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編譯董小源
經曆了總統大選和議會選舉,法國面臨複雜的內政外交環境,加之軍費削減和投資不足,關于國防能力的討論回到了該國政治舞台的中心,法國在亞洲的軍事存在也牽涉其中。在俄烏局勢緊張的背景下,巴黎的決策者們或將重新評估法國在印度洋及太平洋方向的軍力是否與其戰略雄心匹配。
據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消息,法國新任國防部長勒科爾努最近在新加坡舉行的香格裏拉對話會上重申:“雖然有人擔心烏克蘭危機會讓我們措手不及,導致法國背棄對‘印太地區’的承諾,但情況不會如此。”有外媒質疑,雖然法國在印度洋和太平洋方向有著廣泛的利益,但今日的法國武裝部隊不具備足夠的資源實現其雄心壯志。
日本《外交學者》雜志網站載文指出,法國在太平洋和印度洋擁有數百萬平方公裏的專屬經濟區,165萬法國公民生活在海外領地。對法國來說,印太地區不僅富有戰略意義,而且關乎國家主權。衆所周知,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當前面臨多重挑戰:從大國競爭到氣候變化乃至極端氣候事件,再到捕魚權分配、毒品販賣和非法移民等。
據法國政府官方網站介紹,2018年,馬克龍政府提出了法國版“印太戰略”,于次年由國防部加以細化。法國軍方提出的戰略目標被概括爲三類:保護國家根本利益,維護地區戰略利益,根據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責任捍衛法國作爲全球大國的地位。
爲此,法國派出了7000多名軍人、約20艘船只和40架飛機常駐該地區。這支軍事力量的使命是多元化的:保護主權,在發生危機時進行幹預,維護法國的地區影響力,確保法國在全球範圍的獨立自主,保證其軍事力量自由進入印度洋和太平洋。
然而,法國在“印太地區”實現戰略雄心的最主要障礙恰恰是法國軍隊本身。20世紀90年代以來,法國在印度洋和太平洋部署的軍力一直在縮水。法國議會國防委員會今年2月發布的一份報告稱,法國分配到這片地區的軍事資源與21世紀初的局勢相稱,但到了2022年,它們的水平與實際需求相差太大——兵力規模減少,戰備物資老化,無法應對變化的威脅。最關鍵的是,法國海軍多年來的運作模式,不允許其在大西洋、地中海、波斯灣和印度洋等區域,以比目前更高的頻率或規模實施重大部署。
法國軍方正設法爲遠程部署的部隊提供更好的硬件,包括淘汰“獵鷹”巡邏機,更換爲“信天翁”飛機,從2022年起交付6艘新型近海巡邏艦,並在2030年以後更新護衛艦。但這些遠遠不夠。去年,在接受法國《經濟論壇報》采訪時,法國海軍參謀長皮埃爾·範迪埃表示,法國海軍的實際作用早已超出10年前規劃的範疇,艦艇的實力無法勝任新任務。在他看來,法國軍方不僅要增加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部署,更重要的是要提高部隊的實戰能力。例如,護衛艦上的部分武器系統已經過時,它們必須由性能更好的新型艦艇取代。
《外交學者》雜志網站稱,完成換屆的法國政府應當認真考慮國防委員會報告中提出的幾點主張。第一,增加和改進在印度洋和太平洋方向事先部署的平台,建議法國海軍將派駐新喀裏多尼亞和波利尼西亞的巡邏艦增加一倍,並更新護衛艦編隊,引進兩棲艦艇,確保小規模軍力投射能力。第二,提高軍事基地的維護保障水平,加強艦隊的作戰彈性。第三,通過太空監視計劃和增加海上偵察機,提高自身在該地區的態勢感知能力。
這份報告指出,法國軍隊應該更引人矚目,通過提升“曝光度”維護法國在“印太地區”的存在。此外,澳大利亞政府更叠後,一度因潛艇合作違約而遇冷的澳法關系有所回暖,或將促使法國和澳大利亞重新加深合作,兩國今後還可能拉攏印度,建立小規模、區域性戰略同盟。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