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出品方/作者:國信證券,王開,陳凱暢)
全球視角下:全球資金流或成市場風向標
長周期維度下:資金流入區間伴隨“穩步牛”
近 25 年來,全球資金曆經 6 輪完整流入流出周期,當前正處于第七輪流入周期 的“中場階段”。 1)第一輪資金周期:1996 年 2 月 1997 年 8 月流入,1997 年 9 月至 1999 年 2 月 流出。本輪淨流入持續 19 個月,淨流出持續 18 個月。美股年報數據披露,衆多 龍頭業績超預期,疊加 1996 年 1 月底美聯儲降息 25bp 共同開啓本輪資金流入潮, 期間美股三大指數分別上漲 41.4%、41.3%、49.8%。1997 年伴隨美聯儲貨幣政策 警示美股高估風險,“東南亞金融危機”開始爆發,亞洲局勢隨後惡化,資金從 全球股市流出。
2)第二輪資金周期:1999 年 3 月至 2000 年 3 月流入,2000 年 4 月至 2003 年 3 月流出。本輪淨流入持續 13 個月,淨流出持續 36 個月。“東南亞金融危機”的 結束可以看作是上輪資金流出結束,本輪資金流入開啓的標志。2000 年一季度末 開始,市場開始質疑以美股科技公司爲代表的成長風格業績增長的持續性和估值 的合理性,資金開始從股票市場流出。微觀流動性視角下,在 2000 年到 2003 年 這長達 3 年的衰退周期內,全球股市與美股“共呼吸”,資金持續流出。
3)第三輪資金周期:2003 年 4 月至 2007 年 6 月流入,2007 年 7 月至 2009 年 3 月流出。本輪淨流入持續 51 個月,淨流出持續 21 個月。2003 年企業盈利強勢增 長下,資金持續流入以美股爲首的全球股市,長牛開啓。期間道指、納指、標普 分別上漲 67.8%、94.1%和 70.9%。2007 年初美國抵押貸款風險顯現,資金流向全 球股市步伐放緩,而後“次貸危機”持續發酵,全球金融危機爆發背景下,資金 迎來 21 個月的流出潮。
4)第四輪資金周期:2009 年 4 月至 2011 年 4 月流入,2011 年 5 月至 2012 年 11 月流出。本輪淨流入持續 25 個月,淨流出持續 19 個月。2009 年,各國持續發布 經濟刺激計劃,包括美國在大蕭條時期後規模最大的法案。最終由“四萬億”帶 動全球經濟向好的語境下,資金持續流向股市。本輪資金趨勢拐頭向下的觸發性 因素是歐債危機,2011 年 5 月希臘債務風險持續放大評級下調至 CCC 開啓本輪全 球資金流出潮。
5)第五輪資金周期:2012 年 12 月到 2015 年 7 月流入,2015 年 8 月至 2016 年 10 月流出。本輪淨流入持續 32 個月,淨流出持續 15 個月。QE3(2012 年 9 月) 疊加 QE4(2012 年 12 月),美國財政懸崖問題等海外風險暫時告一段落,資金回 流股市。2015 年 8 月中旬,8·11 彙改啓動,人民幣貶值背景下的權益市場撤離 是本輪資金周期拐頭向下的原因之一,此後資金流出股市近 15 個月。
6)第六輪資金周期:2016 年 11 月至 2018 年 9 月持續流入,2018 年 10 月至 2020 年 10 月持續流出。本輪淨流入持續 23 個月,淨流出持續 25 個月。2016 年 11 月 9 日,特朗普當選美國第 45 任總統,隨後提出的財政政策方向提振美國經濟複蘇 的信心,全球資金流向權益市場。2018 年 12 月美聯儲宣布年內第四次加息,美 國經濟衰退,資金流出全球權益市場。7)第七輪周期(當前):2020 年 11 月至今,其中 2022 年 3 月累計流入占比達 到區間高位,而後持續在高位震蕩。2019 年至今的全球景氣周期開啓,疫情僅造 成區間擾動而未影響長期趨勢,伴隨新冠疫苗出現,資金重新回流權益市場。
