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古代“黑科技”
時間:9月16日(周五)12:30
地點:抖音·中華書局直播間
主講人:趙運濤(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師)
古人的科技世界是個什麽樣子?“天宮”真的存在嗎?它蘊含了中國人怎樣的夢想?“北鬥”“鴻蒙”這樣的文化符號,又體現了怎樣的意蘊和希望?古人的腦洞有多大?微信、潛艇、無人機、機器人、古人的幻想或真實存在的那些“黑科技”讓你大吃一驚。周五中午的直播,我們邀請到了《符號裏的中國》作者趙運濤,打開時間任意門,爲您揭秘科技命名和傳統文化符號的秘密。
一起走過天津橋的今昔
時間:9月16日(周五)14:30-16:00
地點:天津出版傳媒集團微信視頻號、津讀書苑微信視頻號、天津人民出版社百家號
主講人:張建(記者)
海河像一棵枝杈繁茂的大樹,納九川、穿津沽,不同時期的百余座大小橋梁飛架海河兩岸,承載交通運輸,見證城市變遷,天津也由此成爲中國北方一座有著獨特“橋文化”的城市。曾累計騎行200多公裏,丈量了市區內的9條河流,收集天津橋梁圖片和故事的高級記者、《虹橋飛百尺》作者張建將作爲“津讀大講堂”第二位開講嘉賓,爲讀者講述天津橋的今昔故事。
從《紅樓夢》看傳統文化
時間:9月16日(周五)19:00-21:00
地點:京東直播
嘉賓:周絢隆(中華書局執行董事)、詹丹(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中國紅樓夢學會副會長)
當傳統文化遇上直播,當百年書局掌門人遇上文化學者大咖,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9月16日晚,中華書局執行董事周絢隆與上海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詹丹做客京東直播間,從“紅樓夢”出發,帶您縱遊傳統文化,爲大家呈現一場文化饕餮大餐。
傳播政治經濟學讀書與對話第一季第一期:《傳播政治經濟學》
時間:9月16日(周五)19:00-21:15
地點:騰訊會議(ID:415990578)
嘉賓:胡翼青(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姚建華(複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
由複旦大學新聞學院、西安交通大學新聞與新媒體學院、福建師範大學傳播學院共同組織的“傳播政治經濟學讀書與對話”在9月16日拉開大幕。第一期閱讀和對話的經典讀本是文森特·莫斯可教授撰寫的《傳播政治經濟學》一書。
魯迅小說、魯迅道路與魯迅的哲學
時間:9月17日(周六)14:30
地點:首都圖書館雲課堂、首都圖書館微信視頻號、抖音、快手等
主講人:于小植(北京語言大學文學部教授)
“魯迅的道路”系列講座最後一場,北京語言大學文學部于小植教授將與讀者談談魯迅的小說、魯迅道路與魯迅的哲學。
圓桌討論:學曆史,有何用?
