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我想起天堂的媽媽
文——王繼平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節快到了,我不由得想起在另一個世界的媽媽。
十三年前的陰曆十月初八,媽媽她走了,是可恨的病魔奪走了她的生命。
我們的家沒了,我們的天塌了。
我們大聲哭泣,哀痛地呼喚著“媽媽”。
哭的最傷心的還有我的“大(父親)”,他不是擔心從此沒有人給他做飯,他哭著說,“你們的媽呀,她一輩子吃的苦比誰都多,受的累比誰都大!”
大的話說得對,我們深深記得,沒有媽,我們怎能長大?
記得在那艱難的歲月裏,媽媽她白天下地,晚上紡紗。
爲了貼補家用,她不停地勞作,常常累得腰疼腿酸,幾乎快要倒下。
春天,家裏沒有糧食了,她去地裏挖野菜,摘洋槐花回家蒸菜疙瘩。
夏季,生産隊的麥子剛收割後,她帶領我們兄弟幾個拿起鐵絲耙,從東溝到西窪,在地裏撿麥穗、耧麥茬,直到我們家門前堆起了高高的麥茬集垜,開心的微笑才挂上她的臉頰。
秋天,當紅燈籠般的柿子從綠葉中鑽出,金黃色的谷穗在微風中搖曳,當白白的蘿蔔帶著綠瑩瑩的葉子收回到院子,削柿餅、曬谷子、腌鹹菜,最忙碌的又是媽媽。
冬天,在茫茫白雪、刺骨的寒風中,媽媽背著一個沉重的手工打襪子機出門了,開始了艱苦的“打工”生涯。
每逢趕集上會去采購日用品,媽媽總是帶一瓶開水和幾個自家做的馍,從不去飯館裏,一分錢也舍不得花。
我們家孩子多花銷大,媽媽從來都是精打細算,大孩子的衣服換下來後縫縫補補又給小的穿。每次做飯,她總是最後才端起飯碗,有時候鍋裏就只剩下一層薄薄的鍋巴。
媽媽曾是生産大隊的婦女主任,她勤勞勇敢、大公無私,先人後己爲大家,人人都贊不絕口地把她誇!
媽媽離開我們已經十三年了,她的音容笑貌時常在我的眼前閃現,她的諄諄教導在我在心裏牢牢記下。
離別的太久了,我很想念媽。
在夢裏我夢見她站在春風斜柳下,微笑著親切地叫我“娃”,我幸福地喚她一聲“媽”。
四月清明點蠟燭,墳前燒紙祭奠媽。
但願在天堂裏她生活的愉快,但願那裏沒有SARS,沒有新冠肺炎。如果有來世,我懇求您還來當我的媽!
作者簡介:王繼平,男,1954年生。陝西禮泉縣建陵西北村人。吉林大學外語系日專77屆畢業生。西安中電集團39所退休職工,現在深圳做日語翻譯工作。業余愛好寫作、照相、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