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是我國明朝時期的一面“旗幟”,它告訴了世人明朝的強大,也讓後世認識到古人的魄力和高瞻遠矚,“鄭和七次下西洋”,也讓後人無不爲其感到自豪,而讓人們心存疑惑的是,爲什麽鄭和下西洋從不帶少女,卻帶了一船老妪和接生婆?知道原因後真是感歎古人的大智慧。
有話說“舟車勞頓”,就是在陸地上,到處跑也是相當辛苦的事情,更何況是天在不測風雲的海洋之上,通常航海是不帶女子,因爲女子身嬌體弱,當遇上危險時,男子分身乏術,恐怕要危及到性命,鄭和卻帶了一船的女性。
這些女性當然也不能輕視,也是心靈手巧之人,是專門負責爲船員縫補衣服,“鄭和七下西洋”,曆經了28年,在海上飄著的時候絕不是短短幾個月,但也不可能爲幾萬官員准備一路下來的新衣新鞋,哪得裝上好幾船,還得再專門派人管理,不僅成本,還特別費事。
鄭和于是便帶上了一船老妪,當船員們的衣服和鞋子破了,老妪們就能夠及時縫補,船員們也不用過多的擔心這些事情,另一方面船員也不會因爲男女之事,形成混亂,或是耽誤行程等。
其次,鄭和還帶上了兩名接生婆,這是准備幹嘛呢?這也是皇帝特別叮囑鄭和的一個使命,明朝不僅國力強盛,還醫術先進,兩名接生婆是爲了宣揚明朝先進的醫術,除此還有其他懂醫的人一路隨行,受到了許多外國的歡迎,紛紛和明朝建交,獻上金銀珠寶。
同時,明成祖朱棣也想要找到傳說中的“長生不死藥”,這也成爲了鄭和下西洋的一個理由,不過世上並沒有長生不死藥,鄭和倒是打了幾場硬仗,第一次下西洋時,鄭和在三佛齊舊港遇上了當地的海盜陳祖義,鄭和輕松獲勝,生擒了陳祖義。
第二次下西洋卻是送外國的使節回國,規模相比第一次要小一些,第三次下西洋,鄭和再次受命,宣揚國威,就這樣來來回回,鄭和共下了七次西洋,明朝的財政上卻出現了“錢荒”,引起了錢幣貶值,後明成祖停止了遠航。
還有緣故是,鄭和下西洋雖然浩浩蕩蕩,卻都沒有民間海商的船隊跟隨,明成祖下诏過:不許沿海軍民“私自下番,交通外國”。要是遇上危險,全憑鄭和的船隊自由發揮,但鄭和都一一成功應付了,鄭和去世後,明成祖認爲再無人及他,也就沒有再派人下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