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災難降臨。文明終結,錯綜複雜的現代世界毀滅。也許是因爲豬流感或核戰爭,也許是殺手機器人或僵屍來襲。
幸運的你做爲少數幸存者之一,沒有電話,沒有互聯網,沒有電,沒有燃料。你將如何重新開始?
40 年前,科學曆史學家詹姆斯 · 伯克在他的電視系列片《文明的紐帶》中給出了答案。
他選擇的是簡單卻又具有革命性的技術——犁。
因爲最初正是犁的發明,開啓了人類現代文明之旅。
雖然在現在看來,犁的存在再平常不過,甚至正在閱讀這篇文字的大部分人,我敢肯定,你們從未親眼見過犁,更別說使用。
但從根本上講,是犁使現代經濟成爲可能,也使得現代生活成爲可能,最終給我們創造了種種便利:
健康美味的食物、幹淨安全的飲用水、方便快捷的網絡搜索和趣味無窮的遊戲機;當然,各種問題也隨之而來:空氣和水汙染;鈎心鬥角的人際關系;單調無聊的工作——甚至失業。
我們生活中有太多像犁這樣的事物,他們看似平常,其實卻是人類創造的巨大奇迹。
留聲機
在留聲機出現之前,歌手通常通過在音樂廳現場駐唱來謀生,唱得好與壞的差異,一般人很難去對比,畢竟那些優秀的歌聲也不是隨便哪裏都能聽到。如果坐在家裏就能聽到世界上一流歌星的歌聲,誰還會去現場聽普通歌手的演唱呢?
因此愛迪生的留聲機爲演藝行業中贏者通吃效應開辟了道路。唱的好的人成爲大明星賺得盆滿缽滿。普通歌手的收入則只能勉強度日,甚至爲了生計而掙紮:演唱水平上的微小差異導致收入上的巨大差距。在 1981 年,經濟學家舍溫 · 羅森稱這種現象爲“巨星經濟”。
留聲機或許已經過時,甚至錄音機、隨身聽、CD機都已被蘋果手機革命。但技術改變贏家與輸家的能力與我們同在。
空調
我們認識的空調出現于 1902 年,且與人類的舒適無關。紐約薩基特 – 威廉斯印刷公司的工作人員在嘗試彩色打印時,對不同的濕度水平感到沮喪。這個過程要求同一張紙用不同顔色印 4 遍——青色、洋紅色、黃色和黑色。如果印刷過程中濕度發生變化,紙張會稍微膨脹或收縮,即使一毫米的偏差看起來都很糟糕。
印刷商們問供熱公司布法羅福格是否能設計出一套控制濕度的系統。布法羅福格將這個問題交給了一位大學畢業才一年的年輕工程師。威爾斯 · 卡裏爾當時每周才掙 10 美元,低于現在的最低工資。但他想出了一個解決辦法:讓空氣在用壓縮氨冷卻的線圈上循環,以使濕度保持在恒定的 55% 。
印刷商很高興,布法羅福格很快將威爾斯 · 卡裏爾的發明出售給那些面臨濕度問題的企業:從紡織工廠、面粉磨坊到吉列公司——在他們那裏,濕氣會使剃須刀片生鏽。
20世紀 20 年代的新興電影院是公衆首次體驗空調的地方,和有聲電影一樣,涼爽通風很快成爲一大賣點。好萊塢暑期大片持續贏利的傳統可以直接追溯到卡裏爾,商場的興起也是如此。
空調不僅僅是一種便利,如果電腦太熱或潮濕就會關機,所以空調可以使給因特網供電的服務器正常運轉。事實上,如果工廠無法控制空氣質量,就很難生産硅片。
空調是革命性的技術;它對我們的生活場所和生活方式産生了深遠的影響。它改變了建築。過去玻璃牆的摩天大樓並不是明智的選擇:在高樓上會非常炎熱,有了空調,舊的方案變得無關緊要,新的設計成爲可能。
空調也改變了人口結構。沒有它,很難想象像休斯敦、迪拜或新加坡這樣一些城市的崛起。在 20 世紀的下半葉,隨著住宅區在美國迅速蔓延,人口在“太陽帶”(從佛羅裏達州加利福尼亞溫暖的南方)蓬勃發展,從占美國人的 28% 增加到 40% 。
但即使空調作爲一個簡單直接卻如此了不起的發明,也已經産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巨大副作用。控制氣候本身既不簡單也不直接,還會有什麽樣的副作用?我們幾乎無法想象。
電梯
我們不覺得電梯是公共交通工具,但電梯每天運載數億人上下樓,僅僅中國一個國家每年就要安裝 70 萬部電梯。
迪拜的哈利法塔是世界上最高建築,占地面積超過 30 萬平方米;芝加哥精巧絕倫的西爾斯大廈占地達到 40 多萬平方米。
