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出品方/作者:華創證券,龐天一)
一、皖儀科技:精密科學儀器平台開啓價值發現新篇章
(一)曆史沿革:檢漏儀器起家,致力于中高端儀器國産化
皖儀科技的前身爲合肥皖儀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3 年 6 月 26 日,公司成立後就開 始研發檢漏儀器並于 2005 年正式銷售。2010 年 6 月 30 日,安徽皖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正式成立,此後公司以光譜、質譜、色譜、頻譜技術爲基礎,形成了環保在線監測儀器、 檢漏儀器、實驗室分析儀器、電子測量儀器等四大産品體系,産品廣泛應用于環保、新 能源锂電池、制冷、生物醫藥、科研等領域。2020 年公司成功在科創板挂牌上市,2021 年入選工信部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
(二)股權結構:結構穩定集中,子公司深化布局
公司股權結構穩定相對集中,子公司深化四大産品線格局。公司創始人、第一大控股股 東、實際控制人臧牧持有公司 38.94%股份,股權相對集中。公司第二大股東爲公司董事、 副總經理、核心技術人員黃文平持有公司 6.09%股份,公司第三大股東爲安徽省創業投 資有限公司,國有資本加碼,持有公司總股本的 5.53%。公司擁有三家全資子公司,引 躍科技主要覆蓋環境保護儀器、環境監測業務,原諾環保負責環保項目投資,科測檢測 覆蓋大氣汙染監測及檢測儀器儀表制造業務。
(三)財務分析:營收季節性明顯,研發費用占比較高
公司營業收入表現強勁,2022H1 歸母淨利潤大幅增長。自 2016 年起公司營業收入持續 增長,2021 年公司持續推出新産品、加大市場開拓力度帶來收入增長,營業收入較去年 同期增長 35.79%。2022 年 H1 公司實現營收 2.7 億元,同比增長 39.10%,由于政府補助 和營業收入增加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較去年同期增長 334.23%。
公司營收與歸母淨利潤季節性明顯。2019-2021 公司來源于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的營業收 入占全年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爲 64.06%、 63.96%和 65.54%,營業收入具有明顯的季節 性特征,系公司收入主要來源于環保在線監測儀器、檢漏儀器,客戶受項目立項審批、 資金預算管理等影響,采購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工程建設和設備安裝等主要集中在下半 年尤其是第四季度,因此公司上半年收入占全年收入比重較小。公司毛利率常年保持較高水平。2021 年由于公司爲進一步提升産品競爭力和市場競爭優 勢,持續加大研發投入以及市場推廣力度,導致期間費用較高,淨利率受到一定影響但 隨著公司超高效液相色譜儀、多功能離子色譜儀、溫室氣體監測系統等一系列新産品得 到推廣,盈利能力有望提升。同時隨著政府補助政策推進,其他收益有增長趨勢,其他 收益與收入的比值也在逐年升高。
公司存貨周轉率偏低,且占資産比重較高。客戶對于公司的檢漏儀等産品有定制化需求, 非標准産品通常在簽訂銷售合同後開始組織生産備貨,備貨周期較長,備貨金額較大, 故存貨周轉率偏低。同時公司賬面存貨價值占總資産的比重偏高(2021 年爲 25%),若 下遊客戶采購政策或經營情況發生重大不利變化,不能按照合同約定購買公司産品,公 司存貨則可能面臨跌價風險。公司收現比偏低但回款能力較好。與行業內其他公司相比,公司的收現比偏低,主要系 近年公司業務規模持續擴大,應收賬款、應收票據規模增加所致;但公司的應收賬款周 轉率較高,日常經營活動的資金需求能通過經營活動産生的現金流入及現有自有資金予 以覆蓋。
