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9月1日拍攝的福建省廈門市演武大橋沿線及鼓浪嶼一帶城市海濱風光(無人機全景照片)。(新華社記者姜克紅 攝)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鄒聲文 康淼 許雪毅 付敏
◇廈門經濟特區因台而設,在很多台胞看來,這裏就是兩岸融合的溫馨家園
◇廈門投洽會是世界了解中國全面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映照出中國改革開放之路的曆史進程
◇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國際航運中心助力廈門“絲路遠航”
廈門,寓意“大廈之門”,自古即是通商裕國的重要口岸,開放是這座城市與生俱來的基因。在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廈門“對外開放窗口”形象分外突出。
這裏,是兩岸融合最前沿,是新中國首家中外合資銀行誕生地。她的城市“金鑰匙”熠熠發光,她的“絲路遠航”令人矚目。“廈門的發展就是中國改革開放所走過曆程的一個縮影,廈門始終以開放胸襟面向世界,努力當好展示國家形象的櫥窗。”福建省委副書記、廈門市委書記胡昌升說。
因台而設的特區
“曾經和你肩並著肩/根緊緊相連,手緊緊相牽/共同經曆風浪的考驗/苦難沒有低頭/歲月不曾改變我們/如今我們相聚一堂/根依舊相連,心依舊相牽……”
定居廈門的台灣音樂人楊慕坐在鋼琴前,彈唱他創作的《第一家園》。這是9月20日第十二屆海峽論壇大會開幕式上令人動容的一個瞬間。這一在廈門舉辦的年度性兩岸民間交流活動順利登場,頗具指標意義,彰顯兩岸同胞期望加強交流、走親走近的主流民意,也是廈門作爲兩岸融合發展最前沿的生動體現。
兩岸一家親,閩台親上親。楊慕的歌聲道出了廈台之間的特殊淵源。在我國首批4個經濟特區中,廈門經濟特區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因台而設”,憑借對台區位優勢先行先試,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對外開放之路。
40年來,廈門牢記服務祖國統一大業的特殊使命,積極踐行“以經促政、以民促官、以通促商、以點促面”要求,全面推進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綜合配套改革和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
廈門已成爲兩岸經貿合作最緊密區域。目前,台灣是廈門第二大貿易夥伴、第一大進口來源地和第六大出口市場,廈門口岸的台灣水果、食品、酒類、圖書、大米等進口量穩居大陸第一,是大陸對台最大外貿口岸。截至今年6月,全市累計批准台資項目(含第三地)8060個,實際使用台資116億美元。台企工業産值約占廈門規上工業總産值1/3。
“今年兩岸局勢複雜嚴峻,又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廈門很多台資企業不僅沒有降低投資力度,還持續增資擴産。”廈門台商協會會長吳家瑩告訴《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台灣聯電向廈門聯芯公司增資35億元,友達光電(廈門)有限公司積極拓展大陸市場。“在廈台企超過7600家,大家都看好廈門進一步發展。”
廈門已成爲兩岸直接往來最便捷通道。截至今年6月,廈金航線出入境旅客累計達1980萬人次,占兩岸“小三通”的90%;廈台空中直航出入境旅客累計達488萬人次,廈台海上客運累計達30萬人次。經廈門口岸往返兩岸的旅客占兩岸直接往來總人數約1/4,居大陸首位。
作爲大陸距台灣最近的城市之一,廈門與金門隔海相望,是兩岸直接往來和區域融合的重要樞紐。回應台灣同胞需求,廈門積極開展廈金通電、通氣、通橋相關工作,已建成兩岸第一條直通光纜廈金海底光纜,編制完成廈金電力聯網工程和廈金大橋初步方案。
跨海而來的新黨主席吳成典在海峽論壇大會上致辭:“我是金門人。以前到大陸來,爲了容易介紹,我都說我是廈門人!”吳成典盼望因疫情暫停半年多的“小三通”及早恢複,期待即將在大嶝完工的廈門翔安新機場更好帶動“金廈生活圈”發展。
廈門已成爲兩岸交流交往最活躍平台。以閩南文化爲紐帶,廈門重點打造海峽論壇、工博會、文博會、圖交會等50多個大型兩岸交流活動,成效不斷提升。
本屆海峽論壇首屆兩岸文創IP設計大賽中,台灣女孩曾于庭帶來自己的香薰作品《白鹭羽毛蠟》。吉祥物白鹭鸶的羽毛放入代表藍色海洋的蠟液中,白蠟經高溫後漸漸透明,慢慢浮現底部海峽兩岸LOGO。她這樣诠釋設計寓意:點燃海峽兩岸的希望。
曾于庭今年開始在廈門做文創。“我喜歡廈門,這裏的美食有家鄉味,往返台灣也特別方便。”她告訴記者。
在很多台胞看來,廈門是兩岸同胞融合最溫馨家園。到過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台胞陳清隆,2003年定居廈門。在這裏,他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感覺。“人就像南飛的大雁,生命中有一種力量始終在呼喚著我回家。廈門,就是我的家。”他說。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超過12萬名台胞在廈門工作、生活,享受與本地居民同等待遇,衆多台胞主動當義工、參與社區治理,融入本地生活。
