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一刀
人的忘性大,還是這個時代變化太快?
90後,未到而立。但90年代的事,現在覺得好遙遠。最近發生了不少事,讓我們想起了那個年代。整個90年代,幾乎每年美國都狠踹中國一腳,給中國人帶來了深刻的屈辱感。
今天,我們再回顧那10年,有著特別的意義。
1992年 對台軍售
1990年和1991年,美國一直在忙于海灣戰爭。從戰前籌劃、兵力調遣,再到打出一場完全現代意義的戰爭,擊敗當時薩達姆領導的伊拉克,尚無暇顧及中國。
海灣戰爭一結束,美國馬上就對中國出手了。
1992年9月14日,老布什政府宣布批准對台灣出售150架當時非常先進的F-16A/B型戰鬥機,總價爲60億美元(約新台幣1800億元),創下美國對台軍售中單筆總價最高的紀錄。
其實,不光是創下單筆總價最高紀錄,從實際發揮的作用來看,這筆對台軍售一度讓大陸與台灣之間空中軍力平衡向台灣一側傾斜了很多。
F-16 戰鬥機在海灣戰爭中表現優異,填補台灣10多年來在空中力量面的軍購需要。這些戰機從1997年後先後抵達台灣後,至今仍在使用之中,甚至在經過數次升級和零部件維護後,今天仍是台空軍的主力。
相比之下,當時解放軍空軍的戰機仍依靠殲-8和殲-7系列,尚未從俄羅斯引進蘇-27戰鬥機。老布什政府這筆最大規模對台軍售,令中美關系面臨嚴重沖擊。
不過,也有一種觀點認爲,老布什與中國有著深厚的感情,只是爲了在大選前搞點動作,所以把寶押在對台軍售上,希望能吸引傳統的共和黨選民站出來投票,擊敗當時的民主黨候選人克林頓。
基于這個目的,老布什向台灣出售的F-16A/B戰鬥機,爲了不刺激中國大陸,就閹割了對地攻擊能力,僅保持空戰能力。因此進攻能力打了折扣。
同時,老布什政府爲平息中方的不滿,派遣助理國務卿克拉克訪華,一面對此前的行爲進行解釋,一面表示願采取彌補措施來改善兩國關系,提出將“堅定支持中國加入關貿總協定”等措施。
然而,老布什還是在競選中輸給了克林頓。
1993年 銀河號事件
1993年7月7日,中國“銀河號”貨輪從天津新港出發,途經上海、香港、新加坡、雅加達,最後共載628個集裝箱,駛向中東。預計8月3日抵達位于波斯灣的迪拜港卸貨,然後去沙特達曼港和科威特港。
7月23日,美國以獲得情報爲由,指控中國“銀河號”貨輪向伊朗運輸制造化學武器的原料,並威脅要對中國進行制裁。同時,美國向“銀河號”所在的國際公海,派出了兩艘軍艦和5架直升機跟蹤監視,並要求“銀河號”返航。
“銀河號”在印度洋的國際公海海域上,被美軍艦截停並扣留長達三周之久。怎麽辦?是否同意美國的核查要求?
