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盞多麼明亮的生命之燈熄滅了,一顆多麼偉大的心臟停止了跳動。然而,鄧小平!這個不朽的名字,在中華大地,在五洲四海到處傳頌。這位以自己的一生書寫中華民族嶄新歷史的偉人,這位以自己的深情熱愛著自己祖國和人民的東方老人,走完了他人生中最後一段征程。
他的身軀永遠離開了我們,他的骨灰也撒入大海,但是,他的光輝業績、偉大思想、高尚品格永遠留在億萬人民心中!
這位老人曾經這樣告訴我們:”作為一個為共產主義事業和國家的獨立、統一、建設、改革事業奮鬥了幾十年的老黨員和老公民,我的生命是屬於黨、屬於國家的。””老黨員”、”老公民”,多麼普通而又富有深刻內涵的稱呼啊!”我自從18歲加入革命隊伍,就是想把革命干成功,沒有任何別的考慮,經歷也是艱難的就是了。”
鄧小平說這段話時,心情是很平靜的。他已經80歲了,而1922年時,他才18歲。當時的鄧小平在法國參加了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以此為起點,他義無反顧地走上了無產階級職業革命家的道路。
”在我一生中,最高興的是解放戰爭的三年。……建國以後,成功的地方我都高興。”鄧小平說這段話時,心情相當愉快,從百色起義到浴血太行,從挺進中原到決戰淮海,從橫渡長江到進軍西南;由左右江畔到太行山上,由大別山麓到喜馬拉雅山腳下,他和他的戰友們南征北戰,出生入死,終於在開國大典的隆隆禮炮聲中,站立在雄偉的天安門城樓上,注視著巍然屹立的中國人民的雄姿。
鄧小平說這段話時,心緒是很複雜的。工作繁忙對他來說是微不足道的,用他自己的話說,”革命者還能不做事?”
只是在1956年到1966年他出任總書記期間,黨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在指導思想方面出現了兩個發展趨向:一個是正確的和比較正確的發展趨向,另一個是錯誤的發展趨向,兩者在發展過程中並非截然分開,許多時候都是相互浸透和交織,有時共存於同一個人的認識發展過程中。 錯誤趨向的積累和發展,到後來終於暫時壓倒了正確的發展趨向,導致”文化大革命”的發動。”我一生中最痛苦的當然是’文化大革命’的時候。”鄧小平說這段話時,內心感到非常痛苦是無疑的。作為一個職業革命家,最大痛苦莫過於眼看著黨和國家、人民的利益遭受巨大損害、破壞而又無能為力。
同時,鄧小平本人一生中的”三落三起”就有”二落二起”發生在十年”文化大革命”中,而決定自己”起落”的力量大都是來自毛澤東。以往正是毛澤東對自己格外信任,著力舉薦,自己也對毛澤東特別敬重。”粉碎’四人幫’以後,我出來工作,從1977年到現在是七年,我相信沒有犯大錯誤。
但究竟怎樣,讓歷史去評價吧!”只是在1956年到1966年他出任總書記期間,黨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在指導思想方面出現了兩個發展趨向:一個是正確的和比較正確的發展趨向,另一個是錯誤的發展趨向,兩者在發展過程中並非截然分開,許多時候都是相互浸透和交織,有時共存於同一個人的認識發展過程中。錯誤趨向的積累和發展,到後來終於暫時壓倒了正確的發展趨向,導致”文化大革命”的發動。
”我一生中最痛苦的當然是’文化大革命’的時候。”鄧小平說這段話時,內心感到非常痛苦是無疑的。作為一個職業革命家,最大痛苦莫過於眼看著黨和國家、人民的利益遭受巨大損害、破壞而又無能為力。同時,鄧小平本人一生中的”三落三起”就有”二落二起”發生在十年”文化大革命”中,而決定自己”起落”的力量大都是來自毛澤東。 以往正是毛澤東對自己格外信任,著力舉薦,自己也對毛澤東特別敬重。”粉碎’四人幫’以後,我出來工作,從1977年到現在是七年,我相信沒有犯大錯誤。但究竟怎樣,讓歷史去評價吧!”
