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正以“千億園區,萬億産業”爲目標,以打造“3+7”工業園區爲抓手,奮力建設全市産業轉型升級與創新發展的先導區,構築制造業創新集聚高地、綠色發展高地和營商服務高地,爲我市打造“2+1”現代産業集群提供有力支撐和保障。
走訪園區第八站
中韓(惠州)産業園
仲恺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
(含仲恺人工智能産業園)
惠州新材料産業園
惠城區高新科技産業園
惠陽(象嶺)智慧科技産業園
博羅智能裝備産業園
龍門大健康産業園
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
(含大亞灣新興産業園)
園區名片
地處南海之濱、大亞灣畔,于1993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大亞灣開發區毗鄰深圳坪山區,距離香港47海裏,擁有京九鐵路南端出海口的惠大鐵路、國家一類對外開放口岸惠州港。區內的大亞灣石化區是珠三角東岸地區唯一的石油化工基地,憑借石化區的規模質量優勢,大亞灣開發區2018年獲評國家新型工業化産業示範基地,2020年獲評國家新型工業化産業五星級示範基地。新興産業園是全市打造七大千億級産業園區之一,重點發展智能制造、信息産業、綠色人工智能、5G、航天技術應用等新興産業。
數讀園區
●2021年,大亞灣區經濟總量、稅收總額、國內稅收、一般預算收入分別突破800億元、500億元、300億元和70億元。
●2021年,大亞灣石化區實現産值1858.9億元,增長38.3%;新興産業園實現産值759.2億元,增長18.5%。
●2022年上半年,大亞灣區實現地區生産總值409.8億元,增長8.7%,總量排名全市第3位,增速第1位;規上工業增加值336.1億元,增長16.0%,總量排名全市第1位,增速第1位。
視頻加載中…
走進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
大亞灣的“十二時辰”是動感而璀璨的。朝陽初升,惠州港進出的油輪劈開大海的靜谧;灣畔之上,高聳的巨塔裏發生著奇妙的化學反應;5G車間,智能操作帶來了流水線的“科幻感”;夜幕降臨,石化區燈光點亮了濱海的夜。
近日,“喜迎二十大 惠州向未來——高質量發展園區行”大型主題采訪活動走進大亞灣開發區。從南海之濱的大亞灣石化區到毗鄰深圳的大亞灣新興産業園,惠州兩大主導産業欣欣向榮,在這個國家級開發區中“比翼齊飛”。
做強萬億級石化能源新材料産業集群,做大千億級電子信息産業平台,大亞灣開發區搶抓“雙區”建設機遇,深度融深融灣,全力打造世界級綠色石化産業高地,笃定目標高質量建設國內一流開發區,以雄鷹展翅之姿翺翔粵港澳大灣區。
大亞灣石化區全景圖。
大産業平台
“東西兩翼”齊飛,項目集聚發展
翻開地圖,地形狹長的大亞灣如同一只振翅欲飛的雄鷹,其東西展開的“兩翼”,一側是東接霞湧的大亞灣石化區,另一側是西鄰深圳坪山的大亞灣新興産業園。
這一雙翅膀,正是大亞灣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最強“主引擎”,也是惠州打造萬億級産業集群的主陣地之一。
登上中海殼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辦公樓頂層,碧海藍天相伴的大亞灣石化區填滿360度視角,塔林聳立、管道縱橫、儲罐列陣,一派井然有序、充滿勃勃生機的景象。
2002年11月1日,中海殼牌南海石化項目在大亞灣石化區的項目現場舉行奠基儀式,宣告當時國內最大的中外合資項目正式落地,吹響惠州向世界級石化産業高地進軍的號角。
曆經近20年開發建設,大亞灣石化區堅持以大煉油、大乙烯項目爲龍頭,推動石化産業一體化發展,實現煉油2200萬噸/年、乙烯220萬噸/年的生産能力,煉化一體化規模位居全國前列。
殼牌、中海油、中石化、LG化學、巴斯夫、科萊恩化工、歐德油儲、埃克森美孚、恒力……截至目前,大亞灣石化區已落戶項目104宗,總投資2502億元,其中世界500強和行業領先企業投資占比近90%,“頭部現象”顯著。
2021年,園區實現産值1859億元,增長38.3%;今年上半年,園區實現産值1236.8億元,增長49.5%。“隨著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和中海殼牌三期乙烯等項目相繼開工、落戶,預計石化區2035年能達到3200萬噸煉油和800萬噸乙烯的生産能力。”大亞灣石化區管理服務中心主任崔志遠信心滿滿。
大亞灣石化區10公裏外,一片與石化區風格迥異的産業平台上,工業廠房、科技大樓錯落有致,這裏是大亞灣在臨深片區高標准布局的千億級工業園區——大亞灣新興産業園。