作爲台灣第一代民歌運動的發起人和重要參與者,楊慕2012年來到廈門,並留了下來。在《第一家園》這首歌的後半部分,他寫道:“相互凝望,望穿了時間/風雨沒有動搖/故土從來都是家園/第一家園,故鄉的呼喚/給我力量,讓我堅強/給我夢想,給我希望/給我方向,讓我飛翔/第一個靠的岸,第一個擁抱/給我溫暖,幸福的家園。”
投洽會“金鑰匙”
9月8日~11日,廈門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以下簡稱“投洽會”)如期舉行。投洽會這把“金鑰匙”伴隨經濟特區一起成長,已成爲廈門城市名片。
“投洽會是世界了解中國全面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從一個側面映照出中國改革開放之路的曆史進程。”作爲投洽會發展壯大的參與者、組織者之一,原中國(廈門)國際投資促進中心主任王瓊文如是說。
1987年9月8日,由廈門、泉州、漳州、龍岩四地市聯合主辦的“閩南三角區外商投資貿易洽談會”在廈門開幕,投洽會由此肇始。1997年,原國家外經貿部將“福建省投資貿易洽談會”升格爲“中國投資貿易洽談會”。“從那時起,投洽會成爲全球投資風向標之一。廈門開始走向世界資本大舞台。”王瓊文說。
2005年,經國務院批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這一新名字正式誕生。如今,投洽會已成爲中國唯一以促進雙向投資爲目的的國際投資促進活動,也是國際展覽業協會(UFI)所認證的全球規模最大的投資性展覽會。
突出全球投資主題,主動融入國家戰略,適時調整辦會主題和內容,這是投洽會從最初的區域性經貿活動發展成爲當今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國際投資促進盛會的“密碼”,對外發出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最強音。
1998年第二屆投洽會發布了關于中國吸引外資政策的說明;2001年第五屆投洽會突出強化對西部地區利用外資;2004年第八屆投洽會特別推介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展覽;2005年第九屆開始,投洽會增設了“國內投資項目對接會”,以進一步加強沿海發達地區與中西部、東北地區的合作交流。2019年、2020年投洽會連續兩年將“絲路”作爲關鍵詞,成爲中國雙邊投資的風向標。
據統計,投洽會已吸引全球超過200個國家和地區逾30萬名境外客商參會,超過3萬個項目在投洽會上簽約,超過3000億美元通過投洽會進入中國市場。與此同時,越來越多中國企業借助投洽會平台“走出去”。
多次參加投洽會的世界貿易組織原總幹事帕斯卡爾·拉米曾贊譽:“投洽會展示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形象,表達了世界經濟合作、和諧發展的願望,有利于世界各經濟體之間的互相開放和發展。”
一個展會一座城。20多年來,投洽會一路開拓、不斷成長,爲廈門帶來了國際視野、全球格局。借助投洽會,廈門的境內外優質客商對接、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投資項目洽談落地成效凸顯,會展軟硬件環境和城市綜合服務保障水平持續提升。經第三方機構評估,2019年廈門營商環境相當于全球經濟體排名第25位水平。
今年以來,世界經濟發展面臨多重挑戰。非常時期,投洽會如期舉辦,以“線下+雲上”模式開辟“屏對屏”對接渠道。大會期間,共有2300多個項目達成合作協議,協議總投資額超8000億元人民幣,在傳遞中國“投資好聲音”的同時,爲世界經濟複蘇提振信心。
“投洽會的未來是‘世界投資博覽會’,力爭成爲世界投資的‘4S服務中心’。投洽會的‘國際投資論壇’將被打造成‘世界投資峰會’。”王瓊文說,“相信投洽會將繼續引領國際投資風向,成爲中國投資促進的發聲平台,占領中國投資話語權制高點。”
合資銀行本土生根
廈門中山路商業步行街與鹭江道的交會處,廈門國際銀行大廈格外引人注目。與經濟特區共同成長,新中國首家中外合資銀行——廈門國際銀行創造了中外合資銀行在本土生根、發展後回歸中資控股並不斷發展壯大的特色發展模式。
改革開放初期,境外資本紛至沓來,特別是香港和東南亞華人企業成爲在大陸投資經商的主力軍,迫切希望有一個能夠爲其配套提供金融服務的銀行。
廈門經濟特區設立之初,基礎設施幾乎爲零,百業待興,資金短缺,急需招商引資。1985年,廈門國際銀行應運而生。
1992年,廈門國際銀行參與投資了世界500強瑞士ABB集團在廈門成立的合資企業廈門ABB開關有限公司,成爲廈門經濟特區招商引資的一個經典案例。2002年,廈門國際銀行獲准經營國內居民外彙業務,成爲我國第一家獲得國內居民外彙業務經營牌照的外資金融機構。2013年,廈門國際銀行變更爲股份有限公司,從中外合資銀行轉變爲中資城市商業銀行,成爲國內首家成功完成整體改制的外資銀行。2017年,廈門國際銀行成功收購了中銀香港所持有的香港集友銀行控制性股權,補齊了陸港澳三地機構的最後一塊拼圖,進一步強化了國際化戰略定位。
