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萊·奧克薩
布雷特·林德爾·辛格(右)爲社區留學生測量體溫,並分享個人防控知識。
劉文添
古拉姆·木合尤丁與兩個女兒在家中。
西爾維斯特·德穆亞亞科爾在學校宿舍上網課。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許多生活在中國的外國人選擇留守。
他們在見證——他們親身感受了中國采取的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舉措,見證了中國人民衆志成城抗擊疫情的巨大勇氣,由衷感歎:“我在中國很安全!”
他們在戰鬥——有記錄中國戰疫經驗的中醫師,有錄制抗疫短視頻的一線醫生和留學生,有慷慨捐贈醫療防疫物資的商人……他們自覺遵守疫情防控要求,與身邊的中國朋友並肩戰鬥,共克時艱。
他們在感動——無論是身邊中國朋友、同事、鄰居的關懷,還是中國與祖國合作戰疫的動人故事,都讓他們備感溫暖。“中國是我們的‘第二故鄉’,中國人是我們的真朋友!”
“向全球同行介紹中醫抗疫經驗”
本報記者賈平凡
3月份以來,北京和睦家五道口綜合門診部美籍中醫師雪萊·奧克薩博士過得忙碌而充實。她和合夥人——在美國從事中醫20多年、正在中國中醫科學院攻讀博士學位的美籍中醫師托馬斯·艾弗裏·加蘭,一起翻譯編寫了一本英文電子書——《中醫藥與新冠肺炎:中國的實踐和思考》。目前,該書已進入“掃尾”階段,即將上架銷售。
“希望爲全球不懂中文的中醫同行提供專業的英文參考。”提及翻譯中國抗疫經驗的初衷,雪萊·奧克薩用流利的中文介紹,在中國防治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中醫和中醫藥參與的深度和廣度前所未有,成效顯著。在防治新冠肺炎的疫苗和特效藥尚未問世的情況下,全球中醫界都希望學習適合本國的中醫抗疫經驗。
從事中醫臨床工作20年、曾參與合作翻譯多部中國現代和古代的中醫學專著、已在中國工作生活13年的雪萊·奧克薩,擁有很多外國同行沒有的跨文化背景和語言優勢。
搜集中醫抗疫經驗的中文資料並不難。密切關注中國疫情防控工作的雪萊·奧克薩表示,許多參與湖北抗疫一線的中國中醫專家,已經總結並公開分享了豐富的中醫抗疫經驗。中國媒體也報道了各級醫院、方艙醫院和社區中西醫結合防治新冠肺炎的經驗。這爲翻譯和編寫書籍提供了詳實的素材。
爲保證翻譯和編寫資料的專業性和嚴謹性,雪萊·奧克薩和合夥人下了不少功夫。“我們積極向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的各位中醫專家請教,得到多位參與湖北抗疫第一線的中醫專家的幫助。”雪萊·奧克薩介紹,“我們不僅翻譯了中國官方公布的幾個版本的中醫藥診療方案,挑選整理了一些中國媒體公開報道的中醫抗疫實際案例,還加入了對多位中醫專家的專訪。”
除了關注中醫抗疫經驗,雪萊·奧克薩對中國政府和人民團結一致抗擊疫情的行動力贊賞不已:“中國政府在早期采取了隔離、建醫院和健康追溯等疫情防控措施,非常及時;中國的醫護工作人員願意爲救治病患犧牲自己,令人佩服;居委會和街道辦事處等基層組織嚴格爲出入人員測體溫,有效鞏固了疫情防控成果;中國人的集體意識很強,積極配合政府的防疫舉措。”
“近3個月來,我和孩子每天醒來第一件事是測體溫,分別到單位和班級微信群裏‘接龍’,彙報體溫和身體健康狀況。”雪萊·奧克薩說。
“中國的很多疫情防控經驗值得世界借鑒。”雪萊·奧克薩表示,“這不是世界最後一次應對疫情挑戰。未來,西醫的免疫學應加強和中醫合作,發揮各自優勢,共同守護人類健康。”
“與溫州朋友共同守護家園”
本報記者李嘉寶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很多人都面臨著精神上的壓力。阿樂給大家分享一些避免心理壓力的小貼士:制定每日計劃,高效利用時間;注意健身鍛煉,保證充足睡眠;從可靠渠道獲得准確信息,少看負能量消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南非小夥布雷特·林德爾·辛格展示了自己身著白大褂,用流利漢語講述如何驅散疫情“心霾”的一則小視頻。
辛格的中文名是辛成樂,大家都親切地稱他阿樂。2011年,從小立志從醫的阿樂來到中國,後進入浙江溫州醫科大學攻讀學士和碩士學位,主修兒童呼吸學。2016年,阿樂成爲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的一名兒科實習醫生。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阿樂放棄了原本回國休假的計劃,選擇留在醫院。“溫州這座城市造就了我,培養了我。現在這裏需要我,我不能離開。”阿樂說。