公司仍處于擴張發展期,銷售費用上升明顯。2016-2021 年公司財務費用率和管理費用率 基本保持穩定;銷售費用率上升明顯主要系公司産品使用年限長,客戶複購率低,公司 需持續進行客戶開發才能確保業績實現不斷增長,爲進一步開拓市場,公司加大了銷售 隊伍的建設和市場投入,有效訂單額(與客戶産生資金往來或者已經爲其投入生産的訂 單)較去年同期增長 3.2 億元,增長幅度近 70%,訂單增加直接導致銷售績效工資、差 旅費、業務招待費等銷售費用增加較多。
公司研發費用絕對額增速較高,研發費用率居行業前列。公司一直將自主研發作爲核心 發展戰略,且公司産品涉及多個專業技術領域,綜合性強,技術門檻高,掌握相關核心 技術並應用于産品需要長期的技術積累及持續的研發投入。2018-2021 年,公司研發費用 分別是 0.35 億元、0.51 億元、0.69 億元和 1.17 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爲 49.52%,其中 2021 年研發費用絕對額僅次于聚光科技,領先剩余一衆可比公司。2017-2021 年研發費用率逐 年提升並且始終保持在同行業第一梯隊,2022H1 研發費用率更是達到 25.1%。
截至 2022H1,擁有發明專利 60 項;擁有軟件著作權 122 項,最近獲得一項日本發明 專利:“流通池和具有其的液相色譜儀”,處于行業較高水平;同時公司參加起草了 11 項 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公司目前擁有 21 項在研項目(預計總投資金額 4.33 億元),其中 不乏四級杆飛行時間液相色譜、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儀等國産尚未觸及的高端産 品,從側面印證了公司強大的研發實力。公司研發團隊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碩博爲班底,在此基礎上爲進一步鞏固、提升公司研 發實力和創新能力,公司持續加大高端技術人才的引進。截止 2022H1,公司研發人員數 達 455 人,占比逐年提升至 33.51%,相較 2021 年底人數增加 57 人,增幅 14.32%,其 中:博士研究生增長 1 人,碩士研究生人數基本保持不變,本科生增長 56 人。
(四)主營業務拆分:主打檢漏儀器和環境監測儀器,實驗室分析儀器未來可期
從業務細分來看,環保在線監測儀器和檢漏儀器爲公司營收做主要貢獻。2021 年,環保 在線監測儀器業務營收 2.96 億元,同比增長 28.70%,營收占比 55%,毛利率 50.8%穩定 保持較高水平,主要客戶包括淨山環保、碧霞環保、豫南科技等。檢漏儀器貢獻 35%營 收並以 46.8%的毛利率成爲公司第二大主營業務,屬于高端産品,廣泛用于新能源锂電 池和電力行業,定制化程度較高。實驗室分析儀器定制化程度更高,因而單價更高,但 海外零件占比高導致毛利率較低。電子測量儀器專業化程度高,毛利率高達 71.7%。
二、檢漏儀器:下遊景氣度擡升刺激需求放量,多年耕耘終至收獲時
(一)檢漏儀器下遊應用場景豐富,檢漏手段多種多樣
