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旅遊、餐飲、運輸、外貿等行業受到巨大沖擊,各項經濟發展按下“暫停鍵”,如何應對疫情沖擊下的生存大考成爲諸多企業面臨的共同難題。南都記者將聚焦“疫情下企業複工複産”這一話題,記錄中央層面多項助企纾困政策之下,停擺的産業如何迎來複蘇。這是“疫後重啓·關注複工複産”系列報道第八篇。南方都市報也面向全網征集疫情下企業複工複産的新聞線索,歡迎聯系我們。
微信:xiaowen1988cheng
4月14日下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出席東盟與中日韓(10+3)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領導人特別會議。
南都記者注意到,這不是中國領導人第一次以視頻連線的方式參加類似的國際會議。3月2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就出席了G20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視頻峰會。此外,還有多場高規格國際會議線上“雲舉行”。
G20能源部長會議通過視頻方式舉行(新華社發)
不過,更多的國際會議因疫情選擇了延期或取消,包括大型國際學術會議。有人表示,原本的科研計劃因此被“打亂了節奏”。
正常國際交流遇阻,全球化進程會受到什麽影響?有專家表示,疫情給全球化帶來了嚴峻挑戰,全球化可能會因此有所修正,但“大勢不可擋”。
多數國際會議被延遲或取消
南都記者梳理公開資料發現,原定于2020年召開的國際會議,大多數因爲疫情選擇了延期或取消。
比如,原本在3月下旬舉辦的博鳌亞洲論壇年會被宣布推遲。該論壇官網的一則公告顯示,推遲的決定是“本著對參會代表健康和安全負責的精神,在與東道國中國政府協商的基礎上”做出的,但並未透露具體延期到何時。原本在今年11月舉行的第二十六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則推遲到了明年。
日本疫情發展初期,東京奧組委曾經堅持如期舉辦東京奧運會。在多次被傳將推遲舉辦之後,東京奧組委3月底宣布,東京奧運會推遲到明年7月23日至8月8日舉行。延期後的奧運會仍叫“東京2020奧運會”。
東京2020年奧運會和殘奧會推遲至2021年舉行(新華社發)
計劃在今年4月22日至23日舉辦的第九屆莫斯科國際安全會議,一口氣推遲到了2022年。
除了被延期外,還有一些原定于今年內舉行的國際會議直接選擇取消。
比如,原定于今年2月舉辦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原定于今年4月舉辦的世界體育大會,以及原定于6月舉辦的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香格裏拉對話會、世界貿易組織部長級會議,均被直接宣布取消。
此外,不少大型學術會議也未能如期舉行。據不完全統計,原計劃在4月和5月舉辦的17場大型國際學術會議中,有8場延期、9場取消。
多數國際學術會議被延期或取消,將帶來什麽影響?
“這就打亂了節奏。”一名在英國利物浦大學讀博的中國留學生許超形容到,每年都舉辦的各種學會“像呼吸一樣”是有節奏的,按相對固定的時間舉行,研究人員也會根據這個時間表來安排自己的研究工作。“但是現在突然屏住呼吸了,你就不知道下一口氣該是什麽時候。”
多場高規格國際會議線上“雲舉行”
盡管多數會議延期或取消,還有一些國際會議選擇利用互聯網技術,在線上“雲舉行”。
4月14日,東盟與中日韓(10+3)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領導人特別會議以視頻方式召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出席。在此之前,G20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視頻峰會于3月26日召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
東盟與中日韓(10+3)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領導人特別會議
(圖片來源:中國政府網)
據外交部副部長羅照輝介紹,這次G20特別峰會是G20曆史上首次舉行視頻峰會。如此高規格的國際會議“雲連線”,的確是特殊情況下的創新之舉。
此外,G20財長與央行行長會議、G20貿易部長會議、G20能源部長會議等機制均在線上召開過視頻特別會議。七國集團領導人也在3月16日舉行過視頻會議。據白宮的一份聲明,今年G7輪值主席特朗普決定取消6月在戴維營舉行G7峰會的計劃,轉而以遠程視頻通話方式舉行。
有分析人士指出,視頻會議的安保、時間等綜合成本低,並且由于情況特殊、參會目標一致,效率很高,或許會成爲未來各國合作應對重大國際議題的重要方式。
“太緊迫了。”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陳鳳英告訴南都,疫情之中很多國家面臨著很現實的生死存亡問題,各國急需合作解決燃眉之急。比如,G20領導人視頻峰會從最初提議到落地實現只用了10余天,省去很多安保籌備工作,簡潔明了,正是特殊情況下的特殊安排。
值得關注的是,一些對線下依賴較強的國際貿易展會,也在積極擴展網絡渠道。據商務部外貿司司長李興乾透露,按慣例原本在4月15日開幕的今年春季廣交會,將試水“直播帶貨”,于6月中下旬在網上舉辦。
4月10日,第三屆進博會首個網上海外路演推介會“落地”德國。德國多家行業協會、上百家企業以及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瑞士中心等組展機構通過視頻聽取展會推介。
第三屆進口博覽會德國網上路演推介會現場。
(圖片來源: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官網)
多種迹象表明,廣交會、進博會正利用與互聯網技術的創新融合加緊籌備。任鴻斌表示,這將“暢通貿易往來,攜手應對疫情,發出有力的信號”,爲世界經濟貿易穩定作出積極貢獻。
全球化面臨挑戰但“大勢不可擋”
由于全球疫情蔓延,世界各國之間的交流往來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阻礙,許多常規的國際會議被延期或取消。但另一方面,也有多場高規格的、應對疫情的特別會議緊急舉行。
不少網民擔憂,正常國際交流遇阻,全球化進程是否會受到影響?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提出,此次疫情對世界造成了三個“史無前例”的影響:全球化遭質疑、種族主義擡頭、二戰以來形成的國際秩序搖搖欲墜。
“許多國家發現,在疫情籠罩下,全球化的一些規則突然不靈了。他們就重新反思,全球化到底帶來了什麽?”鄭永年認爲,疫情可能會是全球化回到上世紀80年代以前的狀態——傳統的投資與貿易的形式,一種“有限的全球化”。
“此次疫情對全球化提出了一種新的嚴峻的挑戰,但必須認識到,當今社會離開全球化難以保障社會經濟正常運轉。”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經合組織與東亞合作秘書長沈銘輝認爲,從這個意義來說,全球化可能會有所修正,但全球化大勢不可擋。
沈銘輝分析到,盡管全球化現在面臨著諸多挑戰,但通過全球合作來共同應對流行病等人類共同挑戰,這種方式仍然是不可或缺的。關鍵時刻,各國能夠坐下來一起開會,這表明了他們對全球化的一種認可。“換句話說,對于共同面對全球治理挑戰,他們只能坐下來加強合作。”
沈銘輝認爲,近期世界各國緊急召開多場視頻會議,就傳遞出疫情中加強國際合作的強烈信號。“他們沒有忘記G20等全球治理平台,這就給世界一種信心。”
(文中許超爲化名)
采寫:南都記者馬嘉璐 實習生梁晴 發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