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學網】
機器人18班 北京科技大學供圖
在北科大機械學院,有這樣一個畢業生班級,加權平均成績達85.8分,深造率高達86.7%,人均省部級以上競賽獲獎2.5次,獎學金覆蓋率83%,總金額21萬元,19名同學參加國慶70周年慶祝活動,班級志願總工時5000余小時……這就是機器人工程2018班(以下簡稱機器人18班)。
35年前,以北京科技大學教授余達太、馬香峰爲首的北科大人,制造出第一台國産工業機器人——冶鋼1號,開創了中國工業機器人領域的先河。時光流轉,底蘊傳承,爲適應國民經濟發展新需求以及新工科建設潮流,2019年,經教育部批准,北京科技大學正式成立機器人工程專業,並于同年9月從本科2018級機械類學生中選拔30人組建第一屆機器人班。
在這裏,30名新時代北科學子傳承創新基因,在智慧“大腦”的指引下,合力打造出一台能源動力強、主體運行穩、芯片性能高、系統集成實的創新機器人,在智能制造的浪潮中向未來進軍。
汲取“笃行致遠”的動力能源
作爲學校黨班團協同創新試點班,機器人18創新實施入黨量化考核,在輔導員的指導下,通過獨創的積分體系,建立“學習、實踐、述責”的黨員教育培養模式。學生們通過自主理論學習、心得體會分享、社會實踐鍛煉、公開述責打分,不斷提升自身思想覺悟和理論水平,並做到融彙貫通。相關探索成果被《中國冶金教育》收錄發表。
作爲最早一批發展的黨員,機器人本18黨支部書記陳文龍說:“通過開展量化考核工作,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和思想素養都有了很大提高。思想統一了,自然在行動上就能做到同心同向。”
貫徹支部建在班上、黨班團一體化建設。班級全員申請入黨,黨員比例高達50%。在黨支書、團支書的組織下,黨員帶著團員學,團員向著黨員看,“看齊”已成爲同學們的行動共識。通過與全國先進工作者-張常豐村第一書記張巍婷共同行動,開發農産品網商平台助力脫貧攻堅,鄉村電商新風貌登上央視財經頻道,30余萬元年銷售額的背後,镌刻著青年服務國家的使命擔當。
疫情期間,多名同學參與社區防疫,組建線上講師團,踐行停課不停學。大學期間,班級所在黨支部獲評學校標兵黨支部,所在團支部獲評首都“先鋒杯”優秀團支部。
打造“精益求精”的運行主體
機器人18堅持以學業發展爲核心,抓好強基與賦能兩個著力點,發揮本科生導師作用,構建“名師引領-小組幫扶-集體監督”三維學習模式,打造“一二三,向前看”的學風培育體系,班長牽頭、學習委員主管、黨團支部成員齊上陣,精益求精抓學業,築牢前進的運行主體。在這裏,你追我趕、專于學業的氛圍日益濃厚,11名同學綜合成績高于90分,獎學金總金額達21萬元,26名同學將前往新加坡國立大學、中國科學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等國內外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繼續深造。
“我的班級我的家”北京高校十佳班集體、北京市先進班集體、87級校友基金最佳團隊等榮譽稱號記錄著班級不斷成長、不斷發展的曆程。作爲班長,崔桐鑫認爲,正是這樣一種濃郁的學習氛圍,讓每個人都一種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在這樣的班集體裏,不談論學習、不專心學習仿佛就是不合群的表現,每個人都不想被落下。
聚焦“科技創新”的智能芯片
作爲學校首批科技創新實驗班,機器人18秉承“求實鼎新”校訓精神,彙智于“芯”,用智于“行”。班主任孫志輝深知實踐對于工科學生,特別是機器人工程這一交叉專業學生學習的重要性,自班級成立伊始便積極動員學生全體參與大學生科研實踐訓練,在機器人控制、神經網絡等領域去探索自身的興趣點。
通過與不同領域的老師進行項目學習和實踐鍛煉,同學們的動手能力和專業認知能力不斷提高,班級同學還不斷嘗試將實踐成果進行科研轉化,共發表SCI論文1篇,EI論文1篇,獲批專利3項。
科技競賽作爲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平台,始終受到機器人18班同學們的熱捧。在校期間,他們投身智能車、機器人、起重機、單片機、計算機博弈等多種科技競賽,斬獲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一等獎、全國大學生智能車競賽一等獎在內的國家級獎項32項,首都挑戰杯特等獎在內的省部級獎項42項。崔桐鑫、薛李斌、許連成等同學作爲主力隊員,與北科大機器人隊的同學們一道,時隔18年再次沖出國門,征戰亞太大學生機器人大賽,爲國爭光。
2021年暑期,爲響應“中國制造2025”,機器人18班在學院的統籌安排下,全員赴美的庫卡、極智嘉等國內頂尖機器人公司進行定崗實習。他們與技術工人、工程師、設計師進行切磋交流,實際參與産品研發、産品優化等工作,實際了解中國機器人行業發展現狀,全面接觸最先進的機器人技術,深刻領會“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的重要含義,在生産實踐中不斷錘煉“鋼筋鐵骨”。
作爲班內第一個發表學術論文的同學,譚濤認爲,中國機器人行業雖然起步晚,但發展蓬勃,技術先進。青年學子就應當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將成果應用在工業戰線上,助力建設制造強國,不負韶華。
共擎“奉獻青春”的集成系統
在輔導員和黨團支部的組織下,機器人18班的同學們發揚“一直堅定、一點輕快”的北科大志願者“驚歎號”精神,活躍在志願服務和社會實踐中。
他們中,19名同學參加國慶70周年慶祝活動,用铿锵步履繪就最美“希望田野”,在國慶煙火下舞動青春活力;12名同學投身“大支小”,赴科大附中、西苑小學開展機器人課程教學、無人機體驗活動,累計授課46學時,覆蓋800人次,事迹得到海澱教委報道;10名同學堅持連續兩年紮根太陽村志願項目,開展科普教學和義務勞動,累計640余小時,獲評北京市志願服務項目大賽銀獎、學校道德風尚獎;10名同學擔任團學骨幹、學業講師,爲同學“辦實事、解難事”,讓“我爲你存在、你讓我精彩”的機械團學幹部宗旨愈發鮮亮。他們在5000余小時的公益服務中,彙聚奉獻青春的集成系統,以“齊步走、同向行”的班級文化,打造溫暖有愛小家。
在輔導員許文茂、潘淑琦看來,學生們在志願服務中展現的大愛大德和家國情懷是“00後”最醒目的特質,機器人18班的同學們也在奉獻中完美诠釋了“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铿锵誓言。
本文來自【科學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