時任中國外交部國際司副司長沙祖康接到命令,以中國政府代表、中方檢查組負責人的身份處理這次事件。
沙祖康在後來的回憶中說,對美國指控的兩種違禁化學品,他親自調查,給船上628個集裝箱貨物的所有廠家一一打電話,得到的是“沒有違禁化學品”的確實保證。這時心裏有了底氣。
8月4日,中方明確告訴美國:“銀河號”沒有違禁化學品。但是,美國人聲稱他們的情報絕對准確,堅持要對“銀河號”進行檢查。沙祖康說,中美都是有核武器的國家,如果處置不當,很可能出現武裝沖突。
因此,當時陷入兩難選擇——接受檢查和拒絕檢查,都會顯得“窩囊”。
沙祖康說,“如果你拒絕,美國人會說,‘果然給我說中了吧,船上肯定有違禁化學品’。那這個黑鍋就背定了,跳進黃河也洗不清。很窩囊。” “讓他們去查,某種程度上我們受到了侮辱,也窩囊。但是兩害相權取其輕,我們有信心等這個事情真相查明了,沒有違禁化學品,那窩囊就是他們的。”
在這個思路之下,1993年8月28日,中國同意美國派專家,以沙特政府技術顧問的身份,對停泊在達曼港的“銀河號”進行檢查。當時,國內確實有不少人指責這種做法讓中國“遭到恥辱”。
經過一周的徹底檢查,9月4日“銀河號”貨輪上第628個,也是最後一個貨箱被檢查完畢後,美國人仍沒有發現任何化學武器。于是中國、美國、沙特三方簽訂檢查報告,確認“銀河號”沒有違禁化學品。
沙祖康說,最後的結果經過國際媒體大範圍報道後,讓美國人顔面盡失。負責檢查的美國國務院官員對此非常惱火,他肯簽訂調查報告,也是向外界表明檢查是認真負責的,錯誤在于美國情報部門。後來,中央情報二把手遭到撤職。
1994年 黃海對峙
正因爲美國對台出售150架F-16戰機,以及“銀河號”事件,中美關系當時已經陷入低谷,雙方停止了一切的軍事交流。
就在這時,美國在黃海又突然發出挑釁,中美兩軍航母、核潛艇、戰機在黃海發生激烈對峙。實話實說,當時中美距離開火,就差雙方摁下導彈發射鍵。
事情的起因是,1994年10月,美國認爲朝鮮的核計劃可能即將進入實戰部署,所以美日提出核查並改換輕水反應堆的建議,但遭到朝鮮方面拒絕。于是,美軍命令西太平洋艦隊的“小鷹”號航母戰鬥群開進黃海以封鎖朝鮮西海岸。
黃海有一部分屬于國際公海,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當一國要在國際公海執行針對他國的封鎖行動時,應事先向臨近該海域的周邊國家通報,以避免誤傷事件的發生。但是,當時美國海軍在未向中國方面事先通報的情況下,派遣航母沿中國領海邊界巡航。
有一種說法是,當時中國海軍也在沿海一帶搞演習,一艘剛剛完成遠海作訓正處于水面返航的中國海軍核攻擊潛艇被美軍航母群發現。美軍不但沒有避讓,反而起飛反潛機,對中國潛艇方位進行三角計算。
這對一艘潛艇是非常危險的,因爲這意味著下一步就是反潛攻擊。中國潛艇一邊進行下潛規避,一邊和青島基地聯系,請求支援。此時,“小鷹”號不但沒有中止這一危險行動,反而全隊跟進,駛入中國領海。
接到求援電報後,北海艦隊命令海航緊急出動兩架殲8-II戰鬥機帶彈出擊,並派兩架蘇-27戰機護航,支援中方潛艇。在黃海上空,中方飛行員警告美方請立即退出,但“小鷹”號反而起飛了兩架F-14戰機進行警戒飛行。這時局面陷入緊張對峙。
中國的一架蘇-27突然拉高,然後猛地向右翼的F-14斜切下去。美國飛行員向右加力猛拉,逃離接觸空域。同時,中國的殲8-II戰鬥機已經打開火控雷達,鎖定美軍航母編隊。雙方劍拔弩張,海上沖突一觸即發。
最後,美軍決定F-14飛回航母。“小鷹”號全隊駛離中國領海。中國軍隊用自己的決心,讓美國人知難而退。
1995年 李登輝訪美
從1991年開始到1995年,中國人從國內媒體上聽到最多的恐怕就是“301調查”。看看下面這張圖表就知道,那幾年我們遭遇了美國人多少次“301調查”。
但是,說到1995年最大的事情,其實是另外一件——李登輝訪美。
由于此前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在美國西雅圖舉行非正式會議,李登輝沒被邀請。1994年5月,李登輝出訪中美洲在美過境,美國只允許他停在夏威夷,而且不准下飛機。這兩件事對李登輝産生了極大的刺激。他把實現“對美訪問”,作爲美台關系的突破口。