這段時間,盡管阿樂沒有在疫情最前線,但他一直堅守在門診崗位,每天爲約50名兒童看病。期間,他還跟隨自己的指導老師,救治了一名兒童新冠肺炎患者。“對我來說,這位小朋友的爸爸媽媽終于放下心的樣子,比世界上任何一句贊美的話都更能肯定我的努力。”阿樂說。
工作之余,阿樂還是一位小有名氣的短視頻博主。作爲溫州市“海外傳播官”,阿樂此前一直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在中國生活、學習及工作的經曆,積累了幾十萬粉絲。最近,阿樂拍了不少科普防控知識和介紹中國抗疫舉措的短視頻,傳遞出滿滿的正能量。
“每個人都很冷靜,人們注重做好居家隔離,去室外都會佩戴口罩。政府在所有入口都設置了檢查點,對出入人員的體溫進行測量。醫院秩序良好,並通過門診將一些高度疑似病例轉入定點醫院……”這是疫情發生後不久阿樂拍攝的一則短視頻作品。
“我認識的溫州人沒有退縮,我認識的每一個中國人都在戰鬥。”阿樂說,“作爲親眼見證這一切的‘新溫州人’,我希望把自己的親身見聞告訴更多人,告訴他們‘中國應對得很好,溫州應對得很好’!”在每則短視頻最後,他都不忘加上一句“中國加油!浙江加油!溫州加油!”
作爲一名兒科醫生,阿樂最擅長和孩子們打交道。他還爲武漢小朋友們錄制了朗讀詩歌的音頻和吉他彈唱的視頻,告訴他們“一切都會好起來!”
“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與我的溫州朋友們共同守護這片土地。”阿樂說。
“真正理解了什麽是萬衆一心”
本報記者高喬
2020年,新加坡人劉文添還沒回過新加坡。
作爲中國新加坡商會廣西委員會會長,疫情暴發之初,劉文添就開始在廣西爲助力抗疫忙碌。“廣西一些地區急需抗疫物資。剛好我們手上有一批物資,就想捐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3月上旬,在新加坡駐廣州總領事館的支持下,中國新加坡商會組織新加坡歐芳私人有限公司向廣西政府、學校等單位捐贈了12萬支免水沖抑菌洗手液,總價值322萬余元人民幣。
確定捐贈這批物資之後,劉文添和商會同事開始商定具體捐贈的地點和機構。學校、敬老院,殘障人士服務機構、貧困鄉村等是他們重點考慮的受助點。事不宜遲,劉文添和商會同事立刻開始與廣西多地衛健委、教育部門、扶貧單位等相關部門聯系,確定捐贈單位名單。同時,他們還將物資需求精確到人,以確定物資具體數量。
與此同時,這批防疫物資從新加坡港口出發,經過西部陸海新通道,幾經波折,在4月初到達廣西欽州市港口。
“物資運輸途中耽誤了一些時間,我們都比較緊張。”劉文添說,在廣西當地各方的幫助下,經過近2周的中國國內清關和免稅程序,物資最終順利通關。如今,這批物資正運往廣西和廣東多地。
1月下旬至今,從最初聯絡捐贈物資、聯絡捐贈地點,到後來溝通物流、通關事務,再到如今分發防疫物資,劉文添無論人在哪,手機總響個不停。
“以前常聽到一個詞叫‘萬衆一心’,疫情暴發後,我真正理解了這個詞的意思。中國民衆團結起來做一件事,真的太有效了!”說起疫情期間在中國的見聞,劉文添說,大到武漢這樣一個有1000多萬居民的大城市,能快速進行出入通道管控;小到鄉村、街道,大家都配合防疫檢查,使用健康碼,出門戴口罩;而且大部分人在春節期間也自覺待在家不串門。
另外一個因疫情産生的重大改觀,是劉文添對中藥的認識。“中藥對新冠肺炎輕症的治療效果是明顯的。”劉文添說,在中國,有很大比例的輕症患者在接受治療後逐漸痊愈,這裏面有中藥的功勞。
“我知道真實的中國是什麽樣子”
劉小依
4月23日一大早,古拉姆·木合尤丁像往常一樣打開電腦,通過網絡爲學生們授課。兩個小女兒還在房間睡覺,妻子則在廚房准備早餐。疫情發生以來,這是木合一家居家隔離的常態。
“遠程課堂非常方便,我和學生們像平時一樣溝通交流。盡管如此,大家還是期盼早日回歸校園。”木合說。
木合是巴基斯坦人,在麻省理工學院拿到博士學位後,他來到中國,成爲西安交通大學的一名教授。今年是木合在西安生活的第7年。
今年寒假,木合原本打算回國參加弟弟的婚禮,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他改變了計劃。考慮到家人的安全,木合決定減少外出,留在西安。
不少中國朋友給木合送來了口罩,學校時刻與他保持聯系並提供幫助,社區工作人員一周三次上門測量體溫,詢問木合及家人的身體狀況並做好登記……來自四面八方的關心讓木合安下心來。當一些遠在巴基斯坦的親朋好友表達對他的擔憂時,他說,“中國不僅是我工作的地方,更是我的第二個家。我在這裏很安全!”
