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4日,旭光高新材料通過重組重新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又再一次回到資本市場的聚光燈下。與此同時,旭光高新材料2014年被多家沽空機構連續狙擊而停牌至今的慘案,也再度被翻出來。
據智通財經APP了解,被沽空機構指財務造假,旭光高新材料也因此停牌數年,甚至一度被港交所下達最後通牒並列入除牌程序第三階段。直到2018年,采取若幹程序符合複牌條件後,旭光高新材料才迎來了轉機。
10天內慘遭兩家沽空機構狙擊
旭光高新材料是一家新材料生産商,位于四川成都。公司從事天然芒硝的開采、加工及制造,以及聚苯硫醚(PPS)的生産開發及銷售。這家公司于2009年6月在香港聯交所上市,2011年改名爲旭光高新材料。
據智通財經APP了解,旭光高新材料自2009年登陸資本市場以來就一直充滿了爭議,只是所有的“流言蜚語”都沒有對公司的沒造成過大的沖擊,也沒有引發市場的過多關注。而且單看旭光高新材料的業績,不能不說不好。
直到2014年的3月25日,著名美資沽空機構Glaucus Research Group(下文簡稱“Glaucus”)登場,才讓旭光高新材料栽了跟頭。
2014年的3月25日晚,沽空機構Glaucus 向市場抛出了一份研究報告,從多個層面對旭光高新材料的數據加以質疑,直指旭光高新材料銷售數據有誇大之嫌,並給予“強烈沽售”評級,目標價爲0。
2014年的3月26日,旭光高新材料在10時52分後突然出現抛壓,股價走勢幾乎就是直線下跌。4分鍾之後,早有准備的旭光高新材料宣布臨時停牌,停牌前報1.25港元,跌幅爲7.4%。
據旭光高新材料的企業組織構架圖披露,旗下全資子公司包括四川省川眉芒硝有限責任公司(四川川眉芒硝)、四川川眉特種芒硝有限公司(四川特種芒硝)、四川得陽化學有限公司(四川得陽化學)、四川得陽特種新材料有限公司(四川得陽新材料)。而這四家公司,正是Glaucus的主要質疑對象。
旭光高新材料主要通過四川得陽化學和四川得陽新材料進行PPS産品銷售。當時,Glaucus在的報告中首先瞄准了旭光旗下PPS産品的銷售情況。報告稱,旭光高新材料公告顯示,其從事PPS業務的子公司得陽化學2011年財年銷售PPS營業額爲25.4億元(人民幣,下同),但內地工商文件顯示陽化學2011財年的營收爲1.89億元,因此“實際銷售額較旭光公布的低90%”。
Glaucus還從稅收方面推斷旭光高新材料涉嫌在PPS産品銷售上造假。Glaucus稱,德陽市地方稅務局網站曾公開2011年企業納稅排行榜,其中排名16的一家上市公司納稅僅8900萬元,四川得陽新材料排名74位。因此,排名比上述公司靠後58位的得陽新材料,納稅金額也應少于8900萬元。但若按照公告顯示,四川得陽新材料2011年銷售14.15億元、稅前利潤9.15億元,應納稅3.78億元,與所公布的榜單矛盾。
同時,旭光高新材料的芒硝産品業務也受到Glaucus的質疑。Glaucus指出,2010年旭光旗下僅有兩家銷售無水芒硝産品的子公司:四川川眉芒硝和四川特種芒硝,其公布的2010年營收和利潤共20億元和11億元,但工商檔案副本卻顯示,兩家公司當年營收僅1.51億元且沒有盈利,與旭光高新材料所公布的數據相差甚大。
Glaucus還通過旭光的客戶的賬目,指出該公司芒硝産品的銷售存在疑點。據旭光的資料顯示,其最大客戶成都景逸,分別在2009及2010年自旭光購入3.39億元及4.43億元産品。可是在內地工商管理總局的資料顯示,成都景逸的銷售成本分別爲3700萬元及3500萬元,較旭光的數據低90%。
此外,Glaucus還從行業角度質疑了旭光高新材料虛報藥用芒硝銷量。旭光高新材料稱其藥用芒硝年銷售量高達30萬噸,但Glaucus援引了一份行業數據進行對比,並稱中國對藥用芒硝需求量全年至多5萬噸。
就在3月26日停牌那天下午,旭光高新材料主席張志剛就迅速舉行了電話會議上,強調稱沽空報告內容與事實不符,集團會保留追究權利,更會在適當的時間作出回購,且有信心股份能複牌。
