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城區航拍圖
“上遊永川龍”化石
漢東古城出土的部分文物:①醬秞瓷罐、②醬秞執壺、③西壩窯窯變膽式瓷瓶、④青秞刻花瓷碟、⑤青白瓷高足碗、⑥⑦西壩窯黑秞瓷執壺、⑧青白瓷盤、⑨⑩青秞瓷碟
坐落在永川博物館裏的陳子莊塑像
茶山竹海五星茶園
永川,因城區三河彙碧、形如篆文“永”字而得名。
永川因地處川東褶皺帶與四川盆地的過渡區,山丘壩、台地兼具,山水環境優越,使其山美、水美、景美,城市也美。
永川因位處成都、重慶兩大城市之間,交通四通八達,自古商貿繁華,使其形成了開放包容的城市性格,積澱了厚重的地域文化。
近年來,永川秉承“永立潮頭、海納百川”精神,充分發揮區位交通、城市宜居和職教資源優勢,大力推進“産、教、城”互動融合,實現了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勢頭。
三湖美景讓永川有顔值,十三萬職教學生讓永川有朝氣,交通物流樞紐讓永川有潛力,大數據産業園讓永川有智慧,國家級高新區讓永川有未來——現在的永川,正在繪制一幅新的美麗畫卷。
橫空出世的上遊永川龍
從永川五間場鎮驅車3公裏,駐足梁家坡頂俯瞰,上遊水庫盡收眼底。在水庫大壩附近有一石碑,這裏就是“上遊永川龍”化石的發掘現場。
時間回溯到1976年,上遊水庫即將建成,指揮部解散了龐大的民工隊伍,僅留有150人的“職工連”,負責水庫壩體結構安全,完善附屬設施。
6月3日中午,一場強降雨不期而至,雷暴雨持續了一個多小時。時任水庫建設指揮部職工連指導員陳詩能在巡查附屬設施時發現,在堅硬的紅層岩中,有一白色物體,半懸裸露,格外醒目。陳詩能沒有妄動,立即向上級彙報。四川省自然博物館(現重慶自然博物館)當即安排古脊椎動物專家張奕宏到永川。
4日上午,當張奕宏等人到永川後,揩淨石上泥渣後用卷尺比量。他手舞足蹈,激動萬分地說:“寶貝,寶貝,重大發現,重大發現啊!”待他照完相、封閉好現場,大家才得知,這塊石頭的確是化石,而且是恐龍化石。
5日,中科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專家董枝明,從北京風塵仆仆趕到上遊水庫。6日,恐龍化石清理發掘工作正式開始。
20多天後,化石送到中科院,由中國古脊椎動物學的奠基人、中科院學部委員(院士)楊鍾健教授曆時半年考證,親自指導整修研究,得出權威性定論:現于永川上遊水庫的這具恐龍化石,距今達1.5億年,頭骨特別完好,屬于罕見的肉食性恐龍,是中國發現的首個最完整的肉食性恐龍化石,價值非凡。
據聯合國教科文衛的相關規定:首次發現恐龍新屬種可用發生地冠名,因此該恐龍得名:“上遊永川龍”。在古生物學研究中,科學家還把永川龍作爲單獨的一個屬。此後發現的同類恐龍都命名爲“永川龍”。
一石激起千層浪。當年的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北京電視台(現中央電視台)等媒體進行了跟蹤報道,峨眉電影制片廠還拍攝了我國第一部恐龍專題科教片《永川龍》。美國還率先通過衛星向全球播送這一重大發現,永川頓時蜚聲海外。
2015年2月20日,香港郵政發行了一套《中國恐龍》郵票,選取了中國最具代表性的6種恐龍,“上遊永川龍”入選其中。
2018年10月,永川博物館建成,在外遊曆多年的“上遊永川龍”終于在永川安了家,靜靜站立在永川博物館內,向遊客述說著當時的故事。開館至今,已有35萬余人走進博物館,零距離接觸和了解恐龍。
