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安全問題都是每個國家需要考慮的關鍵問題,但是不同時期影響國家安全的因素很多,目前看糧食和能源安全是非常重要的。正如中國的“老朋友”–基辛格博士所說,“誰控制了石油,誰就控制了所有國家;誰控制了糧食,誰就控制了全人類!”
由此可見,石油和糧食對于我們現代社會都是非常重要的,近日,原油價格接連上漲,很多國家都賺得盆滿缽滿,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石油的的關鍵之處。
石油–影響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
當前,石油可以說是最關鍵的能源了,不管是我們每天的交通出行,還是軍隊的飛機坦克都離不開石油,甚至我們穿的衣服、吃的藥、用的化妝品與石油密不可分。可以說,當今社會離開石油我們將寸步難行!
然而,石油在地球上的分布並不均勻,主要集中在中東地區、俄羅斯、美國和部分南美國家。所以這些國家和地區是全球主要的産油地,也是左右國際油價的主要力量。我國是一個“多煤少油缺氣”的國家,雖然陸續發現了一些油田,産油量也逐漸增加,但是難以滿足我國增長迅速且消耗巨大的石油需求。
供需不平的直接後果就是導致油價持續上漲且波動巨大,這對于任何國家的經濟而言都是極大的威脅。上世紀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爆發的三次石油危機,都是由于中東地區爆發的戰爭導致了原油供應減少,進而造成了國際油價大幅增長。油價的大幅波動對全球經濟造成了巨大沖擊,尤其是歐美等發達國家,工業生産受到重創,CPI暴漲、失業率高企、GDP增速大跌,國家經濟陷入滯脹。
石油危機讓世界選擇未雨綢缪!
如此慘痛的經曆讓世界各國開始思考,如何才能讓石油成爲助力國家經濟發展的“催化劑”,而不是阻礙經濟增長的“絆腳石”。
石油危機後,美國爲了確保石油的穩定供應和它的全球霸權,一方面,美國通過各種手段,與中東最大的石油輸出國–沙特建立盟友關系,並確立石油貿易以美元結算的方式,從而助力美元的國際霸權地位。另一方面,對中東地區通過各種手段進行幹預,以實現對石油命脈的控制。
盟友有時也是不靠譜的。所以第三種選擇–石油儲備,成爲了穩定油價的重要因素。其實,在二戰以後,石油已經被各國作爲重要的戰略物資加以儲備,尤其是日本、新加坡等嚴重依靠進口的國家,不斷加大儲備,以備不時之需。
美國更是以總統的名義簽署了一項旨在建立石油儲備制度的法案,並將儲備目標定爲10億桶,而且動用這些石油儲備只有經過總統的同意才行。當然,美國的做法被很多國家所接納並加以模仿,紛紛建立或強化本國石油戰略儲備的相關制度。
不過,這還不足以讓人們感到安全,西方發達國家爲了應對可能出現的危機,還特意組建了一個新的機構–IEA(國際能源機構)。該機構規定,各成員國儲備的石油要相當于九十天以上的淨進口量,而且遇到緊急情況,成員國可以分享可能獲得的石油。
我國的石油儲備有多少?
起初,我國並未建立相關的石油儲備。由于九十年代之前,我國的石油消耗量不大,即便是改革開放後一段時間裏,我國的石油消耗也沒有太快增長,我國石油産量足以滿足國內需求。
不過,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經濟有了長足發展,石油需求大漲,已經無法滿足自産自足,進口石油成爲了我們的唯一選擇。爲此,建立石油戰略儲備制度,成爲了我國的必選項。
由于我國建立石油儲備制度相對較晚,所以我國的石油儲備整體上不及全球其他的主要國家。根據有關機構的統計數據,截止2020年,我國的石油儲備量約爲8500萬噸,剛剛達到IEA的儲備底線。但是相較于美國的9100萬噸還有一定差距,僅比體量相差較大的日本高約500萬噸,如果考慮人均儲備量的話,我國的差距將會更大。
當然,我們也要清楚地認識到,石油的戰略儲備量並非越多越好,因爲石油的戰略儲備只是在極端情況下才會拿來使用,如果真到了動用石油儲備的時候,可能再多的儲備也不夠用。它更爲關鍵的作用是用來調節國內的油價,避免油價大幅波動,對國內經濟造成負面影響。
而且,石油作爲化石原料,消耗後會對環境造成不良的影響,在碳達峰和碳中和的背景下,減少化石原料的使用是必然的趨勢。風能、水能、氫能、太陽能等綠色可再生的能源將會是未來能源的首選。
所以,在滿足國家石油戰略需求的前提下,要加快對新能源領域的投入和研發,只有在新能源領域占據了優勢地位,才能真正做到國家的能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