時間:9月18日(周日)8:30
地點:ZOOM會議(ID:82877941695,密碼:453464)
嘉賓:陳可(北京大學曆史系本科四年級學生)、吳镕庭(複旦大學曆史系本科四年級學生)、胡斌(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博士後)、郎超(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系和曆史系博士五年級學生)
最近,北京師範大學考試與評價中心發布《00後高考志願興趣報告》,共有77.2萬高考考生參與了志願測評,覆蓋31個省市自治區的362個市縣。結果,00後最感興趣的人文專業竟然是曆史。如何解讀曆史學榮登榜首的原因?爲何選擇曆史專業?如何學習曆史?學曆史到底有何用?這場紐約聊齋的圓桌討論別開生面,將由名校曆史專業的“後浪”們,共同討論上述問題。
拒絕西方中心論: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來的土耳其民族觀念建構
時間:9月20日(周二)19:00
地點:騰訊會議(ID:813408279)
主講人:郭長剛(上海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所長)
西方中心論正在受到清算,但主要還停留在理論和概念討論的層面,那些“去西方中心”的曆史進程和實踐尚未被充分納入到世界曆史的書寫中。土耳其曾經是非西方國家中“現代化”或“西化”最爲成功的代表之一,但在“全球六十年代”的大背景中,土耳其開始反思“西化”政策,並由此形成了土耳其社會的“民族觀念運動”,認爲凱末爾主義者以西方模式取代奧斯曼傳統是個曆史錯誤,同時也是當代土耳其各種不幸的根源。目前執政的正發黨就脫胎于民族觀念運動,當下的土耳其也正成爲解構以西方爲中心的全球秩序的一支重要力量。
21世紀新加坡華人的文化溯源“運動”與非物質文化遺産
時間:9月22日(周四)20:00-21:45
地點:ZOOM會議(ID:92576918718)
主講人:蔡志祥(香港中文大學曆史系客席教授)
隨著1980年代中國的改革開放,以及21世紀初以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推動,海外華人和祖鄉的文化關系,從攝石的單向流動發展到鍾擺式的互動關系。回到祖鄉的尋根也帶動了在地的尋根活動。和悼念活動一樣,在新加坡政府小心翼翼的平衡種族和宗教和諧,以非物質文化遺産來建立新加坡的國族認同的同時,民間社會以孝道爲中心的在地尋根活動,提示了新世代海外華人的以孝道爲中心、與其他種族平衡的“顯著的他者”的身份。本講座從新加坡的華人民間的文化溯源運動開始,到政府的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開展,探討海外華人社會和他們的居住國,如何诠釋和實踐文化中國。
附:線下活動預告
北京|驕傲的輝煌——《林徽音先生年譜》分享會
時間:9月16日(周五)19:00-21:00
地點:朝陽區光華路5號院1號樓世紀財富中心東座2層建投書局
嘉賓:曹洪藻(曹汛先生之女)、劉珊珊(北京建築大學副教授)、黃曉(北京林業大學副教授)、王忠波(文津出版社副總編輯)
林徽音被胡適先生稱之爲一代才女,是我國傑出的建築家、設計師、建築史學家和詩人,在國內外都享有很高的聲譽。曹汛先生便畢業于林徽音所執教的清華大學建築系,他在二十年間廣泛搜集整理關于林徽音的大量一手材料,對林先生學術生涯的關鍵節點一一考證,著成《林徽音先生年譜》一書。9月16日晚,建投書局邀請到了作者曹汛先生的女兒曹洪藻女士,曹汛先生的學生——北京建築大學劉珊珊副教授、北京林業大學黃曉副教授,以及文津出版社副總編輯王忠波先生,通過《林徽音先生年譜》向讀者朋友們展示林徽音先生爲中國建築體系和中國文化所做的貢獻,展現林徽音是如何橫跨建築、文學兩界,同時講述曹汛先生爲著成此書所做的努力。