隨著各大物流企業逐漸複工,木合成了網購達人。在他的手機購物車裏,除了日常食物及用品,還有女兒們的牛奶和尿不濕。“疫情防控期間,中國發達的網絡購物市場和高效有序的物流配送服務進一步凸顯了優勢。我們有一個半月沒有出門購物,所有的日用品都來自網購。”
這段時間,木合密切關注著中國政府推出的一系列抗疫舉措。“中國政府在阻斷疫情蔓延等關鍵問題上決策果斷,措施有力,爲其他國家樹立了榜樣。”木合說,“我住在中國,我知道真實的中國是什麽樣子。中國在應對疫情上做得太好了!”
3月底,中國向巴基斯坦派出抗疫醫療專家組,積極分享抗疫經驗。看到新聞,木合激動不已。“中國發生疫情後,巴基斯坦調動全國庫存爲中國送來了口罩。如今,中國不僅向巴基斯坦捐贈了大批醫療物資,還派遣了醫療專家,讓我們備感溫暖。”
木合在巴基斯坦的弟弟還給他留言說,“希望世界各國都能像中巴一樣團結合作。”
“中國是非洲國家的真朋友”
趙昊
“我爲中國送來最美好的祝福,希望疫情早日過去,春暖花開之時,我們摘下口罩,看到彼此最美好的笑容。祝福全世界,祝福中國!”近日,一則“全世界學生與中國站在一起”的小視頻被各大媒體轉載,格外溫暖人心。
視頻中第一個出鏡的非洲小夥,是外交學院加納留學生西爾維斯特·德穆亞亞科爾,中文名修萬思。他本科就讀于加納大學中文系,目前是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的碩士研究生。
疫情發生後,修萬思毫不猶豫地選擇留在中國。“我相信中國一定能戰勝疫情。”他堅定地說。
在學校生活學習的這段時間,修萬思心裏十分踏實。外交學院第一時間封鎖校園,並向留守學生發放口罩、消毒液等防護物資。學校每天組織早晚兩次體溫測量,相關負責老師每天在留學生微信群裏詢問大家的身體情況。
“學校的關懷無微不至。”修萬思說,“我在和媽媽通電話時告訴她,我在中國很安全,讓她放心。”
疫情期間,修萬思與不少網友一樣,加入了火神山“雲監工”大軍中。“10天真的能建成一所醫院嗎?”開工之初,修萬思將信將疑。10天後,火神山醫院拔地而起,守著直播的修萬思發出了由衷贊歎:“只有中國才能做成這件事,簡直是個奇迹!我要講給加納的親朋好友們,他們一定不敢相信!”
中國各地馳援湖北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體現“中國速度”、中國無私援助其他國家戰疫……時刻關注中國戰疫行動,修萬思既敬佩又感動。他在個人社交平台上記錄下自己的見聞,向海外網友介紹中國的戰疫舉措及成果。
“中國向加納等18個非洲國家捐贈醫療物資,並派醫療專家組援助非洲抗擊疫情。用中國的一個成語來描述,中非堪稱‘患難之交’。中國是包括加納在內的非洲國家的真朋友,鐵哥們。”修萬思說,“我希望自己能發揮所學,爲促進中加、中非交流貢獻力量。”
(本版照片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