挖掘 6 輪全球資金周期共性,三大核心指數口徑下,資金流入區間往往伴隨“穩 步牛”,流出區間往往伴隨“階段熊”或“寬震蕩”。我們將六輪全球資金流入 區間與道指、納指、標普 500 的漲跌幅和區間回撤對應起來看,不難發現,流入 階段可以集中歸納出兩個特征——“高漲幅、低回撤”,流入階段普遍錄得較高 的漲幅,且最大回撤不及 20%。反觀流出階段,市場表現往往是“持續小幅震蕩 走弱”或“走強但伴隨寬幅震蕩”。以 2018 年 10 月至 2020 年 10 月的流出階段 爲例,盡管美股三大指數均錄得正漲幅,但最大回撤均超 30%。其余輪次的流出 區間,最大回撤均高于對應的流入區間。
結構上:新興市場與發達市場存在階段性背離 2010 年至今,新興市場與發達市場資金流向整體趨同,但存在 5 輪較爲明顯的階 段性背離。以全球投資發達市場和新興市場的基金爲樣本,分別統計發達市場和 新興市場的資金累計流入比例,可以發現,2017 年後的絕大多數時間段,發達市 場和新興市場的資金流向高度趨同。階段性背離大多發生在 2010-2015 年期間。 方向上看,較爲明顯的背離主要有以下 5 輪: 第一輪:2010.1-2010.9,期間資金從發達市場流入新興市場,新興市場期間上漲 8.72%,發達市場僅上漲 0.92%。
第二輪:2011.12-2012.4,期間資金從發達市場流入新興市場,新興市場期間上 漲 10.52%,高于發達市場的 9.23%。 第三輪:2013.2-2014.3,期間資金從新興市場流向發達市場,新興市場下跌 6.96%,發達市場上漲 19.1%,相對漲幅達 26.5%。 第四輪:2014.9-2016.11,本輪流向背離周期相對較爲特殊,可以劃分爲上下兩 個階段,2014 年 9 月至 2016 年 1 月資金從新興市場流向發達市場,期間新興市 場下跌 26.46%,發達市場下跌 8.22%,發達市場相對漲幅達 18.23%。2016 年 2 月至 11 月,新興市場強勢反彈上漲 16.23%,相對發達市場漲幅達 6.63%,資金從 發達市場流向新興市場。 第五輪:2018.7-2019.2,本輪發達市場先于新興市場流出,期間全球市場承壓。
節奏上,2009 年後新興市場基本面恢複速度領先于發達市場,21 世紀的第二個 十年裏資金大幅流向新興市場;局部結構上,發達市場和新興市場的資金流向短 期背離期間,股價表現與兩者長期相對趨勢背離。 刨除 2017 年新興市場估值修複下普遍跑贏發達市場的區間,在 2010 年之後,發 達市場絕大多數時段相對新興市場均跑贏。三次少于一年的資金流向背離區間存 在一定的共性,他們都發生在發達市場優于新興市場的長周期內,發達市場短期 跑輸新興市場的特定階段。
産業結構上:全球資金配置趨勢貼合産業變遷
中美共性:全球資金配置權益市場的趨勢與産業變遷高度吻合
2010 年至今,全球資金在美股市場配置的趨勢從長周期視角下可以概括爲“從上 遊到下遊,從傳統周期到新興科技”。2010 年至 2014 年期間,GICS 大類行業中 的能源、材料配置比例相對較高,2015 年後,能源行業配置比例驟減,材料的配 置比例相較 2011 年同樣下降了 20%。與此同時,醫療保健、信息技術、電信服務 等包含細分新興子産業的大類行業配置比例逐步上升,其中醫療保健從 2010 年的 10.4%提升至 2022 年的 14.4%,信息技術從 2010 年的 21.9%提升至 2022 年的 27.8%,電信服務盡管 22 年配置比例小幅下滑,但整體配置比例同樣從 2018 年之 前的 2%左右提升至 3-4%。消費板塊不論是必選消費還是可選消費,近 10 年間都 經曆了“先增配,後減配”的過程,配置高點出現在 2015-2016 年。目前可選消 費和日常消費的配置比例均位于近 2010 年來的較低水平。
