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郭偉民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陸斌]爲填補國內勞動力市場空缺,日本國會8日正式通過《出入境管理及難民認定法》(《入管法》)修正案,這部極具曆史意義的新移民法將于明年4月1日起實施。然而,日本國內輿論普遍認爲這部倉促通過的爭議法案至多只是個“半成品”。國際輿論也對新法案能否改變日本社會對待移民的態度表示懷疑。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日前指出,如今發展中國家務工者的選擇越來越多,日本需要移民,但移民是否還需要日本?
根據新的《入管法》,日本對現有的簽證系統進行重大調整,擬在未來5年吸收34.5萬名外來務工人員,並對他們提供優惠條件。比如,外籍務工者入境日本後即可自由選擇工作,並可隨時跳槽。日本的政策風向變化,源于國內勞動力市場的巨大壓力。美國《華盛頓郵報》稱,如今日本已跻身“超高齡”國家行列,老齡化趨勢明顯,但生育率完全跟不上。2017年該國的新生兒數量創下百余年的新低,嚴峻的人口問題迫使安倍政府做出改革。
但據《日本時報》報道,不少人認爲這部新法通過得太倉促,諸多重要條款語焉不詳,無法保證務工者切身利益。勞工權益律師指宿昭一舉例稱,最新法案中缺乏針對勞務中介的約束,這就很難保證人生地不熟的外籍勞工被“拐帶”到哪裏。《華盛頓郵報》稱,日本民主黨議員長妻昭更是強烈質疑該法案的核心邏輯,認爲它在本質上“根本沒把外籍務工者當人對待”,一旦實施或將重創日本的國際形象。長妻昭在一篇專欄文章中接連發問:“我們如何保護他們的勞工權益?爲他們提供哪些社會福利?住房怎麽解決?語言培訓又怎麽辦?新法案對這些問題都沒有回答。”
反對該法案者認爲,日本應先推翻1993年引入、如今覆蓋25萬外來務工者的“技能實習生”制度。根據規定,務工者赴日後要經曆漫長的強制培訓期。其間他們工資低,擇業不自由,還非常容易遭雇主剝削。日本法務省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日本在2016年至2018年間共有63名涉外務工人員身亡,他們或死于事故、或自尋短見。
除了不完善的制度,一直以來日本的社會文化也是“勸退”外來者的重要因素。CNN近日尋訪了若幹在日工作或生活的外籍人士。留日多年的越南女孩阮靈回憶說,自己在日本了解的第一個文化概念就是“內外有別”,對于外來者,日本人只是習慣性地保持禮貌與友好,而並非發自內心。這種文化隨時提醒她,自己可能只是被當成“圈外人”。還有外籍人士表示,即便經高度融入日本社會,也仍無法適應那裏的高強度工作壓力。
CNN稱,日本近代以來從未在真正意義上“接納”外來人口。報道稱,日本上世紀90年代也曾出現用工荒,時任政府修改移民法,對戰後移民拉美國家的日裔提供長期可續簽的簽證待遇,鼓勵他們赴日工作。然而到了2008年的經濟衰退期,日本政府“翻臉不認人”,敦促這批移民“哪來的回哪去”。美國天普大學日本問題專家金士頓表示,日本對外來務工者總是過河拆橋,就像餐巾紙一樣“用後即扔”。
日本時事通訊社8日稱,經濟分析師森永卓郎表示,勞動力不足確是緊要問題,但政府的解決方向“南轅北轍”,“除了對那些想壓低工資的企業有好處,別無任何益處”。森永指出,解決勞動力不足就該提高工資;只要漲工資,就有更多人願意工作。
到2030年,美國、德國、韓國、法國、新加坡和中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均將面臨老齡化難題,不少亞洲國家都要和日本“搶”人,大量引入外來務工人員。《日本時報》稱,如果日本仍然無法改善外來務工者的待遇,那麽很多人勢必會倒向務工流程更簡明、政府監管更嚴格的韓國。還有專家稱,同樣依賴外來務工者的新加坡宣傳工作十分成功。該國長期將外來務工者描繪爲“家園建造者”“道路清潔工”,是“讓我們的生活更舒適便利”的有功之人。這一點日本仍有很大提升空間。
不可否認的是,日本對外來移民仍有吸引力。美國皮尤研究中心2015年的一項調研顯示,整個亞太地區71%的受訪者對日本評價積極。治安良好和環境優越都是該國的重要加分項。不過,不少留日多年的外國人已經心存去意。越南女孩阮靈表示,如果能將父母接去日本同住,她對種種弊端也就“將就了”,否則會考慮回國。她表示:“我對這裏仍心存好感,但我認爲日本應該認清一個事實:比起移民需要日本,日本現在更需要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