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時代,海量數據誕生,如何高速有效處理,成爲擺在計算機科學工作者面前的難題。今天,“智慧芽2021創新賦能大會”在上海舉辦。從生物醫藥到科創金融,超500位行業創新者共同探討科技與未來。
“醫療數據規模大、處理難,但其潛在價值也是巨大的,”,中科院深理工計算機科學與控制工程學院院長潘毅認爲,當今的生物醫藥産業大數據存在許多異構性數據,如何處理好是一項新挑戰。何爲異構型數據?這就意味著,數據中既包括圖像、視頻,也包含語音、文本。如果計算機科學家要處理類似數據,那麽還必須具備醫療領域的數據知識。
在潘毅看來,人工智能在生物醫藥領域大有可爲。從臨床決策到預測疾病,數據都可以起到關鍵性作用。這其中就具體表現在“精准醫療”。根據每個人接受程度的不同,藥量和治療方案都應當有差別。
過去一年,無論是醫藥企業的研發投入,或是創新型醫藥企業的投融資數量,均達到曆史新高。智慧芽聯合創始人關典認爲,中國的成長速度無疑是最快的,這一增長態勢在未來幾年內還有望繼續保持。縱觀全國,環渤海、長三角和珠三角已日益顯現出生物醫藥産業集群。它們各自有特點,並已達到一定規模。
“生物醫藥其實是典型的高科技企業,投入高、回報不確定,” 關典發現,過去五年,全球排名前五的藥企,其研發投入達到年增長率30%。但同時,其研發回報率卻在逐年走低,産業面臨更大挑戰。創新效率的提升,並非創新主體一家的事情,而涉及到創新生態方方面面。在她看來,政府、金融機構和生物醫藥企業分別都有諸多痛點、需求。其關鍵就在于,要依靠大數據更好地規劃産業,在本地打造有競爭力、有差異化的産業集群。
人工智能的到來,還離不開硬件和算力的支撐。周健工認爲,“拼算力”的背後實則是“拼能源”。無論是發展數字經濟,或是人工智能,都離不開雙碳創新。他認爲,雙碳行動是人類面對氣候變化必然要作出的選擇。眼下,中國已在探索碳排放交易機制。借由新機制的探索創新,從而引導經濟從高碳向低碳轉換。
會議上,智慧芽還宣布5月啓動的“科創加速器”計劃,截至目前,其最新戰略合作夥伴已超過100家。同時,智慧芽正式發布行業獨家的《國際知識産權價值評估》系列課程,該課程由智慧芽聯合新加坡知識産權局(IPOS)共同打造,爲國內知識産權等無形資産評估難題帶來解決方案。
作者:王嘉旖
編輯:王宛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