爲順利訪美,李登輝捐給他的母校美國康奈爾大學450萬美金,換取一張出席康奈爾大學校友會並在該校發表演講的邀請函。1995年5月2日,美國衆議院以多數通過決議案,“敦促政府改變對台政策,允許李登輝來美進行私人訪問”。
5月9日,參議院又以97票對1票通過決議,“歡迎李登輝以私人身份訪問康奈爾大學”。但是美國國務院發表聲明稱:李登輝訪美將會給美國外交政策帶來嚴重的後果。因此,美國不同意李登輝來美。
然而,在5月22日,美國務院發言人卻來了個180度大轉彎,宣稱克林頓總統已經同意李登輝到美國進行私人訪問。盡管美國在宣布這一決定時一再強調,李登輝訪美是私人性質,不表示美國與台灣發展正式關系,但對中美關系的沖擊也是非常大的。
就在美國國務院宣布同意李登輝訪美的第二天,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錢其琛召見美國駐中國大使芮效儉,就美國政府允許李登輝訪美提出強烈抗議。中國外交部、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和國務院台辦均發表嚴正聲明,抗議和譴責美國的錯誤做法。
6月7日,李登輝乘機前往美國。就在這一天,《人民日報》發表題爲《且看李登輝怎樣表演》的社論。果不其然,6月10日,李登輝在康奈爾大學發表的演講,分裂嘴臉暴露無遺。
李登輝的講話和訪美,進一步激怒了中國人民。反分裂和反“台獨”鬥爭,成爲當時大陸的一項重要任務。可以說,美國幹涉中國內政,提升美台關系,在遭到中國政府強烈反對的同時,再一次使中美關系跌落到低谷。
1996年 台海危機
這一輪台海危機的爆發,從起始點上說,就是李登輝訪美及其在美國表現出的分裂嘴臉。
1995年7月21至26日,解放軍二炮部隊舉行軍事演習,向東海海域發射了6枚導彈;8月15日至2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又在東海海域和海域上空舉行了導彈火炮實彈演習;11月25日,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報道了南京戰區成功在福建舉行陸海空三軍聯合作戰及演習的消息。
到了1996年,針對島內“台獨”和其他分裂勢力的囂張活動,解放軍繼續舉行一系列軍事演習,以向台灣當局和國際社會表明保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在軍事演習期間,美國政府宣布“獨立”號航母戰鬥群駛往中國台灣海峽附近海域。
此後,又于3月11日宣布,駐守在海灣的“尼米茲”號航空母艦特混編隊加入“獨立”號航空母艦編隊行列。這是1975年越南戰爭結束之後,美軍在西太平洋地區最大規模的軍事集結。
面對美國人兩個航母群的威逼,解放軍堅定不移繼續演習,大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體現了中國政府和軍隊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也激發了廣大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的愛國熱忱。
在中國政府的嚴正抗議下,美國最後撤出了航空母艦編隊。更爲重要的是,1996年3月在台灣海峽進行的導彈發射演習,對美國朝野來說起到了一定振聾發聩的作用。美國人從這次事件中認識到,台灣問題涉及戰爭與和平,美國處置不當,有可能中美關系全面倒退,爆發軍事沖突,將使自己冒被拖入戰爭的巨大風險。
中國政府和軍隊在台海危機中展現的堅決和果敢,引起美國國內對華政策的大辯論,結果是美國克林頓政府提出“三不政策”——不支持“一中一台”或“兩個中國”、不支持“台灣獨立”、不支持台灣地區以“國家”名義加入國際組織。
1997年 狙擊港幣
1997年,我們迎來了香港的回歸。但是,就在回歸的第二天,國際金融大鳄索羅斯已經借著亞洲金融危機,狙擊泰國貨幣泰铢成功,泰國銀行無奈發出通告:允許與美元挂鈎的泰铢彙率浮動。
在90年代前半程,泰國是亞洲經濟體中上升速度較快的一個,但在金融安全上卻有著致命的漏洞。隨後,借著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國際炒家對印尼盾、馬來西亞林吉特等固定彙率貨幣進行了狙擊並且獲利頗豐,掀起了亞洲金融風暴。