2010 年至今,全球資金在中國市場配置的趨勢從長周期視角下可以概括爲“高端 制造、新興消費、醫藥生物三重奏”。21 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內,A 股傳統能源板 塊的配置比例從 15%左右驟降至不足 2%,與之對應的是,可選消費和必選消費的 配置比例翻倍,醫療保健的配置比例從 2%左右提升至 8%上下。信息技術在 2016-2018 年期間,階段性獲得全球資金青睐,于 2019 年被迅速減配,近兩年恢 複至 15%上下。
美國:全球資金配置趨勢從“生物浪潮”到“科技巨頭”
“市值結構+行情輪動”交叉驗證産業趨勢,美股市場實現“生物醫藥浪潮→科 技巨頭”的産業轉向。從市值結構上看,我們取美股總市值前 30 的企業,按照 GICS 一級行業分類進行市值占比觀測,不難發現能源的市值占比從 2010 年的 20% 以上下降至 2019 年後的不足 5%,醫療保健在 2011 至 2013 年短暫到達 15%後,于 2015 年後有不同程度的下滑。2010 年以來占比持續上升的一級行業主要是可選消 費和信息技術。其中,信息技術占比從 2010 年的 25%上升至 2022 年的 50%以上, 趨勢上穩步擡升。
成分股拆解上看,可選消費 2015 年後的占比上升主要貢獻項爲 亞馬遜和特斯拉,信息技術占比持續上升的主要貢獻項爲蘋果、谷歌、英偉達、 微軟、臉書。從行情輪動角度上看,2011-2015 年,醫療保健持續跑贏,2016 年 領跌一級行業後,2017 年至今僅 2018 年跑出較高的超額收益,整體表現不如2011-2015 年。拉長到 10 年維度的視角下,信息技術無疑是 10 年至今美股市場 表現最好的行業,除了 2022 年外,曆年超額收益在一級行業中均相對靠前。
2011-2015 年期間新藥審批變革是生物醫藥浪潮的催化劑。根據 EvaluatePharma 統計,在 2006-2016 年間,制藥巨頭研發的新分子實體藥物在 FDA 獲批的數量呈 現向下趨勢,2006 年半數以上的獲批 NME 來自制藥巨頭,但到了 2016 年,僅有 不到 40%新獲批 NME 來自制藥巨頭。新藥獲批上制藥巨頭占比下降背後的原因是生物技術企業的産研一體化,在生物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研發類企業能 夠獲得足夠多的融資,實現在研項目的市場化。
而正是由于這些生物企業在新藥 獲批上的優勢顯現,巨頭們更願意用外購的方式取得這些分子實體藥成果。伴隨 “在研産品市場化”的趨勢,醫療保健行業下的制藥、生物科技與生命科學板塊, 實現一、二級市場的持續火爆,2014 年全球資金增配醫藥的中後期,美股市場上 近 1/3 IPO 爲生物科技公司。美國醫藥巨頭研發投入占比變化同樣可以反映新藥 審批變革下的生物醫藥浪潮。從研發投入視角看,2010-2015 年期間,整體法口 徑下美股規模最大的 20 家制藥&生科類上市公司研發投入占營收比一直穩定在 16.5%內,在 2016-2018 年間從 16.5%攀升至 18.2%,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2016 年後制藥巨頭在新藥研發模式上的調整。
