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半導體行業都被海外企業把持。雖然經過多年的追趕,國內誕生了諸如華爲海思、長江存儲、兆易創新等較爲優秀的企業,但與國際先進水平還有一段差距。不過在半導體制造領域,我國台灣省有一家企業處于全球領先地位,它就是台積電。
今日粉絲福利:
筆者九年管理經驗,整理了《企業管理工具包》,幫你解決企業管理難題。
關注作者,發送私信“666”,即可獲取!
公開資料顯示:台積電始創于上世紀80年代,是全球第一家專業積體電路制造服務企業。經過三十余年的發展,成長爲全球晶圓代工領域的領跑者。截至去年,公司擁有近五萬名員工。主要的客戶包括華爲海思、蘋果、高通、AMD等等。
2020年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台積電年營收達到1.07萬億新台幣,折合人民幣約2470億元,企業去年稅後純利潤大約在785億元人民幣左右。這利潤甚至超過了華爲、富士康等我們熟知的知名科技企業。
三十年前,全球半導體行業幾乎采用同一種商業模式,即涵蓋設計、制造和封測整個生産流程。英特爾、三星電子等巨頭均是如此,有著強悍且難以匹敵的實力。在這樣的背景下,台積電率先同行業采用晶圓代工模式,拉開了其走向輝煌的序幕。
簡單了解一下張忠謀(台積電的創辦人)的創業史:今年89歲高齡的他,祖籍甯波,24歲那年取得麻省理工學院碩士學位,曾經在德州儀器工作。工作期間,他積累了極爲豐富的半導體從業經驗,憑借出色的工作能力,曾擔任德州儀器資深副總裁,僅次于董事長和總裁。同時,他也是最早進入美國大型公司最高管理層的華人。
八十年代,由于跟公司的經營理念不合,張忠謀辭職回台創辦了台積電,正式開啓了創業之旅。由于公司沒有自己的産品,只好幫IC設計企業制造産品,這種模式在當時根本沒人理解,自然也不看好台積電的發展。
事實上,台積電在發展初期確實非常艱難,靠著零星的業務勉強存活。分析其中原因,無非有兩個:其一,晶圓代工模式不被主流認可;其二,那個時期正處于全球半導體産業低谷期。在這種情況下,公司別說發展壯大,就連生存都成了問題。
事情的轉機來自于英特爾,台積電成立的第二年獲得了對方的認證,並且獲得了爲其代工的機會。與此同時,隨著全球半導體産業回暖,搭上英特爾這艘國際巨輪的台積電,獲得了快速發展,在九十年代成功上市。
進入新世紀後,全球互聯網泡沫破滅,半導體産業受到重創。在這場風暴中,台積電憑借較高的毛利率繼續保持盈利,形成了相對穩定的局面。充沛的現金流也使得公司有足夠的錢投入技術研發方面。之後率先業界成功試産了65納米芯片,標志著其在晶圓代工領域走在了世界前列。
不過台積電的發展,也並非一帆風順。近幾年,三星也試圖趕超台積電,以爭奪高通、英偉達、蘋果等大客戶。據了解,目前三星共有六條專用于芯片代工生産的生産線,並加速投入該領域的研發。
有業內人士分析:台積電要想在未來繼續保持領先地位,首先要保證技術和生産工藝的領先。就像張忠謀所說:“成功往往是長久的努力,不是一兩年就能做到。今天成功,也不代表永遠成功。”
忙時精于業,閑時勤練兵。
特殊時期,爲支持企業家發展,特呈上《線上工具課》一期!
各位看官請注意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