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饑不擇食”還是“饑應擇食”
中國教育服務網(匕頁)
古人雲:饑不擇食。指人在饑餓時只要有食物,就不必分種類都可進食。
饑不擇食是成語,意思是:餓了,不管什麽都吃。比喻需要急迫,顧不得選擇。
從養生角度來講,饑不擇食是不科學的,饑應擇食方爲飲食之道。
小編認爲,人的饑餓感應該分爲兩種,一種是生理上的,也就是真的腹內無食,影響正常的生理機體的功能;還有一種是心理上的“饑餓”感,這類饑餓感並不是因爲腹內無食,而是純粹爲了滿足口舌之欲。
那麽,人在饑餓的狀態下進食,應該注意什麽呢?
一,生理饑餓狀態
首先,饑餓時不宜進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比如:油炸食品、肥肉、動物內髒等。
人在饑餓後其消化功能必然降低,而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則不易被消化吸收。
其次,饑餓時不能飲酒。空腹使酒迅速吸收,容易導致酒精中毒。
第三,饑餓後應控制進食量。過量進食易導致消化不良和急性胃擴張等疾病。
根據人體生理規律,饑餓時應選擇含糖豐富,易于消化的食物,比如食糖、面條、稀飯、豆漿、豆腐等,這些食物能很快在體內消化吸收,迅速轉化爲能量物質,以滿足人體各組織器官的需要。
二,心理“饑餓”狀態
首先,要注意偏食性的“饑餓”。當遇到個人喜歡的食物,食量會比平時大增,比如有人偏愛餃子,吃餃子就毫無節制,直到吃得“撐”了,造成暴飲暴食。過量飲食的結果,會增加腸胃負擔,傷及脾胃,影響健康。
第二,要注意依賴性的“饑餓”。最常見的就是酒瘾,多飲的結果,會造成肝腎永久性的損傷。
第三,要注意獵奇性的“饑餓”。有些好食者總喜歡吃一些平常在餐桌上吃不到的食物,尤其是對于野生動物的好奇,爲非法偷獵和售賣野生動物提供了市場需求。其結果很可能是災難性的傷害。
總結:
生理性的饑餓,要遵從養生的規律選擇合理健康的飲食。最難做到的是如何控制心理上的“饑餓”,這方面需要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來源:中國教育服務網-會健堂
本文爲中國教育服務網-會健堂原創,部分插圖來源于互聯網,如涉及版權請聯系我們!
2,養生不好,反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