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NANA
少年商學院新媒體部副主編
前幾天新加坡有則新聞登上了微博熱搜:新加坡將禁止高糖飲料以任何形式打廣告,成爲世界上第一個頒布這項規定的國家。
曾幾何時,遠古的人類只能在水果成熟的幾個月裏吃到糖,甚至還要跟鳥搶著吃,人類爲了嘗到那一口甜可是曆經千辛萬苦。而現在我們居然要開始限制糖分攝入了。新加坡爲什麽要這麽做?
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在電視上,再也看不到“肥宅快樂水”(泛指可樂)的廣告了,家長估計是樂得開花,但是孩子們怕是要覺得人生索然無味了。新加坡的此次禁令也不禁在提醒著我們中國家長,是時候給孩子控糖了。
再也看不到的“肥宅快樂水”
新加坡衛生局從2018年底向4000名新加坡市民、廠商和專家等征詢了四大減糖措施後,決定從2020年推出了兩大限制政策:分級標簽和廣告禁令。
分級標簽指的是新加坡會對國內在售的所有飲料進行營養分級,用字母和顔色來區分營養標簽。從A到E,從綠到紅,其營養程度依次降低。A級表示最健康,E級表示最不健康,其中C級到E級的飲料,需要強制貼上這個營養標簽。
其中最不健康的E即飲料,將被禁止在所有傳媒中打廣告,其中就包括小孩子們最喜歡的“肥宅快樂水”——可口可樂。新加坡衛生局希望通過這樣的手段鼓勵人們喝健康的飲料。
另一項措施就是禁止任何高糖分打廣告,任何形式都不可以,這其中包括線上網絡媒體、線下的地鐵站、巴士站、廣告牌、電視、電影、報紙雜志……
就拿可口可樂舉例,至少在新加坡,你是不可能在這些品牌商看到最經典的那款可口可樂了,但零度、低糖可樂還是能出現在電視上的。
爲什麽新加坡要如此大費周章減少去喝高糖飲料呢?因爲新加坡的飲料實在是太甜了!
根據新加坡保健促進局的說明,如果250毫升的飲料含有5.5茶匙(27.5g)以上糖分便屬于高糖飲料,那麽新加坡市面上的含糖飲料中等或高等飲料就占了一半市場。
2018年新加坡全國營養調查中,新加坡每日平均攝入60克糖分,比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25克高出一倍還多,這在亞洲國家中位列第二,僅次于日本。而同樣,新加坡人患糖尿病的比率在發達國家中排名第二,僅次于美國。
普遍認爲,正是因爲新加坡全民嗜甜,才會導致糖尿病患者數量居高不下。研究顯示每天多喝下一瓶250毫升的加糖飲料,患糖尿病概率會增加18%至26%,這也是新加坡抗糖的主要原因。
“甜蜜”的健康殺手,其實是無辜的?
如今,糖確實已經無處不在了。
其實關于“糖”是一個很廣義的概念,包括了成分複雜或簡單的碳水化合物。比如我們日常攝入的澱粉類食物、蔬菜等裏面就含有很多複雜碳水化合物;像一些簡單的碳水化合物——本來就存在食物中的糖,比如蔗糖、葡萄糖,以及人造糖。
我們可以非常輕易地攝入大量的糖,開瓶汽水或者吃個麥片都能攝入糖分。但我們都清楚,如今我們攝入的糖已經遠不如以前健康,食物裏的添加糖過多,使得糖已經成了公共健康的頭號敵人:有的國家對糖征稅,學校和醫院不在自動售貨機裏賣糖……
似乎現在已經進入了一個談“糖”變色的時代,真是如此嗎?
一項爲期15年的研究發現:每天攝入的熱量中,添加糖的比例占25%或以上的人,死于心髒病的幾率是占比低于10%的人的兩倍多。食用添加糖還會引發2型糖尿病。
上世紀90年代的兩項大型研究發現,相比于幾乎不喝汽水及果汁的女性,每天飲用超過一杯的女性患糖尿病的幾率會高出一倍。
但也有很多科學家認爲,過去10年中,包括美國在內的一些國家,糖消耗量持續下降,但肥胖水平卻一直上升。在澳大利亞和歐洲等幾乎或完全不使用高果糖玉米糖漿的地區,也出現了大量肥胖症和糖尿病。
但目前還不清楚糖是否真的導致了心髒病或糖尿病。包括瑞士洛桑大學生理學教授塔皮(Luc Tappy)在內的很多科學家認爲,造成糖尿病、肥胖症和高血壓的主要原因是熱量攝入過量,糖只是熱量的一種。
因此我們簡單地去判斷糖導致了我們的健康問題,並不太嚴謹,但過量攝入糖分也就是過量攝入熱量,與糖尿病、肥胖症等是離不開關系的。
世界衛生組織于2016年發布的《終止兒童肥胖》報告中指出,要實施綜合措施以促進兒童和青少年健康食物的攝入,減少含糖飲料的攝入。
該報告提出,含糖飲料的消費與肥胖風險的增加之間的聯系是不爭的事實。飲用含糖飲料會直接導致能量攝入增加,加上較差的飽腹感、刺激食欲等原因,也會增加肥胖的發生風險。
《中國兒童肥胖報告》顯示:
我國0—7歲兒童超重率已達到6.25%,肥胖率達到3.19%;7—18歲城市男生超重、肥胖率分別達到17.1%和11.1%;城市女生的超重、肥胖率分別達到10.6%和5.8%。
各年齡段的兒童超重肥胖的增長趨勢明顯,而每天增加飲用一份(1標准杯、聽、瓶)含糖飲料的兒童發生肥胖的風險就會增加1.6倍。
整個社會的輿論氛圍也占據了很大的因素,拿可樂來說,可樂被有意無意地包裝成——“肥宅快樂水”,這種調侃和自嘲式的包裝,會讓更多的人增加飲用這種高含糖量的飲料的概率。
我們可以如何抵抗“甜蜜”的誘惑?
