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英國 BAE 系統公司向美國海軍陸戰隊交付了 ACV輪式兩棲裝甲車的首款變型車——兩棲指揮車(ACV-C),這標志著該項目進入第二階段。衆所周知,自二戰起,美海軍陸戰隊的主力兩棲戰車,一直都以履帶式車輛爲主,爲何在ACV項目上改弦更張采用輪式車輛?
現實短板
目前,美海軍陸戰隊的主力兩棲突擊車是AAV7A1,該車的前身是1972年列裝的LVTP7 兩棲突擊車。1982至1986年,美軍對LVTP7進行全面升級,升級後的型號改稱AAV7A1,目前共裝備1311輛。裝備數量雖然不少,但就戰技術性能來說,AAV7A1已不能滿足美海軍陸戰隊的作戰需求了。
AAV7A1兩棲戰車
在海軍陸戰隊看來,AAV7A1存在以下幾大缺點:一是,水上航速較慢。由于問世于20世紀70年代,其雖采用滑水式車體型,也配備了一台額定功率達399千瓦的發動機,但最大水上速度只有13.5千米/時,按美海軍陸戰隊“超地平線登陸”的設想,搶灘登陸時,兩棲突擊車要在海中航行25海裏(約合46千米),如果乘坐AAV7A1的話,須耗時3個多小時暴露在敵方火力下時間過長。
二是,火力和防護力不足。AAV7A1的車載武器是 MK19 型 40毫米自動榴彈發射器加 M2 型 12.7 毫米重機槍的組合,支援步兵作戰尚可,但面對敵方裝甲車輛,就有些力不從心了。防護方面,AAV7A1采用鋁合金裝甲,車體正面及兩側裝甲厚度爲31至45毫米,只能勉強抵禦輕武器和中小口徑炮彈破片。爲提高其防護能力,美軍爲AAV7A1研發了多種附加裝甲。通過加裝附加裝甲,其防護力提高到可抵禦 300米外射來的蘇制 12.7 毫 米 穿 甲 燃 燒 彈 及 155 毫米榴彈破片的水平,但仍不足以抵禦12.7毫米鎢芯脫殼穿甲彈或14.5毫米穿甲燃燒彈。此外,因設計年代所限,AAV7A1並沒有針對地雷和簡易爆炸物的防禦手段,這使其難以適應治安戰。
三是,陸上作戰能力不足。AAV7A1最大公路行駛速度雖達72.42千米/時,具備與M1A1坦克配合作戰的能力,但由于外形尺寸較大,AAV7A1在陸上作戰時極易受到攻擊,複雜地形下的機動能力也受到一定限制。
四是,AAV7A1服役時間較長,各子系統老化,保養量大且維護成本較高。
AAV7A1兩棲戰車
基于此,海軍陸戰隊計劃研發新一代高速兩棲突擊車,要求其具備更強的兩棲輸送能力及陸上作戰能力,這就是“先進兩棲突擊車”(AAAV)項目。該項目由美國通用動力公司地面系統分公司負責研發,1999年制造出首批樣車。2003年,該項目改稱“遠征戰車”(EFV)項目。與AAV7A1相比,EFV 性能實現了全面超越,在保持極強運載能力的同時,采用滑行車體,並配備一台功率達1650千瓦的發動機,水上最大航速達40千米/時。除機動性更強外,EFV的火力和防護也更好。其車載火力爲1門30毫米“大毒蛇”MK44 鏈式機炮,備彈量爲 600發。EFV車體雖同樣采用鋁合金裝甲,但厚度增加,可抵禦14.5 毫米穿甲燃燒彈,車頂可防155毫米榴彈破片。此外,還可加裝模塊化陶瓷裝甲,進一步提高防護能力。
不過,EFV先進性能的背後,是高昂的成本。到項目取消時,單車成本已超過1600萬美元。除昂貴外,該車的油耗也遠超AAV7A1,而運貨量卻只有其一半。最終,EFV項目因過于昂貴且運載能力不足而被取消。EFV項目被取消後,海軍陸戰隊不得不再次對AAV7A1進行改進,這就是生存力升級型兩棲突擊車(AAV-SU)項目。該項目重點在于提高AAV7A1的機動性和生存力,例如將發動機功率提至496千瓦,換裝新型變速箱和懸挂系統,車內安裝防破片襯層、爆炸減震座椅等。改進後的AAV-SU,性能雖有所提高,但仍不能完全滿足海軍陸戰隊對新一代兩棲突擊車的要求。
EFV兩棲戰車
那麽,符合海軍陸戰隊未來需求的突擊車到底是什麽樣的?這還得從海軍陸戰隊重塑自身定位說起。
從履到輪
進入21世紀後,美海軍陸戰隊和陸軍一樣,卷入一場持續20年的反恐戰爭。在反恐戰爭中,主要作戰形式是治安戰,而治安戰是不需要兩棲登陸能力的,所以,美海軍陸戰隊更多是以“第二陸軍”的身份參戰,這不僅影響了海軍陸戰隊在美軍中的獨立性,更導致其傳統的兩棲登陸能力持續下降。
