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
本文為我局的第194篇觀察文章,今天我們講講卡達的故事
文字:重光 | 製圖:孫綠 | 編輯:大綠
近日來,齋月中的中東人民又搞了個大新聞。
沙烏地阿拉伯、巴林、埃及、阿聯、葉門亞丁政府、利比亞東部政府、馬爾地夫和茅利塔尼亞以卡達支持恐怖主義為由,自6月5日起陸續宣布「拉黑」卡達——斷交,並對卡達展開制裁。
約旦亦於6月6日降低與卡達的外交關係,並撤銷半島電視台在約旦的營運執照,另外塞內加爾和吉布地也先後降低與卡達的外交層級,阿拉伯國家聯盟和海合會也在6月5日將卡達「移出群聊」——開除。
與卡達斷交的國家裡
除了沙特和埃及比較有實力
其他都是來掙補貼的麼
卡達被指控支持恐怖主義,為ISIS、哈馬斯(即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加沙地區的實際控制者)、穆兄會等恐怖組織提供大量資金援助。
此外,參與此次斷交的國家還認為卡達王室的半島電視台,具有強烈傾向性和嚴重不實的報道,指控卡達以此干涉他國內政。
此阿拉伯書法(logo)
意為「半島」
此外卡達還和「阿拉伯國家的世敵」伊朗保持著「良好而緊密的」關係,這在阿拉伯兄弟們看來是絕對「政治不正確的」。
卡達埃米爾(國家元首)
塔米姆·本·哈邁德·阿勒薩尼
表示一臉懵逼,
看不懂這是什麼操作。
卡達否認其支持恐怖主義的指控,並稱自己一直在為打擊ISIS的事業做貢獻。
在與伊朗的密切關係方面,卡達官方強調,這是由於卡達政府認為「德黑蘭的影響力不容忽視,因為伊朗是個重要的地區大國」。
然而這場風波仍沒有止息的跡象,在22個阿拉伯國家中,卡達是最小的幾個之一,其巨大的影響力根本上來源於能源經濟,這是眾所周知的。
看著小,然多金
但是為何波斯灣這麼狹小的海灣會擁擠著如此多的小國(同時是能源大國),他們為何能在沙特和伊朗兩大強國之間生存下來,其由來是少有人知的。
今天我局就跟大家講講卡達這個國家的歷史源流。
荒蕪而狹小的半島
平時翻開地圖,幾乎不會注意到卡達這個巴掌大的半島。其位於波斯灣南岸,是由沙烏地阿拉伯向北延伸的一個半島。
在西南方向與沙特和阿聯接壤,其餘三面臨海,北面為伊朗,在西北向與巴林僅相隔不到30公里。
伊朗與沙特之間的波斯灣
以及兩強之間的海灣諸國
卡達從南到北全長160公里,自東向西寬80公里,面積僅相當於1.75個上海市。
伸向波斯灣的卡達
至少比巴林還是大得多…
卡達大部分地區為覆蓋沙土的荒漠,全國屬熱帶沙漠氣候,夏季炎熱異常,全年乾旱少雨,種糧食是指望不上了。
卡達的沙漠海岸線
沙漠半島上
靠海水淡化也可以搞一搞種植
在古代,這樣惡劣的條件無法吸引大量人口定居。卡達雖從5萬年前就有人類活動,但是少有人定居,僅僅只是作為阿拉伯半島諸多遊牧部落的牧場,另外也有漁民在卡達打漁。
環境惡劣的阿拉伯半島
在發現石油之前
經濟價值實在很低
相對於新月沃地等地,資源匱乏&人口稀少&條件惡劣的卡達在地緣格局中無足輕重,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沒有什麼存在感。西亞大國風雲際會,卡達只能跟著多次易主。
約公元前680年,亞述國王阿薩爾哈東在卡達周邊打了一仗,因此他成為了最早進入卡達的西亞大國君主。
雖然阿拉伯半島離兩河流域很近
在古代價值卻很低,遠不如尼羅河