北京|那些千禧年之際在中國流行的經典外國文學——上海譯文布面經典《蠅王》《情人》《香水》《廚房》新書分享
時間:9月16日(周五)19:30-21:00
地點:朝陽區朝陽北路101號朝陽大悅城5F-42單向空間
嘉賓:苗炜(作家)、汐和(平面設計師)、宋玲(圖書編輯)、姚東敏(上海譯文出版社副編審)
上海譯文出版社“布面經典”系列在英、法、德、日四個語種中,精選了四部“現象級”翻譯文學作品,包括《情人》《蠅王》《香水》《廚房》。9月16 日晚,在北京單向空間·大悅城店,來自上海譯文出版社的英語編輯宋玲、日語編輯姚東敏,和作家苗炜先生、圖書設計師汐和,將向讀者分享這些曾經影響過他們,在中國千禧年之際流行至今的經典文學。
北京|科學的藝術性與藝術的技術性
時間:9月16日(周五)19:30-21:00
地點:朝陽區建國路86號SKP-S購物中心2樓SKP RENDEZ-VOUS
嘉賓:小莊(科學作家)、陳冠中(作家)、孟思特(藝術家)
在我們今天的社會,藝術和科學之間的關系已經變得更加複雜。中國國家地理圖書最新出版的《放大——科學、藝術與文化的現實交彙》一書,用40個故事的形式,梳理了不同時期科學與藝術的生動碰撞。9月16日晚,本書的作者、小莊特地邀請來作家陳冠中和藝術家孟思特兩位老師,做客SKP-S展開一場對談,分別就科學的藝術性、藝術的技術性、科技在當代藝術作品中的應用等幾個方面的議題,呈上他們各自精彩的觀點。
北京|狗狗,夏天的愛與孤獨——《乖呀乖:爲愛狗的你和我》新書分享會
時間:9月17日(周六)13:30-15:30
地點:朝陽區建國路86號SKP-S購物中心2樓SKP RENDEZ-VOUS
嘉賓:萬方(作家、劇作家)、文珍(作家)、季亞娅(評論家、《十月》雜志執行主編)
一個生命與另一個生命之間,應當保持怎樣的關系?抑郁情結、情感依戀,人的情緒在都市中何去何從?失去至親之後,又該如何重建轟塌的生活?在新書《乖呀乖:爲愛狗的你和我》中,作家萬方通過講述她的故事,給出了自己對這些問題的回答。9月17日下午,我們邀請萬方、作家文珍、文學評論家季亞娅,做客SKP-S,共同探討生活中的文學創作,人與人之間、人與寵物之間的情感連接,以及生命與死亡、接受與反抗、孤獨與陪伴等衆多話題。
北京|知識與圖像之間——面向未來的藝術史
時間:9月17日(周六)14:30-17:30
地點:東城區美術館東街22號三聯韬奮書店二層活動區
嘉賓:尹吉男(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鄭岩(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缪哲(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教授)等
跨學科的理論和方法,爲藝術史研究帶來了知識的爆炸式增長與“圖像”概念的巨大擴展,似乎正讓我們走向百科全書式的藝術史寫作。然而,知識與圖像在藝術史中究竟是何關系?知識在曆史中的差異、錯位與裂縫,如何體現在圖像表達上?一切藝術作品皆能被知識化或圖像化嗎,這將會造成怎樣的後果?對知識譜系的考察有無限度?藝術史寫作還有哪些可能?三聯書店“開放的藝術史叢書”原創系列首作,尹吉男新著《知識生成的圖像史》在許多方面提出了以上問題。此外,鄭岩《鐵袈裟》、缪哲《從靈光殿到武梁祠》等作品都在藝術史研究的開放性、綜合性方面做出嘗試。我們希望借此機會,邀請不同研究方向的學者,共同探尋知識與圖像的互動關系,從藝術、哲學、曆史、宗教等維度反觀藝術史研究與書寫的可能,並圍繞“中國藝術史可爲世界藝術史貢獻哪些獨特的問題與提問方式”等展開討論。
北京|離散的人,尋著故事回家——閱讀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古爾納