在日常生産生活中,防止泄漏的需求普遍存在。如果泄露值在阈值之內,則無明顯影響;一旦泄露值超過阈值,將帶來不同程度的危害,小至設備無法正常運轉工作,極端情況下還會引發嚴重事故,甚至危及生産人員生命安全。不同行業對檢測氣密性的需求也不盡相同,越精密的高科技産品,越需要高氣密性作爲保障,檢漏儀器已經成爲衆多工業産品制造及使用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檢漏儀器已經廣泛應用于制冷、電器制造、國防科技、汽車制造、半導體制造、動力電池、通信行業、航空航天等領域,爲工業過程安全提供保障。隨著新能源、汽車制造、通信行業等新興産業崛起,爲檢漏儀器制造業帶來了更大的市場機遇。
檢查泄漏的手段較爲豐富,從低成本的滲透、著色探傷到使用專業的泄漏檢測器在工業 生産活動中均有應用。公司招股說明書將檢漏技術主要歸納爲三種:氣泡檢漏技術、差 壓檢漏技術和氦質譜檢漏技術,其中氦質譜檢漏技術的優勢最爲突出。 氦質譜檢漏儀是以氦氣作爲示漏氣體,對真空設備及密封器件的微小漏隙進行定位、定 量和定性檢測的專用檢漏儀器。它具有性能穩定、靈敏度高、操作簡便,檢測迅速、檢 漏範圍廣等優點,已經成爲當前生産工藝過程分析和産品性能檢測的主流檢漏儀器。
(二)百億級市場尚待開啓,國産替代空間廣闊
2021 年全球氣體檢漏市場規模約爲 42.5 億美元。依據 FMI(Future Market Insights)數 據,2021 年全球氣體檢漏市場規模約爲 42.5 億美元,2022 年的預計市場規模約爲 46.3 億美元,未來十年內的市場規模有望突破 100 億美元(CAGR:8%)。亞太地區是需求增 速最快的地區,目前中國市場的占比約爲全球的 15%-20%,即 45 億元-60 億元人民幣。 細分領域中氦質譜檢漏占比約 20%,仍存一定提升空間。依據 Fact.MR 數據,2021 年全 球氦質譜檢漏儀試産規模約爲 7.65 億美元,中國市場份額占比亦在 15%-20%(僅次于 歐洲和北美),即 8-10 億元人民幣。
下遊應用端,新能源行業份額提升明顯。由于目前缺乏關于檢漏儀下遊行業占比的權威 數據,我們選取皖儀科技招股說明書中皖儀科技産品下遊行業占比情況的數據進行分析。 2017-2019 年,新能源行業的占比由 36.88%提升至 43.64%,而電力、制冷、汽車制造等 其他主流下遊行業占比則呈現萎縮態勢,我們將在後文詳細剖析這一現象的原因。
金屬锂化學性質活潑,檢漏不當後果嚴重。上海伯東公司在其文章《氦質譜檢漏儀锂電 池檢漏》中分析到“由于锂金屬的化學特性非常活潑, 使得锂金屬的加工, 保存,使用對 環境要求非常高. 锂電池主要是外殼焊接處需要檢漏, 如果锂電池裏面的電解液因爲外殼的不密封性而泄露出來可與潮濕環境産生劇烈反應, 不僅對環境和人員造成嚴重的危害,同時影響設備使用壽命, 所以锂電池在組裝和密封 ( 圓柱形及棱柱形單元通過焊接)環節,需要進行泄漏測試。”新能源行業的景氣擡升帶動檢漏儀器行業發展。2019 年以來,我國動力電池裝車量逐年 高增,與全面而精密的泄漏檢測儀器的推廣密不可分,二者相互促進,檢漏儀器爲動力 電池的安全性、高品質保駕護航,而新能源行業的繁榮則繼續帶動檢漏儀器行業的需求 高增。
競爭格局層面,中國檢漏市場仍以外資廠商爲主。由于檢漏儀器系統構成複雜,且客戶 對産品性能和穩定性要求嚴格,行業准入門檻較高。目前行業國內中高端檢漏領域競爭 主要集中在安捷倫(Agilent)、島津(Shimadzu)、英福康(INFICON)、普發(Pfeiffer Vacuum) 等外資廠商之間,國産比例較低。皖儀科技作爲國産龍頭和業內唯一一家上市公司(中 科科儀目前正在接受上市輔導),2021年的市場占有率僅有5%-6%,國産替代空間廣闊。
(三)苦心孤詣耕耘多年,關鍵性能參數表現出衆
公司自成立後就開始研發檢漏儀器並于 2005 年正式銷售,2007 年研發並開始銷售真空 箱檢漏回收系統,拓展檢漏儀器産品線,曆經多年耕耘,公司的檢漏儀産品已經獲得了 包括 CATL、ATL、華爲、比亞迪、國軒高科、中航锂電等各領域巨頭企業的認可。 目前形成了氣密性檢漏儀、氦質譜檢漏儀和真空箱檢漏回收系統三大産品模塊,分別對 應不同的應用場景: 1)公司自主研發的氣密性檢漏儀包括直壓式氣密性檢漏儀、流量式氣密性檢漏儀、差壓 式氣密性檢漏儀和最新的多工位氣密性檢漏儀四種産品,主要應用于汽車零部件制造、 日化包裝制造、潛水泵制造、閥類制造等領域。