此後在公元前325年,亞歷山大大帝派出其海軍統帥勘測波斯灣(包括卡達),在其死後,希臘化的塞琉古帝國對波斯灣南岸的卡達維持著微弱的影響力,直至公元前250年。
公元2世紀托勒密
所繪製的阿拉伯半島
及其周邊的地圖
這裡第一次出現了卡達的名字
(雖然此時還寫為Catura)
此後源自伊朗高原的安息帝國(帕提亞帝國)接了塞琉古帝國的盤,在波斯人的管理下卡達初步發展起來,卡達西部也建起了漁港和配套設施。
公元224年薩珊波斯完全控制了環波斯灣,卡達在薩珊波斯的環波斯灣經濟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她不僅為帝國提供了大量漁產品,而且產出了珍貴的「白金」——珍珠以及紫色染料。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
完全在薩珊波斯帝國治下的
波斯灣與卡達
在發現石油之前
辛苦的採珠工作
一直是卡達重要的經濟組成部分
薩珊波斯統治期間,基督教進入了海灣地區,不僅在卡達,在巴林以及阿拉伯半島東部都出現了基督教會。
628年,穆罕默德派出代表,前往阿拉伯半島東部,要求統治卡達、巴林、阿拉伯半島東部、科威特、伊拉克南部、阿曼與今日阿聯等地的首領帶著他的臣民共同改宗伊斯蘭教!
穆罕默德給當地首領 Munzir 的信的複製件
穆罕默德口述,他人代筆
當地首領選擇了接受伊斯蘭教並服從麥加的統治,他麾下的部分阿拉伯人改宗伊斯蘭教,卡達連同半島東部成為了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
統一整個阿拉伯半島
是建立更遼闊帝國的前提
城頭變幻大王旗
在阿拉伯帝國時期,是卡達地區的黃金時代。
在陸上,卡達是阿拉伯世界的馬匹與駱駝養殖中心;
在海上,則是一個重要的貿易中轉站,從伊拉克巴斯拉港出發前往印度與中國的商船時常經停卡達,中國的瓷器、西非的金幣等世界各地的物產在此集散。
壟斷了東西方貿易通道的
阿拉伯帝國
在原先珍珠採集業與漁業的基礎上,卡達又多了海上貿易中轉的生意,由此卡達的經濟蓬勃發展,大量高質量的住宅與公共建築興建起來,當地的阿拉伯人再也不是靠天吃飯的遊牧民了。
這條路線肯定養活了不少城市
但是卡達的繁榮依賴於阿拔斯王朝的繁榮,當阿拔斯王朝江河日下之時,波斯灣海上貿易也由此衰落,卡達由此陷入衰退,逐漸退回到荒蠻之地的狀態。之後卡達處在當地貴族小王朝的統治之下。
直至1507年,遠道而來的葡萄牙海軍將領阿方索·德·阿爾布克爾克擊敗當地小王朝(忽里模子王朝),1521年葡萄牙殖民者控制了巴林與卡達。
葡萄牙海軍將領、葡屬印度總督、首位果阿公爵
阿方索·德·阿爾布克爾克
葡萄牙人繼續將卡達作為海上貿易中轉站,將其打造為印度洋貿易的一環,葡萄牙通過卡達集散金銀、絲綢、馬匹與珍珠等物產。
穿越半個地球來打你
但是半島東部的阿拉伯人並不支持葡萄牙人的統治,他們在1550年倒向鄂圖曼帝國,鄂圖曼帝國隨即向荷蘭人與英國人求助,連同後兩者在1602年將葡萄牙人趕出了波斯灣。
趕走葡萄牙人後,鄂圖曼帝國認為繼續在半島東部維持軍事存在沒有意義,因而鄂圖曼帝國在半島東部防務空虛,在1670年被Bani Khalid——當地的一個阿拉伯部落聯盟趕出了半島東部。
該部落聯盟面領著波斯灣北岸波斯咄咄逼人的攻勢,1783年,試圖占領巴林的波斯人被阿拉伯部落聯盟擊敗,卡達暫時安全了。
遙遠的阿拉伯半島東部
對於鄂圖曼的價值很低
但對於近在咫尺的波斯則很重要
