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揚州日報-揚州網
編者按
今年市兩會期間,市委書記夏心旻在參加江都代表團分組審議時強調,江都是揚州區域經濟發展的主板塊、主力軍,産業基礎強、交通區位優、企業創新資源豐富,要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勇挑重擔、當好示範,爭做揚州區域高質量發展的領頭羊。3月31日,夏書記在全市2020年度高質量發展總結表彰大會上又對江都提出了“深化江河聯動、加快融入主城,全力打造先進制造業高地和全省物流樞紐,重振‘江北第一縣’的輝煌”的明確要求。
站在“十四五”的新起點上,面對新的目標定位、新的發展要求,江都區如何起好步、開好局?如何謀求快突破、推動大發展、展現新氣象、增強硬實力?本報今起刊發“看江都區如何重振‘江北第一縣’輝煌”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通訊員 江萱
記 者 嵇長青 李彬彬 張旭
上世紀八十年代,作爲江蘇長江以北地區第一家財政收入過億元的縣域,江都曾被譽爲“江北第一縣”。
“十四五”開局之年,市委書記夏心旻對江都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要深化江河聯動、加快融入主城,全力打造先進制造業高地和全省物流樞紐,重振“江北第一縣”的輝煌。
五年看頭年,起步很關鍵。
江都區以“不進則退”“寢食難安”的強烈危機感,聚焦聚力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鍛長板、補短板、強弱項。今年一季度,一個個重大項目、一批批國內國際資本“都”來舞,龍川大地唱起了“春之歌”:48個項目簽約落戶,情定江都,總投資169.2億元;36個項目集中開工,紮根江都,總投資70.4億元。同時,一個個招商引資的身影密集“走出去”:3月8日至3月12日,江都區黨政領導班子在珠三角開展“深圳招商周”活動;3月15日至3月16日,招商人員赴北京拜訪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中化集團、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等央企……
理念賦能 欲重新“加冕”,必承項目建設之重
今年4月1日,江都區召開了一場全區招商引資大會,這場大會如同一記“重拳”,破除人們內心的“小滿足”。
2020年,江都區完成GDP1115億元,繼續蟬聯揚州六個縣(市、區)“冠軍”。然而在這次招商引資大會上,區委副書記、區長朱莉莉通報的一組數據,讓在場的同志深受震撼——
去年在14個蘇中傳統縣(市、區)中,江都工業開票銷售排名第8位。看先進發達地區:截至去年底,蘇州昆山市累計引進外資項目8900多個,投資總額超1100億美元,其中世界500強企業48家、投資項目108個……
再瞅瞅身邊的兄弟縣市:2020年,邗江完成GDP1045.31億元,首次突破千億級,趕超江都的腳步越來越近;高郵去年完成GDP838.18億元,“破千億”指日可待。
追兵,越來越近;標兵,越走越遠。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重振‘江北第一縣’輝煌,江都必須燃燒‘比’的激情、激發‘學’的動力、提振‘趕’的信心、明確‘超’的追求,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朱莉莉說,發展靠投入,投入靠項目,項目靠招商。沒有招商引資的持續發力,沒有項目的積累遞增,就不可能有江都的發展變化和發展成就,更不可能在全市率先實現“四個千億”的發展目標。
“近幾年,江都億元項目較多,但在50億元、100億元以上的重特大項目上沒有取得明顯突破。鋪天蓋地多、頂天立地少。”江都區政協副主席、發改委主任樊洪喜說,放眼蘇南的江陰,海瀾之家、陽光集團等服裝企業撬動起一個千億級産業集群,造就了一座新城的崛起。回望江都,優質企業和優秀民營企業家不少,但缺少商業巨頭、市場巨人,江都的發展亟待一批重特大項目來支撐,亟需一批市場強人來引領。
全區招商引資大會,如一石激起千層浪,蕩滌著江都人的思想,激發出江都人的鬥志,刷新著江都人的速度:
今年以來,江都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密集拜訪北京央企,上海、廣東拜訪名企、鄉賢,向全球資本和項目邀約“都”來投;
今年區“2號文件”聚焦優化提升營商環境,“企業成長伴隨計劃”向世人承諾:只要在江都落戶,一切事情“都”好辦。
“我們就是要通過一系列政策和行動,表明江都誠意:歡迎先進資本和項目‘都’來投,體驗一切事情‘都’好辦的服務,最終贏得‘都’發展的投資收獲。”朱莉莉說。
數字賦能 摒棄“粗大笨”,追求“高新綠”
如今的龍川大地上,數字賦能已成爲一道風景:晶華新能源科技智能化生産車間內,機器人、機械手各司其職,自動抓取電池片送上傳輸帶,自動焊接、移位組裝;江淮汽車的沖壓車間內,4台機器人揮舞手臂,將钣金件搬運至下一道工序;日清紡大陸公司的智能生産線上,機器手自動抓取原料、輸送打孔、高壓清洗、幹燥、刻印……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江都是我省江北地區財政收入率先過億元的縣域,當時形成了以整車制造及零部件生産、船舶制造、鋼管生産、鍛壓機床等爲主體的重工業經濟體系,産業結構整體偏大偏重。”江都區工信局局長李更新說,重振“江北第一縣”的輝煌,江都必須加快調整産業結構,由過去的“粗大笨”向“高新綠”方向轉型,通過數字加持,爲“江都制造”轉型尋找一條“快車道”。