1997年10月,當索羅斯利用資金橫掃東南亞後,索羅斯帶領的國際炒家將目光投向了香港。
雖然香港基本沒有當時泰國那麽糟糕,但是房地産和股市泡沫也不少,最後索羅斯選定香港作爲第二波沖擊的主戰場,他們認爲維持住聯系彙率制度的成本高昂,認定香港特區政府挺不過去,所以便開始積極研究,很快發動攻勢。
采用聯系彙率制與美元挂鈎的港元,在1997年到1998年共受到四輪攻擊。當時在大幅調高港幣的隔夜拆借利率後,港府靠著中央政府的堅定支持,動用了大量的美元外彙儲備,對索羅斯進行反阻擊並最終使其撤退。
雖然西方媒體後來指責港府,是改變了遊戲規則采保住了香港的財富,違背了政府不幹預的基本原則,但相比較亞洲其他地區,香港最後還是贏了。如果不幹預,香港的情況將遠比亞洲其他經濟體更悲慘。
1998年 考克斯報告
在20年前,“長征火箭”越來越成爲國際航天發射市場,中國一張靓麗的名片。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對長征火箭改進了設計,長城工業總公司采取的一系列保證火箭制造質量的措施也大大提高了火箭的可靠性。
所以,1997年後一直成功的火箭發射率也使得客戶們恢複了對長征火箭的信心,中國的航天商業發射市場前景看似一片光明。
但就在此時,美國作爲世界上最大的衛星制造國,對中國執行越來越嚴格的出口控制政策,美國政府也曾多次以各種借口對中國發射服務實施制裁。
考克斯(右)
1998年6月18日,美國衆議院組建一個9人的特殊委員會來調查美國對中國的航天等多個敏感領域的技術轉移,衆議員克裏斯托弗·考克斯(Christopher Cox)被任命爲特別委員會主席。
在這個特殊委員會成立後,頻頻爲美國媒體的“中國威脅論”提供一些所謂匿名材料,推動美國民間的反華和排華情緒。一時間,美國輿論被攪得昏天黑地,仿佛所有黃種人都是間諜,凡是和中國友好的人士都值得懷疑。
在調查期間,他們還炮制出了著名的“李文和案”。華裔科學家李文和被美國原子彈實驗中心突然開除,因爲美國FBI聲稱,他將W-88核彈頭的資料偷偷泄露給了中國。而且,《紐約時報》等媒體在沒有任何事實證據的情況下,把此案定性爲“向中國泄露核機密的間諜案”。
1999年5月25日,這個特殊委員會抛出了一份長達700頁《考克斯報告》,指控中國在20多年的時間裏,竊取了美國所有核彈頭的機密。
報告還宣稱,中國通過商業發射美制衛星,特別是故障調查來不擇手段地“竊取”或非法“獲得”美國衛星技術、導彈技術、運載火箭整流罩技術和智能分配器技術來增強自身的軍事航天能力,進而威脅到美國的國家安全。
一時間,這盆髒水迎頭潑向了中國。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立即召開記者會,對《考克斯報告》給予一一批駁。多位中國參與原子彈、氫彈研制的“兩彈一星”元勳,站出來用自己的親身經曆和證據,證明美國人的那些指控都是子虛烏有的。
事件的發展最後也倒向中國一邊。越來越的證據顯示,《考克斯報告》描述的一切根本都站不住腳。1999年底出版的美國《時代》雜志,將《考克斯報告》選爲該年度世界十大醜聞,認爲考克斯報告充滿謊言與所謂的“秘密”,具有煽動性。
到了2000年9月14日,曆時1年半的“李文和間諜案”也終因控方的證據不足而草草收場。美國聯邦地區法官帕克在宣判李文和當庭被釋放的同時,向李文和連連道歉。
而在這中間,還發生了1999年5月8日北約轟炸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事件。
後記
在那10年,中美關系鬥而未破,反而在快速發展。
十年之間,中美雙邊貿易額從1992年的175億美元,增長到2001年的805億美元。之後的成功“入世”,更讓中國的經濟發展插上了翅膀。中國人的堅韌和艱苦奮鬥,創造了經濟發展的奇迹。
當年面對美國人的制裁,鄧小平同志對來訪的尼克松說,哪怕拖一百年,中國人也不會乞求取消制裁。如果中國不尊重自己,中國就站不住!
中國其實就是這樣走過來的,一路頂著偏見歧視和欺辱。當年沒有絆倒我們前行的腳步,今天更不會。
(本文參考和引用的曆史資料,在此向作者表示感謝,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