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17日電 (郭炘蔚)著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逝世,享年102歲。16日,紐約貝聿銘建築事務所的發言人戴蒙德(Marc Diamond)證實了這一消息。
貝聿銘被譽爲“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他折衷中西、融彙古今,將所學、所感都融入到自己的設計中。他的代表作包括巴黎盧浮宮的玻璃金字塔、香港地標中銀大廈、蘇州博物館等。
1983年,貝聿銘獲得建築界最高榮譽普利茲克獎。他曾說過,“最美的建築,應該是建築在時間之上的,時間會給出一切答案。”
資料圖:1989年3月3日,法國巴黎,建築大師貝聿銘在他設計建造的盧浮宮金字塔前留影。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出身名門,卻獨愛建築設計】
貝聿銘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中國廣州。其祖上貝家原籍浙江蘭溪,明代中葉遷居蘇州,是吳中當地的名門望族,吳中貝氏,被媒體稱爲“可能是中國唯一富過15代的家族”。
清朝中期的貝慕庭爲吳中巨富,與戈、毛、畢姓人家合稱爲當時的“蘇州四富”;顔料大王貝潤生是貝聿銘的叔祖;其祖父貝理泰是清末著名的金融家,父親貝祖诒則是中國銀行的行長。
作爲“富15代”,貝聿銘似乎無需努力便可坐享其成,但他偏不!
他17歲高中畢業後,父親本來希望他赴英國攻讀經濟學。但是當時的貝聿銘卻對建築設計産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最終選擇了赴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建築,後轉學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建築工程,27歲時在哈佛大學建築研究所深造,1946年,他取得哈佛大學建築碩士學位。
1948年,31歲的哈佛大學建築系助教貝聿銘離開安靜的校園,來到大城市紐約。貝聿銘加盟房地産開發商,擔任建築研究部主任。這成爲貝聿銘人生軌迹轉變的一個節點。
他從設計公寓起步,逐步轉向公共建築。1955年,他與在地産商齊氏威奈(Webb & Knapp)共事的建築師一同成立貝聿銘建築師事務所,事業逐漸起飛。1964年,貝聿銘獲得肯尼迪圖書館的設計權,這一建築令他聲名鵲起。
資料圖: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的作品——肯尼迪圖書館。
【獎項無數,建築作品遍布全球】
70多年來,這位建築界的華裔奇才爲世界帶來了各種精彩絕倫的作品。他的建築作品遍布全球,包括中國、法國、美國、德國、日本、澳大利亞、新加坡、加拿大、盧森堡、甚至遠至卡塔爾。
巴黎盧浮宮的玻璃金字塔、肯尼迪圖書館、華盛頓國家藝術館東館、香港中國銀行大廈和蘇州博物館等,都是貝聿銘留下的傑作。
據粗略統計,貝聿銘設計的大型建築在百項以上,獲獎五十次以上。他在美國設計的近50項大型建築中就有24項獲獎。貝聿銘1979年榮獲了美國建築學會金質獎章,美國建築學會還把當年定爲“貝聿銘年”。1981年,他獲得法國建築學金獎。
1983年,貝聿銘獲得建築界的諾貝爾獎——第五屆普利茲克獎,獲獎後,他拿出10萬美元成立了一個資助中國學生來美留學的獎學金,鼓勵中國學生學成之後回國效勞。
1986年,貝聿銘獲得美國時任總統裏根頒發的自由獎章。1988年3月,法國時任總統密特朗爲表彰貝聿銘在盧浮宮擴建工程中的卓越表現,在竣工金字塔內,授予貝聿銘法國最爲尊貴的榮譽騎士勳章。
1989年,貝聿銘獲得日本帝賞獎。2009年,他獲得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金獎。
資料圖:法國盧浮宮玻璃金字塔入口是美籍華裔著名建築設計師貝聿銘的傑作,如今已成爲巴黎的地標。中新社記者 李洋 攝
【“人不應該隨便放棄自己的原則”】
“讓光線來做設計”是貝聿銘的名言。“建築是對陽光下的各種體量的精確的、正確的和卓越的處理。”
提到貝聿銘的代表作,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盧浮宮拿破侖廣場的玻璃金字塔。不過,這一設計最初在法國卻遭到了衆多非議。法國各大主流報紙都嘲笑他,法國文化部長更是公開批評,盧浮宮前的這座金字塔是“一顆寒碜的鑽石”。
但貝聿銘仍然堅持了下來,他這樣說:“當時對于這個項目的批評聲,令我難以獨自承受。但人應該堅持,不應該隨便放棄自己的原則。當然可以有很多種堅持的方式,很多說服對方的方式。但那並不是說,我的堅持和要求會打折扣,我和我的建築都像竹子,再大的風雨,也只是彎彎腰而已。”
面對壓力,貝聿銘將各種非議和懷疑抛諸腦後,堅持將自己的設計完善並建造出來。結果,金字塔的設計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甚至和埃菲爾鐵塔一樣,成爲了巴黎的標志。法國人還稱贊金字塔是“盧浮宮裏飛來的一顆巨大寶石”。
1988年3月,爲表彰貝聿銘在盧浮宮擴建工程中的卓越表現,法國時任總統密特朗在竣工的金字塔內,向貝聿銘授予了法國最爲尊貴的榮譽騎士勳章。
2019年3月29日,法國盧浮宮紀念玻璃金字塔入口紀念落成30周年。時間證明了貝聿銘的正確,反對和質疑之聲早已平息,玻璃金字塔成爲了巴黎的地標。
資料圖: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作品——中國蘇州博物館。王建康 攝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我仍是一個十足的中國人”】
盡管受到過多年西方教育,貝聿銘卻從沒忘記過祖國,“我在中國度過了吸收能力最強的少年時代,有種中國性,深深地留在我的身上,無論如何也很難改變。我仍是一個十足的中國人。”
爲祖國,他更是留下了不少令人眼前一亮的建築設計,包括中國銀行總部、香山飯店、香港中銀大廈等。
2002年,85歲高齡的貝聿銘應邀回到蘇州,早在1990年就宣布退休的他,接手了他晚年“最大的挑戰”——蘇州博物館新館的設計。他將自己晚年這一力作視作“最親愛的小女兒”。對他來說,建造的過程就是一條虔誠的歸鄉路。
爲了尊重蘇州園林的特色,貝聿銘特地將古典與現代相結合,將蘇州博物館建成了這個城市最具靈氣的地方。
在蘇州博物館的開館儀式上,貝聿銘說:“我73年前離開中國,但根在中國、在蘇州。這個博物館新館,就是我對家鄉的一點小小貢獻,有生之年還能有機會,爲故鄉留下一個紀念,我倍感感恩榮幸。”
這位華裔老人曾說過“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他留下了諸多傑作,激勵了無數華人,他的一生,是一部既充滿詩意又蕩氣回腸的史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