行業職業刻板的印象,將內容設計得生動、形象,通俗易懂,讓公衆印象深刻。
2、有針對性地解決公衆的實際金融知識需求
針對投資者的金融知識傳播,只有堅持需求導向,以解決公衆在投資過程中實際面臨的問題爲出發點,才能切實實現教育的目的。投資者教育需要清楚地了解不同社會群體對金融知識的需求何在、現狀如何,才能更好的策劃投資者教育工作。同時,加入事後評估體系,讓投資者教育工作者能夠了解相關工作措施的成效、問題,以便在後續作出調整,在往後的投資者教育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3、更加重視基礎性的學校金融教育
開展大衆性金融教育活動,雖有助于提升公衆的金融素養,但由于金融知識本身的專業性、複雜性,加之各項教育活動本身在深度與廣度方面無法同時兼顧,大衆性金融教育活動難以使公衆系統性地掌握金融知識與技能,更不用說形成非一朝一夕可培養的科學金融理念。在學校開設金融課程,推行校園金融教育,使青少年較爲全面深入地學習金融知識,可有效彌補大衆性金融教育活動之不足,對培育成熟、理性地金融消費者群體大有裨益。金融監管部門可以通過培訓師資人員、編寫教材資料、舉辦校園活動等方式更加深入地持續介入學校金融教育,建立長效機制。
4、監管部門之間加強協作,提升教育內容的綜合性程度
投資者對金融知識的需求是多元的,不僅需要學習銀行、證券等方面的知識,也需要學習保險、基金等其他方面的金融知識。公衆對金融知識的多元需求決定了金融消費者教育也應當是多元的,不能顧此失彼,有所偏廢。投資者教育的內容也需要涵蓋所有金融産品和服務,從而有效滿足公衆多元化的金融知識學習需求。
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均設置了專門的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機構,負責在各自職責領域進行金融消費者教育,但這種“一行兩會”各自分頭進行金融消費者教育的工作模式容易造成金融教育的碎片化,難以有效滿足公衆多元化的金融知識學習需求。並且,當前金融業混業經營趨勢日益明顯,混合性的金融産品與服務不斷湧現。在“各管一片”的教育工作模式下,這些混合性金融産品或服務容易落入金融消費者教育盲區,使公衆難以獲得相關知識的教育。因此,內地各金融監管機構應建立金融消費者教育的溝通協調機制,在金融知識宣傳和教育中協同采取行動,以形成工作合力,取得更好效果。
注:[1] 賈瑞林,《加強財富管理行業投資者教育已成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