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王曉悅
佳都科技(600728)近日在上海舉辦了交流會,與機構投資者共同探討在大灣區戰略機遇下,軌道交通行業未來發展與公司在該領域的布局。新加坡工程院院士、公司全球智能技術研究院、交通大腦研究院院長李德紘,副總裁兼董事會秘書劉佳等領導參加了交流會。
公司副總裁兼董事會秘書劉佳在交流會上表示,截至2018年底,中國軌道交通市場投資額達到5470億元,35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185條,運營裏程5761.4公裏。然而,如果對標東京、倫敦、紐約和巴黎等國際一線城市的線網覆蓋面和每百萬人擁有軌道交通運營裏程數,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等國內城市的軌道交通建設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隨著近年來我國城市化、城市群建設的持續深入推進,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投資額仍將保持較快增長。
日前出爐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對粵港澳地區的軌道交通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一張網、一張票、一串城”將成爲灣區軌道交通融合發展的新方向。2018年底,大灣區9市軌道交通開通裏程僅爲1164公裏,而遠期的規劃總裏程將達到6000公裏,相關的城市軌道交通智能化市場空間有望達到千億元市場。
在此背景下,廣州市也將軌道交通規劃爲本地區的支柱産業。據最新發布的《廣州市推動軌道交通産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顯示,2023年全市軌道交通産業目標實現産值1800億元。
新時代的地鐵,遠遠不止“建得快”“建得多”“建得密”,通過計算機視覺、大數據、雲計算、數字孿生等人工智能技術的“賦能”,“智能+地鐵”場景將帶來管理、運營、服務、節能等方面的巨大提升。
技術産品創新是發展的第一驅動力,公司將從資金、人才、組織、機制等方面繼續加大人工智能的研發投入力度,加快産品化落地進程,搶占人工智能行業競爭的戰略制高點和發展先機。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2018年年報顯示,全年研發投入約2億元,同比上升39.49%,占相關業務收入比例持續提升,公開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8.75億元用于“城市視覺感知系統及智能終端項目”和“軌道交通大數據平台及智能裝備項目”的建設,持續加碼人工智能技術與産品研發。
李德紘院士在交流會上介紹,佳都科技在AI核心技術上已經實現了“感知-認知-綜合決策”的閉環,並在公司城市交通大腦、城市安全大腦等産品和方案中逐步落地,有著先發優勢。而在軌道交通領域,公司以核心技術爲基礎,結合對地鐵場景的Know-How,建立了智慧地鐵“雲-邊-端”系統創新模型,助力新時代的智慧地鐵建設。
“我們提到的智慧車站,它具備主動進化、自主服務、自動運行、智能診斷和全息感知的功能。”李德紘對智慧車站進行了解釋。智能設備協作是智慧車站的最主要特點,主要體現在新一代無感支付閘機、一體化安檢和檢票設備、多渠道智能客服、車站現場自助客服設備、乘客信息發布系統等。這些智能設備采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帶來更便捷和更智能的使用方式和體驗。同時,這些終端設備將爲雲端應用提供數據,接收雲端應用的管理,實現雲端協同。
而地鐵的“全自動運行”,則是李德紘提到的另一項“黑科技”。“線路級運營核心系統是綜合監控系統,系統通過對地鐵站台門、信號、車輛、視頻進行監控,從而打造全自動運營的中心平台,支撐在普快速共軌下的列車全自動化運行”他說,“佳都科技在綜合監控系統領域有著領先性,業界率先實現了按行車自動化運營場景的監控和調度,能夠根據運營場景對監控點位和調度命令進行規整和融合”。
在交流會的最後,李德紘院士還透露,公司新一代車站智能設備及車站應用平台,將于2019年9月份在廣州地鐵公園前站智慧地鐵示範站啓用落地。新時代的地鐵新體驗,有望加速到來。
佳都科技表示,未來將依托廣州、立足大灣區,拓展全國,大幅加大研發投入,打造技術“護城河”,智造“智慧新地鐵”産品,助力新時代地鐵建設。
(編輯喬川川策劃王曉悅)
本文源自證券日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