在石化産業發展壯大的同時,大亞灣開發區意識到了産業結構“長短腳”問題,謀劃以石化産業和新興産業爲發展兩翼,雙翅同頻共振。
目前,大亞灣新興産業園在電子信息産業、汽車零部件産業方面已初具規模,擁有光弘科技、科翔股份兩家本地A股上市公司,比亞迪、東風本田、信立泰、慧聰、洲明科技等多家在新能源、電子制造、汽車零部件、互聯網領域知名企業相繼落戶並增資擴産。2021年,大亞灣新興産業園規上工業企業達151家,完成規上工業總産值759.2億元。
科學開發利用港灣與海岸線資源,大亞灣開發區還加大建設港口現代物流經濟帶、濱海高端現代服務業集聚區。今年以來,大亞灣區持續推動惠州港從産業港向貿易港、産業港並重轉型,實現港區和石化區聯動發展,今年上半年港口貨物吞吐量3844.3萬噸,增長4.6%。
中海殼牌二期項目。
大石化鏈條
“一核心、三集群”産業縱深發展,培育石化生産性服務業産業集群
在大亞灣石化區,科萊恩化工(惠州)有限公司布局了在中國區最大的表面活性劑生産基地。通過鋪排整齊的管廊,這個基地源源不斷地從上遊“吃”進中海殼牌生産的環氧乙烷,經過科萊恩的加工,其産品廣泛用于藥品,洗發水、沐浴露、護膚品等個人護理和家居護理産品及其他工業應用。
中海殼牌公共事務總監、新聞發言人唐鳳靈表示,通過管道,中海殼牌生産的産品直接供應給園區內的其他企業,節省了雙方的倉儲和運輸成本,還降低了石化産品運輸中的安全風險。目前,依托中海殼牌穩定可靠、優質多元的石化産品生産供應,與中海殼牌形成“隔牆供應”的客戶已有16家,包括巴斯夫、科萊恩、三菱化學等世界知名和行業領先企業,就地轉化了其50%的液體石化産品。
正在建設中的恒力(惠州)PTA項目則計劃向上“吃”進中海油惠州石化的産品。“我們一方面可以使用中海油生産出來的對二甲苯,另一方面還從石化區外采購。”項目現場,恒力石化總經理助理杜玺稱,恒力已與中海油簽訂了合作框架協議,項目投産後,中海油生産的對二甲苯將通過2公裏長的管道輸送到恒力的原料罐區。
杜玺介紹,項目處于大亞灣石化産業鏈的中間環節,填補了園區內PTA項目空白,可消化上遊的芳烴産品,向下遊的惠州新材料産業園供應原料,生産如PBAT生物可降解塑料等聚酯新材料,助力惠州拉長高附加值的“化尾”産業鏈。目前,項目所有建築全部封頂,整個項目已進入收尾階段,計劃今年第四季度建成投産。
大項目帶動大發展。從中海殼牌落戶爲開端,循環經濟産業鏈占比持續攀升,石化産業“榕樹效應”在大亞灣石化區內迅速生根發芽,在2010年就推動石化産業成爲惠州市的支柱産業。
近年來,大亞灣石化區大力實施強鏈延鏈補鏈發展戰略,先後引進總投資100億美元的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總投資150億元的恒力(惠州)PTA項目等,打通園區內石化産業鏈條從上遊向下遊延伸的的薄弱和空白環節,不斷促進産業關聯發展,大力發展高端産業鏈,走出了一條以大煉油大乙烯項目爲核心,壯大石化下遊深加工産業集群,發展高端化學品和化工新材料産業集群,培育石化生産性服務業産業集群的“一核心、三集群”産業發展路徑。
如今,在大亞灣石化區內,園區循環經濟産業鏈關聯度高達95%,園區化工原料就地消化率達71%,形成了碳二、碳三、碳四、碳五、芳烴等優勢産業鏈。
“中海殼牌一期、二期項目安全綠色優質運營,以及我們對中國市場和對惠州營商環境的信心,可以說中海油、殼牌和惠州政府形成了一個良好的生態,是我們建立三期項目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唐鳳靈說,目前,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正在順利推進,該項目總投資520.81億元,將建設160萬噸乙烯和下遊共18套化工裝置及公用工程及配套設施,建成後,中海殼牌乙烯總産能將達到380萬噸/年。
中國化工學會會士、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副會長、廣東省應急管理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紀紅兵認爲,中海殼牌前兩期項目順利落地與投産,是吸引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的因素之一,埃克森美孚項目的落戶,對中海油、殼牌又産生了一定的激勵作用。中海殼牌三期項目將進一步夯實大亞灣石化區的規模,有利于大亞灣石化區中下遊産業更加豐滿,爲珠三角中小企業提供更多的高端化工原料。
崔志遠表示,石化區將堅持“園區規模化、産業集群化、裝置大型化、煉化一體化、産品高端化”的發展理念,與惠州港聯合打造成以油氣爲核心的大宗商品資源配置基地、油品化工品國際貿易中心,推動石化領域生産性服務業加快發展,把大亞灣石化區建設成爲世界級綠色石化産業高地。