鄧小平說這段話時,心裡非常坦然。在第三次”起”之前,他曾這樣表示:我出來工作,可以有兩種態度,一個是做官,一個是做點工作。我想,誰叫你當共產黨人呢?既然當了,就不能夠做官,不能夠有私心雜念,不能夠有別的選擇。鄧小平復出了!而這一次的復出比較前兩次更為輝煌,作為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他率領全黨、全軍、全國人民開創了今天這樣的改革開放新局面。
成功地開闢了在改革開放中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道路。在他這次復出直至走完人生里程的近20年中,鄧小平和中央領導集體的其他成員一起,做出了關係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兩大歷史性貢獻:一個是領導全黨總結建國以來的歷史經驗,糾正”文化大革命”的錯誤,堅持科學地認識和評價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和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另一個是創立和發展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並在這個理論指導下制定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作為當代的政治家,如果能做出兩大貢獻中的一個就已經很了不起了,而鄧小平則做了兩個,做得那樣完全,那樣卓有成效。並把這兩個貢獻中的內在聯繫銜接得那樣密切。
1978年12月,鄧小平在談論給彭德懷平反昭雪時,曾三次講”彭德懷大概和我差不多,四六開”,1980年8月,鄧小平這樣回答義大利記者奧琳埃娜·法拉奇提出”你對自己怎麼評價”的問題:”我自己能夠對半開就不錯了。但有一點可以講,我一生問心無愧。”他坦誠地告訴對方:”我是犯了不少錯誤的,包括毛澤東同志犯的有些錯誤,我也有份,只是可以說,也是好心犯的錯誤。”鄧小平一生中很少向別人談論自己的功績,也不喜歡別人為他樹碑立傳。1926年他在莫斯科寫了自述、”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寫所謂的檢查材料,也僅僅是如實地介紹歷史情況,他幾乎沒有寫過回憶文章,即便是在退休後和很多老同志”隨便聊聊天”,也是回顧第二野戰軍的歷史,認為這些”值得回憶啊!”而很少講到自己。
這一點,在他同義大利記者前後8個多小時的交談中,也被對方敏銳地感受到了。女記者問他在回答對毛澤東思想做出貢獻的老革命家時”為什麼不提自己的名字?”他說:”我算不了什麼。”鄧小平說過:他不寫自傳,也不喜歡別人寫他的傳記。
70多年的革命生涯,幾十年波瀾壯闊的人生,有時被他短短的幾句話就輕鬆地一掠而過。23歲時當中央秘書長:”談不上能力,談不上知識,但也可以幹下去”;25歲時領導了廣西百色起義:”開始干軍事這一行”;參加艱苦卓絕的二萬五千里長征:是”跟著走”;抗日戰爭獨自在太行山主持戰略區工作時:也是”我沒幹什麼事,只乾了一件事,就是吃苦!”鄧小平同志這樣說過:如果沒有毛澤東同志,我們中國人民至少還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長的時間。
今天我們同樣應當說:如果沒有鄧小平同志,中國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國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開放的新局面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光明前景。”我雖然離開了軍隊,並且退休了,但是我還是關注我們黨的事業,關注國家的事業,關注軍隊的前景。”鄧小平講這段話時,心情很不平靜,是啊,為革命孜孜不倦奮鬥了60餘年,現在休息了,這該是人生中一個多大轉折啊!他說,退休就要真正地退休。他的家人也衷心地希望他輕鬆一下,休息一下,度過一個幸福的安詳的晚年。全國人民都希望他健康長壽。鄧小平表示:”退下來以後,我將繼續忠於黨和國家的事業。”領導崗位上退下來的鄧小平,仍然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關注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
1992年初,他視察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並發表了重要談話,從而開始為中共十四大作了充分的理論準備。1993年,他以89歲高齡親自主持編輯和逐篇審定《鄧小平文選》第三卷。這位”老黨員”、”老公民”用自己晚年的心血和精力,繼續奮鬥著。”我認為,確定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是我們全黨做出的正確的選擇。江澤民同志是合格的軍委主席,因為他是合格的黨的總書記。”