時間:9月17日(周六)19:00-21:00
地點:朝陽區建國路87號SKP購物中心4樓SKP RENDEZ-VOUS
嘉賓:徐則臣(作家)、邱華棟(作家)、陸建德(學者、中國社科院文學所前所長)
隨著202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公布,獲獎作家阿蔔杜勒拉紮克·古爾納迅速走進國內讀者的視野;而在此之前,這位出生于東非沿岸小島、移民英國的作家幾乎從未被國內讀者關注和了解。古爾納是誰?他的作品有什麽魅力……2022年9月,距古爾納摘得諾獎桂冠不到一年時間,古爾納作品第一輯的5部代表作——《天堂》《來世》《贊美沉默》《最後的禮物》《海邊》已經與讀者們見面,這也是古爾納作品首度整體譯介引進到國內。9月17日晚,我們邀請作家、茅盾文學獎得主徐則臣,作家邱華棟,學者陸建德,以及資深出版人馮濤,做客SKP,帶領讀者們走進這位新晉諾獎作家古爾納,聊聊古爾納作品第一輯。
北京|傳劍——金克木讀書法
嘉賓:林白(作家)、劉汀(作家)、黃德海(《思南文學選刊》副主編)、李宏偉(作家出版社編審)
9月17日晚上,以《讀書·讀人·讀物:金克木編年錄》《劍宗讀書法:金克木的習學之道》二書爲引,林白、劉汀、黃德海、李宏偉三位與金克木先生有著或深或淺淵源的嘉賓,做客SKP-S,以“讀”的方式,與我們分享金克木先生傳奇的一生,他如何始終保持好奇與天真,如何在時代的巨浪中不被傾覆,如何以“雜家”而達至獨到的風景。
北京|西方藝術史上被忽略的女性——《藝術史的另一半》新書沙龍
時間:9月17日(周六)19:00-20:30
地點:朝陽區朝陽北路101號朝陽大悅城5F-42單向空間
嘉賓:張宇淩(藝術史研究者、作家)、韓夏(導演、寫作者)、龍荻(藝術家)、李君棠(廣告人、寫作者)
日前,廣西師大出版社推出了一部全新的藝術史科普漫畫《藝術史的另一半:爲什麽沒有偉大的女藝術家?》,以漫畫形式爲我們呈現了一部輕松易讀的、從女藝術家視角寫就的藝術史。9月17日,在單向空間·大悅城店,聽聽嘉賓們和我們一起分享那些在藝術史上被忽略的女性。
北京|生活是一種病症,一旦治愈,我們就會窒息而死——《澤諾的意識》新書分享會
時間:9月18日(周日)15:00-17:00
地點:朝陽區朝陽北路101號朝陽大悅城5F-42單向空間
嘉賓:文珍(作家)、文铮(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
在《澤諾的意識》這部小說中,作者記敘了一位總感覺自己有某種病症的年輕人的生活,好像怎樣也無法讓父親對自己滿意,無法控制自己的煙瘾,無法得到自己心愛的人,合夥的生意也瀕臨破産,在情人與妻子間的矛盾心理,最後,失去情人的痛苦感受……在一個大廈將傾的時代裏,身臨其境的意大利作家伊塔洛·斯韋沃敏銳地捕捉到了人們複雜、微妙的心理感受,通過《澤諾的意識》完成了對世紀之交意大利社會的曆史性審視。
上海|《王安石傳》新書發布會
時間:9月16日(周五)19:00-20:30
地點:黃浦區重慶南路308號大隱精舍(空山鳥語)
主講人:崔銘(同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當我們提起王安石時,想到的都是什麽呢?是剛愎自用的政治家,還是固執性急的拗相公?是才華橫溢的文學家,還是囚首喪面的犟書生?9月16日,天津人民出版社將邀請《王安石傳》(上、下)作者、複旦大學文學博士、南京師範大學博士後、現任同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上海市古典文學學會理事崔銘做客上海大隱精舍,爲大家一一講述屬于王安石的真實曆史與他更爲鮮活真實的模樣。
上海|國際金融史工作坊暨《中國外資銀行百年史(1845-1949 )》新書發布會
時間:9月17日(周六)13:30-17:30