從“FAANG”到“MAGANMINT”,“信息爲軸,萬物互聯”時代背景下的信息技術 産業始終存在新增長點,全球範圍內得到增配。 21 世紀的第二個十年是美國信息科技産業快速發展的十年。從行業增加值情況 看,采掘業、制造業在 2010 年後增加值占 GDP 比重持續下行,信息業該項比重則 持續上行。從産業結構上看,美國長期處于價值鏈“高位”,具備很強的價值鏈 競爭力,享有高利潤率優勢。從技術叠代角度出發,美國具備更強的技術壁壘, 享有更短的叠代周期,更能夠獲得全球市場範圍內的先行擴張優勢。2010 到 2022 年這一相對較長的區間內,我們可以發現,信息技術産業的特征從過去相對簡單 的“信息化”概念,逐漸向“信息爲軸,萬物互聯”延伸,在這個過程中,美股 市場的階段性核心支柱從“FAANG”轉變爲了“MAGANMINT”。其中 FAANG 包含 Facebook(Meta)、Apple、Amazon、Netflix、Google,而 MAGANMINT 則包含了 Microsoft、Apple、Google、Amazon、NVIDIA、Meta、Intel、Netflix、Tesla。
數字經濟爲信息科技領域帶來全新增長點,“MAGANMINT”測算口徑下,2011 年 至今業績增速相對穩定並存在爆發區間。數據中心的建設始于 2016 年,INTEL、 NVIDIA 數據中心相關業務占營收比持續上升。2017 年 INTEL 數據中心收入占比首 次突破 30%,20 年達到 33.52%,是 2010 年占比的兩倍。NVIDIA 受益于 GPU 相關 技術的不斷叠代,2016 年淨利潤首次突破 10 億美元,2021 年到達近百億美元, 數據中心業務營收規模于 22Q1 首次超過遊戲 GPU 相關業務。數字産業化視角下, 汽車智能領域仍然存在大量想象空間,特斯拉作爲“新能源+智能化”乘用車新物 種,在 2020-2021 年期間,拉動全球資金對可選消費(汽車)的持續增配。Google、 Meta 智能化業務仍存較大增量空間,數字經濟驅動下,當前的研發投入有望在未 來轉化爲對營業收入的貢獻,驅動“MAGANMINT”迎來下一個業績爆發周期。
近 10 年來美股必選消費失去成長性或成全球資金視角下板塊受冷落的關鍵因素。 從 2010 至今以年爲單位看,必選消費整體上漲但並沒有超額受益,在各個一級行 業中始終處于中後段的水平。必選消費板塊的 ROE 經曆了從盈利增長驅動到高股 息驅動,板塊自身的趨勢變成了“估值合理化,ROE 確定化”,但這也一定程度 上削弱了板塊的超額受益。
中國:全球資金近十年按“左手消費,右手信科”進行配置
行情輪動視角看,全球資金在 A 股市場的配置節奏與行情輪動存在一定差異。我 們以年爲單位觀測 GICS 一級行業的板塊輪動,可以看到 2021 年以來能源板塊整 體表現良好,2021、2022 年至今分別錄得 36%和 23%的漲幅,但從全球資金持倉 配置視角看,2021、2022 年全球基金在 A 股市場能源板塊的持倉比例並沒有明顯 提升。反之,可選消費長周期維度下表現僅爲各一級行業的中遊水平,但在 2016 年後持續獲得增配,當前持倉比例位于 2010 年來的 89.3%分位點上。日常消費在 16-20 年期間迎來長牛,全球資金持續加碼配置,當前配置比例達到 2010 年至今 的最高位。信息技術板塊在 2010 年至今的行情表現“大小年”特征明顯,但仍不 影響資金在 2010-2018 年期間的持續增配。
以“市值權重+上市情況”觀測産業趨勢,全球資金在 A 股市場的配置同樣與産 業發展路線吻合。以總市值口徑看,可選消費在 2010-2015 年整體呈上升趨勢, 總市值在全部A股占比達到 12%,2015年至2022年間小幅下滑,但仍維持在9%-11% 之間;必選消費的占比主要爬升階段在 2016 年後,從市值上看,必選消費總市值 占全 A 比在 2016 年首次達到 6%後,于 2020 年達到 11.5%,近兩年在熱門賽道成 分搶占市值占比的情況下,仍有 9%以上的占比,整體維持穩定。
