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頭條,搜「高考」,權威信息一手掌握。
華東政法大學
華東政法大學(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位于中國上海,是中央與地方共建高等學校,是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入選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教育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首批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單位、最高人民法院自貿區司法研究基地、上海市卓越法律人才培養基地和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基地;爲五院四系成員,亞洲法律學會、中日人文交流大學聯盟、滬港大學聯盟創始成員;是以法學學科爲主,兼有經濟學、管理學、文學、工學等學科的多科性大學。
- 昨日芳華(1879年-1952年)
華東政法大學
聖約翰大學,原名聖約翰書院,1879年創建,是美國聖公會施約瑟主教于1877年籌建,將聖公會1865年設立的格雅書院和1866年設立的度恩書院合並後,在滬西梵皇渡路(今萬航渡路)購地興辦的中國第一所現代教會高等學府。
1894年,該校建造了中國式的教育樓,爲紀念創始人施約瑟主教而取名“懷施堂”。新中國成立後,約大師生爲紀念1921年畢業生鄒韬奮,要求將懷施堂改名爲韬奮樓,于1951年經華東軍政委員會批准,同意更改樓名。韬奮樓爲上海市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903年,該校用庚子賠款基金興建“思顔堂”,以紀念中國籍牧師顔永京先生,今改名爲四十號樓。孫中山先生曾在這裏發表過“民主國家,教育爲本”的著名演講,爲長甯區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925年6月3日,五卅慘案發生後,聖約翰大學爲阻止學生參加反帝鬥爭宣布停學,與學生發生強烈沖突,以孟憲承爲首的19名教職員及553名學生憤然離校,于當年8月另組光華大學(今延安西路東華大學校址)。這就是曆史上的“六三”事件 ,“六三樓”因此得名。此樓今座落于華東政法大學校園內,是長甯區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949年5月26日夜晚,中共中央華東局和上海市委領導人員與中共中央上海局以及中共上海地下市委的負責人抵達上海,在聖約翰大學交誼樓(1952年11月15日,華政首屆開學典禮在此樓的大交誼廳舉行)會面,詳細討論上海解放後的接管工作。
1952年在全國院系調整中,聖約翰大學各院系被拆分並入上海多所高校,其中政治系並入在該校原址成立的華東政法學院。
- 創設與初建階段(1952年-1979年)
1952年6月,經華東軍政委員會批准,華東政法學院在聖約翰大學的舊址上應運而生。當時,由複旦大學、南京大學、安徽大學、震旦大學、上海學院、東吳大學法學院、滬江大學、聖約翰大學、廈門大學 等六所學校的法律系、四所學校的政治系和一所學校的社會學系組合而成,是新中國創辦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著名法學家魏文伯爲學校題寫了校名 。建校後的華東政法學院第一任院長由中共中央華東局秘書長魏文伯兼任,日常工作由副院長鄭文卿主持;魏文伯不兼院長後,由鄭文卿任院長,趙野民、宋子成任副院長。
1956年,鄭文卿調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由曾任陝甘甯邊區高等法院院長的雷經天擔任院長。
華東政法學院初創時期設有大學部、夜校部和專修科,1953年設幹訓班,1954年設本科,1957年設函授部。
1958年,華東政法學院第一次撤銷。華政與上海財政經濟學院、中國科學院上海經濟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上海曆史研究所、複旦大學法律系合並成立了上海社會科學院。停止招生工作,成立政治法律研究所(華政一部分教師並入)等。
1963年8月,中共上海市委政法小組和教育部根據《中共中央批轉中央政法小組、教育部黨組關于加強高等政法教育和調整政法院系問題的請示報告》,向市委提出《關于籌辦華東政法學院的意見》。9月市委批複同意,提出以上海社會科學院政治法律研究所爲基礎籌辦,由該所黨組書記袁成瑞爲籌委會辦公室主任,行政上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教育部雙重領導,以最高人民法院爲主。
1964年,正式複校,由魏明任黨委書記兼院長,袁成瑞爲副書記,田光爲副院長,招生149人,次年招生208人。
1972年,經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共上海市委決定,華東政法學院第二次撤消,師資隊伍再次解體,大部分流向複旦大學。校舍則先後被上海社會科學院、複旦大學分校、上海市衛生學校、普陀區衛生學校、果品公司、蔬菜公司、水文站、水上派出所等八個單位瓜分。
1979年3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教育部聯合發出《關于恢複華東政法學院的通知》。6月,以劉少傥、徐盼秋和曹漫之爲首的領導核心,從複旦大學、上海社會科學院及其他單位以至于全國各地迅速集中必要的師資和辦學人員,這在當時及時擴充了華政的師資隊伍,師資匮乏問題得到了緩解。同時,在市政府的關懷下,陸續收回部分校舍。
- 複校與進步階段(1979年-2000年)
大草坪上的“辦公室”——帳篷
複校當年,在華東六省一市招收新生。1979年9月,華政迎來了複校後的第一批303名學生。除了複旦分校將東風樓歸還華政外,其他校舍依然被占。以徐盼秋、曹漫之爲首的一批黨政領導下達指示:先建圖書館與教學大樓。于是,在黨委一班人的帶領下,全體師生自強不息、艱苦奮鬥,黨政工團讓出辦公室,在帳篷裏辦公,保證教學用房的需要,毫無怨言,,以苦爲樂。這就是被滬上高校傳爲佳話的“帳篷精神”。
