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來了,
情人節也來了。
中六君小時候看趙忠祥的《動物世界》——
“春暖花開,萬物複蘇,又到了交配的季節!公海龜趴在了母海龜的身上,發出了酣暢的聲音。”
所以,春天和情人節搭在一起是有原因的。
昨晚的朋友圈已經開始秀恩愛虐狗了。
送禮物——
是多數男性朋友在情人節這一天的頭等大事。
但是,作爲收禮物的一方,
女生們壓力也很大。
因爲稍有不慎,
就會對”大禮包“過敏。
禮物一:花粉過敏
鮮花是情人節禮物的標配,不知道送啥禮物的時候,送個花簡單高效。
最近,華南農業大學的櫻花已提前盛開,校內早已是繁花錦簇萬紫千紅的模樣,櫻花、紫荊花、炮仗花爭奇鬥豔。
這一天帶著小情人去鮮花盛開的地方,虐狗指數和戰鬥力也是妥妥爆表的。
但花開的季節讓人欣喜,也會令相當一部分人緊張。剛進入春季,空氣中飄蕩的花粉、黴菌等過敏原開始增多,好多人走在路上開始打噴嚏,皮膚瘙癢,更別說收到一大包”過敏原“。
花粉症,即花粉過敏引起的季節性變形性鼻炎,是最常見的典型過敏反應。是特應性體質患者被花粉變應原致敏後引起的一系列的病理生理過程,主要表現爲呼吸道和眼的卡他性炎症,偶爾也引起皮膚或其他器官的病變。
花粉症有明顯的季節性和地域性,多發于春季和夏秋季,我國對花粉過敏的人群數量近年來快速增長,那麽,花粉症的有哪些症狀呢?
鼻癢、鼻塞、打噴嚏、流清涕,咽癢、咽部異物感或軟腭部位癢,可伴有反複搓鼻和揉眼,有時伴有刺激性咳嗽。鼻粘膜呈蒼白色、淺灰色或灰藍色、粘膜水腫,鼻道內可見到水性或粘液性分泌物,慢性患者可出現下鼻甲或中鼻甲肥大。咽部粘膜彌漫充血或粘膜幹燥蒼白,有時可見少許分泌物。
吸入花粉濃度較高時,可同時伴有下呼吸道過敏症狀,如咳嗽、咳痰、喘息。部分患者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症狀同時出現,或先出現下呼吸道症狀,再出現上呼吸道症狀。
咽癢、流淚、眼結膜及眼睑紅腫等;皮膚過敏多表現爲面部、四肢等暴露部位的皮膚丘疹或瘙癢,嚴重者可見濕疹樣改變。
禮物不能不收,但花粉症如何治療和預防?
避免接觸花粉是最理想的預防方法,但完全避免接觸花粉有一定難度,所以大多數花粉症患者還要依靠藥物治療,分爲發作期治療和緩解期治療,所有藥物在使用時請遵醫囑。
戶外活動時選擇連陰天、下雨天、多霧季節和無風時,避免兩個花粉高峰期(日出後2~3小時,下午4點左右);出行時,少接觸花木,戴花粉防護口罩和眼鏡,穿長袖衣物;回家後,洗手洗臉,用生理鹽水沖洗雙側鼻腔,及時更換衣物。
關窗工作和睡覺,開車時關緊門窗,使用空氣過濾機,同時注意保持室內和車內濕度。規律作息,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少吃魚蝦、牛羊肉、油膩食品和甜食,忌煙酒及辛辣刺激食物。室內避免種植花草;避免使用含有花粉的護膚品、保健品。
常備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過敏藥物,以防不測之需。預防性用藥:花粉季節前1~2周開始預防性應用抗組胺藥物,或鼻噴糖皮質激素,可有效控制症狀。
禮物二:愛寵過敏
女生多喜愛小動物,寵物也是給女生拍照的最好神器。男生們樂于帶情人跟寵物玩耍,甚至直接送個萌萌的寵物給女生。但這個禮物也是有不少風險的。
對寵物的過敏反應實際上是由寵物皮屑中包含的寵物蛋白質,如微小皮屑、唾液和尿液而引起的。皮屑、動物毛發裏含有許多的塵螨,吸入後人體也容易出現鼻子癢,打噴嚏的症狀。
根據美國肺髒協會(ALA)的報告,毛皮較多的動物更有可能攜帶其他過敏原,如寵物皮屑和粉塵。
家有寵物,不僅需要仔細處理寵物毛發,還需要仔細清潔家居環境,因爲空氣中可能含有可引發過敏反應的寵物皮屑。