以“可選消費+ 必選消費”的市值占比作爲觀測口徑,2010 年-2020 年,消費板塊市值占比從 11.8% 上升到 21.5%。信息技術産業占比從 2010 年的 5.8%提升至 2022 年的 15.46%,提 升幅度位居所有 GICS 一級行業首位。以風格指數成分的市值權重演化進行交叉驗 證,按照五類風格將申萬一級行業的市值分布進行合並重組,每隔 5 年觀測五類 風格板塊的市值分布,消費板塊從 2012 年的 24%上升至 2017 年的 28%,目前達到 32%,消費升級的趨勢在近 10 年得到驗證。信息科技板塊上市公司整體市值相對 較小,且市值分化大,因此我們以“市值前 500 公司數量”、“新增上市公司數 量占當年上市公司數量比”對信息科技産業進行觀測。從結果上看,在總市值前 500 的上市公司中,信息科技領域上市公司的數量從 2011 年的 39 家,上升到 2022 年的 100 家,信科類新上市公司數量占比在 2022 年達到 35%。
中美對比:能源、電信、大金融、公用事業當前配置節奏同步
大類行業視角下,可以通過下列兩個指標觀察全球資金對中美兩國權益市場的配 置情況: 1)中美配置比例差:全球基金在美股某行業持倉占比-全球基金在 A 股某行業持 倉占比; 2)五年滾動相關性:近 60 個月全球基金在美股&A 股某行業持倉占比序列相關性從結果上看,能源行業自 2015 年以來呈現中美配置趨勢高度一致,大金融板塊 2015-2017 年配置趨勢較爲一致,2020 年以來配置趨勢一致;電信板塊 2019 年以 來配置趨勢較爲一致;公用事業板塊 2015-2017、2019 年至今配置趨勢較爲一致。
重點産業賽道:景氣周期與資金配置存在錯位
半導體:全球資金視角下,盈利估值雙擊階段資金流入不明顯
從整體上漲情況看,中美半導體賽道具備一定的相似性。 作爲 2019 年以來美股市場相對收益較好的板塊,美股半導體&半導體設備在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3 月期間,相對標普 500 持續走強;2021 年 4 月至 2022 年 1 月 相對震蕩,2022 年 2 月後持續走弱。 A 股半導體板塊 2019 年 1 月至今相對全 A 走強的區間如下:
1)2019.1-2020.2:全球半導體高景氣行情。期間爲中國的 5G 建設周期,全球半 導體行業景氣向上,美國科技封鎖背景下,芯片制造及供應的國産替代邏輯持續 兌現,此時中國半導體産業迎來β行情,此輪見頂于 2020 年 2 月底。從行業增速 及估值情況看,2019-2020 年半導體産業的強勢上漲,背後是“盈利+估值”的雙 擊邏輯。 2)2020.4-2020.8:“科技自立+中芯預熱”。華爲第二輪科技封鎖力度加大, 除了成品芯片外,晶圓代工同樣受制,國産替代邏輯短期走強。中芯國際于 2020 年 7 月上市,上市前産業鏈相關標的領漲,引領此輪“中芯預熱”行情。 3)2021.4-2021.7:“供需錯配+需求驅動”。供需錯配背景下的結構性行情, 期間 AIOT、新能源車、光伏持續拉動相關細分板塊需求,MCU、IGBT、設備材料 領漲。