卡達北部的重鎮祖巴拉軍事要塞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然而不久後阿拉伯部落聯盟內部發生了權力分化,巴林歸屬阿勒哈利法家族統治,卡達由Al-Jalahma家族統治。
鬆散的部落政治體制使得卡達這個小小的半島由多個酋長統治,因而無力抵擋從內志而來的信奉瓦哈比派的德拉伊耶酋長國的攻勢。(沙特家族統治,又稱沙特第一王國)
1794年瓦哈比派圍攻祖巴拉,1795年瓦哈比派擊敗了Bani Khalid阿拉伯部落聯盟,卡達不得不向鄂圖曼帝國與埃及求援。
沙特第一王國的疆域圖,
可見其在1808年-1816年控制了卡達。
從沙漠裡衝出來的半原始的瓦哈比派哪是埃及和鄂圖曼帝國的對手,面對埃及和鄂圖曼帝國的兩線攻擊,沙特第一王國在1818年戰敗解體,卡達恢復了獨立。
但是不久覬覦此地已久的英國東印度公司就把魔爪伸向了卡達與巴林,試圖在波斯灣建立據點。
英國最初想占據卡達和波斯灣,是企圖把這裡作為殖民印度的中轉站,當然20世紀此地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又成為英國占領這裡的另一個理由。
1820年英國與今日阿聯的七個酋長國、巴林與卡達簽訂了條約,禁止海盜行為與奴隸貿易,七個酋長國組合為停戰諸國,與巴林和卡達(從屬於巴林)一起成為英國的保護國。
此時,阿勒哈利法家族同時統治著巴林與卡達。
儘管當時卡達處在一個合法的附屬國地位,但當地人民反對巴林的統治,終於在1867年,巴林哈利法家族的軍隊登陸了卡達,開始鎮壓反抗活動。
小島統治大島
然而巴林人的進攻,違反了1820年簽訂的條約,英國以保護國身份立即啟動了外交回應,施加政治壓力,責難巴林違反條約,又與卡達進行磋商,默許卡達由從巴林獨立出來。
談判的結果最終使卡達獲得了政治上的獨立,卡達德高望重的阿勒薩尼家族成為了卡達的統治家族,但仍是英國的保護國。
20世紀初卡達的珍珠採集業
1938年卡達開始開採石油,卡達的支柱產業由「白金」——珍珠變為「黑金」——石油,卡達經濟由此飛速發展。
而且隨著日後石油主權的逐步收回,卡達的經濟增速越來越快,國力大增。
卡達西北部的一處石化設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尤其在1947年印度獨立以後,英國對殖民地的控制力大大削弱。
到了1950年代,要求英國放棄波斯灣阿拉伯國家的呼聲越來越高,最終在1961年英國接受了科威特的獨立宣言。
有了這個開頭,7年後英國官方宣布他們將在3年時間內放棄政治上對波斯灣的控制,但保留經濟特權。
最終,1971年,卡達舉行開國典禮,正式成為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
卡達國旗,有沒有一種沙漠球長風
獨立後的卡達擁有相當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且天然氣的總儲量為全世界第三名,經濟實力雄厚,而國內生產總值的人均排名則常年為世界前五名內,2016年達人均60,787美元。
能源土豪卡達
但是卡達國土狹小,人口稀少,單靠經濟實力不足以保障國家安全,因而卡達一方面要在周邊諸大國之間掌握平衡,一方面通過提升自己的國際影響力來保障安全,其中一個重要的措施即是爭奪中東話語權,半島電視台便是一個顯著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