2)公司自主研發的氦質譜檢漏儀,是一種根據質譜學原理、用氦氣作爲示漏氣體制成的 高精度檢漏儀,最小可檢漏率可達 5×10-13Pa·m3/s,與海外競爭對手德國英福康持平。 産品主要應用于汽車零部件、新能源锂電池、真空、電力、電子元器件等領域。3)公司以高端氦質譜檢漏儀爲核心,依托多真空箱聯動系統與控制技術,自主研發了真 空箱檢漏回收系統,能實現氦氣循環使用。公司可根據不同應用場景的實際需求,爲客 戶提供符合要求的定制化産品,主要應用于電力、家用制冷、锂電池制造、汽車零部件 制造等領域。
依據公司招股書說明書,氣密性檢漏儀單價約在 3 萬元/台,毛利率 65%左右,氦質譜檢 漏儀單價約在 10 萬元/台,毛利率 60%左右,真空箱檢漏回收系統以高端氦質譜檢漏儀 爲核心,依托多真空箱聯動系統與控制技術,能實現氦氣循環使用,該産品定制化程度 較高,因客戶需求不同,産品單價、單位成本變動較大,整體毛利在 35-40%左右,單價 40-50 萬人民幣左右。
三、環保在線監測儀器:孕育成熟,基本盤穩健
(一)政策紅利下,碳排放核查監測市場開啓在即
公司主要受到國家環保産業政策影響,近年來,環境監測政策扶持力度持續加碼,國家 出台系列政策推動大氣、水質、土壤環境汙染治理及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帶動環境監測 儀器市場需求持續增長,行業迅速發展,爲環境監測設備的廣泛應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十三五”以來,生態環境監測産業市場規模快速擴張,營收實現翻倍式增長,目前已 達 540 億元。
2021 年 7 月,全國碳交易市場正式上線,這是實現碳中和道路上的關鍵一步,而如何精 准的核查、監測溫室氣體排放量又是碳市場建設工作的重中之重。因爲這一數據的准確 性不僅關系到碳市場的履約和穩定運行,還關系到整個國家的減排效果的客觀真實性。 如果沒有一套科學精准的核查、監測體系,碳市場的運行就缺少了根基,所有的交易都 成了建立在無意義數字上的一紙空談,整個國家的減排量也可能會受到國際社會質疑, 甚至可能影響中國的國際聲譽和地位。基于此,我們預測在碳市場全面啓動的大背景下, 碳排放量的核查與監測市場將會率先受益。 2021 年 5 月 27 日,國內首個電力行業碳排放精准計量系統在江蘇上線,在國內率先應 用實測法進行碳排放實時在線監測核算,預期不久也將向全國普及。
(二)國內碳排放監測市場空間或將突破150億元
測算方法一: 根據美國領先的市場調研公司 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 的數據,2016 年,世界 CEMS 監測系統的市場規模爲 37.4 億美元,2025 年,世界 CEMS 監測系統市場規模可達到 72.3 億美元,中國目前的碳排放比例占全球的 1/3 左右,按此比例測算,2025 年,中國 CEMS 監測系統的市場規模可達到 24 億美金左右,約折合人民幣 168 億元。
測算方法二: 根據美國領先的市場調研公司 Grand View Research 的數據,2014 年美國 CEMS 監測市 場的規模約爲 5.62 億美元,2015 年約爲 5.87 億美元,假設未來十年市場規模仍呈線性 增長,2025 年,美國 CEMS 監測市場的規模將會達到 9.14 億美金。截至 2020 年,中國 的碳排放總量約爲美國的 2.3 倍,以此估算,中國 CEMS 監測市場的規模將在 2025 年達 到 20.9 億美金,約合人民幣 146 億元。
