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州雙杭永德會館,敬奉了一位華僑。他是巨商、大慈善家,他也是名震南洋的抗日英雄,面對日寇的屠刀,他選擇甯死不屈……
位于福州下杭硋埕裏20號的永德會館,一樓正廳後牆嵌有一方石碑,其名曰《桃源翁李立齋先生傳贊》,“其仁而喜施,蓋天性也。迄今邑人言赈者必首稽翁。翁之義行大矣哉。我永德會館奉翁像也,以翁生平之行義,是以宣表我邑。而其哲嗣俊承先生之有功于本館,尤非尋常可比同人等。”
李立齋即李俊承父親。永德會館本還有桃源翁李立齋神像,雖然每次都未尋見,但這並不妨害李家父子給予記者的感動,也十分感佩前人褒揚先進、傳承美德的方式。
下杭三捷河畔的永德會館。楊勇 攝
星馬經商 橫跨多業
李俊承(1888-1966),乳名賢,福建省永春縣人,新加坡華僑。1888年,李俊承生于福建省永春縣五裏街仰賢村僑商之家,父親李繼如,字立齋,在馬來亞經商有成。
李俊承自幼受到良好教育,7歲開蒙,受儒家傳統教育。17歲時,李俊承隨返鄉省親的父親,前往馬來亞芙蓉(今馬來西亞森美蘭州首府芙蓉),在父親指導下,參與經營家族企業,所展現出的商場判斷力與市場拓展力,很受父親賞識。
父親去世後,李俊承接掌家族企業。他銳意進取,先在森美蘭創辦了永興公司,後又在新加坡創辦了太興有限公司、太安實業有限公司。緊接著,收購泰豐餅幹廠,添置自動化制餅機,聘英國技師監制,餅幹品質甚高,投入市場後極受歡迎。另外,他還抓住時機,在森美蘭墾荒數千畝,種植橡膠,家族事業蒸蒸日上,被選爲新加坡中華總商會會長。
1931年,在世界經濟危機中,李俊承應聘出任和豐銀行總理。他與閩籍華僑巨商陳延謙等協議,將和豐、華僑、華商三家銀行合並爲華僑銀行,任副董事長。1933年起,李俊承出任華僑銀行董事長、董事主席,直至去世。
慈悲爲懷 行善一生
李俊承熱心慈善事業,曾獨資修葺永春通仙橋。1927年,獨力承擔新編《永春縣志》全部印刷經費。他熱心于華僑教育,捐資在森美蘭州創辦中華中學,嘉惠僑子。1931年,他又捐資1萬元,助建德化雲龍橋。1937年,李俊承與5位新加坡僑領一起,出資購下孫中山辛亥革命指揮部——新加坡晚晴園。經過修複後,重新向公衆開放。
李俊承最愛荷花
李俊承笃信佛教。1925年,他回國省親,特意前往普陀山,皈依于印光大師座下,賜名慧覺。他曾勸募一筆救濟難民慈善基金,同時與親家陳煥其商量,說服親家將自家的數百畝土地捐出,作爲佛教公冢。李俊承曾接辦新加坡菩提學校,出任董事會主席,使學校辦學質量得到提高。
李俊承捐資興建印度佛教聖地鹿野苑的中華寺,雇請專人管理,按月彙給經費,後又在新加坡建報恩寺。
抗日救國 功高獲勳
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者從陸海空三面,向上海發動進攻,貧民死傷無數。李俊承聞知,在新加坡發起創立籌赈機構,支援祖國抗戰。2月初,新加坡華僑救濟上海傷兵難民籌赈委員會成立,李俊承出任主席。
1937年7月,七七事變後,日軍開始全面侵華。李俊承主動聯系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的僑領,共商抗敵大計,並邀請陳嘉庚先生出來領導新加坡華僑抗日救亡運動。
是年10月中旬,在新加坡開僑民大會,成立馬來亞新加坡華僑籌赈祖國傷兵難民委員會,推舉陳嘉庚任主席,李俊承爲副主席。
李俊承慷慨捐款支持祖國抗擊日本侵略者。得知永春老家有一批年輕人參軍入伍,走上殺敵前線,李俊承寄回巨款,獎勵出征軍人家屬。
在陳嘉庚、李俊承和新加坡、馬來亞僑領的領導下,很快馬來亞成立州一級華僑籌赈祖國傷兵難民委員會207個,新加坡也先後成立200多個華僑抗日組織。從1937年7月至1938年10月,新加坡、馬來亞華僑共爲抗日捐款達國幣20420080元,認捐愛國公債13007960元。1938年6月,李俊承一次就出資10萬元購買愛國公債。
他知道沒有強大的科技力量做支撐,就沒有中國的強盛,他將公債票獻給中國中央研究院作爲獎勵基金。
1938年,菲律賓僑領李清泉和印度尼西亞僑領莊西言先後請陳嘉庚出來組織南洋“籌赈總機關”,領導募款等抗日救國運動。
陳嘉庚乃于是年10月10日在新加坡召開南洋各屆華僑籌赈祖國傷兵難民代表大會,成立南洋華僑籌赈祖國傷兵難民總會。李俊承任執委和第二屆常委。
南洋華僑籌赈祖國難民總會紀念章
1940年,陳嘉庚率南洋華僑慰勞視察團回國,李俊承一度任馬來亞新加坡華僑籌赈祖國傷兵難民委員會代主席,成績顯著。同年,新加坡總督湯姆斯特在立法院頒授勳章,以表彰他對社會的貢獻。
被捕入獄 甯死不屈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南侵,次年2月新加坡淪陷,屠殺愛國華僑5萬多人。李俊承來不及撤離,被日軍逮捕入獄。
獄中,他飽受磨難,但堅貞不屈,拒不叛國,拒不降日,甯死不屈。後侵略者在強大的社會壓力下,不得不釋放病重的李俊承。
李俊承獲釋後,不懼風險,拖著病痛,四方奔走,發動佛教徒施粥施藥,收容難民並赈濟70歲以上男女老人。
1966年春,李俊承病逝新加坡,現有《覺園詩集》、《覺園詩存》、《佛國遊記》等著作存世。
來源:閩聲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