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衆號:地球知識局
內蒙古鄂爾多斯
作者:杔格
校稿:朝乾 / 編輯:養樂多
最近一段時間,大大小小的GDP數據陸續出來了。位于內蒙古的鄂爾多斯市,毫無疑問地又站到了自治區盟市排行榜的第一位。這不是什麽新鮮事情,鄂爾多斯已經連續“霸榜”內蒙古GDP第一名多年,這個結果並不意外。
鄂爾多斯作爲第一名的實力十分強勁
差量是第二梯隊短時間內無法追趕的▼
但如果仔細觀察內蒙古上年度GDP的詳細數據,就會發現鄂爾多斯的另一個亮點。在總量保持多年第一名的前提下,鄂爾多斯的增量也毫不逞讓,排在第一位。
另一個爆點,就是根據各地統計局公布的經濟運行數據以及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計算,2021年城市人均GDP排名中,鄂爾多斯的人均GDP位列第一。
曾經流傳著“康巴什鬼城”的“傳說”,既不沿江,也不臨海,鄂爾多斯的經濟表現爲什麽這麽強?
鄂爾多斯的面積相當大(相當于浙江的83%)
康巴什是其新城區,但只占鄂爾多斯的一小部分▼
從2021年的實際情況看,鄂爾多斯的GDP仍然離不開一個“煤”字,其GDP接近70%都與煤炭相關。對鄂爾多斯了解的人,一定熟知“揚眉吐氣”這四個字,它代指了這座城市境內四大重要産業資源,阿爾巴斯白山羊絨、煤炭、高嶺土、天然氣。
鄂爾多斯東北部巨大的露天煤礦
(圖:長光衛星)▼
其中,鄂爾多斯市煤炭等礦産資源富集,是全國最大的煤炭産地,爲當地人帶來大量財富,該市也由此成爲之前中國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去年全年,鄂爾多斯規模以上煤炭企業生産原煤67283.1萬噸,原煤産量約占全國的1/6。
內蒙古占26%,鄂爾多斯占1/6
算一算鄂爾多斯占內蒙古的比例?▼
源源不斷的運煤重卡從鄂爾多斯出發流向全國,供給了中國六分之一煤炭用量,同時也爲中國工業用能做出巨大貢獻。
但僅僅依靠化石能源一條腿走路必定不能長久。回首德國魯爾區,甚至中國東北的曆史經曆,其發展後期面臨的定是“竭澤而漁”的困境。同時,中國城市在當下面對著來自能碳雙控的壓力,諸如鄂爾多斯這樣的傳統能源城市亟需在在未來5~10年找出新的出路。
煤有銷路,不表示城市就有出路
此中關系,全在人的作爲
(挖出來,運出去 圖:圖蟲)▼
鄂爾多斯,不止“揚眉吐氣”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石泰峰在今年兩會上,就談到了內蒙古能源産業未來的發展設想:“雙碳”背景下,新能源扮演的角色正在從生力軍向主力軍轉變。
發展新能源,必須強化系統觀念、鏈式思維,一體推進“風光資源”開發、産業鏈延伸配套和場景應用拓展,統籌布局調峰電源、電網設施、儲能裝置、氫能項目,大力發展新能源裝備制造業和運維服務業,不能再走“挖煤賣煤”“發電賣電”的老路。
一次能源時代,內蒙古爲電力穩定作出極大貢獻
而到了可再生能源時代,當仁不讓的再度扛起能源大旗
(圖:圖蟲創意)▼
轉型,需要一定的經濟基礎,而鄂爾多斯已經積累了這樣的經濟基礎,有足夠的經濟實力、時間空間和資源條件去扶持以新能源爲基礎的新興産業,開辟經濟發展的新航道。
鄂爾多斯是內蒙古最南端的城市,整個地理環境大體可用“三面黃河一道牆”概括,它有著自治區內第五大的國土面積。別看僅僅是第五名,如果把內蒙古的第五名放在內地其它省份,可能會比省內面積第一名的城市還要大。
大,是真的大▼
所謂“三面黃河一道牆”
就是指北西東三面黃河河曲+南面的長城
如今僅有部分段落在鄂爾多斯▼