(三)環境監測産品:氣體&水質監測
公司生産的環保在線監測儀器主要分爲環境氣體監測系列産品與環境水質監測系列産品 兩大類:1)公司環境氣體監測儀器的核心産品是 CEMS 煙氣排放連續監測系統,主要應用于火 力發電廠、鋼鐵燒結廠、煉鋼廠、垃圾焚化廠等産生汙染氣體的工業企業。CEMS 煙氣 排放連續監測系統有技術指標與量程相關,量程越小,技術實現難度越高。通過比較, 公司生産的 CEMS 煙氣排放連續監測系統産品性能與質量水平與主要競爭對手相當。 目前公司自主研制的超低排放煙氣檢測系統已通過中國環境監測總站 0~100mg/m³監測 量程認證,新一代煙氣排放監測系統可達到 0~45mg/m³的監測量程,目前已經完成了中 國環境監測總站實驗室部分的認證工作,進入現場認證階段。
2)環境水質監測系列産品:在水質監測領域,公司自主研發的環境水質在線監測儀可對 水質中的 COD、氨氮、總磷、總氮及水質重金屬參數進行連續自動監測,並將采集的數 據自動傳送至環保信息中心,實現環保信息中心對自動監測站的遠程監控。有利于全面、 科學、真實地反映各監測點的水質情況,幫助終端客戶及時、准確地掌握水質狀況和動 態變化。環境水質監測系列産品可廣泛應用于化工、造紙、冶煉、制藥、食品、釀造等 工業廢水監測及市政汙水處理、江河湖泊等地表水在線監測。
四、實驗室分析儀器:長坡厚雪,方興未艾
(一)內部政策支持+海外長期管制,本土科學儀器公司迎來發展良機
1、內部政策支持。作爲儀器儀表行業的重要分支之一,科學儀器的制造需要複雜而精密的技術,依賴大量 前沿科技的發展,包括電子技術、智能化自動控制技術、計算機科學技術、精密機械制 造技術、分析化學等,是衡量一個國家高端制造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因此,國家相繼 推出多個政策扶持科學儀器行業。除此之外,我國國家政策對于本土儀器企業的支持還體現在進口産品采購需要進行論證 備案,部分省份甚至經過專家論證形成了政府采購進口産品清單“非必要不進口”。目前, 我國已有 14 省份推出國産儀器支持政策。
2、外部催化。與此同時,美國對中國實施儀器出口管制,國産儀器替代進程將加速。自中美貿易沖突 以來,美國一方面將中國機構列入實體清單,另一方面以立法形式限制關鍵核心技術對 華出口。受此影響,我國科學儀器的進口情況不容樂觀。截止 2020 年 12 月,美國出台的針對中國的《商業管制清單》(CCL)全部條款爲 4510 條,其中涉及科學儀器管制的 占比超過 42%,約爲 2000 條。 9 月 13 日,美國政府啓動“國家生物技術和生物制造倡議”,計劃投入更多資金(20 億 美元)用于生物技術研發,以應對來自中國等競爭對手的挑戰。中美在新興尖端技術領 域的交鋒日趨激烈,美國對華投資和技術出口管制措施也愈加嚴厲。未來,在管制可能 長期持續背景下,國內儀器公司有望在挑戰中抓住機遇,加快國産替代進程。
(二)我國實驗分析儀器市場規模增長迅猛,行業持續高景氣
我國實驗分析儀器行業規模接近 600 億元且增速位列全球第一。依據 SDI 數據,2021 年, 全球實驗室分析儀器市場規模約爲 717.3 億美元,中國市場的占比約爲 11.7%,達到 83.92 億美元,按最新彙率折算,對應的人民幣市場規模約爲 588 億元。我國實驗分析儀器起 步較晚,在研發技術、功能部件、性能參數、質量和規模等方面總體不及歐美國家同類 産品。根據智研咨詢數據,2015-2020 年,中國實驗分析儀器複合增速位列全球第一,約 爲 6.8%,美國和加拿大約爲 5.2%。目前,我國實驗分析儀器品種基本齊全,但大部分高 端、大型儀器依賴于進口。從全球實驗分析儀器細分領域看,根據中商産業研究院的數據,生命科學、色譜、表面 科學三個領域占比最多,分別占總市場規模的 26%、15%和 13%,色譜、質譜和光譜占 總市場規模的 37%。