地點:徐彙區桂林路100號上海師範大學光啓國際學者中心1103室
嘉賓:蘇智良(上海師範大學教授)、吳景平(複旦大學曆史學系教授)等
作爲中西經濟交流融通的橋梁,外資金融機構在近代中國的金融、政治意義值得關注。此次工作坊以《中國外資銀行百年史(1845-1949)》爲切入點,將視線聚焦于中國一步步融入國際金融市場的過程。
上海|吃透百年上海:上海飲食風俗史
時間:9月17日(周六)14:00-16:00
地點:虹口區公平路18號8棟嘉昱大廈一層建投書局4樓傳記圖書館
主講人:小白(作家)
上海的飲食文化,不僅是一部不斷伴隨城市發展的文史讀本,同時也包含了無數有趣的故事、甚至都市傳奇。有普通市民的日常飲食,有巨富大賈的豪門盛馔,有詩酒唱和的文人雅集,也有刀光劍影、暗伏殺機的政治宴席。這些有關食物的故事,也包含著這座城市的性格密碼。9月17日,作家小白將來到北外灘建投書局,與讀者們共同閱讀關于上海飲食文化的一些曆史和故事,並以飲食風俗作爲切入點,去發掘上海的市民社會和市民文化。
上海|浪尖上的風與好運:周嘉甯《浪的景觀》新書分享會
時間:9月17日(周六)14:00-16:00
地點:黃浦區複興中路505號思南文學之家
嘉賓:梁永安(複旦大學中文系教授、作家)、周嘉甯(作家)
《基本美》之後,暌隔四年,周嘉甯推出全新中篇集《浪的景觀》,關于集體記憶與個別的夢,浪尖的風與好運,遺留于淺灘的殘骸,友誼與紀念碑。來自世紀初的共振充盈著此時此刻,直至曾經發生的熱情在日漸完整的秩序中重塑自己的形狀。9月17日,我們邀請作者周嘉甯,及複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梁永安、金理,與我們聊聊屬于不同代際間的青年困境,上海這座城市的文化等話題。
上海|作家面面觀:《石黑一雄訪談錄》專題講座
時間:9月17日(周六)14:00-16:00
地點:長甯區延安西路1262號上生新所7號樓茑屋書店
嘉賓:胡玥(上海師範大學天華學院教授)、陳嫣婧(書評人)
上海譯文出版社于2022年出版的新書《石黑一雄訪談錄》,精挑細選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石黑一雄在二十多年漫長的寫作生涯中所接受的18次采訪。在這些精彩的訪談中,石黑一雄直言他對契诃夫的崇拜和對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景仰,並將他的創作過程與自我認知的演變闡釋得一清二楚。本次活動特別邀請到本書譯者、上海師範大學天華學院文學教授胡玥和青年學者、書評人陳嫣婧(黑傘),分享各自閱讀石黑一雄作品的體驗,以及這本訪談錄帶給她們的啓迪與收獲。
上海|虛構的二重身:《破産書商劄記》新書分享會
時間:9月17日(周六)18:30-20:30
地點:虹口區公平路18號8棟嘉昱大廈一層建投書局4樓傳記圖書館
嘉賓:王強(真格基金聯合創始人、新東方聯合創始人)、毛尖(華東師範大學教授、作家)
對于愛書的我們而言,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麽?此刻走進的《破産書商劄記》,又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心靈觸動呢?周六,建投書局·上海浦江店4樓傳記圖書館,一起聆聽王強&毛尖兩位大咖對談,走進《破産書商劄記》,讓愛書的你我一起開啓一段不同尋常的“旅行”。
上海|邊寫邊讀:張定浩《愛欲與哀矜》+《批評的准備及其他》分享會
嘉賓:張定浩(文學評論家)、祝羽捷(策展人)、趙松(作家、評論家)
作爲圈內知名評論家,張定浩用自己深厚的文學素養,獨特的文學感悟,對許多經典和流行的文學做出了細膩精准的解讀。同樣是讀書,你一定很好奇,張定浩老師是怎樣捕捉那些細節?怎樣理解文本?與作家在文字中交流的?解密張定浩與文學的故事,讓我們與他一起邊寫邊讀!