廣袤的鄂爾多斯,不僅煤炭、天然氣資源豐富,其實還有豐富的可再生能源,在中南部庫布其沙漠和毛烏素沙區,就“蘊藏”著豐富的風、光資源。風光電站的技術可開發量可達兩億千瓦,具備發展綠色能源産業,實現産業結構綠色轉型的市場基礎和能源供應體系低碳發展的先決條件。
即便鄂爾多斯受到北部陰山山脈的庇護
但其風速在這整體都很高的內蒙古,也不算弱的▼
今年雙碳轉型的一個關鍵詞是 “先立後破”:
3月6日,總書記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中也提到:“實現‘雙碳’目標,必須立足國情,堅持穩中求進、逐步實現,不能脫離實際、急于求成,搞運動式‘降碳’、踩‘急刹車’。不能把手裏吃飯的家夥先扔了,結果新的吃飯家夥還沒拿到手,這不行。”
以我們的國情,當前以及未來一段時間都相當依賴煤炭
必須立足國情,堅持穩中求進▼
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正在進行的2022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遠景科技集團CEO張雷對雙碳轉型“先立後破”的理解是:關鍵是“先立”,要用抓煤炭保供一樣的力度,抓可再生能源的建設,是立得高效;建設大規模風光基地,加強電網對可再生能源的消納,是立得充分;通過在西部大力發展零碳産業園,促進綠電本地消納,培育新工業體系,實現區域平衡發展,是立得全面。
什麽是零碳産業園?相比于傳統的工業園和産業園,零碳産業園以綠色能源供給爲主要特征,有機集成了綠色能源的生産和消費,是新型零碳電力系統的載體,更是工業領域脫碳的重要途徑和培育新工業體系的載體。
我們對于巨大的風機和風電場已經很熟悉了
但是很少見到他們與當地産業鏈的深度融合
從“發電賣電”其實還能延伸出更多的社會價值▼
張雷在建議中提出,在西部地區落地綠色産業,打造零碳産業園,不僅可以解決新能源生産與消納的錯位問題,同時有利于延伸可再生能源生産地區的産業鏈,提升價值鏈,激發技術創新與人才集聚,對繁榮當地經濟,創造新的就業崗位有重要意義。
天氣好的時候真的可以去,又大又美(圖:圖蟲)▼
實際上,零碳産業園已經在鄂爾多斯落地實踐。
位于鄂爾多斯伊金霍洛旗,由遠景科技集團規劃建設的全球首個零碳産業園即將在4月中旬投産。基于鄂爾多斯當地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資源和遠景智能物聯技術賦能的新型電力系統,産業園可實現高比例、低成本、充足的可再生能源生産與使用,並圍繞新能源+汽車形成上下遊完整産業鏈。
就在康巴什西邊,離得也不太遠▼
零碳産業園,顧名思義,零碳一定是核心要素。其80%的能源直接來自于風電、光伏和儲能,基于智能物聯網,另外20%的能源將會通過在電力生産過多時出售給電網,需要時從電網取回的合作模式,實現100%的零碳能源供給。
而在産業方面,零碳産業園以“新能源+産業”的模式擴展了鄂爾多斯的産業鏈和價值鏈,不僅形成動力電池與儲能、電動重卡、電池材料、綠色制氫等上下遊集成産業鏈,還將爲其産品打上綠色標簽,在國際貿易競爭中占據有利位置。而綠電制氫在鄂爾多斯也有著煤化工脫碳等豐富應用場景。因此,綠色能源+交通+氫能,構成了鄂爾多斯零碳産業園的完整産業鏈條。
遠景零碳産業園示意圖▼
張雷在兩會建議中也提到,以鄂爾多斯爲例,利用當地廣闊的戈壁高原,打造零碳産業園,通過風能、太陽能和儲能組成智能電力供給系統,在園區發展動力和儲能電池,電池材料、電動重卡、綠色制氫等上下遊集成産業鏈,將創造千億産值,減排數千萬噸碳,還可新增上萬個新型綠色崗位,成爲內蒙古等地能源體系轉型和重塑新工業體系的典範。
“鄂爾多斯模式”,能否複制?