從公司主要布局的細分領域色譜儀來看,隨著色譜聯用技術日益普及,全球色譜市場規 模不斷增加。由 2015 年的 82.2 億美元增加至 2020 年的 100 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爲 4%。 從區域分布來看,2020 年全球色譜儀市場規模主要分布在北美、歐洲、中國及日本,北 美市場占比 31%,歐洲市場占比 26%,中國市場占比 16%,日本市場占比 10%。
隨著中國對食品安全、環境保護以及醫療衛生的重視不斷提高,中國色譜儀市場規模不 斷擴大,2020 年的市場規模達 107.2 億元,同比增長 6.5%。雖然我國色譜儀市場規模穩 定增長,但我國色譜儀對外貿易仍以進口爲主,尤其是高檔色譜儀對外依賴度較高。觀 研報告網發布的資料顯示,2019 年中國色譜儀出口金額爲 1.09 億美元,進口金額爲 9.99 億美元; 2020 年中國色譜儀出口金額爲 1.15 億美元,進口金額爲 10.37 億美元。2020 年中國色譜儀進口主要以液相色譜儀爲主,進口金額達 6.73 億美元,主要進口國爲 德國、新加坡、日本、瑞典、美國等,占色譜儀總進口金額的 64.88%。公司目前主要産 品的液相色譜儀如能打開高端市場,未來前景值得期待。
(三)研發+區位優勢加持,科學儀器業務值得期待
公司強勁的研發實力我們已在前文詳述,但在自主研發難度最高的實驗室分析儀器行業, 公司的高效液相色譜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離子色譜儀等産品仍能夠可靠地對常規 量、痕量的金屬、類金屬元素及常規量、痕量的陰、陽離子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且關鍵 性能參數亮眼。在研項目中,智能超高效液相色譜儀、四級杆飛行時間液相色譜質譜聯 用儀、一體式智能離子色譜分析儀等都屬于目前國産極少觸及的高端産品,一旦研發完 成且市場推廣成功,將爲公司帶來可觀的業績增量。
公司自主研發的高效液相色譜儀由高壓恒流泵、進樣器、檢測器、柱溫箱等部分組成, 主要用于分離分析沸點高、熱穩定性差、有生理活性及相對分子量比較大的物質,具有 高壓、高速、高效、高靈敏度和高選擇性等特點。公司生産的高效液相色譜儀最高工作 壓力可達到 42MPa,流量精密度可達到 RSD<0.05%,基線噪聲≤0.25×10-5AU,基線 漂移≤1×10-4AU/h,産品性能與質量水平與競爭對手 Waters 2695、安捷倫 1260、賽默 飛 U3000、島津 LC-20A 和天瑞儀器 LC-310 等相當。産品采用分體式設計,配備了完善 的系統監測功能,根據配置不同,目前已推出三大系列五類産品,能夠滿足客戶的檢測 需求,産品主要應用于制藥企業、第三方檢測機構。
公司自主研發的離子色譜儀主要用于微量、痕量的陰、陽離子分析及基體複雜樣品的自 動前處理。産品采用一體化外觀設計,配備全系統高精控溫,內置柱溫箱,具有性能可 靠、結果准確、易學易用、價格實惠等特點。根據配置功能不同,公司目前已推出三大 系列産品,能夠滿足客戶的水質檢測、食品檢測等領域檢測需求。通過比較,公司生産的離子色譜儀最高工作壓力可達到 35MPa,流速精密度可達到< 0.03%,基線噪聲可達到 0.1nS,分辨率可達到≤0.00238nS/cm,公司産品性能與質量水平 與主要競爭對手相當。
除色譜業務之外,公司在籌備“年産 1000 台套高端質譜儀項目”。該項目建成後有望實 現高端質譜儀産業化,開發液相色譜與質譜聯用、氣相色譜與質譜聯用等産品,豐富公 司在分析檢測儀器領域的産品布局,縮小與國際同行業公司的差距,進一步增強公司在 分析檢測儀器領域的市場競爭力。盡管公司爲建設該項目所申報的定向增發已經撤回, 但公司已與合肥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經濟貿易局簽訂項目投資合作協議書明確項目用地 位置,也已取得環境影響報告備案表,公司定增項目于重新申報後項目有望獲得重啓。