由于寵物過敏原的微小的尺寸和鋸齒形狀,它們很容易粘在衣服和其他織物上,並被攜帶到其他位置。
對于嚴重過敏患者來說,如果其家人和朋友的家中飼養了會刺激其過敏的寵物,他們可能需要避免去這些地方。
禮物三:精液過敏。。。
情人節這一天,送禮,逛街,吃吃吃,買買買,一番甜言蜜語攻勢之後,最後的環節就要開始”鼓掌“了。
天氣預報顯示,今天後半夜,局部地區有陣雨出現。加上雨天濕滑,記得帶傘哈。
盡興之後,女性可能突然出現如全身瘙癢、呼吸困難等過敏反應,這有可能是精液過敏造成的(如果沒戴套的話)。雖說精液過敏後果通常不嚴重,但也有一定可能造成不育。好在,只要使用避孕套就能避免這種問題了。
爲什麽有人會對精液過敏呢?原來男性精液中存在一種精液免疫抑制物(seminal immuno-suppressive substance, SIS),這是存在于精液中並粘附于精子頸部的一種高分子糖蛋白,它能夠降低免疫系統的“敏感性”。體外實驗表明該物質對免疫系統(如T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單核-巨噬細胞)等均有抑制作用;體內實驗證明其對細胞免疫應答也有抑制作用。簡單地說, SIS能告訴免疫系統別誤傷精子。
對精液過敏的女性有些會出現明顯的周身反應,如全身瘙癢、呼吸困難、心悸、哮喘、腹痛、嘔吐、眼睑或粘膜水腫、風團塊以及遊走性關節痛等。有的婦女則表現爲身體的局部性反應,局部反應包括外陰奇癢、陰道分泌物明顯增多、大小陰唇發紅與水腫以及荨麻疹樣皮疹等。
預防女性精液過敏症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是使用避孕套,避免精液與陰道相接觸,或者在性生活之後,使陰道內的精液盡量流出體外,並用溫熱的清水沖洗陰道及外陰部,以便將精液沖洗掉。與治療其他過敏相似,對于精液過敏症也可以用系統脫敏法治療,具體的方法就是向陰道內加入稀釋的精液,逐步增加濃度,這樣女性就能慢慢適應了。
有的女性朋友們或許會抱怨上天不公平了,爲什麽做女人這麽倒黴啊,連這個“禮物”也要過敏,該“禮物”還是你連拒絕的機會都沒有。
其實男人也一樣,有些丈夫對妻子陰道分泌物也會産生過敏反應的,還有些更倒黴的男性對自己的精液過敏,他們一旦射精,就會出現過敏症狀。
在荷蘭讀大學的西班牙男生Victor“鼓掌”後,出現嚴重並持續的疲憊、發熱、流感症狀。剛開始他以爲是自己學習太累,隨著症狀的逐漸加重,他不得不開始減少“鼓掌”的次數,甚至需要計劃著來,每周五才能和女朋友開心一下。爲了搞清楚自己是否真的對“孩子們”過敏,他找到荷蘭科學家Marcel Waldinger教授尋求幫助。教授稀釋了Victor的精液,然後給他做了皮試。等了幾分鍾後,果不其然,Victor的皮試部位紅腫一片,過敏現象嚴重。哥們兒就這麽確診了“鼓掌”後綜合征…
春季過敏高發
別忽視這些過敏原
1. 塵螨
塵螨是引起過敏性鼻炎和過敏性哮喘最常見的室內過敏原。
中國全國範圍內平均 95% 以上的家庭都可以檢測塵螨過敏原, 65% 的家庭塵螨過敏原含量在每克塵土裏 2 微克以上(引起過敏症狀的量); 25% 的家庭螨蟲過敏原含量在10 微克以上(引起哮喘的量)。
2. 真菌
黴菌就是真菌的一種,黴菌是一種致病微生物,不僅可以引起皮膚感染,吸入呼吸道還可以引起過敏性咳嗽,甚至真菌性肺炎,導致咳嗽反複不愈。
對付過敏
預防就是最好的辦法
因爲過敏沒辦法“除根”,因此對付過敏最好的辦法就是預防,避開接觸過敏原是最重要的事情。除此之外,因此日常預防可以這麽做:
淨化室內空氣,加強室內空氣流通
天氣好時,多開窗通風,不僅能吹走空氣中的汙染物,還能多吹入新鮮空氣,促進室內空氣流通,防止汙染物濃度堆積。
或者選擇空氣淨化産品,對室內過敏原的淨化更加高效,也不用擔心室外的空氣汙染。
外出回家,換套居家服
