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6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工業和信息化部、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重慶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中國電子學會和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聯合承辦,中國數字經濟百人會和中國科協信息科技學會聯合體等有關機構和單位共同協辦的“數字經濟百人會”(以下簡稱“論壇”)在重慶“中國國際智能産業博覽會”期間成功召開。
論壇以“開放共享·融合賦能——共創數字經濟新生態”爲主題,邀請全球知名信息科技和社會經濟領域政府領導、專家學者和企業領袖,通過領導致辭、專項活動、主旨報告、專題報告、高峰對話多個環節,聚焦數字經濟發展前沿趨勢,研討宏觀戰略政策布局,交流國際先進發展經驗。
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中國科學院院士懷進鵬,重慶市委副書記,市政府市長唐良智,重慶市政協主席王炯,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王志軍,重慶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鳴,重慶市政府黨組成員、秘書長、辦公廳主任歐順清,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邬賀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倪光南,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副校長吳志強,中國工程院院士,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主席潘複生,巴基斯坦駐成都代總領事Mahmood Akhtar Mahmood(阿赫塔爾·馬哈茂德),5G數字轉型戰略家、《雲經濟學》作者Joe Weinma(喬·韋曼)等重要領導和嘉賓莅臨論壇。
唐良智指出,數字是人類文明的重要載體,數字經濟是世界經濟的未來。當前,我們正遵照習近平主席重要指示要求,立足西部大開發重要戰略支點、“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結點定位,用好區位優勢、生態優勢、産業優勢、體制優勢,奮力在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中發揮支撐作用、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中發揮帶動作用、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唐良智強調,推動數字經濟發展,關鍵是創新,根本靠人才。這次數字經濟百人會聚焦産業發展前沿,致力于打造服務數字經濟發展的前瞻研判分享平台、國際合作開放平台、高端品牌價值平台,必將貢獻新觀點、開拓新思路、收獲新成果,爲經濟賦能、爲生活添彩。
懷進鵬指出本次數字經濟百人會的重要任務是深刻領會、認真落實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集智謀劃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懷進鵬提出三點思考,一是觀大勢,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孕育興起,數字經濟成爲新陳代謝的重要動能。二是思變革,擁抱世界、擁抱開放、擁抱改革,是我們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更有效、更重要的策略和機制。三是謀發展,建生態,追求有效發展,把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融爲一體,推動全球更好的發展。中國科協是中國科技工作者之家,希望通過開放型、樞紐型、平台型科技組織,充分發揮人才作爲第一資源的作用,堅持推動發展爲第一要務,實現創新的第一要義,更好地服務中國經濟發展。
王志軍指出,加快推動數字産業化、産業數字化,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賦能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對于推動我國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數字産業化穩步發展,産業數字化加速推進,創新環境不斷優化。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貫徹落實建設制造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戰略,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加快技術創新,強化數字經濟發展動力;二是升級基礎設施,夯實數字經濟發展支撐;三是深化融合應用,拓展數字經濟發展空間;四是促進國際合作,共享數字經濟發展機遇。
在論壇的專項活動環節,首先舉行了中國科協新一代信息技術系列叢書贈書儀式。爲進一步推動公民科學素質全面提升,加強新一代信息技術人才培養,中國科協組織編撰了《人工智能導論》、《大數據導論》、《雲計算導論》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系列叢書。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中國科學院院士懷進鵬向重慶市委副書記,市政府市長唐良智贈予了叢書。
之後是中國電子學會、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重慶市南岸區人民政府、重慶郵電大學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爲推動重慶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爲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本著“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利合作、共同發展”的原則,四家單位建立長期、緊密的戰略合作關系,彙聚國內外的創新資源,共同打造數字經濟創新發展高地。在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中國科學院院士懷進鵬,重慶市委副書記,市政府市長唐良智,重慶市政協主席王炯,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王志軍,重慶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鳴,重慶市政府黨組成員、秘書長、辦公廳主任歐順清等領導的見證下,中國科協常委,致公黨中央常委,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徐曉蘭女士,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王合清先生,重慶市南岸區委副書記、區長陳一清先生,重慶郵電大學黨委書記、校長李林先生共同簽署合作協議。