1985年,設置法律系、經濟法系、國際法系和犯罪學系(1995年改爲刑事司法系)。1985年4月,華政的本科教育在單一法學專業的基礎上,增設了經濟法、國際經濟法和犯罪學(1995年改爲偵查學)三個專業。
1981年,學校開始研究生教育,成爲全國首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法制史和國際法獲批成爲學校首批碩士學位點。
至1983年底,各類在校生已達3429人,其中本科生1649人、專科生177人、研究生34人、函授生1569人。
1988年起,受國家教委委托,培養外國進修生。1991年,本科在華東六省一市均進入第一批招生,並迅速擴展到全國。1994年,成爲上海市自主招生的八所試點院校之一,同年成爲全國實行並軌收費改革的院校之一。
1994年11月,又增設了國際法、貿易經濟和英語三個本科專業。1995年,獲批招收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是全國首批8所試點單位之一。1996年,學校獲准接受外國留學生攻讀學士、碩士學位,成爲上海20所向留學生頒發學位證書的院校之一,同年又獲准招收港澳台地區學生。
1996年,國際經濟法學科爲司法部重點學科,是學校首個省部級重點學科。1997年11月,增設行政管理和貨幣銀行學兩個本科專業。1998年,獲得法學博士學位授予權,成爲華東地區首個獲得法學博士學位點的單位;同年7月,將上述九個本科專業調整爲法學、偵查學、經濟學、金融學、英語和行政管理六個專業;同年,面向全國招收法學專業第二學士學位生。
- 發展與跨越階段(2000年至今)
2000年,在國家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學校由原司法部管理的院校改爲“中央與地方共建、以上海市管理爲主”的高校。
2001年3月,設立研究生教育院。
2002年,教育部對32所普通高校本科教學進行水平評估,學校是13所被評爲優秀的院校之一。
2003年2月,位于松江大學城,占地800畝的松江校區破土動工。9月,松江校區一期建設工程完工,迎來了首批學生。2003年,撤系設院,陸續成立了法律學院、經濟法學院、國際法學院、刑事司法學院、商學院、外語學院、人文學院、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信息技術學院、社會學系、繼續教育學院等12個二級學院(系);同年,增設社會學和國際經濟與貿易兩個本科專業。
2004年,增設治安學、政治學與行政學、會計學、知識産權、公共事業管理、勞動社會保障、新聞學七個本科專業。
2005年6月,松江校區二期工程基本完工。當年8月,學校主體搬遷至松江校區,並逐步將工作重心從外延發展轉向內涵建設。
2007年3月,教育部正式批准華東政法學院更名爲華東政法大學。6月9日上午,華東政法大學揭牌慶典活動舉行。
2008年,學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再次獲得優秀。
2010年,入選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2011年底,入選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同年,增設翻譯本科專業。
2012年12月1日,學校舉行建校60周年慶典。 同年,學校成爲教育部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 、上海市卓越法律人才培養基地。
2013年,學校成爲首批上海市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基地。同年,增設德語本科專業。
2014年7月,被教育部評爲“2013-2014年度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同年,成爲全國接收“中國政府卓越獎學金”6所高校之一。
2015年4月,學校入選首批上海教育立法咨詢與服務研究基地。11月,由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理論研究所與華東政法大學、華東地區檢察機關共建的全國首個檢察智庫“華東檢察研究院”在華政揭牌成立。12月,學校與黃浦區人民政府簽訂法治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2016年1月,學校與國家檢察官學院簽署合作協議。3月,學校與長甯區人民政府簽署支持創新創業人才發展合作協議。4月,入選共青團中央新媒體運營中心綜合類工作室建設單位。5月,學校與華東師範大學簽署全面合作框架協議;學校與松江區人民政府簽署法治政府建設暨G60上海松江科創走廊建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學校與法制日報社簽署戰略合作協議。7月,學校與中國作家協會、中國作家出版集團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學校與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9月,學校馬院入選上海高校示範馬克思主義學院;學校與最高人民法院國際合作局簽訂合作協議;學校與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上海社會科學院共建上海司法公信力研究中心。10月,由中國作家出版集團和華東政法大學聯合主辦的“中國廉政與法治文學研究中心”成立大會在華政舉行;由教育部政法司、上海市教委、華東師範大學、華東政法大學聯合組建的教育部“青少年法治教育協同創新中心”正式揭牌。11月,上海市人民檢察院與學校簽訂合作培養知識産權檢察人才協議。12月,學校“華東檢察研究院”入選首批中國智庫索引(CTTI)來源智庫;學校與滁州市人民檢察院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同年,入選上海市“市屬高校本科教學教師激勵計劃”試點單位。