上海|萬千砂輪下的動與靜——王敖《十二束絕句》新書沙龍
時間:9月17日(周六)19:00-21:00
地點:黃浦區中山南一路788號二層神獸之間Poor Theater區域
嘉賓:王敖(詩人、評論家、音樂人)、張爾(詩人)、徐振宇(寫作者)、厄土(詩人、譯者)、了小朱(詩人、飛行員)、砂丁(詩人)
自2007年出版《絕句與傳奇詩》以來,王敖始終以發明家精神在絕句詩的領域裏開荒拓野。近日,他出版了《十二束絕句》,共收錄一百二十首絕句,以十首爲一束,共十二束,另添九首新作變體絕句。“束”取“花束”的含義,作者將這些彼此孤立的絕句編爲方向和姿態不同的“花束”,希望這些花束可以次第綻放,或一起湧現。本周六晚,我們邀請厄土、了小朱、砂丁與場外的王敖、張爾、徐振宇進行連線,對談王敖的這本新詩集。
上海|“大熔爐”VS.“巴別塔”,哪一個才是美國?——《美國的分裂》分享會
時間:9月18日(周日)14:00-16:00
地點:長甯區延安西路1262號上生新所7號樓茑屋書店
嘉賓:顧雲深(複旦大學曆史學系教授)、任軍鋒(複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政治學系教授)
自特朗普時代以來,美國右翼民粹主義力量興起,從“國會山”騷亂到如今推翻羅訴韋德案,政治極化愈發嚴重,美利堅仿佛陷入大分裂的境地。如今美國所處的大變革背景絲毫不遜于小阿瑟·M.施萊辛格的暢銷書《美國的分裂:對多元文化社會的思考》首次出版的1991年。9月18日下午,複旦大學曆史系教授顧雲深和政治學系教授任軍鋒將做客上生新所茑屋書店,兩位嘉賓將從曆史和理論的雙重角度出發,圍繞政治正確、身份認同、族群分裂等話題,帶領我們走近美國核心,理解美國經驗。
上海|《隸書千字文》新書首發暨讀者交流會
時間:9月18日(周日)14:00-15:30
地點:浦東新區銀城中路501號上海中心大廈52樓朵雲書院
主講人:孫敏(書法家)
《隸書千字文》爲書法家孫敏隸書所書《千字文》冊頁原大原色影印。孫敏擅長隸書,所書端正秀雅又不失遒勁,具有一定典範作用。《千字文》作爲公認的蒙書,具有開蒙作用,同時又兼具字書作用。9月18日,書法家孫敏將在朵雲書院·旗艦店舉行《隸書千字文》新書首發暨讀者交流會,大家共賞書法這一“無言的詩,無行的舞”。
瑪麗·雪萊的回響——原作與劇本的對談
時間:9月18日(周日)18:00-19:00
地點:黃浦區人民大道300號上海大劇院一樓中區A+別克藝術空間
嘉賓:小白(作家)、黃昱甯(上海譯文出版社副總編輯)、李任(導演、演員)、尚曉蕾(翻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與舞台劇《弗蘭肯斯坦》中文版共同合作,邀請第七屆魯迅文學獎獲得者小白、上海譯文出版社副總編輯黃昱甯,和《弗蘭肯斯坦》中文版中方導演李任、劇本翻譯尚曉蕾,共同暢聊瑪麗·雪萊極具傳奇色彩的本身和其作品對後世的巨大震蕩,“沉浸式”感受這部巨制的台前幕後。
上海|巴洛克音樂
時間:9月18日(周日)19:00-21:00
地點:長甯區延安西路1262號上生新所7號樓茑屋書店
主講人:王丹丹(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學系主任、教授)
巴洛克是歐洲近現代藝術曆史的開端,科學理性與藝術智識的並行,促動了音樂實踐的活躍及思想理論的升華,但身處文藝複興與古典主義兩大藝術發展高峰之間,巴洛克音樂的光芒常被遮蔽。本次講座將觀照縱橫交錯的曆史邏輯與敘事,系統講述巴洛克音樂的藝術特征與發展狀況,聚焦巴洛克音樂産生的曆史、社會、人文語境,受巴洛克藝術影響構成的音樂風格及音樂功能,音樂修辭學與情感論,西歐各國音樂發展形勢與概況,巴洛克時期聲樂與器樂音樂體裁演進等方面,並有豐富的圖片展示和視頻播放。