惠州港集裝箱碼頭。
大綠色園區
堅守安全環保底線,擦亮綠色石化産業名片
20年來,大亞灣石化區創造了從零起步到綜合實力連續8年位居中國化工園區前列的“崛起奇迹”。在這一過程中,綠色發展一直是園區爲之自豪的底色。
在大亞灣石化區內,不論是上遊企業生産的産品還是下遊客戶的原料,就連排放的“廢物”也成了別的企業的生産原料。惠州凱美特氣體有限公司就是這樣一家“吃”廢“吐”金的代表,它“吃”進中海殼牌排放的“工業廢氣”,再借助公司自主研發的碳捕捉專利技術生産高純度二氧化碳,最終成爲可樂、雪碧等飲料裏的原料。
廣東宏瑞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吃”進的是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煉油産生的酸性氣,産出的是硫酸以及副産物硫酸铵和蒸汽。光今年上半年,宏瑞能源就處理了4.39萬噸煉油廢氣,産出硫酸13.63萬噸,實現營業收入14967萬元,同比增長54.16%。
事實上,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由最早落戶的中海殼牌南海石化項目帶來。
多位曾推動中海殼牌南海石化項目落戶的老領導直言,從上世紀90年代服務項目落戶開始,殼牌對安全、環保的“執著”洗禮了一批又一批市、區領導幹部。除了國內外媒體報道的“請專業隊伍搬遷海底珊瑚”“爲鳥兒孵化修訂作業計劃”“爲不打擾海龜上岸不安路燈”“先建臨時汙水處理廠”等案例外,中海殼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丁萬林印象最深的是項目作業工地上修建防止水土流失的雨水沉澱池,循環使用經過沉澱的雨水,“這在之前國內工地上是前所未有的。”落戶園區20年至今,中海殼牌不忘初心、笃定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榮膺國家首批綠色工廠,並連續13年獲評廣東省環保誠信企業(綠牌)。
曆經多年發展,“安全環保”底線思維已嵌入到大亞灣石化區發展的方方面面。
在招商引資上,石化區實施由15項剛性量化指標組成的投資項目評估體系,嚴把項目准入關,把能耗要求作爲招商引資和增資擴産的硬條件、硬約束,引導能耗指標要素向低能耗、高工業增加值的優質産業項目傾斜,大力打造“優等生俱樂部”。
目前,園區擁有5套大氣自動監測站和7套重點部位預警監測裝置,實時監測46種大氣特征因子,實現智能化預警和環境監管功能。2021年,空氣質量優良率95.1%,全市排名第二;今年上半年,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100%。
在安全應急上,大亞灣石化區建設起全國首個國家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基地,建有石化區應急響應指揮中心;聘請專家隊伍實行安全生産第三方協助監管。2018年12月起,對標世界先進石化園區,石化區啓動了“智慧園區”項目建設工作。
中海油惠州石化總經理助理謝海峰表示,截至2022年6月,惠州石化聯合中國移動、中國廣電已在惠州石化廠區及周邊500萬平方米的區域建立了13個2.6GHz基站和14個700MHz基站的融合組網,實施5G+智能巡檢機器人、5G+生産作業監護儀等,實現了石化企業外操巡檢、作業監護的自動執行、異常監控、智能分析,進一步提升石化現場安全環保管理效能。
自2017年以來,大亞灣石化區先後獲評國家園區循環化改造示範試點園區、國家首批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示範園區、國家新型工業化産業示範基地。綠色石化已成爲惠州的一張産業名片,帶動越來越多下遊企業集聚。
大項目速度
首創大項目服務專班,跑出“惠州速度”
在大亞灣石化區西部,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全面加快建設,主項目用地已全部交付,地下綜合管網工程已完工,樁基工程已完成超過50%,重件碼頭已機械竣工,跨海公共管廊陸域部分已基本完工,其他配套工程均按計劃有序推進。
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是國家首批七大標志性重大外資項目之一,也是美國企業在華獨資建設的首個重大石化項目,總投資100億美元,一期計劃2024年建成投産。
這樣一個重大項目,從2018年9月5日簽訂《初步投資協議》,到2020年4月22日正式動工,僅花了一年半時間,成爲國家堅定對外開放的標志性事件。
大亞灣開發區是如何做到的呢?