副總裁戴群波還指指集團會盡快在一兩天內在港交所發出公告逐點反駁報告內容,並將如期公布2013年業績,希望投資者耐心等待。但是,到了3月28日,旭光高新材料就“打臉”地公告稱因審計師需要更多時間完成審計集團2013年賬目,原定于當天發布的2013年業績將延遲公布。
然而就在旭光深陷沽空泥潭,官方澄清公告遲遲未發的時候,2014年4月1日,又一家沽空機構Emerson Analytics Co.,Ltd.也跳出來發布沽空報告,也指控旭光涉嫌誇大生産量,甚至預言旭光將最終遭遇“除牌”,相關報告同爲四十三頁。
2014年4月4日,旭光高新材料終于發布一份長達22頁的公告,以反駁Glaucus的指控。旭光高新材料還在該公告中表示正准備第二份公告以反駁或澄清Emerson的指控及評論。旭光高新材料會繼續停牌,直至發出第二份澄清通告和去年全年業績。
此後,圍繞旭光高新材料的風波依舊不斷,更有報道指公司資不抵債,大股東賣方套現離場等,旭光高新材料也從2014年3月25日起停牌多年,甚至一度被港交所下達最後通牒並列入除牌程序第三階段。
直到2018年,在風雨中飄搖多年的旭光高新材料才迎來了轉機。
重組上市,變更主營業務
2018年11月14日,旭光高新材料通過重組重新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
旭光高新材料表示,集團原本主要從事加工及銷售普通芒硝、特種芒硝及藥用芒硝以及制造及銷售PPS
(聚苯硫醚)産品。但是投資者無意繼續經營本集團現有業務,集團收到了重組建議。
在完成建議重組及根據債權人計劃的條款向計劃公司轉讓本集團的資産及債務後(包括由Glaucus Research Group及Emerson Analytics Co.,Ltd.所發出的報告內提及指控的所有計劃附屬公司),沽空機構的指控將與旭光高新材料不相關。
建議重組完成後,主要從事在新加坡制造及銷售多種標准及定制環保預制混凝土牆板系統及銷售相關配件的目標集團的業務將成爲旭光高新材料將成爲集團的主營業務。
目標集團的全部已發行股本分別由Widjaja先生、Lim女士及Limarto女士擁有33.3%、33.3%及33.3%。目標集團爲旭光高新材料的全資附屬公司。
緊隨複牌後,Widjaja先生、Lim女士、Limarto女士、Amazana Investments、AmazanaEquity及Amazana Ventures(作爲一組)及彼等各自(按個別基准)將成爲控股股東。
屆時,旭光高新材料將涅磐重生,改頭換面。不過,目標集團並不算優質資産。據智通財經APP了解,目標集團在新加坡制造及銷售多種標准及定制環保預制混凝土牆板系統及銷售相關配件,總部設于新加坡,而生産廠房則設于馬來西亞新山。馬來西亞新山的生産廠房設有3條自動化生産線及3個手工制作場,連同新加坡的總部,目標集團擁有137名員工及工人。整體規模較小。
目標集團的業績也並不亮眼,出現下滑的趨勢。據旭光高新材料上市材料披露,截至2015年-2017年,目標集團實現收入2400萬坡元、2480萬坡元、1960萬坡元;純利爲700萬坡元、680萬坡元、230萬坡元。經調整溢利約700萬坡元、810萬坡元、430萬坡元。
同時,目標集團的總收入有約90%來自新加坡,而高度依賴新加坡市場並不是一件好事,畢竟一國之預制混凝土牆板的市場是隨該國宏觀經濟環境變化的。若是新加坡宏觀經濟環境惡化,對目標集團的影響可想而知。而且由于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的建築工人數目有限且成本較高,因此當地的建造及建築材料業高度倚賴熟練、半熟練及非熟練外籍勞動力。目前目標集團約77.9%的勞工爲外籍勞工。受到各國關于企業雇傭外籍勞工政策的影響,目標集團很可能無法在未來繼續聘用外籍勞工滿足生産所需,最終導致公司業績的下滑。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旭光高新材料在2017年9月30日的第一次上市申請就失敗了。旭光此次究竟能否把握住機會,再度重生,仍是個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