廣州|多重面向的本雅明——《本雅明傳》《友誼的辯證法:阿多諾、本雅明通信集1928-1940》共讀分享會
時間:9月17日(周六)15:00-17:00
地點:天河區天河路383號太古彙負一層MU35號方所
主講人:劉铮(書評人、譯者)
9月17日,方所廣州店邀請書評人劉铮來與讀者們共讀《本雅明傳》《友誼的辯證法:阿多諾、本雅明通信集1928-1940》這兩部作品,探索本雅明矛盾而流動的思想迷宮。
廣州|跟著《巴黎評論》學寫作?——《巴黎評論》系列新書分享會
嘉賓:楊淩峰(譯者)、陳崇正(作家)、駱玉龍(圖書編輯)
在《巴黎評論》系列出版十周年暨《巴黎評論·作家訪談6》《巴黎評論·作家訪談7》新書出版之際,我們特邀請《巴黎評論》系列譯者楊淩峰、作家陳崇正于9月18日做客方所廣州店,與《巴黎評論》系列責編遠程連線,聊聊《巴黎評論》、作家與“創意寫作”專業之間長達近70年的愛恨糾葛。
南京|三國史中的東吳都城遷徙
時間:9月17日(周六)14:00
地點:棲霞區仙林大學城杉湖東路9號可一書店·仙林藝術中心
主講人:薛海波(南京師範大學曆史系教授)
都城是一個王朝的政治中心所在。一般來說,選擇在哪裏定都,需要縱橫衡量評估各種因素才能加以確定。本期可一人文講堂,我們邀請到了南京師範大學曆史系薛海波教授,爲您解讀三國史中東吳都城的變遷史,帶您從都城遷徙看東吳曆史興衰。
南京|每位女性都是不老的存在——《不老》新書分享會
時間:9月17日(周六)15:00
地點:鼓樓區廣州路173號先鋒書店
嘉賓:葉彌(作家)、何平(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何同彬(評論家)、朱怡淼(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副院長,教授)、李黎(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副總編輯、詩人、小說家)
一部《不老》,是“尋找自我,尋找不老的信心的故事”。這個“自我”,既指向女性的自我發現,也指向了國家在時間長河中的踯躅求索。9月17日下午,《不老》作者葉彌、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何平、文學批評家何同彬、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副院長朱怡淼和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副總編輯李黎將做客先鋒書店五台山總店,與大家聊一聊普通人對“不老”的求索與發現。
杭州|群島漫遊:群島圖書與ta的書
時間:9月16日(周五)19:30
地點:上城區海月路18號牡蛎書店
主講人:彭倫(群島圖書出版人)
彭倫,群島圖書Archipel Press出版人,在出版業摸爬滾打近二十年,從文學編輯到出版人和版權代理人,變成出版界的斜杠中年人,江湖人稱“彭師傅”。他曾出版科爾姆·托賓、丹尼斯·約翰遜、多梅尼科·斯塔爾諾內、薩莉·魯尼等各國作家的作品。本次活動,彭倫將漫談薩利·魯尼、科爾姆·托賓、多梅尼科·斯塔爾諾內、丹尼斯·約翰遜、阿利斯泰爾·麥克勞德等作家的作品,及出版過程。
杭州|“我等著故事發生”——《巴黎評論》系列新書分享會
時間:9月17日(周六)13:00-14:00
地點:余杭區濱河南路與玉鳥路交叉口良渚文化藝術中心·大屋頂劇場
嘉賓:馬鳴謙(作家、詩人)、林曉筱(浙江傳媒學院教師、文學評論者)、渡邊(文學編輯)
在《巴黎評論》系列出版十周年暨新書出版之際,我們特邀請《巴黎評論》系列譯者馬鳴謙、林曉筱一聚,暢談《巴黎評論》與偉大作家們的寫作人生。
杭州|被算計的消費——《制造消費者:消費主義全球史》新書分享會
時間:9月17日(周六)15:00-17:00
地點:西湖區天目山路398號天目裏2-4號樓茑屋書店CAFE&DINING二樓
