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世界廁所日。對,你沒聽錯,關于廁所確有這麽個日子,經常被稱作“有味道的日子”。
小編一頭紮進了《參考消息》的報紙堆,終于在五年前的報道裏面,翻到了源頭——2013年11月20日的《參考消息》上有這樣一篇報道:“聯合國宣布設立首個‘世界廁所日’”。聯合國爲什麽設立這樣一個日子呢?報道內容看起來有點“紮心”:“對于全世界1/3的人而言,沒有像樣的廁所可用不是一個玩笑,而是關乎生死的問題。”
在2013年當年,聯合國說,目前全球大約有25億人沒有適當的衛生設施可以使用,有超過10億人在露天排便——這個問題導致不計其數的人死于本可預防的疾病。
所以,廁所,其實是“關乎生死”的問題。
即便不關于生死,廁所也是我們生活中離不開的,呃……,物件(突然想不到合適的詞來描述)。來,看一組數據:據統計,人平均每天要上6到8次廁所,一年約爲2500次,那麽一生約有3年是在廁所度過!
廁所受到了這樣的關注,但其實,如廁是件很私密的事情。墨爾本大學心理學教授尼古拉斯·哈斯拉姆就曾說“上廁所使許多人覺得敏感、暴露和不安全”,嚴格來說如廁其實是一種“隱私行爲”。小編又紮到《參考消息》報紙堆裏探究了一番。查到這樣一篇報道“男女隔離衛生間的怪誕史”(2016年5月17日)。
裏面提到,古羅馬以多廁位的洗手間而聞名,人們肩並肩坐在長凳上,中間沒有任何隔板,各行方便。呃……雖然畫面不忍直視,但其實那個年代,也是有一些隱私觀念的。報道說,《羅馬考古學雜志》2003年的一篇論文說,在意大利蒂沃利公元2世紀的遺址哈德良別墅中,有爲仆人和辦事人員准備的多座如廁設施。但是,這位皇帝與貴賓似乎使用相對私密的獨座廁所。
在那麽久遠的年代,皇帝就關注廁所的私密性問題。那麽在現代,白宮裏的一個洗手間被看做是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的政治遺産之一也就沒什麽好奇怪了。
2015年11月9日的《參考消息》在題爲“貝拉克·奧巴馬留下了什麽?”的文章中稱:白宮艾森豪威爾行政大樓內的一扇門上挂著一塊藍色標牌。三個符號在上面圍成一個圈:加號代表女性,箭頭代表男性,一個加號和一個箭頭代表中性。標牌指示的是一個特別的洗手間。美國總統貝拉克·奧巴馬下令在白宮大多數員工的辦公室所在地設立了一間“中性”廁所。從今年4月8日起,每個人都可以在白宮“使用符合他或她性別認同的廁所”。這是否也算一種遺産呢?
就是這個標識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反正小編在多期《參考消息》上都能看到,各國政要以及政府對于廁所問題都格外關注。
印度就不用說了。印度總理莫迪自2014年5月執政以來,就發起了“清潔印度”運動,目標是在2019年消滅露天隨地便溺。這一全國性的運動覆蓋了大量城鎮,還包括修建1.1億座新廁所,是人類曆史上規模最大的廁所修建項目。
2014年8月15日,莫迪總理在獨立日發表講話時稱,建廁所比建寺廟更重要。
村裏建了新公共廁所,大家都來圍觀,保安都出動了。(法新社)
多年前的新加坡,公共衛生很差,經常暴發霍亂、傷寒和其他疾病。在沒有資源構建昂貴的醫藥保健體系的情況下,該國的首任總理和國父李光耀在廁所衛生和清潔水源上投資。因爲,廁所是全世界最廉價的醫藥。
新加坡最出名的新生水就是NEwater
再看看我們的鄰國日本,早已經解決了印度正在賣力解決的問題,但是依然對廁所關注有加。在2015年5月27日的《參考消息》上就有這樣一篇報道:“日本廁所將走向世界”。報道說,日本內閣府專家會議“提高生活質量研討會”25日建議,應將溫水沖洗馬桶蓋和節水型坐便器等誕生自日本的高性能廁所推廣至全世界,打出的口號是“日本廁所挑戰”。日本政府計劃將其納入將于6月制訂的增長戰略中。(具體有沒有納入,小編沒有查到……)
日本北九州還有個廁所馬桶博物館。
又翻了翻過往報道,小編還發現,因爲廁所這個,呃……,物件,政要們還特別容易被惡搞。
比如,爲了再現領導人如何在廁所上“例行公事”,意大利藝術家克裏斯蒂娜·古傑裏采用PS技術創造了一系列逼真圖像:比如奧巴馬穿著顯得嚴肅的條紋衣服。他總試圖讓自己看起來端莊,他幾乎做到了……
奧巴馬很嚴肅
美國現任總統唐納德·特朗普2017年因爲宣布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議》,被《華盛頓郵報》的漫畫作家安·特爾納斯畫成了這樣的形象:“坐在馬桶上的特朗普”。漫畫的標題是《應對氣候變化,特朗普大勝歸來》,特朗普嘴裏吐著泡沫“我排出了(退出)《巴黎協議》”,而旁邊的衛生紙正是地球的模樣。
特朗普說:“我排出了(退出)《巴黎協議》”
好了,關于廁所的“政事”,小編就七七八八翻出來這麽多。歡迎繼續關注漲知識的“參考日曆”。(文/張陸煜 朱柒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