張雷近日接受采訪時透露,遠景計劃要在未來10年同全球夥伴建設100個零碳産業園,到2030年將實現每年全球減碳10億噸。
這個野心是不是太大?“零碳産業園模式”能否被複制?縱觀我國的地理條件,中國幅員遼闊,可再生能源資源可提供數倍于中國經濟之所需。特別是西部地區,擁有全國80%的風能、90%的太陽能潛能,“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建設的9個大型清潔能源基地,其中7個在西部地區。包括鄂爾多斯在內的西部和北部地區,具備建設零碳産業園所亟需的風、光資源豐富的條件。
數據顯示,三北地區的風電成本和青海等地的光伏成本已在0.2元/度以下,2023 年成本將實現0.1元/度。
從政策層面看,今年兩會報告提到,增強區域發展平衡性協調性,促進東、中、西和東北地區協調發展,支持産業梯度轉移和區域合作,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加快發展。中國的經濟和人口重心80%在東部沿海和中部地區,中國西部産業欠發達地區,以及東北和北方的一些老工業基地、高碳産業,近年來與東部和南部的發展差距拉大。
如何推動區域平衡發展和共同富裕必定成爲中國下一步發展的關鍵。而目前正在進行的這場以新能源爲基礎的綠色工業革命爲區域平衡發展帶來的新的機遇,既解決了能源長距離的輸送問題,又實現了當地工業體系的脫碳問題,也爲實現共同富裕開辟了新路。
在北部和西部加快發展綠色能源,構建綠色新工業體系,除了有助于解決中國東部與西部、南方與北方經濟發展差距的問題,以及進一步升級中國工業産業體系外,還有利于降低國民經濟的運行成本,減少對國際化石能源的依賴,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同時,提高中國産品的綠色溢價和國際競爭力。
實現碳中和不只是中國一家的事務,更是一個全球面臨的問題。去年9月,中國提出將大力支持發展中國家能源綠色低碳發展,不再新建境外煤電項目。
這份承諾,著實給不少傳統能源型企業帶來了不小的挑戰,所以相關海外項目的未來發展境況,老路是走不通了,需要探索新路。面對海外投資需求的結構性變化,零碳産業園或將成爲海外投資綠色轉型的最佳標的。
例如“一帶一路”相關國家,以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爲主,擁有豐富的自然礦産資源、可再生能源資源,具備建設零碳産業園的前提條件,但其也面臨著工業體系不發達、生態底子較脆弱等一系列亟待解決的發展難題。在當地推廣零碳産業園,可同時兼顧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的修複,提升當地零碳産業鏈地位,實現這些國家的低碳化、數字化和新工業轉型。
中國作爲發展中國家的代表,在破解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難題上積累了豐富的管理和治理經驗,而且具有全球領先的可再生能源開發的技術。同時,中國也具備成熟的零碳産業園建設經驗。這些經驗如何産品化的全球快速推廣?數字化手段與標准是關鍵。
去年十月,遠景在鄂爾多斯共同宣布開啓了全球首個國際零碳産業園標准的制定。今年三月,遠景聯手中國標准化研究院、國際知名認證機構必維集團(Bureau Veritas)發布了全球首個“國際零碳産業園標准”,與國際標准接軌,與SBTi科學碳目標的要求一致,覆蓋了能源、交通、生産、生態、城市、建築的基礎設施六大系統,在流程上起建設指南的作用,幫助和指導諸多園區開展規劃和落地工作。
此外,遠景的方舟能碳管理平台,可以爲零碳産業園生産的每一件産品賦以一個與碳關稅、碳壁壘相關的“綠碼”,讓相關産品在國內外的任何碳交易體系內暢通無阻。
鄂爾多斯的“零碳産業園”已經做出了示範,未來在國內其它“三北”地區興建“零碳産業園”的同時,代表中國智慧、中國方案的遠景也將走向全球。據悉,遠景零碳産業園將在英國、西班牙、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家落地,推動當地綠色新工業體系建設。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