早在2018年初,大亞灣開發區在全市首創大項目服務專班“美孚專班”,一批各領域的精英被抽調過來,專門對接項目方及國家、省、市各級相關部門。2019年,惠州將推進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列爲重要事項,市、區兩級政府緊密配合、無縫對接,緊跟項目、提供服務,加快推動項目中航道拓寬、輸油管道改線、重建碼頭等“硬骨頭”問題的解決。
大亞灣開發區緊緊抓住大項目自我加壓,讓一個個時間節點按下“快進鍵”。最終,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創下從接觸到簽訂初步投資協議僅用16個月時間、從簽訂投資協議到項目開工僅用18個月的“大亞灣速度”。
埃克森美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萬立帆爲此點贊:“實踐證明,大亞灣當地綜合政務能力對項目的快速推進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建設後,埃克森美孚亞太地區研發中心也落戶大亞灣,足見這家石油天然氣巨頭在大亞灣投資的信心。
受“美孚專班”的啓發,惠州總結了該項目推進中的成功經驗,2020年8月出台《惠州市提升服務質量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十二條工作措施》,將成功經驗制度化固定下來,爲高效推動重大項目落地提供制度保障,同時將專班形式在全市推廣,帶動惠州各縣區重大項目開工建設速度不斷刷新。
對大亞灣開發區服務項目的效率,環榮電子(惠州)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侯峰深有體會。2019年7月,全球前20大電子設計與制造服務廠商環旭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落戶大亞灣新興産業園,總投資13.5億元打造華南區域最大的生産基地。“項目從立項到建設、投産,得到了惠州市和大亞灣區招商、住建、工貿等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也讓我們充分感受到惠州、大亞灣良好的營商環境。”2021年11月,環旭電子一期生産項目投産;今年四季度,一期項目可實現達産;明年6月,二期項目計劃動工建設。
近年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國內外經濟形勢複雜嚴峻等挑戰,大亞灣開發區不斷優化營商環境,以超常規速度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投資發展高地成爲大亞灣新標簽。據統計,大亞灣開發區近年新設外商投資企業(項目)129宗,項目總投資額達71.6億美元。
風勁潮湧正揚帆。南海之濱、大亞灣畔,一個世界級綠色石化産業高地正乘風破浪、加速崛起。
◆企業聲音
恒力石化:
原料與産品大部分“隔牆供應”
在大亞灣石化區,經過19個月的建設,恒力(惠州)PTA項目規模初顯,兩套年産250萬噸PTA主裝置屹立在海岸邊,按計劃,項目將于今年第四季度建成投産。
恒力(惠州)PTA項目。
恒力石化總經理助理杜玺介紹,恒力(惠州)PTA項目的産品是國民經濟中一種重要的化工産品,在大亞灣石化區內處于産業鏈的中間環節,生産原料是上遊對二甲苯,産品供給下遊化工企業生産聚酯新材料。“我們將建設兩個散貨碼頭,産品一部分將通過船運方式送出去,一部分將以‘隔牆供應’方式爲惠州新材料産業園提供原料保障。”
作爲廣東省和惠州市的重點項目,恒力(惠州)PTA項目獲得了各級部門的大力支持。惠州市和大亞灣區通過組織協調加快項目手續審批,幫助企業4個月內取得項目建設手續。“各項惠企政策的落實,讓我們深刻感受到惠州市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的決心,以及打造特色石化能源新材料産業集群的信心。”
◆專家觀點
紀紅兵(中國化工學會會士、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副會長):
持續提高下遊産品 高端化專用化精細化新型化比例
中國化工學會會士、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副會長、廣東省應急管理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紀紅兵分析,大亞灣石化區已實現在國內化工園區中,連續3年排名第一,産業規模不斷擴大,初步形成了“一核心、三集群”的循環化産業格局。在科創平台建設、人才引進和培養、園區軟硬件建設等諸多方面,大亞灣石化區也已在全國化工園區中處于領先地位,“可以說,大亞灣石化區已經基本具備建設成爲國際一流石化區的土壤。”
