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僑網3月31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在新加坡從事社區服務工作的祖萊哈當社會工作協理五年,也經常參與義工活動。她在工作時常會遇到一些只會講華語或方言的老人,面對非華人的工作人員會擔心語言不通,不願意對她敞開心扉。爲此,她決定上補習班進修,之後也一直自學,工作起來方便了不少。
“之前我在一個義工活動裏遇到一個華人老人,他覺得馬來族或印度族義工不懂華語,沒辦法交流,所以不願意和我們說話,但我主動用華語和他聊天之後,他變得很健談。”
2012年時仍在工藝教育學院念書的祖萊哈學過簡單的華語口語課程,但工作後她發現,之前學習的還遠遠不夠,于是就到補習班進修華語,一年後已可以用華語交流,學到中級水平後,又一直自學至今。
祖萊哈說:“我的朋友們經常幫我檢查作業,所以學得很快,只是聲調和俗語的部分有些困難,拖慢了進度。”
一名72歲的華人老人不久前找祖萊哈想向她求助,又怕她聽不懂。于是祖萊哈主動表示自己可以講華語,老人這才告訴她,自己當時已是癌症第四期,兒子又是特需人士,需要人照顧。
祖萊哈立即聯系義工組織,將老人的家庭情況告訴給他們,順利爲老人的兒子安排住進了特需人士關懷院。
工作五年來,祖萊哈用流利華語幫助過許許多多的華人老人,面對這名肯用心、肯用功的馬來族姑娘,很多老人都誇贊她華語說得好,人也聰明。
祖萊哈說:“工作中經常有老人表揚我,我的華人同事看到我這麽認真地學習他們的母語,也很驚訝。”
聊到最後,她告訴記者,她的華語之路,還將繼續走下去。(鄭雯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