論壇的主旨報告環節由中國電子學會副秘書長洪京一主持。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邬賀铨作了題爲《5G助力兩化融合 三足鼎立數字經濟》的報告。邬賀铨總結了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曆程,分析了5G無線技術性能優勢,及其在邊緣計算、企業設備聯網、視頻業務、車聯網、工業互聯網、智能機器人、數字孿生等領域的應用潛力。他認爲,5G技術將爲企業聯網提供高寬帶高可靠低時延大連接平台,推動物聯網與人工智能的融合,實現人與物的協同,爲社會治理、經濟發展和民生服務提供新動能,催生新業態,將成爲數字經濟的新引擎。
5G數字轉型戰略家、《雲經濟學》作者Joe Weinma (喬·韋曼)作了題爲《5G時代全球産業數字化轉型趨勢》的報告。喬·韋曼圍繞5G要點、5G技術應用、5G行業應用等內容,分析5G技術的優勢特點和潛在風險,通過豐富的數字化轉型實例展示了5G技術在制造、醫療保健、媒體娛樂、金融服務、零售、汽車、公共交通、能源公用事業、智慧城市等行業和領域的廣大應用潛力。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倪光南作了題爲《軟件賦能數字經濟 創新驅動智能轉型》的報告。倪光南指出,中國軟件業具備良好的發展基礎和豐富的軟件人才資源,隨著雲計算、大數據等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興起,開源軟件發展提速,將促進軟件業開放創新。他認爲第五代精簡指令集計算機(RISC-V)將是中國芯片業的發展機遇,未來RISC-V很可能發展成爲世界主流CPU之一,從而在CPU領域形成Intel、ARM、RISC-V三分天下的格局。
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副校長吳志強作了題爲《人工智能2.0的創新性應用智能城市》的報告。吳志強提出,城市人工智能2.0時代的五元推進模式,包括了市民需求、人工智能2.0、基礎設施、治理模式、專業人才五個方面,滿足人的需求是城市智能化過程中最重要的任務,人工智能2.0實現從單一場景向複合場景的躍升,海量全方位的傳感器構成城市智能化的硬件基礎設施,城鎮群落治理模式將實現城市之間的聯動發展,城市智能化創新項目將培育集聚更多專業人才。
中國電子學會研究咨詢中心主任、中國數字經濟百人會秘書長李颋發布由中國電子學會、中國數字經濟百人會、阿裏雲研究院聯合編制的《我國區域數字化轉型“雲”觀察報告》。該報告依托中國數字經濟百人會的企業及專家,采用阿裏雲統計的國內各區域用戶上雲情況,對雲服務各項指數及應用特征進行分區域的觀察分析,並對雲驅動的區域數字化轉型階段做出研判,爲進一步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探尋可靠路徑,爲努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參考。
接下來是專題論壇環節,由中國電子學會研究咨詢中心主任、中國數字經濟百人會秘書長李颋主持。
Apple副總裁、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葛越作了題爲《賦能數字經濟,承托千萬夢想》的報告。葛越分享了對智能化發展的幾點思考,一是通過大數據智能化助力精准扶貧,二是夯實技術工人儲備,培養制造業智能化的中堅力量,三是豐富智能應用,建立大數據智能化的生態。
廣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刁志中作了題爲《數字經濟時代下的建築産業數字化未來》的報告。刁志中闡述了建築産業轉型升級的方向、目標和範式,分析了建築産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新場景下需求端和供應端的變化。他認爲,傳統建築産業將從全要素、全過程、全參與方三個方面進行解構,再通過數字化、在線化、智能化進行重構,形成以數據爲依托的新的生産要素,構建以新設計、新建造、新運維爲代表的“三新”生産力。
小米集團副總裁、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崔寶秋作了題爲《數字經濟時代的AIoT生態》的報告。崔寶秋描述了數字經濟的特性、內涵、趨勢,通過具體數據論述了數字經濟對中國社會造成的正面影響,提出數字經濟時代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是AIoT+5G。他介紹了小米在AI與IoT領域的戰略布局與生態構建,表示AIOT生態構建將面臨信息安全、隱私保護、數據爆炸等挑戰。
阿裏巴巴集團副總裁胡臣傑作了題爲《數字經濟時代的産業數字化變革》的報告。胡臣傑從一二三産的具體案例出發,結合政府數字化提升了政府的公共服務能力的具體實踐,詳細分析了當前實體經濟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的趨勢。他表示,阿裏將致力于豐富雲生態,利用雲上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推動産業數字化變革。
高端對話環節由他山石智庫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李大巍主持。浪潮雲總裁王方,新加坡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IMDA)、數字准備處和計劃組助理局長許麗娜,IBM副總裁兼首席數字官陳懷宇,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工業與驅動集團副總裁、過程自動化事業部總經理姚峻,悉尼區塊鏈中心常務董事黃文勇(按姓氏筆劃排序)圍繞“共創數字經濟國際合作新生態”這一對話主題,進行了充分、熱烈的研討與交流。
本次論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時提出的“要繼續高標准辦好智博會,深度參與數字經濟國際合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發揮數字經濟支撐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基礎支撐作用,深入挖掘數字經濟激發産業創新活力、促成生態系統變革的倍增放大效應,打造以開放爲導向、融合爲動能、轉型爲目標的國際化交流合作平台,爲新時代、新經濟、新發展創造新動能。(中國日報重慶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