想要恢複乃至增強兩棲登陸能力,甩掉“第二陸軍”的帽子,並爭取到更多預算,海軍陸戰隊就需要更強的兩棲裝甲車輛。就在EFV項目取消的2011年,海軍陸戰隊做出了選擇。在這年1月召開的衆議院軍事委員會聽證會上,海軍宣稱,由于海軍火力支援和艦船防禦綜合實力提升,兩棲突擊車可從12海裏外發起攻擊,而在啓動EFV項目時,設想的攻擊發起距離是25海裏。
據此,海軍陸戰隊認爲,可以接受水上上航速相對較慢的新一代兩棲作戰平台。當然,同昂貴且激進的EFV相比,新一代兩棲戰車必須控制成本。此前在對EFV的測試中,海軍陸戰隊發現,即使是EFV也存在陸上作戰能力不足的問題,包括但不限于地面機動性較差、可靠性不佳、耐用性較差等問題。此外,由于設計時沒有考慮地雷及簡易爆炸裝置帶來的威脅,EFV必須通過後續改進來提高防雷反伏擊能力,這進一步削弱其陸上作戰能力。因此,新一代兩棲戰車必須具備出色的陸上作戰性能,以適應海軍陸戰隊更爲多樣化的任務需求。在這種情況下,輪式兩棲裝甲車輛自然成爲首選方案。
AVC戰車
與EFV相比,輪式兩棲裝甲車輛優勢十分明顯。在保證水上航渡性能與AAV7A1相同的前提下,其陸上作戰的可靠性、機動性、耐用性和面對簡易爆炸裝置時的防護性能,都更勝一籌。至于輪式兩棲裝甲車輛公路行駛能力和燃料效率,更是履帶式兩棲裝甲車輛所無法比擬的。在成本方面,輪式兩棲裝甲車輛也具備極大優勢。海軍陸戰隊估算,輪式兩棲裝甲車輛的成本不到高速履帶式裝甲車輛的一半。加之海軍陸戰隊現役的LAV25輪式裝甲偵察車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戰場都有上佳表現,海軍陸戰隊高層最終決定用輪式裝甲車輛解決其兩棲突擊車輛老舊的問題。
“兩棲戰車”(ACV)項目,就是這一決策的産物。在EFV項目被取消後,海軍陸戰隊又提出ACV和海軍陸戰隊人員輸送車(MPC)兩個項目。2013年,後一項目已對多家承包商提交的車型方案進行了試驗評估,但因性能重複與預算有限等因素,2014年還是取消了,其作戰需求一並歸入ACV項目。新項目的目標就是要替代 AAV7A1,滿足海軍陸戰隊從艦到岸,在內陸實施機動的作戰需求。
由于有了EFV項目失敗的教訓,海軍陸戰隊在ACV 項目中要保守得多。項目分爲三期,第一期是ACV1.1,計劃采購一款成熟的輪式裝甲輸送車,乘員爲3人,可運送10名海軍陸戰隊隊員,並可攜帶2天的補給。在陸地上,要具備與M1A1坦克協同作戰的機動性能;在水上,機動性上至少要達到現役AAV7A1相當的水平;在戰場生存力和防護水平上,要達到防雷反伏擊車的水平。具體來說,該車能在二級海況下航行,可抗1.8米高的海浪,車載武器爲改進後的M153CROWS-2遙控武器站,該武器站上只配有一挺12.7毫米機槍。這一階段的采購預計爲200輛。
如果ACV1.1進展順利,那麽其完成後就將轉入ACV1.2。此時,兩棲戰車的運載能力將提高到13名載員,車載武器也將升級到30毫米機炮,該車具備在三級海況下航行的能力。ACV1.2階段的采購量將增至490輛 ,除搭載 30毫米機炮的型號外,還包括兩棲指揮車(ACV-C)。至于計劃采購量有望達到700輛的ACV2.0項目,是采用進一步改進後的8×8輪式結構,還是重新研發一款航速更快、生存能力更強的履帶式車輛,則要看前兩期項目能否完全滿足海軍陸戰隊的作戰需求。
AVC兩棲戰車
基于海軍陸戰隊提出的要求,2015年,ADVS公司、BAE系統公司、通用動力、洛-馬公司和SAIC公司參與了ACV項目競標。盡管各家公司提出的方案都是8×8輪式裝甲車,但各有各的特色。比如,ADVS公司采用動力中置方案:通用動力公司的方案采用獨特的“跨越地雷”模式,即車長可通過壓縮氮氣來提升車輛距地高度:洛-馬公司的方案,則采用功率達526 千瓦的發動機和完全模塊化結構。相對而言,SAIC公司和BAE系統公司的方案要保守一些。前者是在新加坡科技動力公司的“特雷克斯”2輪式裝甲車基礎上改進而成,後者則與意大利依維柯防務公司合作,在其成熟的SUPERAV輪式裝甲車基礎上研發新車。BAE系統公司方案的突出優點是完成度較高,截至2016年,已累計完成6437千米的陸上行駛試驗和700小時的水上試驗,且方案樣車在沙灘上的行駛性能也是5個方案中最好的。
