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應該是什麽樣子,應該是羅大佑《童年》裏唱詞那樣:池塘邊的榕樹,操場上的秋千,知了叽叽喳喳。
很遺憾,今天的一零後,少有聽見蟬鳴鳥叫,即便是帶他們會鄉下,也很難在見到我們父輩年代,那皎潔的月光,滿天的繁星。
一顆星星代表一個夢想,諸多原因,他們的夢想其實是被禁锢的。
要說一聲對不起,讓他們的童年,還不怎麽知道世事難料,卻迎頭撞上這冠狀病毒。
就算是童年,也有明天和意外,這是一種無奈。這次疫情,也考驗著一零後的求生能力。
疫情之下,有一種孩子,懂事的讓我們心疼。
湖北十堰一位六歲的男孩,大家都知道了。跟著70多歲的爺爺在家抗疫,很不幸,爺爺突發疾病去世,他依舊按照爺爺的囑咐,在家吃餅幹,而且還給爺爺蓋上了被子。
第一時間有人憤怒了,孩子的爸爸媽媽在哪兒,這世界還有多少留守兒童在家裏?
父母是有心多大,就算是不在乎老人,那個六歲的孩子,也得每天打電話問一下情況吧。
真實的情況是,孩子的父母離異,爸爸在外面打工,孩子在家跟著爺爺奶奶,前段時間奶奶去世了。
有人爲這個爸爸辯解:在外面打工的離異男人,其實有的時候真的想不到天天給家裏電話,一開始是天天打,後來可能隔三差五,再後來是老人不找他,他不找老人。
其實,生活裏有很多人,都是這樣和留守親人相處的。
當一切湊巧,就發生了現在的心酸。
發生這一切,只希望,這世界上的留守老人和孩子能少一點。
即便不能克服困難,我們不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指責你們,也請你們在辛苦的討生活之余,盡量每天多問候老人和孩子。
一場疫情,是整個世道的照妖鏡,當我們覺得他們很幸福的時候,其實這個世界的他們,也在艱難謀生。
我們需要給孩子一次死亡教育,有很多人說,甯可希望那個六歲的孩子在家裏大哭大叫,引來鄰居,或者跑出去呼救。而不是被爺爺那句外面有病毒,震懾在家裏。
若是沒有社區找上門,孩子餓到奄奄一息怎麽辦,如何絕地求生?
希望我們的孩子在親人倒下後,可以呼救,世界上最可怕的並不是病毒,我們要告訴他們,最可怕的莫過于你孤獨離去,世界卻依舊喧鬧,無人知曉。
孩子,要懂得喊救命,要知人間溫暖能趕走病毒。
冠狀病毒來勢洶洶,那些平時被父母太溺愛驕縱的孩子,顯然拖了父母的後腿。
但實際上,也許是父母拖了他們的後腿,幾千年的三字經有雲:子不教,父之過。
近日,山西的段女士夫婦,因爲疫情原因和孩子分開隔離,就體驗到了說不出的心酸。
辛辛苦苦打工一整年,兒子一摸手機全家回到解放前。
爲了和八歲的兒子方便聯系,段女士把手機給了兒子,沒想到解除隔離後,意外發現,兒子爲了玩遊戲,刷爆了他們的信用卡。
一種無名火無處發泄,真想狠狠打孩子一頓,他還一臉無辜。
打孩子一頓,能彌補教育的確實麽,對孩子滿臉猙獰,不過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疫情之下,我們發現,那些缺失的教育,孩子會加倍討回來。
有些家庭,習慣性在孩子面前造成一種“富有”的假象,只是因爲擔心貧窮的真相會給孩子造成心理負擔。
其實,真的應該給孩子一種金錢教育,告訴他們,父母的錢,真的不是大風刮來的,都是通過辛勤的勞動賺取的。
不要孩子一哭一鬧,就拍拍胸脯,爸爸媽媽有的是錢。要告訴他們,錢都要有計劃的花,即便是家中有很多積蓄,那也不屬于你你將來也必須認真賺錢。
有很多家庭,就很容易犯了那種“貧寒家庭養出纨绔子”的悲劇。
疫情發生以後,有一位甯夏籍的六歲女孩,也引起無數人點贊,大概是一零後疫情之下求生的模範版本。
她的獨立強大感染了無數人,也讓我能相信,她是被爸爸媽媽用力愛著的孩子。
在攝像頭面前,她在家安靜的畫畫,畫完之後把內容講給父母,攝像頭那頭,她相信,愛著她的爸爸媽媽一定能聽到。
小小年紀,溫暖恬靜,幾乎感動了所有人。
疫情終歸過去,朋友圈一位上一年級的小朋友發表了抗疫感言:
媽媽,爲什麽我人生的第一個寒假就這樣度過,這實在是太刻骨銘心了。
是的,一場大考,你挺不住的時候,別忘了更多孩子們還在堅持。
你若用力愛孩子,不曾虧欠他們,一場大考前面,他們會交出感動世人的大卷。
一場大疫,請記住,屯什麽,不要忘記囤愛,缺什麽,都不要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