安徽省對科學儀器行業發展極爲重視。公司位于合肥市,目前來看,安徽省是國內對科 學儀器行業發展政策支持力度最大的省份之一,包括但不限于儀器園區的規劃、國産儀 器的強推文件等,公司作爲屬地重要公司,未來有望持續受益。 自 2014 年以來,安徽便啓動實施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扶持計劃,目前已累計引進科技團 隊 320 個。科技團隊將技術創新作爲主攻方向,97 項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其中有 47 項成果填補國際國內空白或者實現進口替代。在以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加持 下,各項政策迅速推進國産儀器替代進程。
2020 年,安徽省地方財政科技支出占比達 4.95%,較 2012 年提升 2.53 個百分點,居全 國第4位;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883.2億元,較2012年增長2.1倍,研發投入強度達2.28%, 較 2012 年提升 0.64 個百分點,居全國第 10 位。連續 5 年安徽省研發與實驗經費同比增 速超 10%,2021 年,安徽省研發與實驗經費首次步入超千億行列。2021 年,安徽區域創新能力由十年前的第 15 位上升至第 8 位,連續十年位列全國第一 方陣。十年來,安徽舉全省之力,建成以國家實驗室、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爲引領 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體系,催生出更多“從 0 到 1”原創性成果,實現了由“科教大省” 向“科技創新策源地”的跨越發展。
五、盈利預測
關鍵假設: 1)檢漏儀器業務:受益于新能源行業和半導體行業的高景氣度,再結合對公司近期中標 訂單的梳理,我們假設 2022-2024 年公司檢漏儀器業務的營收增速分別爲 76%/78%/60%; 2022 年毛利率維持此前上升勢頭至 48%,23-24 年維持在 50%。 2)環保在線監測儀器業務:盡管有多重政策加持,但此市場競爭激烈、玩家衆多,我們 假設 2022-2024 年公司環保在線監測儀器業務的營收增速分別爲 25%/24%/23%;毛利率 分別爲 51%/52%/52%(微升)。
3)實驗室分析儀器:公司已于 2022 年 8 月中標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超高效液相色譜儀訂單,研發實力已獲驗證,隨著未來在研項目研發完畢向市場推廣, 在低基數下該項業務有望迎來高成長,我們假設 2022-2024 公司實驗室分析儀器業務的 營收增速分別爲 74%/85%/92%;毛利率分別爲 44%/47%/47%。 4)研發費用率:2021-2023 爲公司産品布局階段,研發費用占比較高,2024 後隨著營收 體量增大和高端新品發布完畢,更多利潤有望被釋放,故我們假設 2022-2024 公司的研 發費用率分別爲 19.5%/19%/18%。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系統發生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