按照大亞灣石化區中長期發展規劃,園區煉化一體化規模到2035年將擴大到3200萬噸/年煉油、800萬噸/年乙烯、500萬噸/年芳烴産業。紀紅兵認爲,對標新加坡裕廊、荷蘭鹿特丹、美國休斯敦等世界級石化區,除了擴大煉化一體規模外,接下來,大亞灣石化區還需持續提高下遊産品高端化、專用化、精細化、新型化比例,中高端産品及綠色産品實現占比達到50%以上;擴大下遊企業規模,培育出若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
紀紅兵表示,在省、市各級政府部門指導和支持下建立的綠色石化碳中和智庫實體也已經開始運作,未來在碳智庫服務鏈、綠色石化技術供給、産業鏈精准招商、專精特新“小巨人”和企業上市培訓、國家級研發平台培育等方面將給大亞灣提供更大的助力。
他建議,石化區不僅要引進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等,同時也要想辦法引進跨國公司研發總部入駐,將大亞灣石化區建設成爲國內乃至國際科創標杆園區。“假以時日,大亞灣石化區一定能夠進入世界石化園區第一梯隊,建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級綠色石化産業高地。”
數說大亞灣石化區
名片
規劃面積32.9平方公裏,已開發面積約23平方公裏,是全國重點發展的石化産業基地。2012年列爲全國首個安全生産應急管理創新試點化工園區;2014年入選國家重點發展的七大石化産業基地之一(全省唯一);2017年獲評國家第一批“綠色園區”(全省唯一),入選國家循環化改造示範試點園區;2019年、2020年、2021年連續三年位列“中國化工園區30強”第一,綜合實力已連續8年位居中國化工園區前列。
●實現煉油2200萬噸/年、乙烯220萬噸/年的生産能力,煉化一體化規模位居全國前列。
●落戶項目104宗,總投資2502億元;落戶13家世界500強企業,投資項目47宗;其中世界500強和行業領先企業投資占比近90%。
●已形成碳二、碳三、碳四、碳五、芳烴、碳九等優勢産業鏈,2021年實現産值1859億元,增長38.3%。
●建成全國首個國家級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基地,擁有5套大氣自動監測站和7套重點部位預警監測裝置,實時監測46種大氣特征因子。
大亞灣“1+3”産業發展平台
●大亞灣石化區
●大亞灣新興産業園
●港口現代物流經濟帶
●濱海高端現代服務業集聚區
記者手記
大項目帶動大發展 走向産業升級之路
走進大亞灣,一幅幅生機勃勃的城市畫卷映入眼簾。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在加速演變,練好內功,走産業支撐城市的發展路徑是惠州市委市政府的堅定抉擇。當前,惠州蹄疾步穩搶抓“雙區”和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重大建設機遇,奮力打造石化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兩個萬億級産業集群。大亞灣開發區擁有石化區、新興産業園兩大産業平台,前者是石化能源新材料産業的核心引擎,後者是電子信息産業深惠協同發展的主陣地,攜臨深融灣優勢,正以建設國內一流開發區爲目標,奮力前行。
大亞灣石化區以建設成爲世界級綠色石化産業高地爲目標,著力發揮自身優勢,以大項目帶動大發展,打造“一核心、三集群”産業,走向裝置大型化、煉化一體化、産業集群化、綠色低碳化、産品高端化、競爭多元化、設備智慧化的産業升級之路,與惠州新材料産業園形成園區間上下遊聯動産業鏈,打造環大亞灣地區一體化的大循環。
大亞灣新興産業園以打造千億級産業園區爲目標,深度融深融灣,著力打造“3+14”産業集聚區和産業組團,布局智能制造、信息産業、綠色人工智能與未來産業,與坪山、惠陽一起,形成區域協同、分工明確的空間産業鏈布局,打造深惠融合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産業、先進制造業等工業4.0産業集聚地區以及世界級的高新技術産業策源地。
百舸爭流競千帆,乘風破浪正當時。過去二十年,大亞灣創造一個“石化名城”的發展奇迹。展望未來,面對大亞灣建設國內一流開發區的奮進路程,從業界到專家信心十足,從企業到個人紛紛用“腳”投票,與大亞灣攜手邁進新征程。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張旭華 馮麗均
采寫 惠州日報記者李向英 馮麗均
圖片 惠州日報記者王建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