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學網】
“雙碳戰略提出後,公衆的關注點更多轉向了風光類新能源,甚至有輿論宣揚要盡快退出煤電。而近幾年的‘運動式減碳’,關閉了約10億噸煤炭産能,限制了煤炭産能,影響了煤電的發展。到去年,我們都見到了因此産生的嚴重後果——全國大範圍的電荒,東北地區甚至出現了緊急拉閘限電,對社會和國民經濟産生了嚴重影響。”中國工程院院士倪維鬥在8月7日召開的2022可持續能源發展國際會議上表示。
他指出,基于我國一次能源“多煤、少油、缺氣”的資源禀賦,以煤爲主的一次能源消費是我國能源和電力的消費特征。因此,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我國完全不具備完全退出煤電的可行性,而煤電的逐步脫碳才是應重點關注和努力的方向。現階段,通過“高效化實現自身減碳”和“靈活性實現結構減碳”,是煤電的兩大目標。
中國工程院院士、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王金南在報告中指出,在碳減排背景下,歐洲、美國和日本已完成工業化階段,高能耗産業已退出戒轉移,經濟增長與能源需求基本脫鈎,均已碳達峰。中國仍處于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一次能源消費仍處于增長趨勢中,因此碳排放也仍處于增長階段。
“同歐盟和日本相比,中國從碳達峰到實現碳中和的時間要短得多,從碳達峰到碳中和只有30年時間,因此要付出更加艱苦努力。因此,減排開始時間越早,減排壓力越低,低碳技術應用越早,邊際減排成本越低,所需的總成本越低。”他說。
在加拿大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陳掌星看來,CCUS是當前國際社會公認的最具潛力、最具實效的碳減排技術。期全球碳封存潛力巨大,陸上二氧化碳封存容量約爲6萬億~42萬億噸,海底二氧化碳封存容量約爲2萬億~13萬億噸,二氧化碳在地下鹹水層的封存容量占所有封存類型的98%。CCUS將迎來萬億級産業風口。
陳掌星表示,相關研究表明,碳中和目標下中國有著較大的CCUS減排需求:2030年0.2~4.08億噸,2050年6~14.5 億噸,2060年10~18.2億噸。“CCUS技術由碳捕集、碳運輸以及捕集的碳利用或者安全封存等過程構成,存在路線長、基礎設施複雜等問題,項目投資巨大,提高經濟效益是實現大規模推廣的關鍵因素。”他分析說。
“可持續能源發展不是限制能源發展的緊箍咒,而是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義。”中國工程院院士武強在會上表示。當前我國能源行業正孕育著革命性變革,處于新舊動能轉換和低碳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的關鍵時期,如何培育能源企業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加強能源科技發展戰略布局,已經成爲中國乃至全世界關注的熱點問題。
記者在會上了解到,目前人類活動造成的氣候變化顯著提高了極端天氣發生頻率,極端高溫發生頻率較工業革命前提高了2.8 倍和4.8倍,極端降雨發生頻率較工業革命前提高了1.3 倍、農業和生態幹旱發生頻率較工業革命前提高了1.7倍。“應系統推進溫室氣體控制,溫室氣體和環境質量是密切相關的,抓住了是雙贏。同時,目前我國單位GDP能耗仍然比世界平均水平高,節能有很大空間,應該節約和開發並重,推進能源可持續發展。”清華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郝吉明說。
此次會議會期從8月7日持續至26日,包括核能清潔利用、CCUS、等36個分論壇。會議旨在促進最新成果的共享,打造産學研合作平台,促進一批項目合作、引進一批高端智力人才,促進區域産業發展和企業技術進步。
此次會議由中國能源學會、北京市懷柔區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中國工程院能源與礦業學部、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支持,39家單位共同承辦。來自中國、加拿大、英國、日本、新加坡等國的十多位院士和能源專家參會。
本文來自【科學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