2017年2月,華東政法大學榮獲教育部“國防教育特色學校”稱號。3月,大數據流通與交易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大數據政策法律研究中心落戶學校。4月,學校與三明市中級人民法院簽訂合作協議;學校與泰州市人民檢察院簽訂合作協議。5月,學校與最高人民法院第三巡回法庭簽訂合作協議。6月,學校與崇明區人民法院簽訂合作協議;學校與嘉定區人民法院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學校與靜安區人民檢察院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學校與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簽訂合作協議;學校與宣城市人民政府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華東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獲聯合國婦女署頒發《聯合國中國社會性別研究與倡導基金受資機構證書》;上海市依法治市領導小組辦公室與華東政法大學簽訂“共建‘互聯網+法律’大數據平台”合作框架協議。7月,學校舉行上海市軟科學研究基地“上海科技創新法治保障研究中心”揭牌儀式。8月,學校與崇明區人民政府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學校與湖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學校與上海市人民檢察院聯合成立全國首家公益訴訟研究中心。9月,成爲中日人文交流大學聯盟創始成員。11月,學校與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簽訂全面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中國華信能源有限公司與學校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12月,學校與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三分院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學校與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2018年4月,上海市委宣傳部與學校正式簽約共建華東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學校與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3月,學校與中信銀行上海分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5月,學校與上海經貿商事調解中心簽訂合作框架協議。6月,首批入選上海高等學校一流本科建設引領計劃。8月,成爲首家與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建立合作關系的省外高校;學校與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學校與浙江省人民檢察院簽訂檢校合作協議。11月,華東政法大學成爲滬港大學聯盟創始成員;學校與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學校與海口海事法院簽署合作框架協議。12月,學校與上海市司法局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同年,學校被遴選爲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
2019年1月,華東政法大學作爲上海唯一的市屬高校入選獲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培訓研修中心”40所高校名單;學校與鹽城市公安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入選首批上海市依法治校示範校。3月,學校與上海市體育局簽署合作框架協議。4月,學校獲評首屆上海市文明校園;學校與蘇甯易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簽署産學研合作協議;學校與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簽署合作框架協議;首批入選上海高等學校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領計劃。6月,學校與龍岩市公安局簽署合作框架協議。8月,杭州市舉行與華東政法大學合作共建互聯網法治研究院(杭州)簽約儀式;最高人民檢察院授予學校檢察基礎理論研究基地。9月,學校與上海國際仲裁中心、新加坡國際仲裁中心簽署合作協議與合作備忘錄;學校與上海綠地申花足球俱樂部簽署合作共建協議。10月,學校與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簽署合作框架協議。11月,華東政法大學法宣辦獲得“‘七五’普法中期先進集體”稱號。
2020年1月,學校與中國浦東幹部學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6月,發起並加入法學教育創新聯盟。
本文章由頭條百科用戶吃水果的季節0、撸一串兒吧、小飛天俠女、講情感的穎穎、spotlightR參與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