2019年,廈門國際銀行廈門分行通過“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台”成功落地一筆600萬元人民幣的稅務備案信息查驗並完成跨境人民幣支付。這是全國首單由城市商業銀行辦理的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台服務貿易支付便利化場景業務。
作爲一家總部在廈門的金融機構,廈門國際銀行不僅在北京、上海、福建、廣東等地擁有便利的服務網絡,更在香港和澳門擁有自己的控股子行。截至今年6月末,廈門國際銀行總資産爲9234億元,淨資産644億元,資産規模位列全國城商行十強,穩居全球銀行業200強之列。
“未來,廈門國際銀行將繼續保持國際化特色和跨境金融的比較優勢,形成‘以內地爲主體、以港澳爲兩翼、以東南亞爲延伸’的戰略布局,充分借助在港澳地區以及東南亞華僑華人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更好地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廈門國際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
從這裏“絲路遠航”
“人生路漫漫,白鹭常相伴。”飛機降落時這句親切的廣播語,將廈航與“鹭島”廈門緊緊绾結在一起。
中國首家按現代企業制度運營的航空公司,中國國企體制機制改革的第一塊“試驗田”,中國民航業的縮影……人們用這些關鍵詞形容廈航。1984年,廈航以2000萬元家底起步。“成立之初真是‘一窮二白’,沒飛機、沒機組,連一台飛機發動機也買不下來。”廈航黨委書記、董事長趙東回憶往事不禁感慨。
成立伊始,廈航開始人員培訓、外請代飛航班、租賃航班營運等多方面奮力籌備。1986年8月,廈航開通廈門—新加坡國際航班,架起廈門溝通世界的橋梁;1992年,廈航開始招收理工科大學優秀畢業生送到國外培訓飛行員,高起點的創新培養模式後來被業界廣泛采用;2012年廈航加入天合聯盟,與國際航空市場正式接軌……如今,廈航機隊規模超過200架、總資産500多億元,成爲中國民航唯一連續33年保持盈利的航空公司。
立足本土的同時,廈航不斷拓展外部市場。今年8月,廈航北方總部正式成立,進一步鞏固以福建總部、京津冀和長三角爲主軸,通達北美、貫穿歐亞的“一軸兩翼”發展戰略格局。廈門始發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航線達21條,形成了一個以廈門爲核心,輻射東南亞、東北亞,聯通四大洲的航線網絡。趙東介紹,未來廈航將持續加大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入,助力福建打造“海絲”航空樞紐。
作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下簡稱“海絲”)與絲綢之路經濟帶(以下簡稱“陸絲”)的交彙城市,廈門立足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大力建設全國最高等級的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成爲國家重點規劃建設的四大國際航運中心之一。
遠處一艘艘大型貨輪往來穿梭,近處大型集裝箱船忙碌地裝卸貨物……在全球航運與貿易市場受疫情較大沖擊之際,廈門港東渡港區的海天碼頭卻是一片繁忙景象。廈門港是世界上爲數不多符合20萬噸級船舶全天候進出港要求的天然良港。2019年,廈門港集裝箱吞吐量完成1112.22萬標箱,成爲全球第十四大港。
今年以來,上一代世界最大集裝箱船先後十次造訪廈門港。7月,世界最大的新一代集裝箱船、韓國現代商船旗下的“現代格但斯克”輪停靠在廈門港區。廈門港以“過水門”這一最高禮遇迎接“船王”到來,祝賀韓國現代商船公司正式加入“絲路海運”聯盟。
廈門港內,“海絲”貨輪揚帆起航;自貿園裏,“陸絲”班列川流不息。在廈門港不遠處的廈門自貿園區,海滄鐵路貨場一片繁忙,中歐(廈門)班列的“鋼鐵巨龍”從這裏出發,沿著古老的絲綢之路方向前行,半個月後抵達終點——波蘭羅茲。
目前,廈門已開通中歐、中亞、中俄班列線路,可達歐洲波蘭波茲南、匈牙利布達佩斯、德國漢堡、俄羅斯莫斯科及中亞地區阿拉木圖、塔什幹等12個國家30多個城市。
廈門海關統計顯示,2019年廈門市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合計2021.9億元人民幣,較上年增長14.4%,占同期廈門市外貿進出口總值的31.5%。
四十載驚濤拍岸,九萬裏風鵬正舉。廈門經濟特區40年來不斷打開視野、開拓眼界、開放發展,一如“絲路遠航”駛向遠方、飛向未來。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錄的曆史交彙點上,廈門經濟特區將聚焦“高素質標杆、高顔值典範、現代化前沿、國際化樞紐”目標,乘勢而上、奮勇前進,探路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瞭望》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