中美比較視角下,2019 年至今,全球資金青睐中國半導體。2019 年至今,以 EPFR 的全球主動型基金樣本爲統計口徑,我們可以看到,全球資金在中美半導體與半 導體設備板塊的流入情況整體呈現“中強美弱”。美國半導體板塊整體表現不及 中國的情況下,全球主動型基金流出美國半導體板塊累計比例達到 16%,流入中 國半導體板塊累計比例超 50%。 縱向比較下,在“第二輪+第三輪”走強周期內,全球資金流入中國半導體板塊 的趨勢更爲明顯,且趨勢放緩先于股價拐點。在 2019 年初到 2020 年全球疫情蔓 延前的中國半導體“盈利+估值”雙升驅動階段,全球資金在中國半導體領域的累 計流入比無明顯變化。2020 年 4 月起,全球資金在中國半導體領域開啓了近一年 的持續流入。資金流入趨勢的放緩始于 2021 年 5-6 月,先于半導體行業股價拐點 的出現。
汽車及汽車零部件:資金配置拐點晚于股價拐點
汽車及零部件在 2019 年至今表現相對優秀,其中美股汽車及零配件板塊産生超額 收益的時間區間主要有以下兩段: 1)2020.5-2021.2,期間美股汽車零部件漲幅達 135%,SPX 500 上漲 35%。 2)2021.9-2022.1 期間美股汽車零部件上漲 22%,SPX 500 上漲 3%。 A 股汽車及汽車零配件在 2020 年初疫情後,共經曆 4 輪超額收益“V 型”周期: 1)2020.3.2-2020.11.5:3 月 2 日至 6 月 30 日,汽車行業下跌 3.4%,全 A 上漲 7.2%,爲此輪 V 型周期的上半段;7 月 1 日至 11 月 5 日,汽車行業上漲 49.8%, 全 A 僅上漲 7.45%,爲此輪 v 型周期頂。 2)2020.11.6-2021.8.30:下行階段從 11 月 6 日起至 2021 年 5 月 25 日,期間汽 車行業下跌 5.4%,全A上漲 5.7%;上行階段從 2021 年 5 月 26 日至 8 月 30 日,期 間汽車行業上漲 20.4%,全 A 上漲 3.0%。
3)2021.8.31-2021.12.2:下行階段從 8 月 31 日起至 9 月 29 日,期間汽車行業 下跌 11.0%,全A下跌 2.6%;上行階段從 9 月 29 日至 12 月 2 日,期間汽車行業上 漲 19.6%,全 A 股上漲 4.9%。4)2021.12.3 至今:下行階段從 12 月 3 日起至 2022 年 4 月 26 日,期間汽車行 業下跌 37.8%,全A下跌 26.1%;上行階段從 4 月 27 日至今,期間汽車行業上漲 48.5%,全部 A 股上漲 22.7%。
從整體上看,每輪 V 型周期中汽車板塊的漲幅大于下跌幅度,因此 2019 年至今汽 車行業的超額收益拐點出現在 2020 年 7 月。全球資金增配流入汽車行業的拐點出 現在 2020 年 9 月,略晚于汽車行業超額收益曲線的拐點。智能化趨勢下,全球資 金在 2020 年 9 月以來持續流入中美汽車及汽車零部件板塊。
國別比較下的重點産業配置
以 GICS 二級行業作爲統計口徑,GICS 二級行業中的技術型板塊主要包括以下六 個:汽車與汽車零部件(Automobiles & Components)、制藥&生物技術(Pharmaceut & Biotechnology)、半導體與半導體設備(Semiconductors & Semiconductor Equipment)、軟件與服務(Software & Service)、技術硬件與設備(Technology Hardware & Equipment)以及通信服務(Telecom Services)。全球資金在各國 對應板塊的配置情況與板塊當前的交易偏好有一定的相關性,橫向比較視角下可 以反映不同國家的特定産業的相對發展狀況,縱向視角下可以反映本國特定産業 當前的受歡迎程度。
汽車&零部件板塊:目前全球資金在汽車&零部件板塊配置最多的是德國&日本,伴 隨近幾年各國制造業的興起,德系車和日系車在汽車領域的市占率有一定程度的 下降,與持倉上“絕對比例高,分位數下降”的情況相符。目前全球資金在德國 和日本汽車板塊的持倉比例分別爲 12.74%和 8.34%,遠低于 2015 年至今最高的 19.42%和 12.85%,分位數分別爲 33.7%和 26.96%。