其實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控制自己每日的糖攝取量在正常範圍內,目前的建議是添加糖不應超過每日熱量攝取的5%。
因此很多國家也采取了相關的措施,去引導消費者減少攝取高糖分飲料。像新加坡這種分級標簽法,目前全球有超多30個國家采用了這種顔色標簽,比如在智利,那些被標注“不健康”的飲料,在此後18個月的時間裏銷量整體下跌了25%。
(超市裏的高糖飲料)
2014年,墨西哥實施了對含糖飲料每公升征稅1比索的法案,相應的含糖飲料的價格上漲了11%。實施稅收後一年,含糖飲料的消費量減少了12%,對低收入家庭消費量的減少更爲明顯,減少了17%,普通飲用水的消費量增加了4%。
2015年,美國多個州建立法案,在含糖飲料上添加警示標識“飲用添加糖的飲料會導致肥胖、糖尿病和齲齒”。警示標識發布後,家長對有警示標識的飲料選擇明顯少于沒有警示標識的産品。
(英國征收糖稅)
英國從2018年起開始征收糖稅——100毫升中含糖量超過8克的飲料,將額外被征收24便士(折合人民幣2.2元)的糖稅;在5-8克之間的征收18便士(折合人民幣1.6元)的糖稅。
早前可口可樂每年的在聖誕期間環遊英國發放免費可樂的紅卡車,也一度引起某些城市公益組織和家長的抵制,認爲這一營銷行爲會導致兒童肥胖。
只有2.6%的孩子健康標准達到優秀
但我們也要注意到,我們在談論攝入糖的危害時,有兩個前提,一是添加糖,二是過度攝入。如果簡單地將添加糖歸爲有害健康,那麽這就陷入了另外一種極端。
有很多崇尚健康飲食的人,會對健康飲食過度迷戀,但簡單地給食物貼上“好”或“壞”的標簽是不合理的,禁止吃糖只會增加它的吸引力。
如果在飲食中完全去掉糖反而會適得其反:可能意味著用熱量更高的東西取代糖,比如脂肪之類的。
因此,作爲家長要做的是幫助孩子控制糖的攝入。目前國內暫時還沒有實行分類標簽法,那我們的家長可以做些什麽呢?
1、可以讓孩子減少飲料中的糖分
多喝水,低脂牛奶或無糖飲食或無糖飲料。全脂牛奶和低脂牛奶中的糖含量相同,但是選擇低脂牛奶會減少飽和脂肪的攝入。
2、減少食物中的糖
比如有的孩子喜歡吃面包的時候抹上一些果醬、巧克力醬、蜂蜜等等,或者就喜歡買一些奶油蛋糕,不如嘗試使用低脂塗抹醬,低糖果醬或水果塗抹醬,少吃一些奶油奶酪。選擇不加糖的谷物,並嘗試添加一些水果來增加甜度。
除此之外,也應該通過運動來保持孩子的健康。2016年,在南部城市中,只有2.6%的孩子健康指標比國家標准要“優秀”,而16.2%的受訪者未達到該標准。
根據國家體育總局的統計,中國大約有7,000個專門組織青少年體育鍛煉的組織。在美國,僅體操就有大約5,000個訓練俱樂部。
在很多學校普遍都輕視體育課的大環境下,體育課被邊緣化以及被其他主科占用的現象非常常見;而孩子們僅有的空余時間也往往被很多家長用各種培訓班塞滿……
清華附小卻反其道而行,提出了“每天體育三個一”的作法:即每天一節體育課、一個健身大課間、一個體育自主選修課。
每天一節體育課包括3節優質落實國家課程、1節足球課、1節自主選修課(足球、籃球、田徑、輪滑、健美操、棒球、板球、武術、旱地滑雪、滑冰、遊泳等)。每天一個健身大課間則讓運動成爲學生的自主選擇和習慣。每天大課間曆時50分鍾,進行踢球、跳繩、跑步等各種形式的體育鍛煉活動。學生自主選擇項目、借用器材,體育老師分項目進行指導。每人一個自主選修項目根據學生興趣,走班選修,11個項目供學生選擇,其中在四年級開展人人必修的遊泳課。
其實無論是控制糖分攝入,還是多運動,我們都是希望孩子能夠有一個健康的體魄,才能更好地面對自己的學習和人生。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評論、轉發、收藏~
點擊標題下方“關注”即可了解更多國際教育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