通史式遺址 漢東古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一首波瀾壯闊的歌曲將我們帶回到了那遙遠的過去——漢東古城,那逝去的繁華。
漢東城遺址,位于長江上遊的永川區朱沱鎮漢東村。據《元和郡縣志》記載:唐朝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置萬春縣,縣衙所在地即今漢東城遺址。武德五年,更名萬壽縣。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廢縣,後設漢東鎮,宋元明清各個時期皆以“漢東水驿”見于各種文獻。
漢東城遺址,一處以唐宋萬壽縣(初設爲萬春縣)城爲主,包含新石器、商周、漢代、唐宋元明清多個時期的通史性遺址,可以獲取完整的先秦考古學文化發展序列,填補永川先秦考古的空白,讓永川有人類活動的曆史上限向前追朔到新石器時代。這也是重慶地區文化堆積最豐富、時代序列最完整、保存最完好的古遺址之一。
該遺址發掘出土了大量瓷器,包含生活用器的方方面面,精品瓷器多集中于唐、五代、北宋早期,包括景德鎮窯、湖田窯、龍泉窯等10余個古窯瓷器,器類有影青高足碗、影青花口碗、影青化妝盒蓋等。“從這些珍貴瓷器可以判斷,‘漢東城’遺址昔日重要的政治經濟地位不言而喻。”市文化遺産研究院院長白九江說。
漢東城城牆構築采用了在臨江緩坡和兩翼陡坎用條石疊砌,形成外看城牆巍峨挺拔,內看無牆一馬平川、城堤一體的建築特點。
考古發現,漢東城石砌城牆底部采用條石“丁”砌,牆體采用條石丁順結合的砌築方式,與南宋晚期修築的合川釣魚城、奉節白帝城采用的條石“丁”砌有著不小的差別。後者更強調防禦功能,是在前者的基礎上改進加固牆體而形成的。
一橫四縱城市格局,3.8米寬的大街,對于一座始建于唐初的城池而言,足見其規格之高。漢東城遺址的布局與結構特點是充分掌握了所處台地的地形特點,因地制宜、因形就勢構築城址而形成的,是濱江台地城址的重要樣本,也是探討四川盆地乃至南方地區唐、五代縣城和宋代城鎮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
“因政而興”是漢東城遺址的典型特點。唐武德三年置萬春縣,後更名萬壽縣,促進了這一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飛躍式發展,且構築了規模較大的城堤一體的城牆;宋乾德五年廢縣,後設漢東鎮,經濟社會發展速度放緩,對于城牆的維護也減少,南宋早期部分牆體坍塌,遺址南側東西向道路廢棄;隨著明代政治中心轉移到現朱沱一帶,漢東城遺址所在區域就淪爲一般的居民點了。
曆次的考古,出土的文物,專家的論證,社會的發展,爲漢東城遺址的保護與重生創造了條件。
據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周珂教授分析,黃河、長江“申遺”正在進行,漢東古城作爲長江上遊重要的唐宋縣城遺址,將是今後長江“申遺”的關鍵節點和亮點,應加以重點保護。
有一點需要說明,漢東古城遺址到目前只發掘了10%,尚有90%未發掘,不知還有什麽驚奇的發現在等待著人們。
2018年,永川完成《漢東城遺址保護規劃》。根據《規劃》,漢東城遺址充分發掘後將建設集人文科研、宣傳教育、旅遊觀光爲一體的文化遺址公園。將把漢東城遺址公園與松溉古鎮連接,形成唐宋古城、明清古鎮毗鄰布局的姊妹曆史文化品牌。