外出時,衣物免不了沾上空氣中花粉、灰塵等過敏原,所以回到家,還是換套衣服吧。
沙發、地毯及時清理
沙發、地毯等地方都容易積灰,灰塵裏又會攜帶螨蟲和死皮,一不小心就飄到空氣中,所以,一定要注意及時清理,可以拆洗的建議定期清洗。
霧霾天和開花季,減少外出
不得不外出,那就帶上口罩吧。
情人節是個甜蜜的節日,
給女生送禮物,
僅僅是表達愛意的其中一種方式。
兩個人在一起,
保持好的健康生活方式,
也是一份很好的禮物。
中六君提醒您要好好“開車”——
道路千萬條,
安全第一條。
“行車”不規範,
親人兩行淚。
本文指導專家
皮膚科主任 吳良才 副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碩士畢業後留校工作10余年,現任中山六院皮膚科學科帶頭人和專科主任。博士期間專注于幹細胞美容以及白癜風的臨床研究工作;曾在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NUH)短期訪問交流。
對皮膚科常見病和疑難病的診治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尤其擅長白癜風、痤瘡、病毒疣、色斑、胎痣、瘙癢性皮膚病等的治療。在重型藥疹,天疱瘡,紅斑狼瘡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有豐富的搶救經驗。先後主持、參與國家級、省局級科研項目8項。在國內外專業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
出診時間:周一全天,周二下午,周三上午(白癜風專家),周四下午(痤瘡專家)。
生殖醫學中心 劉貴華 副研究員
醫學博士、博士後,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中華醫學會男科學分會青年委員,中華醫學會男科學分會男性生殖與不育學組委員,中國性學會男性生殖學會委員,廣東省醫學會男科學分會內分泌學組副組長,廣東省泌尿生殖協會男性生殖醫學分會常委,《中華男科學雜志》通訊編委。師從中華醫學會男科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鄧春華教授,對男性不育症、性功能障礙等有自己獨到的理解與經驗,特別擅長診治無精症、重度少弱精症、勃起功能障礙等男科疑難雜症。
2010~2013年在美國Wake Forest大學再生醫學研究所任研究助理、博士後,2014年以中山大學“百人計劃”人才加入中山六院生殖中心團隊。2014年與本中心男科團隊一起開始在華南首先開展顯微取精術治療非梗阻性無精症,迄今爲止己爲300余例患者實施該手術,平均取精成功率超過40%,現爲華南地區開展顯微取精術最早、例數最多的單位。
主要科研方向爲幹細胞與再生醫學在男科中的應用,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1項、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1項及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10項。並在Stem Cells、Biomaterials、中華男科學雜志等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SCI論文27篇)。並參編《男科手術學》、《顯微男科手術學》、《泌尿男科少罕見病》等專著。
文章來源于果殼網、中國國家地理雜志、浙江一院公號
圖/銳景創意、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