制藥&生物技術板塊:制藥與生物技術近幾年來的受重視程度持續上升,全球資金 在重點國家的制藥&生物技術板塊的持倉呈現“高占比,高分位數”的特征,除了 加拿大的持倉占比下降外,全球資金近一年來在各國的制藥&生物技術板塊持倉比 持續上升,英國達到 2015 年來的曆史最高分位數,新加坡站上 90%分位點以上, 美國、德國、澳大利亞、日本均來到 80%分位數上。 半導體板塊:全球資金在重點國家半導體板塊的持倉情況整體符合半導體的景氣 變化,費城半導體指數在 2022 上半年震蕩下降,與之對應的是全球資金在主要國 家權益市場半導體板塊持倉比例的小幅下降。從分位數看,目前全球資金在美國、 日本、法國、德國半導體板塊的持倉處于相對高位,均高于 2015 年至今的 75%分 位數。
軟件&服務板塊:橫向比較維度下,目前全球資金在美股市場的軟件服務業配置比 例遙遙領先于其他主要國家,2015 至今的最大持倉比例達到近 20%,最小持倉比 例仍有 9.5%,高于除德國外的主要國家 2015 年至今的最高水平。縱向維度下, 全球資金在美、英、澳、德、加五國的軟件&服務板塊持倉比例小幅下降,在法國 的持倉比例變化不大,在新加坡的持倉比例有所上升。從分位數角度看,目前全 球資金在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亞的軟件&服務板塊持倉占比站在 2015 年至今的 75%分位數以上。
硬件技術板塊:硬件技術板塊目前全球範圍內絕對持倉比例最高的國家是日本和 美國,當前持倉比例分別爲 9.02%和 5.93%。從分位數上看,全球資金在日本硬件 技術板塊持倉比爲 2015 年至今的 92%分位數,在英國與澳大利亞硬件技術板塊的 持倉比則位于 80%分位數上。 通信板塊:目前全球資金持續增持,德國&墨西哥通信板塊持倉占比處于曆史高位。 從絕對持倉比例上看,全球資金在墨西哥權益市場通信板塊的持倉占比來到 18.7%,處于 2015 年至今的高位。從趨勢上看,近半年來,全球資金持續增配各 國通信板塊。以 2015 年至今的持倉占比分位數進行比較,德國、墨西哥分別處于 99%和 90%分位數以上。
全球資金流動高頻觀測:行業貢獻度指標
我們以某行業的資金流入/流出絕對值,占所有行業的資金流入/流出絕對值之和 作爲行業貢獻度的計算口徑,若該行業本周資金流入爲正,則本周該行業貢獻值 爲正,反之則爲負。通過將各行業貢獻值加總,我們可以得到當周的正負向中樞。 縱向比較視角下,近四周的正負向中樞可以反映全球資金對特定國家權益市場的 資金偏好,單周維度和近四周維度的貢獻率觀測則可以作爲全球資金在特定國家、 特性行業流向偏好的高頻觀測指標。 我們以全球資金在中國 A 股市場二級行業口徑下的貢獻度爲例,近期全球資金除 了在 7 月 16 日與 8 月 10 日當周流出趨勢較爲明顯外,近三個月整體流向爲持續 流入。
從當前全球資金在 GICS 二級行業的貢獻度觀測情況看,近一周以來多元金融與能 源是全球資金在 A 股市場的主要拖拽項,近四周以來除多元金融、能源、房地産 外,其余行業整體呈流入狀態。從行業自身的縱向比較視角看,汽車與汽車零部 件、資本貨物、食品飲料與煙草、食品與主要用品零售、媒體、半導體與半導體 生産設備的貢獻度位于 2017 年至今的 95%分位數以上。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未來智庫 – 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