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背後,是人類應對全球變暖所做的積極嘗試和各種努力。
2℃的溫控目標由來
自工業革命時期以來,溫室氣體濃度持續上升,全球平均氣溫也隨之增加。1898年,瑞典科學家斯萬Ahrrenius首次提出碳排放可能會導致全球變暖。
爲應對氣候變化,促進可持續發展,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于1988年11月成立,致力于爲決策者定期提供針對氣候變化的科學理論基礎、對未來風險和影響的評估、以及適應和減緩的可選方案。
爲應對並減緩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于1992年5月9日在聯合國大會通過。1994年3月21日,公約正式生效。截至目前,已有197個國家成爲該公約的締約國。
爲將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穩定在一個適當的水平,進而防止劇烈的氣候改變對人類造成傷害,2005年2月16日,《京都議定書》正式生效。2015年12月12日,195個國家在法國巴黎召開《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1次締約方大會和《京都議定書》第11次締約方會議,達成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
與會各方承諾控制並逐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確保至2100年全球平均氣溫升高不超過工業化前水平以上2℃,並向溫升不超過1.5℃的目標努力。目前已有184個國家加入了《巴黎協定》。中國于2016年9月正式成爲締約國。
54個國家已實現碳達峰
如何實現2℃的溫控目標?據《巴黎協定》規定,各國通過國家自主貢獻方案,自主承擔減排責任。其中有2個關鍵詞:碳達峰、碳中和。
碳達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曆史最高值,然後經過平台期進入持續下降的過程,也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轉降的曆史拐點。
碳中和,就是指通過能效提升和能源替代將人爲活動排放的二氧化碳減至最低程度,然後通過森林碳彙或碳捕集等其他方式抵消掉二氧化碳的排放,實現源與彙的平衡。
據世界資源研究所(WRI)的統計數據顯示,全球已經有54個國家的碳排放實現達峰。在2020年排名前十五位的碳排放國家中,美國、俄羅斯、日本、巴西、印度尼西亞、德國、加拿大、韓國、英國和法國已經實現碳達峰,墨西哥和新加坡等國家承諾在2030年以前實現碳達峰。其中,歐盟27國作爲整體早已實現碳達峰。
對于碳中和的時間,絕大部分發達國家比如歐美日韓等,都已經承諾在2050年之前達到碳中和。
根據2019年12月公布的“綠色協議”,歐盟委員會正在努力實現整個歐盟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措施包括規劃利用清潔能源發展循環經濟,以及抑制氣候變化、恢複生物多樣性,減少溫室氣體以及其他的一些相關汙染,提高資源利用率等。
中國“30.60”雙碳目標承諾
中國政府著力應對氣候變化可以追溯到2006年發布的第十一個五年計劃,該計劃呼籲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提出中國要在五年內單位GDP能耗下降20%。
2007年,國務院頒布了《中國以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成爲中國政府采取積極措施應對氣候變化的開端。
2009年,在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中國政府首次提出“2020年單位國內生産總值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國際承諾。
2011年制定並實施的“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明確了應對氣候變化的目標任務,使氣候變化議題開始進入我國的頂層設計。
2012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氣候司印發《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標志著中國自願碳減排交易的開始。
2020年9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向國際社會正式做出承諾: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之後,習近平主席又多次在一些重要的場合,強調中國的“雙碳”目標,力爭用全球曆史上最短的時間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
采寫:南都記者 陳養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