2015年底,海軍陸戰隊選擇了5個方案中最成熟的2個,即SAIC公司和BAE系統公司的樣車,分別與他們簽訂了上億美元的研發合同,要求他們各自生産16輛樣車。2017年,海軍陸戰隊對兩型樣車進行全面測試,測試項目包括水上行駛、爆炸防護、地面機動性和人員輸送能力等項目。經過長時間系統測試,海軍陸戰隊最終選擇了BAE系統公司的方案,並于2020年11月開始接收ACV。
據報道,海軍陸戰隊第1師第3兩棲突擊營接收的是ACV兩棲戰車的運載型,即首批預生産的人員運輸車(ACV-P)型,據悉其産量將達204輛。現階段的ACV-P全重達32噸,載員增至13人,車上攜行的補給數量也增至3天,爲保證機動性不下降,發動機功率也從410千瓦提升到514.7千瓦,保證了其最大陸上公路行駛速度高達105千米/時,最大水上航速也達11.1千米/時。與AAV7A1 相比,ACV-P的防雷性能更好,其采用V形防彈結構和爆炸衰減式座椅,其獨特的H形傳動裝置和外置油箱,也提高了中雷後的生存能力。
單從戰技術性能指標來看,ACV-P比AAV7A1確實強不少,除單車運載量有所下降外,可謂全面升級。不過,在單車性能全面升級的背後,我們要看到美海軍陸戰隊的轉型之路已開始步入快車道。
在美國《海軍陸戰隊2025年展望及戰略》一書中,第34任海軍陸戰隊司令詹姆斯·T.康韋上將提出“地面機動能力存在欠缺,必須加以彌補”。ACV-P的列裝,就是響應了這一要求。相比重視水上性能的EFV,ACV-P更注重陸上作戰能力。它的入役,將使海軍陸戰隊具備真正意義的陸上快速作戰能力,陸上機動性和生存性達到陸軍“斯特賴克”旅級戰鬥隊的水平。
仍有不足
當然,現階段的ACV-P還遠談不上完善,其最突出的缺點就是車載火力貧弱 該車遙控武器站上裝有12.7毫米重機槍或40毫米自動榴彈發射器,只能用于支援海軍陸戰隊隊員下車作戰,不足以對抗敵方輕型裝甲車輛。加之沒有類似陸軍M1128“機動火炮”一類的直射反坦克武器,使得美海軍陸戰隊缺乏反裝甲作戰能力的問題並未得到解決。對海軍陸戰隊而言,要想提高兩棲登陸能力,就必須提高反裝甲作戰能力。爲改善ACV反裝甲能力不足的問題海軍陸戰隊在 ACV1.2計劃中,要求車載武器升級到30毫米車載機炮。
AVC海測中
據悉,2020年5月,BAE系統公司選定挪威康斯堡宇航防務公司作爲ACV-30項目(即ACV1.2項目)分包商,爲該車設計並制造配套的MCT-30中口徑遙控炮塔。MCT-30炮塔的主武器,爲一門XM-813型30毫米鏈式機炮,該炮是MK44鏈式機炮的改進型,比 MK44略重,配備有新型雙後坐系統和雙路無彈鏈供彈系統,其爆發射速可達200發/分。除發射標准的北約30×173毫米彈藥外,還能發射新型MK310可編程曳光空爆彈。XM-813的反裝甲能力同樣優異,發射30毫米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時,可在1000米處擊穿100毫米厚的均質鋼裝甲,優于俄制30毫米車載機炮。按合同,這些炮塔將于今年交付並進行測試,測試完成後即進入量産。
換裝MCT-30炮塔後的ACV-30,不僅具備了高精確的直射直瞄火力,還未影響車輛自身的運載能力,其優異的多用途作戰能力,有望使ACV-30成爲美軍單車作戰效能最高的輪式戰車。當然,即便配備MCT-30炮塔後,ACV-30的性能也談不上完美。除備彈量較少的缺點外,ACV-30還存在缺乏反坦克能力及“獵-殲”射擊能力的問題,前者只能靠海軍陸戰隊隊員攜帶的“標槍”便攜式反坦克導彈解決,後者因受到預算限制、在短時間內很難解決。
盡管仍有不足,但從公開報道看,海軍陸戰隊還是對ACV項目比較滿意的。除基本型 ACV-P外,還從BAE系統公司采購了首輛兩棲指揮車(ACV-C),並對其展開測試,計劃用于替代AAVC7A1兩棲指揮車。ACV-C配備了多台工作站,具備較強的通信聯絡及指揮控制能力,是登陸作戰的核心裝備之一。至于海軍陸戰隊全面換裝ACV車族後能否達到預期,其實並不取決于海軍陸戰隊,而在于美海、空軍能否在兩棲作戰中獲得絕對戰場控制權。假如海、空軍無法對假想敵取得壓倒性優勢,那麽兩棲戰車水上速度再快,也完成不了搶灘登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