嘉賓:馬淩(複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書評人)、陳振铎(浙江大學外國語學院特聘副研究員、專欄作家)
爲什麽一不開心就想買買買,爲什麽“包治百病”,爲什麽一定要擁有一只愛馬仕的鉑金包才能打進上流社會?商家是通過怎樣的文化生産邏輯,馴化消費者們並讓他們自願掏空錢包的?我們在物質與精神上的“美好”並不是必須的。有一只看不見的手創造了需求、制造了消費者。9月17日,我們有幸邀請到複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馬淩、浙江大學外國語學院特聘副研究員陳振铎,到杭州天目裏茑屋書店一起討論消費和商品的變革、人和消費的關系、技術的入侵等話題。
杭州|唐詩·古都·華夏之心——《唐詩洛陽記》主題分享會
時間:9月17日(周六)18:30-20:00
地點:西湖區體育場路533號彌陀寺公園內明遠書院·曉風書屋
嘉賓:馬鳴謙(作家、詩人)、孫英剛(浙江大學曆史學院教授)
當千年古都遇上浪漫唐詩,會留下怎樣的曆史佳話和文化記憶?爲什麽聞一多先生曾說:懂得了詩的唐朝,才能欣賞唐朝的詩?9月17日晚,作家、詩人、譯者馬鳴謙,著名曆史學者孫英剛,由作家、書評人鄧安慶主持,與大家聊聊《唐詩洛陽記》,以及那些浪漫的唐詩、傳奇的唐史與古都的文化。
杭州|大衛·福斯特·華萊士:用文學對抗虛無時代——《永遠在上》分享會
時間:9月18日(周日)14:00-16:00
地點:蕭山區心北路2000號1層普通讀者書店
嘉賓:林曉筱(浙江傳媒學院教師、文學評論者)、渡邊(文學編輯)
大衛·福斯特·華萊士,美國千禧一代青年精神偶像和天才小說家,與喬納森·弗蘭岑並稱美國文學“雙璧”。2008年華萊士因抑郁症在家中自殺,年僅46歲。《永遠在上》是華萊士生前最後一部短篇小說集,收錄了華萊士九篇風格多樣、精彩絕倫的短篇小說。
杭州|學術遊牧民的歸來——《本雅明傳》分享會
時間:9月18日(周日)14:00-16:00
地點:拱墅區麗水路58號遠洋樂堤港B區B103單向空間3F
嘉賓:許志強(浙江大學文學院世界文學和比較文學研究所教授)、範昀(浙江大學美學與批評理論研究所副教授)
9月18日下午,我們邀請浙江大學世界文學和比較文學研究所許志強教授和美學與批評理論研究所範昀老師,來到單向空間·杭州樂堤港店,談談他們對本雅明作品與《本雅明傳》的閱讀,帶我們重訪本雅明的人生與學術,一探這位學術遊牧民爲何以及如何一再被研究者和讀者召喚,重返他身後的時代。
武漢|從宗廟到丘墳——祭祀空間的轉移與墓碑的興起
時間:9月16日(周五)15:00-17:30
地點:洪山區桂元路80號華中師範大學逸夫國際會議中心2樓會議室
主講人:孟國棟(武漢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中國最早的碑,或立于宮廟用來識日影或麗牲,或用于喪葬以輔助棺椁下降,都是作爲實用工具而存在的,在物質形態和具體功用方面均與後世的墓碑有很大差異。墓碑的出現是中國古代墳墓形制由豎穴式椁墓向橫穴式室墓和祭祀空間由宗廟轉向墓園以後的結果,無論是其生成過程還是碑上的文字,都反映出早期的墓碑是社會化的産物,與先秦時期實用性極強的豐碑沒有必然聯系。
西安|造一艘古代的船,去往世界——《造舟記》分享會
時間:9月17日(周六)14:30-16:30
地點:蓮湖區星火路22號老城根G PARK商業街區1F方所·設計力實驗室
主講人:許路(生産技術史學者)
一個不可思議的造舟故事,一場壯志未酬卻終獲自由的出走,率真的理想主義者與傳統工匠和學者相遇,再現中國古代帆船營造與航海傳奇,探索一個個體、一個時代、一種文明能出走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