東方梵高 陳子莊
永川因水而得名,便似乎注定這座城市的血脈裏流淌著天然的水墨基因,孕育了一個個文化藝術大師。在畫壇有著“東方梵高”之稱的陳子莊在外漂泊多年,終于在2018年“回”到了他的家——永川。
永川博物館三樓,在陳子莊藝術陳列館內,由江碧波女士雕塑的陳子莊塑像在靜靜凝視著永川的變化和發展。
陳子莊,生于1913年,卒于1976年。小名福貴,又名南原,思進,號十二樹梅花書屋主人,晚年號石壺。集山水、花鳥、人物、書法、篆刻、詩詞于一身。中國現代著名的國畫大師,形成獨特的“子莊風格”。
陳子莊被稱爲“東方梵高”,大抵也因他的人生軌迹與荷蘭畫家梵高有著驚人的相似——生前毫無名氣,畫作幾乎一幅也賣不出去,直到去世後才聲名大震。子莊先生生前寂寥無聞鮮爲人知,經曆頗多波折,最後貧病交加,于1976年7月3日默默謝世,終年63歲。
陳子莊生于半農半藝的貧苦人家,父親有繪碗和畫扇的手藝,農閑或到碗廠繪碗或給畫商畫扇,以掙錢貼補家用。少年陳子莊爲了生存,在寺院幫僧人放牛。白天放牛時,他用木棍在地上畫牛,晚上休息時,他跟僧人在寺院裏練武。陳子莊天資聰明,不怕苦不怕累,學一樣精一樣。16歲時,他先後到峨眉、青城、德陽、成都習武和賣畫,盡覽巴山蜀水。
子莊先生去世後,他的作品漸漸進入人們的視野。當人們平靜之中細細品讀他遺留的作品時,對他筆下這一幅幅畫作,驚爲天人所作,突然意識到,他原是一位卓越的藝術家,是一位匠心獨運、風格獨具的大畫家。他的作品天然機趣,看似平淡無奇,實則返璞歸真。畫中妙趣橫生,不矯飾,不做作,無斧鑿之痕,無匠人之氣,信手拈來,恰到好處。
陳子莊仙逝後,他的作品在北京、上海、香港、新加坡等地區展覽,轟動京華,震驚世界。正應了他生前說的“我死之後,我的畫定會光輝燦爛,那是不成問題的。”
陳子莊坎坷的一生,與巴山蜀水的風土人文緊密相連。他筆下的世界,多以巴蜀的山水草木、鄉村四季爲主,清新清逸,純樸純粹。1988年3月20日至27日,他的300幅遺作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展出,每天觀衆高達1萬余人。文藝界知名人士吳作人、馮其庸、啓功、吳冠中等對展覽作了高度評價。
魂歸故裏——2019年,永川建成陳子莊墓。43年後,先生骨灰有了安息之地,也爲後學之士提供了瞻仰的地方。
後繼有人——在重慶文理學院內設立的陳子莊美術學院培養了一批批優秀的美術人才,傳承著先生的繪畫藝術。
精神永續——子莊中學、子莊小學正在建設之中,也將于年內完成;子莊村、子莊路等爲紀念先生的命名也越來越多。子莊故裏永榮鎮迎接著一批批來自全國各地的藝術追隨者,成爲當地的一張靓麗的名片。
陳子莊和他的畫作曆久彌新,也必會隨著時間的流逝,幻化成永恒。
千年文脈 古鎮松溉
“一品古鎮,十裏老街,百年風雲,千載文脈,萬裏長江”。
走在老街一道道蜿蜒曲折的石板路上,清幽與古樸的濃郁之風隨之撲面而來。臨街一幢幢明清建築風格的木瓦房,以及屋檐下挂著的一盞盞紅色小燈籠在江風中迎風搖曳,熱情歡迎著遠道而來的客人。
在時光中走過了千年的松溉古鎮,是中國曆史文化名鎮,位于永川區最南端的長江北岸。“松溉”的由來,據清光緒《永川縣志·輿地·山川》記載:“松子溉,邑之雄鎮也。”以境內松子山、溉(j?)水取名松子溉,簡稱松溉。
古鎮曾是渝西、川南、黔北的貨物集散中心,得水運之便利,素有“白日千人拱手,入夜萬盞明燈”繁盛。清古縣衙、四合院、雕樓、吊腳樓、祠堂等一大批曆史文化遺迹俯拾皆是。
