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今年一天之內退役三艘“無畏”級巡邏艦之後,新加坡海軍再次有了個驚人的舉動。2017年11月14日,也是在同一天內,有兩艘“獨立”級瀕海任務艦服役。在新加坡海軍的曆史上,這也是比較罕見的,因爲它的規模並不大。
“獨立”級瀕海任務艦主要是用于替換之前的“無畏”級巡邏艦。“無畏”級巡邏艦排水量爲500噸,剛剛跨入“艦”的門檻,而“獨立”級瀕海任務艦的排水量增加至1200噸,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因此說是鳥槍換炮一點兒也不爲過。
圖爲“獨立”級瀕海任務艦的艦橋細節,由于船小,內部空間顯得比較局促低矮。但同“無畏”級巡邏艦相比,現代化水平提高了很多,內部有大量的液晶屏顯。爲了更好地應對火災等突發情況,艦橋頂部沒有做密封處理。
在新加坡海軍之中,千噸級的戰艦本來就是稀罕貨。其最大的作戰艦艇是“可畏”級護衛艦,滿載排水量3200噸,總共建造6艘。就是這種戰艦,也號稱是東南亞地區最強大的隱身護衛艦。而“獨立”級之于新加坡海軍,再怎麽也相當于在我國海軍中的055萬噸大驅的地位。
“獨立”級瀕海任務艦的武器配置包括:1門奧托-梅臘拉型76.2毫米艦炮,具備防空和對陸/對海攻擊能力;2挺12.7毫米機槍;1門25毫米MK38 Mod2型艦炮;12枚“米卡”艦空導彈;配置有飛行甲板,可起降1架中型直升機。
“主權”號瀕海任務艦的舷號爲16,于2015年5月14日鋪設龍骨,2016年4月16日下水。“統一”號瀕海任務艦的舷號爲17,于2015年11月26日鋪設龍骨,2016年10月13日下水。這兩艘艦主要用于低烈度的巡邏任務,因此武器配置相對較低,連反艦導彈都沒有。
有趣的是,“主權”號和“統一”號瀕海任務艦的建造工期竟相差有半年之久,卻最終集合在同一天內服役。看來,新加坡海軍高層非常重視這兩艘戰艦的到來,放在同一天服役,並舉行莊重的儀式,以示重視。
盡管瀕海任務艦的排水量比“無畏”級巡邏艦增加了1倍多,但人員配備卻有所減少,每艘艦的艦員減少至23人。目前已經完工和下水的瀕海任務艦共有5艘,其中3艘處于現役,未來有可能還會多建造幾艘。如此算來,自動化水平的提高,可以節約不少人力成本。
從外觀上看,瀕海任務艦的外觀布局極爲流暢,外觀非常簡潔,應該擁有良好的隱身性能。隨著瀕海任務艦的退役,新加坡海軍在馬六甲海域周邊的巡邏能力會獲得很大提升。當然,這種千多噸的戰艦,雖然名頭和美國瀕海戰鬥艦相似,但在能力上要差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