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訪問亞洲,並啓動所謂“印太經濟框架”,宣布了13個創始成員國後,已經加入的東盟國家開始陸續對外表態了。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表示,如果美國建“印太經濟框架”是爲了孤立中國,不跟中國做生意是不可想象的,框架成員將付出巨大代價,他還呼籲中國加入CPTTP貿易協議。而新加坡之後,馬來西亞近日也直接表示,“印太經濟框架”排除中國,是錯誤的。
據觀察者網5月29日的報道,近日,前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在出席日本舉辦的第27屆“亞洲的未來”國際交流會議期間,曾公開表示,盡管“印太經濟框架”(IPEF)標榜是開放和自由的,但事實上,這個經濟組織並不純粹,具有“內在的政治性”,因爲IPEF企圖“把中國排除在外”,而這麽做是“錯誤的”。
馬哈蒂爾強調,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排斥中國,不利于印太地區的“多邊貿易合作”。此外,馬哈蒂爾還指出,“印太經濟框架”之所以“排華”,並非是中國做錯了什麽,而是因爲美國“不同意”,但中美關系緊張的根本原因,並非在中國身上。
用馬哈蒂爾的話說,那就是“中國並沒有用武力挑戰美國”,中國不是一個“好戰”的國家。既然如此,還要將中國排斥在IPEF 之外,那就很不合情理了,馬哈蒂爾建議,如果美國“真心實意”想要促進印太地區的繁榮,“那就應該邀請中國加入IPEF”。那麽,超級大國會聽從馬哈蒂爾的建議,邀請中國加入“印太經濟框架”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原因很簡單,IPEF還在設想中的時候,就是一個針對中國的經濟組織,按照此前“上觀新聞”的報道,“印太經濟框架”是美國反華的“印太戰略”的一部分,如果說“印太戰略”是在政治、地緣和軍事上遏制中國,那麽IPEF就是在經濟、産業鏈等領域“封殺”甚至“取代”中國,所以美國不可能讓中國加入IPEF。
不僅不會讓中國加入,美國還會利用“印太經濟框架”,逐漸將中國的産業鏈“吸收”過來,將其轉移到日韓以及東南亞國家,其中甚至包括馬來西亞。就在此前不久舉行的美日領導人會議上,拜登宣布啓動IPEF,而首批加盟國就多達13個,目前變成了14個,斐濟也宣布加入。
觀察發現,在這14個國家中,東盟就占到了一半,換言之,除了緬甸、老撾、柬埔寨三國沒有加入之外,馬來西亞、越南、新加坡等7國均已加入。
美國之所以吸收日韓、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加入,主要是因爲,他們要麽是美國在東亞的盟友,要麽原本就是美國主導的“五眼聯盟”的成員,之所以還要吸納東盟各國,主要是因爲這些國家人口衆多,且深受中國的影響。龐大的人口,就能接手從中國轉移出來的産業鏈,就能逐步取代“中國制造”,單個國家做不到,那就10多個國家一起來“掏空”中國的産業,毫無疑問,這難免會對中國的産業鏈構成巨大的威脅。
在美國的撮合下,東盟各國目前與中國就形成了“競爭關系”,比如越南就在疫情期間,從中國搶走了很多的訂單,而美國“樂見其成”。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怎麽可能邀請中國加入“印太經濟框架”,太陽打西邊出來了,美國都不會這麽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