松溉古縣衙始建于明萬曆年間,時任永川知縣徐先登將縣治遷移于松溉。明萬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永川知縣徐先登“又以城垣崩圮,哀鴻鮮集,不得已僑治松溉”。清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因永川縣城被連年戰火所毀,清政府任命的永川知縣趙國顯將縣衙遷至松溉。松溉的道觀和廟宇,有“九宮十八廟”之俱,祠堂數十家,堪稱“祠堂博物館”。如現羅家祠堂的形制格局,仍可見當年之盛況。
又據史料記載:“靖康亂,陳鵬飛隱永邑瀛山,以文辭經術教生徒常有數百人。”得益于陳鵬飛首開辦學之風,對後世儒風影響很大,讓松溉孝親文化延續800余年至今。松溉出過多位舉人、進士,特別是該鎮的羅氏一族,曾連續四代中舉,六代出過貢生。而今天松溉的陳家大院一族,更是知識分子紮堆,著名的微生物學家、細菌學家、中國科學院第一批學部委員陳文貴便是其中一員。
抗戰期間,松溉興辦新運紡織廠,該廠職工上千人,織布鐵機30部,木機20部,每部月可産布300匹,毛巾1000余打,爲抗戰輸送著戰時必需品。
現今,在松溉綜合文化站那個寬大的舞台上,人們經常可以看到當地富有地方特色的精彩文娛表演。如經久不衰的經典川劇、動感優美的現代歌舞,還有神奇的舞龍燈、打腰鼓與耍錢槍等民俗表演;以及濃縮古鎮精華的《古鎮更聲》等舞台劇目,讓人樂在其中,拍手稱贊。
古鎮古樸優美的環境,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電視、電影導演們的青睐,紛紛前來松溉古鎮取景。如電影《望龍門客棧》《古鎮懸疑》《霧都神探之絕情箭》《心魔方》等電影,以及電視劇《幸福照相館》都曾在此取景拍攝。系列專題片《記住鄉愁》的熱播,將古鎮聲名遠揚的“九大碗”美食,帶給了海內外華人,向世界傳遞著古鎮獨有的精神氣質。
茶竹共生成就“永川秀芽”
永川茶山竹海是我國現存最大的茶竹共生景觀:共有3萬畝連片茶園、6萬畝連片竹海。茶山竹海的主峰山巒如鋸齒,嶺脊似薄刀,名爲薄刀嶺,其海拔高度1025米,爲重慶渝西地區第一高峰。
茶山竹海的茶竹共生景觀生動體現了永川人民在與所處環境長期協同發展中,所創造出的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生産系統,既很好地保護和利用了這一經濟作物,又很好地保護了其賴以生存、具有生物多樣性的原生態系統,使該山既是植被豐富、生態良好的綠水青山,又是人民致富的“金山銀山”。
據了解,茶山竹海的茶竹共生景觀至今已存在500年以上的曆史。良好的生態爲茶園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環境,使山上種出的茶葉品質上乘、遠近聞名。2010年,“永川秀芽”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2017年,“永川秀芽”獲得了中國首屆國際茶葉博覽會“中國茶葉優秀區域公用品牌”,品牌價值估值18億元,居全國百強區域品牌價值評估榜第34位、重慶茶葉品牌第1位。
茶和竹都是中國文化中重要的物質載體,茶山竹海的茶竹共生景觀,吸引了大量文人墨客前來遊覽居住,從而使其成爲永川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和文化遺址最富集的地區之一。雍正十年,清人鄭板橋在茶山竹海流連忘返,即興書寫對聯一副:掃來竹葉烹茶葉,劈開松根煮菜根。