1989年9月,他在致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信中說:”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選出的以江澤民同志為首的領導核心,現已卓有成效地開展工作”。在這種情況下退下來,足以使他和全黨、全軍、全國人民放心。鄧小平多次稱讚江澤民同志,對有以他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表示”很放心,也很高興”。幾年來的實踐表明,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在艱難複雜的國內外形勢面前,沉著應付,艱辛開拓,表現了很高的領導水平和很強的把握全局的能力。”我活到1997年,就是要在中國收回香港之後,到香港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鄧小平講這段話時,心中充滿著無限深情和熱切希望。
被稱為”東方之珠”的香港,鄧小平早年曾去過5次。新中國建立以來,包括鄧小平在內的中共領袖們,一直為台灣、香港、澳門回歸祖國不懈地努力著。香港”租期”一步步走近了。毛澤東等未及解答的這道歷史難題由鄧小平等著手解決。從80年代開始,為了解決香港、澳門、台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鄧小平尊重歷史和現狀,從實際出發,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偉大構想,即在祖國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在香港、澳門、台灣地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到香港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多少年來,邀請鄧小平去香港的人不計其數,但都被這位日益年邁的老人婉言謝絕了。他不是不知道,儘管香港回歸的日期一天天臨近,但自己的身體用自己的話來說,也”一年比一年困難了”。能儘早目睹香港是這位東方老人夢魂縈繞的夙願。
但是,他不去,原因不言自明。香港回歸以後,再到這塊中國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感受是難以言狀的。”哪怕是坐著輪椅也要去,哪怕在香港的土地上站一分鐘也好。”1992年1月至2月,鄧小平視察了南方並發表了重要談話,他的聲音,激促了中華大地上空滾動著加快經濟發展的陣陣春雷。但是,他在深圳面對著香港時,卻一句話也沒有講。在國貿大廈樓頂的旋轉餐廳里,他深情地望著對面的香港。在皇崗口岸,他站在邊境久久地凝視著對面的香港,目光不願意離開。那飽經人世滄桑臉上的神情,無法用語言來形容,使陪同的人終生難忘。此時此刻,我們再傾聽這位偉人簡明、質樸的自述:”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我們怎能不心潮逐浪,難以自已呢?”我退休方式要簡化,死後喪事也要簡化,拜託你們了。”
令世人悲痛的日子不幸到來:1997年2月19日21時8分,我們敬愛的鄧小平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鮮紅的中國共產黨黨旗覆蓋在鄧小平的遺體上,這是黨和人民給予這位老共產黨員的最高榮譽。
作為徹底的唯物主義者,鄧小平對於生死問題的看法向來達觀。關於自己的後事,近年來曾對親屬多有交待。捐獻角膜、解剖遺體、不留骨灰,撒入大海,這是毫無保留地把畢生奉獻給祖國和人民的鄧小平的遺願。曾幾次到過鄧小平抗日戰爭時住過的河北省涉縣(原為河南省)赤岸村。
那裡的人民群眾把附近一道小山嶺起名為將軍嶺,專門留幾處地方,用來埋葬當年曾在此地戰鬥過的老一輩革命家的骨灰,以此來緬懷他們的功績,寄託自己的哀思。劉伯承、徐向前、李達、黃鎮均有骨灰埋葬在此,當地民眾們也希望小平同志身後將部分骨灰埋葬在此。恩格斯的骨灰是放在盒裡漂浮到大海里的。
中國共產黨的領袖中,周恩來、劉少奇的骨灰是撒向大海中的。鄧小平生前給我們留下了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身後不留骨灰,撒入大海,這體現了鄧小平一生的追求和信念,完美地完成了他人生的最後一個篇章。而第一次見到大海,他還是一個16歲的少年。
鄧小平一生中與大海結下不解之緣,他迷戀著大海:大海的無限寬廣,開闊他博大的胸襟;大海的永恆運動,塑造他敢向時代潮頭站立的品格;大海的驚濤拍岸,陶冶他處變不驚的膽略;大海的波峰浪谷,隱喻他三落三起波瀾壯闊的一生。鄧小平啊,你向大海走來,是革命生涯的起點,你向大海走去,是革命征程的終結!大海為你驕傲,為你自豪,你隨大海奔騰,你在大海中永生!高山峻岭,鐫刻著你光輝的名字;長江黃河,呼喚著你不朽的英靈!看,載著鄧小平骨灰的808號專機,在兩架波音飛機的護衛下成”品”字隊形,向預定海域飛來了……
大海嗚咽,飛機垂首,潔白的骨灰由五彩繽紛的花瓣伴隨自低空而落,大海啊,快敞開你寬闊的胸懷,擁抱起中國人民的偉大兒子–鄧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