設想一下如果將這樣的摩天大樓切成五六十個低層樓塊,然後每塊周圍都建停車場,所有的停車場之間構築相互連通的道路,那就成了類似小城鎮的辦公園區。事實上,正是因爲有了電梯,數量如此龐大的人群才可以在布局緊湊的大型建築物中一起工作。
曾經我們只能接受六至七層高的建築,而且頂層住的一般都是仆人、瘋婆子或爲理想苦苦掙紮的藝術青年。電梯發明後,閣樓變成了閣樓公寓,頂層變成了套房。
然而,電梯似乎並不受重視,我們對它的要求更高。等候公共汽車或火車,我們心甘情願;等電梯 20 秒,我們就會牢騷滿腹。許多人一坐電梯就緊張,其實電梯很安全——比自動扶梯至少安全 10 倍。
坦率地說,電梯就像個仆人,兢兢業業卻不受重視。也許是因爲坐電梯時,我們都感覺自己成了被運輸的貨物:關門、重心轉移、開門,到達別處。電梯沒有位置標識, LED 顯示屏也不顯示方位信息,我們暈頭轉向,不知身處大樓哪個角落。
S型彎管
不要再假裝斯文,” 1858 年在倫敦市《城市新聞》發表了一篇社論說,“臭氣熏天!”
這裏的“臭氣”部分是比喻義:顯然就是諷刺政府沒能解決好問題。
隨著倫敦人口的增長,城市排泄物處理系統嚴重不足。糞坑較易泄漏、外溢並散發出爆炸性的沼氣,爲了緩解壓力,當局竟然開始鼓勵讓排泄物排入下水道。
問題來了:下水道最初的設計是只用于排水,並直接流入泰晤士河。
此外還有字面意義上的“臭氣”——泰晤士河變成了一條開放的下水道。之後,霍亂爆發,導致 14 000 名倫敦人死亡,幾乎每 100 人中就有一人死亡。
如果生活在一個衛生設施現代化的城市裏,很難想象日常生活中彌漫著令人窒息的人類排泄物的惡臭。爲此,我們有許多要感謝的人——其中最出人意料的人物當屬亞曆山大·卡明。
以前,廁所無法解決異味問題:連接廁所和下水道的管子將糞便沖走,但異味也會從裏面散出——除非能將其密封。
卡明的解決方案很簡單:使用彎曲管子。水沉在裏面,阻止異味上升;沖完後水再補充。 S 形彎管再到 U 形彎管,沖水馬桶更是讓人拍案叫絕:卡明的發明幾乎無須任何改進。
盡管如此,仍有25億人的衛生設施尚未得到改善,“改善衛生設施”其實是一個很低標准,它的定義是:“將人類排泄物與人類隔離”,但這並不一定包含要處理好排泄物。世界上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口能夠使用公共衛生系統來達到這一標准。
衛生設施長期得不到改善,會導致其他費用的增長,從腹瀉疾病的醫療保健費用到有衛生意識的遊客流失造成的損失。綜合起來看很快會發現:那些卡明 S 形彎管使用多的國家整體上會因此更加富裕。
現在面臨的問題是,公共衛生不是市場必然選擇的東西。建廁所要花錢,但在街邊大小便是免費的。
最明顯的例子是肯尼亞內羅畢著名貧民窟基貝拉的“飛行廁所”系統。飛行廁所是這樣的:你將便便拉到塑料袋,然後在半夜拿著塑料袋,用力扔到盡可能遠的地方。用沖水馬桶取代飛行廁所會給廁所主人帶來好處,鄰居們也會感激不盡。
▼
蒂姆·哈福德在《塑造世界經濟的50項偉大發明》中選取了50個方面,其中有具體的物品也有像是“社會福利”、“有限公司”這樣的制度規則。
這些發明之所以影響世界,並非只是生産了更多、更便宜的東西。每一種發明與錯綜複雜的經濟網絡緊密聯系。
它們都有故事可講,讓我們了解到這個世界如何運行,讓我們注意到周圍那些看似平常的奇迹。這些發明中,有些涉及巨大、無情的經濟力量;另一些則是關于人類或榮耀或悲劇的故事。
本文整理自《塑造世界經濟的50項偉大發明》
近期好文推薦
相關書籍推薦
《塑造世界經濟的50項偉大發明》
[英] 蒂姆 哈福德 著丨2018.4
購書詳情,請點擊“閱讀原文”
-End-
2018.5.24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中信出版集團」微信公衆號
近期新書一覽,點擊書封即可看到有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