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廖慧婷
老撾過去30年大力發展水電,並計劃于下來八年加建20多個水電站,進一步鞏固老撾作爲東南亞最大電力出口國的地位。不過,老撾水電發展也面臨諸多挑戰,要能充分發揮潛力,須先克服地緣政治挑戰,更新技術並解決環境問題。
老撾早在1971年開始發展水電,直到上世紀90年代才開始高速發展,國內水電站從1993年的四座,激增至如今的78座。老撾能源與礦産部預計,到了2030年,老撾水電站將增至100座。
這是老撾琅勃拉邦南烏河(Nam Ou)的一座水電站,南烏河也是湄公河支流。(iStock)
老撾目前主要將電力出口至泰國、越南、柬埔寨等鄰國,但目光越放越遠。6月23日,遠在2000公裏外的新加坡也開始從老撾進口電力。
新加坡向老撾進口的電力雖然僅100兆瓦,但相信是到目前爲止老撾水電出口最遠的市場。這個項目稱爲“老撾—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電力一體化(簡稱LTMS-PIP)”,電力輸送取道泰國和馬來西亞的互聯設備,是亞細安首個涉及四個成員國的多邊跨國電力交易。
據報道,到了2030年,老撾電力産量可達2萬8000兆瓦,其中2萬兆瓦供出口。相對于多國經常須爲電力供應緊缺煩惱,老撾的電力出口能力讓人刮目相看,更有媒體爲它冠上“東南亞電池”的美譽。
湄公河支流南屯河(Nam Theun)上的水電站。(iStock)
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首席研究員米爾紮(Mirza Sadaqat Huda)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東南亞電池”有些誇大,但不可否認的是,老撾已成爲東南亞主要的能源出口國,且短期內會保持這個態勢。
根據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研究員5月發布的報告,老撾2018年出口了27太瓦時的電力,是目前東南亞國家中最大的電力出口國。
米爾紮指出,老撾水電發展擁有巨大的潛力,因爲老撾靠近泰國和越南等充滿活力的經濟體,現有的跨境電網也促使能源貿易強勁增長。
米爾紮認爲,老撾與其他東南亞國家之間的電力貿易也有助于推進亞細安電網計劃(ASEAN Power Grid)。這項計劃旨在擴大區域多邊電力交易,加強電網韌性和現代化,並推進清潔和可再生能源整合。
老撾公共債務超高 局限政府對能源投資
不過,資金和地緣政治可能成爲老撾發展水電的絆腳石。據世界銀行今年4月發布的報告,老撾的公共債務去年達145億美元(約202億新元),相當于國內生産總值的88%,超出像老撾這樣的經濟體可承受的77%水平。這將局限老撾政府對能源開發的投資。
荷蘭皇家東南亞及加勒比研究所所長蘇哈迪曼(Diana Suhardiman)告訴《聯合早報》,老撾要推進水電發展,仍需泰國、越南和中國等地的私人發展商注資,但這限制了老撾政府在協商擬定購電協議以及水電發展規劃上的話語權。
蘇哈迪曼說:“老撾目前缺乏電網,點明了老撾和鄰國之間的這種權利不對稱和(金融)依賴關系。電網不足,老撾能否向鄰國出口電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各國自行建設電網的意願,這削弱了老撾談判購電協議的能力……老撾政府也缺乏根據總藍圖推動水電發展的能力,或者缺乏相關決策能力。”
米爾紮也指出,亞細安電網計劃很複雜。東南亞包括多個群島,加上極端氣候頻繁,令建設跨境電網變得困難,要推動亞細安電網計劃,各成員國領袖須做出大量投資和政治承諾。
米爾紮說:“緬甸政治局勢不穩和中美的地緣政治競爭,加劇了完成能源互聯項目的複雜性。然而,LTMS-PIP的成功表明,雖然進展可能因技術、經濟和政治挑戰而滯後,但這個區域正慢慢朝著實現亞細安電網計劃邁進。”
出口電力帶來可觀收入 是否可持續卻引起關注
老撾出口電力爲國家帶來可觀的收入,但也對當地生態環境帶來沖擊,標榜爲“可再生能源”的水力發電是否可持續引起關注。
老撾2010年已能完全滿足國內電力需求,隨後繼續積極發展水電站,主要是爲提高出口。據報道,老撾在湄公河及其支流建了超過50座水壩。環保人士稱,大壩破壞了湄公河流域脆弱的生態系統。
根據老撾官方數據,2021年老撾電力出口收入超過20億美元(約27.8億新元),比2020年同期上漲12%,占國內生産總值逾10%。
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非傳統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員何塞(Jose Ma Luis Montesclaros)受訪時指出,從長遠來看,老撾必須小心處理水電發展對生態系統和其他領域的潛在沖擊。
何塞說,水壩改變了水道,流入農地、水産養殖和漁場的營養物質出現變化,可能對糧食安全造成巨大影響。“要盡量減少對生態系統的影響,將取決于未來大壩的設計。”
一些水壩也位于老撾旅遊景點,例如其中一個水壩建設項目就在世界遺産琅勃拉邦附近,可能對當地旅遊造成沖擊。
老撾的水電發展也帶來社會問題,包括須重新安置受水電站工程影響的社區。
另一方面,老撾政府爲了應對愈加頻繁的幹旱問題和提升電力出口的穩定性,開始轉向汙染問題嚴重的燃煤發電。
根據亞細安能源中心資料,2020年老撾總發電裝機容量中,水力發電占83.4%,其余來自燃煤發電。
湄公河近年不時水位偏低。圖爲湄公河流經老撾首都萬象。(邝啓聰攝)
何塞指出,老撾出口的電力主要來自水力發電站,氣候變化引發的幹旱可能影響供電穩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去年發布報告說,從1960年代至今,本區域發生幹旱的頻率越來越高。由于降雨不足和中國景洪大壩的出水限制等因素,湄公河近年不時水位偏低。
他說:“如果這個情況長期持續,可能對老撾電力供應的穩定造成風險。就算老撾能以較低價出售電力,但供電不穩可能阻礙老撾電力出口的雄心。不過,我們仍須看未來氣候會如何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