目前,該山現存有雙府院、仙人洞、天堡寨、天子殿、古墓等曆史遺迹29處,其中道觀寺廟遺址有青龍寺、萱花寺、白雲寺、朝天寺、天台寺、蓮花寺等14座。
2003年,張藝謀拍攝電影《十面埋伏》,將永川茶山竹海作爲國內唯一外景拍攝地,章子怡、金城武、劉德華在漫山竹海中打鬥的場景,吸引了國內外衆多遊客慕名前來觀光,茶山竹海迅速成爲全國知名景區。
近年來,永川深刻認識到茶竹共生生態奇觀的獨特自然景觀價值和文化衍生價值,把茶竹概念放在旅遊産業的一個鏈條上來大做整合文章,連續舉辦了8屆“中國永川國際茶文化旅遊節”,在做大旅遊産業的同時,推動茶産業不斷發展壯大。2018年,永川茶葉種植面積達9萬畝,産值達9億元,比五年前雙雙增長一倍以上。
以文化和風景引領城市發展
近年來,永川通過深入挖掘曆史文化資源,將文化和風景融入城市建設,成爲引領城市和産業發展的重要資源。
過去10多年來,永川將城市當作一件大作品,以自然山水爲畫布,以人文風情爲顔料,打造了20多個城市公園、文化廣場。其中,新城區的神女湖、興龍湖、鳳凰湖等三座水體最爲有名。
這三座水景公園綜合了區域曆史文脈、地形地貌特征和城市發展方向等各種元素,充分考慮城市精神、整體風格、開敞空間和建築風貌。該區從總體規劃到細節設計,從功能布局到視覺美感,廣泛征求意見,嚴把論證評審關,將它們打造得別具一格、唯美優雅。
興龍湖公園複建了永川曾有的文昌塔,用唐代風格的牌坊、亭樓、楹聯、詩賦再現了永川唐代置縣時的繁榮景象,將公園裝點得靈動大氣、美輪美奂。與之相臨的望賢公園以“賢”文化爲主題,塑造台灣知府黃開基、紅四軍軍委書記劉安恭、文化名人陳子莊等10位永川籍名人雕塑。神女湖公園則引入永川茶竹文化,修建了大型神女雕塑,以其古典浪漫的風格,將背後的茶山竹海景觀延伸到新城區。
與此同時,永川還大力推進“産、教、城”互動融合發展,把重慶文理學院、重慶水電職業學院等一批職業院校遷建至新城區和産業園區,改善辦學條件,擴大辦學規模,打造成了全國有名的“西部職教名城”。而今,永川共有職業院校15所,在校學生13萬人,不僅使永川這個城市充滿了青春的朝氣,還成爲永川開展招商引資、推動産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法寶”。
短短10年間,永川就分別以神女湖、興龍湖、鳳凰湖爲核心,建起了神女湖組圖、興龍湖組團、鳳凰湖工業園,使該區城市規模擴大了一倍多,至今已達到70平方公裏、70萬人口規模。從去年開始,永川成爲了人口淨流入城市。
位于興龍湖畔的永川軟件園,至今已入駐攜程西南客服中心、阿裏巴巴全球人工智能交付中心、騰訊雲(永川)物聯網小鎮、達瓦大數據先進影像中心等200多家大數據、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企業,從業人員達1.3萬余人。
鳳凰湖工業園則緊緊圍繞汽車、筆記本電腦、智能裝備等主導産業,引進了長城汽車、中交TST、慶鈴專用汽車、埃馬克、利勃海爾、晨陽等一大批知名企業,推動該區工業邁向特色化和中高端。
而永川博物館、書畫院、陳子莊藝術陳列館、昌州古城、重慶茶葉博物館等相繼落戶到了神女湖片區,凸顯這裏的文化底色和藝術亮點。
永川,正在以強勁的文化軟實力創造現在和未來的別致風景。
本版文圖均由永川區文旅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