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四個傳統節日之一(其他三個分別是春節,端午節和中秋節)。通常是在4月4日至6日,天氣轉暖,春天慢慢複蘇的季節。最初,“清明”是中國古代農民開始耕種的農曆術語。在周代,它與寒食節合並成爲一個節日。
清明節的由來
在春秋戰國時期,爲確保自己的兒子西齊登上晉國王位,晉國公爵嫔妃李姬強迫陳聖王子自殺並自殺。放逐陳聖的弟弟重耳。在流放期間,重耳受了很多苦難,其中包括被他自己的一些下屬背叛,只有少數人忠于他,其中之一就是介子推。有一次,在重耳幾乎快要餓死的時候,介子推從他的腿上割下一塊肉烤了並將其提供給重耳。十九年後,重耳終于再次回到晉國即位,並成爲晉國的國王。上任後,重耳獎勵了一直忠于他的官員,但他們卻忘記了介子推。有人爲介子推大叫,晉文公回憶起往日的回憶,感到慚愧。他立即派人去尋找介子推,但介子推拒絕了所有的邀請。晉文公別無選擇,只能親自拜訪介子推。爲了避免與晉文公的見面,介子推帶他的母親躲到了綿山(今天的山西介休縣)裏。士兵們搜尋了很長時間,但是沒有運氣,沒有搜到。有人建議,如果山上起火了,介子推將無能爲力。結果,介子推和他的母親被燒死。當找到介子推時,介子推身上只剩一塊布,上面記錄著一首用鮮血寫的詩,這是在勸告晉文公明智地治國並善待自己的人民。晉文公下令將已故的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埋葬在燒毀的柳樹下,並將綿山改建爲節山。他還設置了紀念介子推的日子。在這一天,人們只能吃冷食。介子推死後一年,晉文公帶領官員向介子推哀悼,並看到柳樹幸免于難。他感到非常驚訝,將其命名爲清明柳樹,並將其定爲清明節。
傳統習俗
1.掃墓
清明節最常見的習俗是掃墓。人們將奉獻祭物。領導人還會參觀公共墓地,並向爲國家獻身的人們表示敬意。每年,由于燒紙而引起大火。因此,中國政府提倡提供鮮花而不是燒紙習俗。在2020年的清明節,冠狀病毒使人們難以掃除墳墓。在線掃墓變得很流行。中國政府還下令降低國旗,並呼籲所有人爲死于病毒的人保持沉默。
2.春季郊遊
清明節也是春季郊遊的好時機。天氣暖和的時候,花朵開始盛開。在遠古時代,人們經常穿新鞋,在掃墓後去散步。在現代,清明節是一個爲期三天的假期,人們可以短途遊覽附近的城市。
3,插柳
插柳的故事源于介子推和晉文公的故事。此外,柳枝有很強的生命力,據說柳枝還可以驅邪。在宋代,人們經常將柳枝放在石上。有些人甚至用柳枝做成花圈。
4.秋千
秋千是清明節的一項體育比賽。它來自北方種族,在春秋戰國時期傳入中國。它以簡單的設備和易于學習而在人們中廣受歡迎。在漢代,秋千在清明節,端午節等節日逐漸成爲一種遊戲,在女孩中非常流行。
5.放風筝
在清明節放風筝既是遊戲又是民間活動。這種習俗起源于清朝,當時人們經常把風筝帶到墳墓裏,然後在掃墓後放風筝。人們在風筝上寫下各種災難或疾病,然後讓它們高高地飛向天空,最後將它們剪散。人們相信在風筝上寫得不幸的東西會隨著風筝而消失。
6,拔河比賽
拔河比賽是一種習俗,特別是對于男人來說。它起源于春秋時期,並在隋唐時期流行。這項比賽曾經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一項訓練技巧。後來,它成爲了人們用來祈求豐收的一種遊戲。在比賽中,鼓聲響起,觀衆歡呼雀躍,人們大喊口號。所有這些都非常像祈禱儀式。
清明節美食
1.綠飯團
在明清時期,綠飯團是清明節的特色食品。它是由糯米和一種叫做江麥草的野菜制成的。
2.薄煎餅
煎餅是閩南地區人們的一種清明美食;掃墓後,人們喜歡吃薄煎餅,裏面裝滿海莎草,煮熟的雞蛋片和辣椒香腸。
3.蔥和蛋餅
在清明節,青島人經常吃大蔥和雞蛋餅,這意味著機靈。
4.清明飯
在過去,中國人經常收集各種草藥並將它們混合到大米中,制成清明米。
5,歡樂球
成都人喜歡在清明節做“歡樂球”,這是一種用炒飯制成的食物,用線子串起來。
6.棗糕
棗糕,又稱子糕,是中國北方傳統的清明食品。它是由發酵的面粉面團制成,並充滿棗子。有些人經常把棗糕做成飛燕般的形狀,用柳樹枝把它們串起來,然後挂在門上。
7,粽子
衆所周知,粽子是端午節。在長興,吳江和塘棲地區的清明節期間,這種食物也很受歡迎。
誰慶祝清明節?
很自然地認爲,清明節是中國人民專有的。除中國外,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和韓國也慶祝清明節。越南是世界上也使用中國農曆的少數幾個國家之一。他們的清明節是從中國引進的。韓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清明節也是由海外華人帶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