近年來,江都區已招引近百個數字經濟類項目落戶,累計建成市級以上智能車間14個,獲批省星級上雲企業60家。156家企業已完成數字化、信息化改造,“黑燈工廠”、智能車間、機器換人成爲風尚。
這些變化要從2018年說起。那年4月27日,江都來了一位鄉賢黃廣斌。他祖籍大橋鎮,彼時已離鄉31載,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終身)教授,人工智能領域的世界級專家。
應邀回到家鄉,黃廣斌爲江都的黨員幹部和企業家們作了一場題爲“人工智能的發展趨勢和智能經濟模式的崛起”的專題講座,這場講座讓江都人打開了思路,“人工智能”四個字一下子躍入江都人的視野。
隨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5G技術的推廣和應用,人工智能等數字經濟漸漸成爲新經濟業態中的熱門産業。作爲人工智能領域的世界級專家,黃廣斌爲江都人帶回了人工智能領域最前沿的理念、最新的應用模式以及廣闊的市場前景。
“江都區是制造業大區,汽車、造船、機械裝備、特高壓輸變電檢測設備等産業,如果沒有數字化加持,很快就會摸到天花板。”李更新說,一旦嫁接上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興技術,將大大推進“江都制造”向“江都智造”轉變的進程。
江都的未來,數字經濟是“題眼”。從2019年開始,江都區連續三年舉辦數字經濟發展大會,利用一次次數字峰會,把國內外數字經濟領域行業大咖、高端人才請到江都,讓這座蘇中小城的領導幹部、企業家們直觀感受數字經濟的沖擊,體驗數字經濟的魅力。
科技賦能 既要“大園大廠”,更要“大院大所”
4月17日,南水北調源頭公園氣膜館,江都區工業高質量發展暨企業家大會在這裏舉辦。現場,江蘇奔宇車身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戚雪東,從區領導手中接過20萬元“登高晉級”獎牌,鄭重地立下“軍令狀”:繼續深化與高等院校的産學研合作,掌握關鍵共性技術,促進産品檔次和市場占有率提升,保持在行業內的領先地位。
“登高晉級”獎,是江都區給那些敢于創新、勇于突破技術瓶頸的企業,專門設立的榮譽。
沒有創新,就沒有江都新一輪的跨越發展。近年來,江都區圍繞産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産業鏈,推動傳統産業通過廣泛開展産學研合作,努力搶占新一輪競爭制高點。
“沒有科技創新,在國內鍛壓機床業界就沒有亞威機床的一席之地。”江蘇亞威機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冷志斌說,多年來,亞威緊密與國餐著名高校、科研機構合作,與清華大學、東南大學、河海大學、濟南鑄鍛所牽手,一邊“挑著”著國家級、省級重大科研攻關項目,一邊倒逼著自己不斷向前,根本就不允許停下來。
“亞威之所以虎虎生威,靠的就是技術。”江都區科學技術局局長黃景禧給記者講了幾個亞威的“關鍵詞”:一是“徒弟勝師傅”,大型開式伺服折彎機與機械伺服數控轉塔沖床,替代進口,反過來再出口歐美制造業強國;二是“國內首創”,數控多邊折邊單元被列入江蘇省高端裝備研制趕超工程項目,填補國內空白;三是“高擎火炬”,承擔的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钣金制造機器人自動化生産線集成系統項目”,攻克了多項钣金制造自動化生産線核心裝備與技術。
江都企業牛,牛就牛在創新能力強。中國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學校長陳衛是江都人,他深有感觸地說:“江都人素來敢闖敢試,這裏是一片具有創新氣質、蘊含科創基因的沃土,在新的時代浪潮中,江都不會輸、不會靠,更不會等!”
江都人這種骨子裏的不等不靠,源于“全國借智”甚至“全球借智”。不僅企業如此,連基層鄉鎮園區和基層幹部都深谙此道。
近年來,江都區啓動“鎮鎮通名校 才智聚龍川”工程,每個鄉鎮至少與省外一所“雙一流”工科類高校進行深度合作。如今,全區13個鄉鎮背後都有了一座或多座“科技靠山”。黃景禧透露,“13個鄉鎮與近30所高校聯姻,每年能爲本鎮企業引進博士、‘科技副總’10名左右,幫助企業解決了一批‘卡脖子’難題。”
東南大學是小紀鎮的挂鈎高校。該鎮的快樂木業集團主要生産集裝箱底座,外貿訂單量最高峰時一年開票銷售可達10億元。去年以來,受疫情影響,快樂木業銷售額大幅下降。在科技鎮長團成員、東南大學自動化學院副教授周波牽線搭橋下,企業開發出科技含量更高、可自動化流水線生産的OSB箱板,成功敲開新市場大門。今年,快樂木業銷售額預計將迅速恢複到疫情前的水平。
著眼于高質量發展需求,近年來,江都區撬動國資、民資與高校、科研院所嫁接,共同投資參建各類研究院,與科研機構定下“娃娃親”,早介入、早培育,提前將看中的好項目攬入懷中。
高端裝備工程技術研究院、新能源汽車産業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等科技公共服務平台和中國商飛·中科藍海智能視覺研究院相繼成立,江都的土地上早已不僅僅有“大園大廠”,閃爍著科技創新魅力的“大院大所”更比比皆是。
科技賦能,正在讓江都企業換身份、變容顔。重振“江北第一縣”輝煌,江都正在積蓄勢能,換裝動能。
責任編輯:SLP
本文來自【揚州日報-揚州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及傳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